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管理前沿。第二辑
2006年1月1日
第1版 (2006年1月1日)
魏江
269
《智慧树经管书系:中国创新管理前沿(第2辑)》是第二届中国青年创新论坛成果的结晶。本书内的文章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创新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本书的内容围绕技术创新中的能力和创新系统等主题展开,代表了企业技术能力、创新系统、服务业创新、技术创新经济学等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进展。本书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和产业如何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完善区域和产业创新系统,如何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提高等作了专题性。探索性研究。本书成果可以为理论界提供参考,也为国家。产业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指导。
魏江,博士,男,1970年1月出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企业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管理技能开发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留学英国,到美国、新加坡等地作长期访问。现任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年度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15项。同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其他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8个课题研究。近3年为10家企业作过管理咨询,并被多家企业聘为顾问。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2部,编著2部,获各类奖励4项。
第一部分 技术管理与自主创新能力1 组织技术能力激活过程机理研究 一、引言 二、基于技术学习与知识整合的组织技术能力激活实现 三、组织技术能力激活的过程机制 四、案例分析2 长三角地区移动通信产业集群内合作竞争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一、相关理论综述 二、概念模型构建及理论假设 三、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四、结论与展望3 我国企业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战略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充分认识和利用自主发展轿车的有利条件 三、充分认识和利用提高技术水平的有利条件 四、选择恰当的产品战略和先进的产品开发方法 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六、结论4 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增长机理与提高途径研究:构架一元素知识观 一、前言 二、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增长机理:构架一元素知识创造过程 三、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提高途径 四、技术构架: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提高过程中的载体5 企业协同创新管理的高标准定位与审计:一个案例 一、技术创新的高标准定位与审计 二、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审计模型 三、审计工具的应用 四、结论6 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度量的理论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二、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评述 三、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四、衡量技术转移程度的分析框架 五、基本结论与待深入研究的问题7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与非技术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 一、问题提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技术创新过程中要素协同过程研究现状 三、基于TIM视角的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的过程模型构建 四、小结 第二部分 创新系统与创新网络8 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测量研究 一、引言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 三、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 四、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作用的测量 五、结束语9 企业集群学习机制与创新能力分析 一、引言 二、网络式创新能力的知识基础与集体学习 三、企业集群集体学习机制的存在基础 四、企业集群中的集体学习过程与内在机制 五、集群的网络式创新能力及其评价和培育10 企业创新网络的治理模式分析 一、引言 二、企业创新网络治理模式的类型 三、企业创新网络治理模式比较分析及其启示11 组织网络化发展中的知识共享与保护 一、引言 二、组织网络化、关系风险与联盟类型 三、纵向联盟中的知识共享与保护 四、横向联盟中的知识共享与保护 五、结语 第三部分 服务业创新12 对服务创新研究的一些评论 一、导言 二、理论与假设 三、服务创新研究的关键点 四、服务创新的基本模式 五、进一步研究服务创新的建议13 知识型服务业全球化与我国的对策研究 一、引言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四、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化的可能性 五、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际化对策14 商业创新系统分析 一、以往研究成果的回顾 二、商业创新系统概念及各子系统构成分析 三、对商业创新系统的复杂性认识15 基于顾客参与的服务创新过程分析 一、服务创新中的顾客参与 二、顾客主动参与服务创新过程 三、顾客被动参与服务创新过程 四、顾客参与的互动式服务创新过程 五、顾客参与服务创新过程的综合模式 六、结语 第四部分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16 我国部分城市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引言 二、概念界定、理论框架及指标体系 三、研究方法 四、讨论17 创业者性别、风险倾向及债务融资比例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前言 二、理论与假设 三、数据收集 四、变量度量 五、数据分析 六、结论18 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经济绩效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研究假设 三、实证分析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9 Appropriate Technology,Accmnulation of Hmnan Capital And Long-run Growth from The Global Perspective I.Introduction Ⅱ.Basic Model Ⅲ.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quilibrium Growth Ⅳ.Conclus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参考文献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建立于1937年,是日本第一大汽车制造商,该公司因其高效的制造系统而闻名世界,并在产品实时开发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成为汽车行业的领袖,其中丰田式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与供应商的关系以及开发系统,都在丰田公司的成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Nonaka and Reinmoeller,2004)。 丰田公司的供应商网络是一个典型的能够促进相互激励、学习和创新的开放式客户一供应商系统。一般认为,在供应商网络中要实现知识共享与保护的理性权衡,必须面对三个基本问题:其一,如何激励本质上是自利的网络成员参与网络并与其他网络成员开放性地共享有价值的知识;其二,如何解决网络中集体行动的“搭便车”问题,也就是说在知识共享网络中,一个企业可能愿意参与网络知识共享活动以获得期望的知识,而却拒绝贡献知识;其三,如何最大化个体成员间知识转移效率,这里的效率指的是网络成员能够发现和获得网络中有价值知识的速度和方便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网络中知识获取和创造的成本有关(Dyer and Nobeoka,2000)。 丰田公司的供应商网络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在丰田公司的供应商网络中,一个强的网络“身份”(ldentity)已经出现,而且也已经建立起了清晰的网络规范来支持协调、交流和学习。丰田网络的理念是“共同存在、共同繁荣”,为了提升并实现这个理念,形成共享的网络身份,丰田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网络水平的知识获得、存储和扩散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机制包括: (1)供应商协会。这是一个网络层面的论坛,旨在创造一个共享的社会共同体,灌输网络规范和共享知识。在日本的丰田供应商协会创建于1943年,当时的目标就是提升“相互友谊”和丰田与其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1996年,丰田供应商协会有三个明确目标:第一是成员公司和丰田之间的信息交流:第二是成员公司间的共同开发和培训;第三是各种社会化事务,如文艺、体育活动等。 ……
本书是第二届中国青年创新论坛当中优秀专家论文的汇集,本书的内容围绕技术创新中的能力和创新系统等主题展开,代表了企业技术能力、创新系统、服务业创新、技术创新经济学等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进展。本书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和产业如何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完善区域和产业创新系统,如何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提高等作了专题性、探索性研究,是一部管理方面的优秀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