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开国十少将

宋国涛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作者:

宋国涛  

页数:

364  

字数:

309000  

内容概要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非凡的将帅之才,闪烁着一颗颗耀眼的巨星。几十年征战生涯,他们叱咤风云,威武豪迈。在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驰骋大江南北,跨越雪域高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壮丽的人生和杰出的智慧,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本书将为您述说这段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 本书选取了十位开国少将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描绘了他们精湛的指挥艺术,渲染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介绍了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他们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的同时,凸现人民解放军将帅的群体风采。读来引人入胜,饶有趣味。作为史料,也极具收藏价值。

书籍目录

百战百胜:王诚汉 1.穷人也有翻身的时候 2.18岁当团长 3.燃起豫西的抗日烽火 4.铁流千里“老虎团” 5.“皮旅”中的干将 6.孟良崮击败蒋介石“御林军” 7.横扫晋中之敌 8.咸阳阻击战受到彭总表扬 9.千里川陕追击战 10.打好出国第一仗 11.夏季反击战役 12.个个都像小老虎 13.战斗在雪域高原 14.制止武斗。稳定形势 15.守卫好西南边陲 16.优秀的司令员 17.不用扬鞭自奋蹄虎胆雄威:朱云谦 1.坚决报名当红军 2.从失败中奋起 3.游击战如鱼得水 4.参加新四军这条路走对了 5.建立苏皖抗日根据地 6.四战四捷。巧取盱嘉 7.转战淮南大地 8.淮海战役的中流砥柱 9.配合渡江战役 10.解放厦门岛。向新中国献礼 11.攻打金门失利的惨痛教训 12.创建我军第一代空降伞兵 13.“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诬陷 14.为部队建设倾注心血巧谋智胜:何正文 1.巴蜀少年当红军 2.经受战斗的洗礼 3.长征途中创下奇迹 4.不愿戴“青天白日帽” 5.刘伯承问“为何把名字改了” 6.“秀才”有了用武之地 7.誓为左权参谋长报仇 8.驰骋冀中大地 9.优秀的参谋长 10.挺进大西南 11.从“红小鬼”到将军 12.“文革”蒙难 13.在总参谋部工作 14.百万大裁军料敌如神:萧全夫 1.翻身还得靠自己 2.破译神奇的密电码 3.毛泽东夸赞情报人员“劳苦功高” 4.敌后办学.尽心尽力 5.晋察冀地区反“扫荡” 6.驰骋在冀东大地 7.五岭山阻击战 8.撬开“铁打的朝阳” 9.进军东北.攻克锦州 10.战天津.立下汗马功劳 11.高歌南下,横扫残敌 12.肃清残匪,消除湘南地区隐患 13.朝鲜战场上痛击美军 14.受到“揪军内一小撮”狂浪的冲击 15.挥师保卫珍宝岛 16.踏遍新疆的山山水水威震敌胆:张锤秀 1.冒险给红军送食盐 2.在战略转移中成长 3.亲手杀掉心爱的坐骑 4.赫赫有名的侦察参谋 5.“老虎团”威震敌胆 6.皖南事变中率部突出重围 7.与清末爱国将领丁汝昌的曾孙女结秦晋之好 8.粉碎日军“扫荡” 9.发起鲁南战役 10.把红旗插上济南城 11.淮海战役战功卓著 12.渡江战役涌现大批英雄 13.攻克上海,受到陈毅高度称赞 14.“攻不破的铁三角” 15.受到金日成亲切接见 16.整军备战 17.受周总理委托,稳定“文革”混乱局势 18.指挥边境自卫还击战勇猛善战:傅传作 1.憎恨人间路不平 2.蒙受不白之冤 3.翻越茫茫雪山时身负重伤 4.平原对日作战的壮举 5.与日本鬼子白刃格斗 6.日军的“囚笼政策”彻底破产 7.盘腿窝脚“纺线线” 8.率部参加绥远战役 9.太原战役攻无不克 10.打造新型的中国空军 11.两次工作调动使他心里不安 12.不花钱的烟坚决不抽华侨将军:曾 生 1.寻求救亡图存之路 2.学生运动的骨干 3.组织学生游行遭到通缉 4.领导香港的海员工人运动 5.发动华侨。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6.吓破敌胆的东江纵队创始人 7.两广纵队屡建奇功 8.从战场到课堂 9.战斗在新的岗位骁勇善战:谢振华 1.埋葬吃人的“野兽” 2.聆听毛泽东的教诲 3.彭德怀看着炖鸡发火了 4.