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东周列国志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 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 编  

页数:

674  

字数:

80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的清代小说。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宣王三十九年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全国结束,包括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复杂。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小说。 本书完整地保留了原著的风貌。由于本书采用的是比较浅近的文言文,我们只对难理解词语和生僻字以及战争中的地名进行了解释,为的是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虽然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广泛查阅了权威资料,但是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还有疏漏,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年),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别号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在小说方面,他编选了《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同时还有长篇小说《平妖传》和《新列国志》;民歌

书籍目录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第三回 犬戎主大闹镐京 周平王东迁洛邑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 助卫逆鲁宋兴兵第六回 卫石碚大义灭亲 郑庄公假命伐宋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献谄贼隐公第八回 立新君华督行赂 败戎兵郑忽辞婚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第十回 楚熊通僭号称王 郑祭足被胁立庶第十一回 宋庄公贪赂构兵 郑祭足杀婿逐主第十二回 卫宣公筑台纳媳 高渠弥乘简易君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君臣为戮第十四回 卫侯朔抗王入国 齐襄公出猎遇鬼第十五回 雍大夫计杀无知 鲁庄公乾时大战第十六回 释槛囚鲍叔荐仲 战长勺曹刿败齐第十七回 宋国纳赂诛长万 楚王杯酒虏息妫第十八回 曹沫手剑劫齐侯 桓公举火爵宁戚第十九回 擒傅瑕厉公复国 杀子颓惠王反正第二十回 晋献公违卜立骊姬 楚成王平乱相子文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儿 齐桓公兵定孤竹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两定鲁君 齐皇子独对委蛇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礼款楚大夫 会葵丘义戴周天子第二十五回 智苟息假途灭虢 穷百里饲牛拜相第二十六回 歌废□百里认妻 获陈宝穆公证梦第二十七回 骊姬巧计杀申生 献公临终嘱荀息第二十八回 里克两弒孤主 穆公一乎晋乱第二十九回 晋惠公大诛群臣 管夷吾病榻论相第三十回 秦晋大战龙门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第三十一回 晋惠公怒杀庆郑 介子推割股啖君第三十二回 晏蛾儿逾墙殉节 群公子大闹朝堂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入伏兵劫盟主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第三十五回 晋重耳周游列国 秦怀赢重婚公子第三十六回 晋吕卻夜焚公宫 秦穆公再平晋乱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上 太叔带怙宠入宫中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词却敌 晋文公伐卫破曹第四十回 先轸诡谋激子玉 晋楚城濮大交兵第四十一回 连谷城子玉自杀 践土坛晋侯主盟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阳受觐 卫元晅公馆对狱第四十三回 智宁俞假□复卫 老烛武缒城说秦第四十四回 叔詹据鼎抗晋侯 