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护理数据手册
2005-6
人民军医出版社
吕青
186
本书由护理学专家主编,紧密结合临床需要,将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数据分类整理成册。包括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和神经反射,护理应用解剖,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营养与饮食,临床常用疗法,以及急救监护、消毒隔离、标本采集和常用检验值等。内容简练,查阅方便,实用性强,适于临床护士(师)、护校学员、医学生和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吕青,女1953年生,大学本科学历,主任护师。从事护理工作34年,担任护士长22年,现任解放军153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总护士长,兼任全国护理解剖学组副组长、济南军区医药卫生系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护理学会理事、河南省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发表论文35篇;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2项。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现代创伤显微外科护理学》,参与5部医学专著的编写工作,1994年被济南军区评为“军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年当选为河南海上九届人大代表,2001年获济南军区“首届专业技术突出贡献奖”,被济南军区评为“九五科技先进个人”,被河南省评为“巾帼科技英。才”。享爱政府特殊津贴。
霍丽莉,女1954年生,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从事护理工作34年,担任护士长20年。现任解放军153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兼任河南省护理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25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等奖2项;获国际优秀论文奖1项,河南省优秀论文奖1项、郑州市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主编出版《内科实习及临床指导》。荣立三等功1次,被评为郑州市“三八红旗手。”
第1章 生命体征 第一节 体温 一、正常体温 二、生理性变化 三、异常体温 四、体温计的种类 第二节 脉搏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动 二、异常脉搏 第三节 呼吸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二、异常呼吸 第四节 血压 一、正常血压 二、生理变化 三、异常血压 四、血压值的换算 五、测量血压注意事项第2章 意识 一、意识分类 二、格拉斯哥评分 三、疼痛评分第3章 瞳孔 一、正常瞳孔 二、生理变化 三、异常瞳孔第4章 神经反射 第一节 反射的种类 第二节 反射弧与生理反射 一、反射弧 二、浅反射 三、深反射 第三节 病理反射第5章 护理应用解剖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一、骨和骨连结 二、肌 第二节 消化系统 一、口腔 二、食管 三、胃 四、小肠 五、大肠 六、消化腺 七、腹膜 第三节 呼吸系统 一、呼吸道 二、肺 三、胸膜和纵隔 第四节 泌尿系统 一、肾 二、输尿管 三、膀胱 四、尿道 第五节 脉管系统 一、心 二、血管 三、肺循环 四、体循环 第六节 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 二、周围神经系统 第七节 常用胸腹部标志线 一、胸部标志线 二、腹部标志线和分区 第八节 常用骨性标志 一、头部 二、颈部 三、胸部 四、上肢 五、下肢 六、盆部 第九节 常用肌性标志 第十节 常用体位第6章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 第一节 概述 一、体液组成及分布 二、体液的主要成分 三、体液平衡及调节 四、酸碱平衡及调节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衡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二、其他电解质代谢异常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第7章 基本护理技术操作 第一节 生命体征测量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第二节 吸氧 第三节 吸痰 一、吸引器吸痰法 二、其他吸痰法 第四节 吸入疗法 第五节 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 二、皮下注射 三、肌内注射法 第六节 药物过敏试验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二、头孢菌素过敏试验法 三、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四、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 五、血清过敏试验法 六、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七、碘过敏试验法 八、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 九、结核菌素试验法 十、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过敏试验法 第七节 