第一图书网

中医发展史

李成文 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李成文 编  

页数:

20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研究中基不宾起源,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祖传背景、人文因素、科技文化、医政、中医教育、传染病、国外医药等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不同时期中医各科的发展特点及突出成就,主要中医学说形成的源流、内涵、发展演变轨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着重研究中箕学发展的外部因素及其自身特点,揭示不同时期中医学发展特点与规律,以扬长避短,为当代及今后中医学发展提供借鉴。可作为中医院校各专业的基础教材供学生使用,也是中医爱好者了解中医历史的有益读物。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原始社会~春秋时期(远古~公元前476年) 第一节 原始社会 一、原始社会 二、夏至春秋时期 三、科学技术与文化 四、早期的医事制度 五、巫医分离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早期中医学的影响 一、道-(精)气学说 二、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节 早期医药实践活动与中医学理念的萌芽 一、早期医疗实践活动 二、中医学理论的萌芽 三、中医学起源问题上的几种观点 第四节 早期的卫生保健 一、原始社会 二、夏至春秋时期第二章 战国~两汉三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一、政府对中医学的重视 二、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医事制度更加完备 四、伤寒病促使《伤寒杂病论》问世 五、服石、炼丹术与制药化学 六、国外药物输入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儒家独尊 二、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三、道家与道教 四、经学与谶纬神学 五、王充与“气-元论” 第三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 一、《黄帝内经》与中医学理念体系的形成 二、《伤寒杂病论》与辩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三、《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 四、《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的贡献 五、《五十二病方》的主要学术成就 六、养生学的初步形成第三章 晋唐时期(公元265~960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三节 中医基础理论继续提高 第四节 临床各科显著进步第四章 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第五章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第六章 1911~1999年第七章 中医主要学说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又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粗读《中医发展史》,目的是了解中医的起源及其理论体系,可获得其祖传背景、人文因素、科技文化、医政、中医教育、传染病、国外医药等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等知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