弦高假命犒秦军第四十五回 晋襄公墨缭败秦 先元帅免冑殉翟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宫中弒父 秦穆公崤谷封尸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将乱晋 召士会寿余绐秦第四十九回 公子鲍厚施买国 齐懿公竹池遇变第五十回 东门遂援立子倭 赵宣子桃园强谏第五十一回 责赵盾董狐直笔 诛闘椒绝缨大会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尝鼋构逆 陈灵公相服戏朝第五十三回 楚庄王纳谏复陈 晋景公出师救郑第五十四回 苟林父纵属亡师 孟侏儒托优悟主第五十五回 华元登床劫子反 老人结草亢杜回第五十六回 萧夫人登台笑客 逢丑父易服免君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晋 围下宫程婴匿孤第五十八回 说秦伯魏相迎医 报魏铕养叔献艺第五十九回 宠胥童晋国大乱 诛岸贾赵氏复兴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军肆敌 倡阳城三将斗力第六十一回 晋悼公驾楚会萧 孙林父因歌逐主第六十二回 诸侯同心围齐国 晋臣合计逐栾盈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 小范鞅智劫魏舒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栾盈灭族 且于门杞梁死战第六十五回 弑齐光崔庆专权 纳卫□宁喜擅政第六十六回 杀宁喜子□出奔 戮崔杼庆封独相第六十七回 卢蒲癸计逐庆封 楚灵王大合诸侯第六十八回 贺□祁师旷辨新声 散家财陈氏买齐国第六十九回 楚灵王挟诈灭陈蔡 晏平仲巧辩服荆蛮第七十回 杀三兄楚平王即位 劫齐鲁晋昭公寻盟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楚平王娶媳逐世子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躯奔父难 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第七十三回 伍员吹箫乞吴市 专诸进炙刺王僚第七十四回 囊瓦惧谤诛无极 要离贪名刺庆忌第七十五回 孙武子演阵斩美姬 蔡昭侯纳质乞吴师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弃郢西奔 伍子胥掘墓鞭尸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 退吴师楚昭王返国第七十八回 会夹谷孔子却齐 堕三都闻人伏法第七十九回 归女乐黎弥阻孔子 栖会稽文种通宰韶第八十回 夫差违谏释越 句践竭力事吴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第八十二回 杀子胥夫差争歃 纳蒯赜子路结缨第八十三回 诛羋胜叶公定楚 灭夫差越王称霸第八十四回 智伯决水灌晋阳 豫让击衣报襄子第八十五回 乐羊子怒□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第八十六回 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第八十八回 孙膑佯狂脱祸 庞涓兵败桂陵第八十九回 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咸阳市五牛分商鞅第九十回 苏秦合从相六国 张仪被激往秦邦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第九十二回 赛举鼎秦武王绝胫 莽赴会楚怀王陷秦第九十三回 赵主父饿死沙丘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第九十四回 冯□弹铗客孟尝 齐王纠兵伐桀宋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围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计逃秦国 假张禄廷辱魏使第九十八回 质平原秦王索魏齐 败长平白起坑赵卒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邮 吕不韦巧计归异人第一百回 鲁仲连不肯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第一百一回 秦王灭周迁九鼎 廉颇败燕杀二将第一百二回 华阴道信陵败蒙骜 胡卢河庞煖斩剧辛第一百三回 李国舅争权除黄歇 樊於期传檄讨秦王第一百四回 甘罗童年取高位 穋毒伪腐乱秦宫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谏秦王 李牧坚壁却桓龋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间杀李牧 田光刎颈荐荊轲第一百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 论兵法王翦代李信第一百八回 兼六国混一舆图 号始皇建立郡县