静脉输液 一、密闭式输液法 二、输液泵输液法 三、微量注射泵使用法 第八节 输血 一、静脉输血法 二、动脉输血法 三、自身输血 第九节 导尿 第十节 洗胃 第十一节 膀胱冲洗 第十二节灌肠第8章 营养 第一节 概述 一、营养素 二、热能 第二节 营养状况评价 一、人体测量 二、生化评估 第三节 肠道营养法 一、鼻饲法 二、胃造口灌食第9章 治疗饮食 第一节 调整成分饮食 一、高蛋白饮食 二、低脂肪饮食 三、低胆固醇饮食 四、高纤维饮食 五、低纤维饮食 六、低盐、无盐、低钠饮食 七、低嘌呤饮食 第二节 病人饮食 一、高脂血症饮食 二、肾病饮食 三、糖尿病饮食 四、胃肠病饮食 五、外科手术前的饮食治疗 六、肝胆胰疾病饮食 七、肿瘤化疗、放疗饮食 八、特用饮食第10章 试验与诊断饮食 一、潜血试验饮食 二、内生肌酐试验饮食 三、甲状腺131I试验饮食 四、葡萄糖耐量试验饮食 五、胆囊造影试验饮食 六、脂肪吸收试验饮食 七、尿浓缩功能试验饮食 八、负氮平衡试验饮食 九、木糖吸收试验饮食 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饮食第11章 临床常用疗法 一、冷疗法 二、热疗法 三、低温疗法 四、人工冬眠疗法 五、脱水疗法 六、抗凝疗法 七、换血疗法第12章 急救技术 第一节 气管插管术 第二节 气管切开术 第三节 环甲膜穿刺术 第四节 环甲膜切开置管术 第五节 机械通气 第六节 心脏电复律法 第七节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CPCR) 一、心搏骤停 二、心肺脑复苏第13章 监护技术 一、心电监护法 二、呼吸监测 三、漂浮导管插管法第14章 一般诊疗护理操作 一、颈内静脉穿刺术 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三、股静脉穿刺术 四、周围静脉压测定术 五、中心静脉压测定术 六、直接动脉压监测 七、临时静脉压监测 八、动脉穿刺术 九、胸腔闭式引流术 十、心包穿刺术 十一、腹腔穿刺术 十二、肝脏穿刺活检术 十三、侧脑室穿刺术 十四、膀胱穿刺术 十五、骨髓穿刺术 十六、腰椎穿刺术 十七、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 十八、脑血管造影术 十九、三(四)腔气囊管压迫术 二十、十二指肠引流术第15章 疼痛护理 一、镇痛的方法 二、镇痛的途径第16章 消毒与隔离 第一节 物理消毒与灭菌 一、压力蒸汽灭菌法 二、干热灭菌法 三、微波灭菌法 四、煮沸灭菌法 五、光照消毒法 第二节 化学消毒与灭菌 一、万法 二、常用化学消毒剂第17章 标本采集 一、血标本采集 二、尿标本采集 三、粪标本采集 四、痰标本采集第1 8章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 第一节 临床血液检验 一、血常规检验 二、出血和凝血检验 三、血液流变学检验 第二节 化学检验 一、蛋白质测定 二、糖类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三、氮化合物测定 四、无机离子测定 五、脂类测定 六、血气及酸碱分析 七、酶类及同工酶测定 第三节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一、免疫血清学检验 二、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三、补体测定 四、感染免疫检测 五、肿瘤标志物测定 第四节 激素测定 第五节 尿液检验 第六节 粪便检查参考文献
正常体温 体温的正常值是一个范围,其规定如下: (1)口腔舌下温度:为37.0℃(范围在36.3~37.2~C) (2)直肠温度:为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3t0.5℃)。 (3)腋下温度:为36.0~37.0℃(比口腔温度低0.3~0.5℃)。 二、生理性变化 体温可随年龄、昼夜、性别和情绪等因素变化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但此波动常在正常范围内。 1·年龄新生儿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随之波动,儿童由于代谢率较高,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较低,体温处于正常范围的低值。 2·昼夜时间 一般清晨2:00~6:00体温最低,下午2:OO~8:00体温最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P1O.5℃。这种昼夜的节律性波动,可能与人体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周期性变化有关。如长期夜班工作的人,可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3.性别 女性体温较男性稍高。在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是因排卵后形成黄体,黄体分泌的黄体酮有升高体温的作用。 4.季节 炎夏与严冬的腋温可分别偏高或偏低。2岁以内小儿可受环境温度影响,如室温过高或衣服过厚,腋温可升高达37.5~38℃,相反,则可降至35℃左右。 5.进食进食后可使体温升高,是因进食后体内代谢增高,产热增加。吃热的食物也可使口腔温度升高,故进食和喝热水后须待30min后再测口温。 6.某些医疗器械检查刺激 如气管镜、膀胱镜检查,可有一时性体温升高。腋下或其周围有急性炎症、脑膜中动脉出血的病人,患侧腋温可高于健侧。 7.其他 日常生活中运动、沐浴、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安静、睡眠、饥饿、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
这是一本为我们可爱、伟大的“白衣天使”编写的一本临床护理参考书。它较全面地收录了临床护理操作中常用的数据,如吸氧的浓度怎么计算,灌肠的温度应多高,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多少,怎样指导不同疾病的患者进食……为护理人员提供很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