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5.与江青结下怨恨 6.毛泽东亲自嘱咐:发动群众。共同抗战 7.粉碎国民党军苏北地区“清剿” 8.率部勇战淮海 9.飞兵天降。解放大上海 10.江青直接向谢振华发难 11.邓小平亲自过问,为谢振华平反 12.国威军威看西南战功卓著:谭友林 1.革命生涯新起点 2.“肃反委员会”差点杀了他 3.贺龙的救命之恩 4.险些把生命丢在雪山草地 5.转战豫东.收编地方武装 6.新四军中的“铁军” 7.周恩来邓颖超祝贺新婚之喜 8.林海雪原歼灭匪首“座山雕” 9.参加辽沈决战 10.抗美援朝出奇兵 11.挖出美国间谍 12.遭受林彪集团残酷迫害 13.保卫新疆.建设新疆忠贞良将:谭善和 1.倔强的“茶陵牛” 2.三负重伤.不下火线 3.朱德总司令说:“这样的仗要多打” 4.巩固冀鲁豫根据地 5.邓小平亲自找他谈话 6.配合二野渡江作战 7.世界屋脊创造奇迹 8.独特的志愿军坑道战挫败美军“绞杀”战 9.上甘岭战役功不可没 10.率部支援平壤重建 11.学习的楷模 12.叶剑英: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13.战斗在天山南北 14.毕生的奉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朱云谦从萍乡回到泰山根据地才知道红六军团已打进湘南,原红l7师政委陈洪时接任湘赣省委书记和军区政委。朱云谦和大多数同志都以为主力红军不久就会回来,形势会很快好转。他没有想到。红军已开始长征。 主力红军转移后,湘赣军区已剩下5个独立团,战斗力较强的是3团、4团和5团。当时苏区虽然被分割和缩小,但还占有不少山区。军区下面有4个分区。从1934年8月主力红军西征,到1935年春的半年时间里。以陈洪时为首的湘赣苏区的领导,根本不考虑敌我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适时改变斗争策略和方法,做好应变准备,仍然按照“左”倾的一套把有限的部队集中行动,见了敌人就打,攻就是强攻,守就是死守。这样不仅逐步失去了苏区的根据地,整个湘赣军区的红军武装也几乎被消耗殆尽。1934年冬,军区司令员彭辉明带3团和5团在安福打了两仗,都没有取胜。两个团分开后,彭辉明带5团在莲花县虎头岭战斗中不幸牺牲。3团和2团到宜春一带。由2分区司令员谭富英指挥。打了几次毫无收获的莽撞仗,年底返回泰山根据地。1935年初,敌人5个师加上一些保安团进山“清剿”,陈洪时思想动摇,决定放弃湘赣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泰山,叫谭富英带3团和5团向国民党占领的湖南攸县山区转移,他自己带着短枪队转向萍乡一带。朱云谦在这一系列战斗行动中临危不惧,英勇作战,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后来,他所在的3团及5团在湖南的茶陵、攸县和江西的莲花之间,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部队既没有后方供应,也得不到群众支持,天天打仗,天天转移,天天饿肚子。进入雨季后困难更多,红军战士们衣服整天是湿的,脚趾也被雨水泡烂,不少人生了病,瘦得皮包着骨头,部队减员很多。不久,谭富英叛变投敌,5团向湘南转移。5月间3团在攸县柑子山、大坪和上下坪一带被敌人包围打散,团的领导干部分头带少数人突围,彼此失去了联系。朱云谦跟着3团参谋长胡铭全突围,后来收拢了几十名干部战士。他v们被敌人追击20多天,最后只剩下七个人。 朱云谦等七人,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到处寻找自己的队伍。白天,他们藏在山上,隐蔽在树林、草丛或岩石缝里;夜间,就悄悄下山。找那些估计没有敌人驻扎的小山村,探听敌人的动向和红军的踪迹。开始,他们还用手头上的银元向群众买食物,很快银元用光了,只能向群众讨饭吃。当时,敌人经常冒充红军欺骗群众,群众见了真的红军也不敢接近。后来他们只好采些野菜山果,胡乱填饱肚子。在这渴望找到自己的队伍和战友的困难时刻,他们看到了国民党散发的宣传陈洪时叛变的传单。这个消息使他们受到很大震动。但是,陈洪时的叛变,没有动摇他们的革命意志,他们下决心继续努力寻找红军队伍,坚信一定能找到自己人。


编辑推荐

《开国十少将(修订珍藏版)(双色)》对开国十少将进行了详细介绍,让读者对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人物的故事中让我们认识到更多英雄的足迹。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开国十少将 PDF格式下载



只是内容不是很全,部分人物没有介绍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


帮同事买的,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