章节摘录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  话说平王东迁,车驾至于洛阳,见市井稠密,宫阙壮丽,与镐京无异,心中大喜。京都既定,四方诸侯,莫不进表称贺,贡献方物。惟有荆国不到,平王议欲征之。群臣谏日:“蛮荆久在化外,宣王始讨而服之。每年止贡菁茅一车,以供祭祀缩酒之用,不责他物,所以示羁縻之意。今迁都方始,人心未定,倘王师远讨,未卜顺逆。且宜包容,使彼怀德而来。如或怙终不悛,侯兵力既足,讨之未晚。”自此南征之议遂息。  秦襄公告辞回国。平王曰:“今岐、丰之地,半被犬戎侵据。卿若能驱逐犬戎,此地尽以赐卿,少酬扈从之劳,永作西藩,岂不美哉?”秦襄公稽首受命而归,即整顿戎马,为灭戎之计。不及三年,杀得犬戎七零八落,其大将孛丁、满也速等,俱死于战阵,戎主远遁西荒。岐、丰一片,尽为秦有,辟地千里,遂成大国。髯翁有诗云:  文武当年发迹乡,如何轻弃畀秦邦?  岐丰形胜如依旧,安得秦强号始皇!  却说秦乃帝颛顼之裔。其后人名皋陶,自唐尧时为士师官。皋陶子伯翳,佐大禹治水,烈山焚泽,驱逐猛兽,以功赐姓日赢,为舜主畜牧之事。伯翳生二子:若木,大廉。若木封国于徐,夏、商以来,世为诸侯。至纣王时,大廉之后,有蜚廉者,善走,日行五百里。其子恶来有绝力,能手裂虎豹之皮。父子俱以材勇,为纣幸臣,相助为虐。武王克商,诛蜚廉并及恶来。蜚廉少子日季胜,其曾孙名造父,以善御得幸于周穆王,封于赵,为晋赵氏之祖。其后有非子者,居犬丘,善于养马,周孝王用之,命畜马于淠、渭二水之间,马大蕃息。孝王大喜,以秦地封非子为附庸之君,使续赢祀,号为赢秦。传六世至襄公,以勤王功封秦伯,又得岐、丰之地,势益强大,定都于雍,始与诸侯通聘。襄公薨,子文公立,时平王十五年也。  一日,文公梦鄜邑之野,有黄蛇白天而降,止于山阪。头如车轮,下属于地,其尾连天。俄顷化为小儿,谓文公曰:“我上帝之子也。帝命汝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言讫不见。明日,召太史敦占之。敦奏曰:“白者,西方之色。君奄有西方,上帝所命,祠之必当获福。”乃于鄜邑筑高台,立白帝庙,号日一畴,用白牛祭之。  又陈仓人猎得一兽,似猪而多刺,击之不死,不知其名,欲牵以献文公。路间,遇二童子,指曰:“此兽名日猬,常伏地中,啖死人脑,若捶其首即死。”猬亦作人言曰:“二童子乃雉精,名日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二童子被说破,即化为野鸡飞去。其雌者,止于陈仓山之北阪,化为石鸡。视猬,亦失去矣。猎人惊异,奔告文公。文公复立陈宝祠于陈仓山。  又终南山,有大梓树,文公欲伐为殿材,锯之不断,砍之不入。忽大风雨,乃止。有一人夜宿山下,闻众鬼向树贺喜,树神亦应之。一鬼曰:“秦若使人被其发,以朱丝绕树,将奈之何?”树神默然。明日,此人以鬼语告于文公。文公依其说,复使人伐之,树随锯而断。有青牛从树中走出,径投雍水。其后近水居民,时见青牛出水中。文公闻之,使骑士候而击之。牛力大,触骑士倒地。骑士发散被面,牛惧更不敢出。文公乃制髦头于军中,复立怒特祠,以祭大梓之神。  时鲁惠公闻秦国僭祀上帝,亦遣太宰让到周,请用郊}帝之礼。平王不许。惠公曰:“吾祖周公有大勋劳于王室。礼乐吾祖之所制作,子孙用之何伤?况天子不能禁秦,安能禁鲁?”遂僭用郊禘,比于王室。平王知之,不敢问也。自此王室日益卑弱,诸侯各自擅权,互相侵伐,天下纷纷多事矣。史官有诗叹曰:  自古王侯礼数悬,未闻侯国可郊天。  一从秦鲁开端僭,列国纷纷窃大权。  再说郑世子掘突嗣位,是为武公。武公乘周乱,并有东虢及郐地,迁都于郐,谓之新郑。以荥阳为京城,设关于制邑。郑自是亦遂强大,与卫武公同为周朝卿士。平王十三年,卫武公薨,郑武公独秉周政。只为郑都荥阳,与洛邑邻近,或在朝,或在国,往来不一。这也不在话下。却说郑武公夫人,是申侯之女姜氏。所生二子,长日寤生,次日段。为何唤做寤生?原来姜氏夫人分娩之时,不曾坐蓐,在睡梦中产下,醒觉方知。姜氏吃了一惊,以此取名寤生,心中便有不快之意。及生次子段,长成得一表人才,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又且多力善射,武艺高强。姜氏心中偏爱此子:“若袭位为君,岂不胜寤生十倍?”屡次向其夫武公,称道次子之贤,宜立为嗣。武公曰:“长幼有序,不可紊乱。况寤生无过,岂可废长而立幼乎?”遂立寤生为世子。只以小小共城,为段之食邑,号日共叔。姜氏心中愈加不悦。及武公薨,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仍代父为周卿士。姜氏夫人见共叔无权,心中怏怏。乃谓庄公曰:“汝承父位,享地数百里,使同胞之弟,容身蕞尔,于心何忍!”庄公曰:“惟母所欲。”姜氏曰:“何不以制邑封之?”庄公曰:“制邑岩险著名,先王遗命,不许分封。除此之外,无不奉命。”姜氏曰:“其次则京城亦可。”庄公默然不语。姜氏作色曰:“再若不允,惟有逐之他国,使其别图仕进,以糊口耳。”庄公连声曰:“不敢,不敢!”遂唯唯而退。  次日升殿,即宣共叔段欲封之。大夫祭足谏曰:“不可。天无二日,民无二君。京城有百雉之雄,地广民众,与荥阳相等。况共叔,夫人之爱子,若封之大邑,是二君也!恃其内宠,恐有后患。”庄公曰:“我母之命,何敢拒之?”遂封共叔于京城。共叔谢恩已毕,人宫来辞姜氏。姜氏屏去左右,私谓段曰:“汝兄不念同胞之情,待汝甚薄。今日之封,我再三恳求,虽则勉从,中心未必和顺。汝到京城,宜聚兵菀乘,阴为准备。倘有机会可乘,我当相约。汝兴袭郑之师,我为内应,国可得也。汝若代了寤生之位,我死无憾矣!”共叔领命,遂往京城居住。自此国人改口,俱称为京城太叔。  开府之日,西鄙、北鄙之宰,俱来称贺。太叔段谓二宰曰:“汝二人所掌之地,如今属我封土。自今贡税,俱要到我处交纳,兵车俱要听我征调,不可违误。”二宰久知太叔为国母爱子,有嗣位之望。今日见他丰采昂昂,人才出众,不敢违抗,且自应承。太叔托名射猎,逐日出城训练士卒,并收二鄙之众,一齐造入军册。又假出猎为由,袭取鄢及廪延。两处邑宰逃入郑国,遂将太叔引兵取邑之事,备细奏闻庄公。庄公微笑不言。班中有一位官员,高声叫曰:“段可诛也!”庄公抬头观看,乃是上卿公子吕。庄公曰:“子封有何高论?”公子吕奏曰:“臣闻人臣无将,将则必诛。今太叔内挟母后之宠,外恃京城之固,日夜训兵讲武,其志不篡夺不已。主公假臣偏师,直造京城,缚段而归,方绝后患。”庄公曰:“段恶未著,安可加诛?”子封曰:“今两鄙被收,直至廪延,先君土地,岂容日割?”庄公笑曰:“段乃姜氏之爱子,寡人之爱弟。寡人宁可失地,岂可伤兄弟之情,拂国母之意乎?”公子吕又奏曰:“臣非虑失地,实虑失国也。今人心皇皇,见太叔势大力强,尽怀观望。不久都城之民,亦将贰心。主公今日能容太叔,恐异日太叔不能容主公,悔之何及?”庄公曰:“卿勿妄言,寡人当思之。”  公子吕出外,谓正卿祭足曰:“主公以宫闱之私情,而忽社稷之大计,吾甚忧之!”祭足曰:“主公才智兼人,此事必非坐视,只因大庭耳目之地,不便泄露。子贵戚之卿也,若私叩之,必有定见。”公子吕依言,直叩宫门,再请庄公求见。庄公曰:“卿此来何意?”公子吕曰:“主公嗣位,非国母之意也。万一中外合谋,变生肘腋,郑国非主公之有矣。臣寝食不宁,是以再请!”庄公曰:“此事干碍国母。”公子吕曰:“主公岂不闻周公诛管、蔡之事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望早早决计。”庄公曰:“寡人筹之熟矣!段虽不道,尚夫显然叛逆。我若加诛,姜氏必从中阻挠,徒惹外人议论,不惟说我不友,又说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彼恃宠得志,肆无忌惮。待其造逆,那时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公子吕曰:“主公远见,非臣所及。但恐日复一日,养成势大,如蔓草不可芟除,可奈何?主公若必欲俟其先发,宜挑之速来。”庄公曰:“计将安出?”公子吕曰:“主公久不入朝,无非为太叔故也。今声言如周,太叔必谓国内空虚,兴兵争郑。臣预先引兵伏于京城近处,乘其出城,入而据之。主公从廪延一路杀来,腹背受敌,太叔虽有冲天之翼,能飞去乎?”庄公曰:“卿计甚善,慎毋泄之他人。”公子吕辞出宫门,叹曰:“祭足料事,可谓如神矣!”  ……


编辑推荐

  《东周列国志》是除《三国演义》以外,影响最大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小说描叙了春秋战国时代五百多年间的历史。《东周列国志》较重视史实,内容基本上都本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史籍。  小说前八十三回以五霸相继兴起为中心,重点描述了从齐桓公、楚成王、晋文公直至越王勾践先后成为霸主的过程,描述了列国纷争的史实;后二十五回则叙写了三家分晋之后出现的七国争雄的局面以及秦灭六国的结局。作品以大量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故事,全面展示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全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东周列国志 PDF格式下载



中国泱泱几千年历史,春秋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家喻户晓,而这些故事很大一部分是从《东周列国志》保存下来的。《东周列国志》既有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也不失文言古文之美,既能作为历史通俗读物,也能作为深入了解历史的得力之作。总之,这本书很给力,不愧经典之著。


书不错,全本,我从小学二年级就接触过东周列国志的连环画,本以为内容无所不知,但这才发现居然有好些小故事小典故我闻所未闻。纸张其实不算薄,装帧也不错,就是字小了,刚看时很累。


一本绝佳的经典,读过之后春秋战国历史不再是空白,


人物形象单薄点,但故事确很能有代表性的刻画人物,古时外交史、战争史的必读作品,而且读起来很轻松,又让人想去看看信史的欲望


可作为史书来读,不似三国演义虚构多,故流传不及


一直想要看的书,一直没有时间,先买下来屯着,有空慢慢看


经典,堪比三国。


书还没有到货,但是很期待。


书不错啊,六角图书的,包装也很好。。。赞啊。。。


这本书值得一看!且价格公道


封面蛮好蛮喜欢- -


包装不错。性价比高。


此书纸张很好,封面也很简洁


那段时期的历史过去关注的不多,尽管这是本小说,但通过精彩的故事也有助于了解春秋战国历史。


如题。

这本是六角图书系列里的一本。纸质虽然比以前那套六角图书出版的外国名著稍差,但胜在内容详实齐全,字体适中,印刷清楚。

全本。以这个价格来说,读者也没有亏。

推荐想购买古籍全文,但经费有限的读者购买~


内容很好,就是来的时候封皮有点皱


很厚的一本,印刷的不错,是硬封,挺满意的,还没来得及看,又有一段日子有的忙啦~~~


书本还行,纸张应刷都还不错,封面是硬纸板的那种 如果想买可以卷起的买家注意啦


不错!物美价廉!


拿到书,开始觉得不错。但翻书阅读,不就就露了馅。纸张很薄,本来也不计较,但后来发现纸张有破损,前前后后共发现7页,实在是失望。本来书如果是完好的话,买精装书主要是作为收藏书,现在收藏这种书心情会好吗?我看,这书主要还是出版社用了较差的纸,有些纸可能是用了一些边角料的纸,所以多破洞和折损,为了降低成本。但这本书毕竟还不算便宜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