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纪晓岚

曹外香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曹外香  

页数:

168  

Tag标签:

无  

前言

  纪晓岚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野史中,他都备受荣宠,享誉盛名。他的文章流传后世,是清代乾嘉时期纲纪群籍、统领学界的大学者。同时他机智聪慧,深谙为官之道,是皇上身边须臾不可离的大红人。  纪晓岚是河间献县人,自幼聪颖过人,不但刻苦读书,而且博闻强记。乾隆十九年考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进入仕途之后,他以才气纵横百官之中,诗文唱和中尽显机智幽默。因学问优长,方圆处世,深得皇帝宠信,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都匀知府、翰林院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四库全书》总纂官。由于纪晓岚对《四库全书》出力最大,也得益最多,备受皇上荣恩。到晚年时,官阶步步高升,位极人臣,曾多次被皇帝擢升,担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死后,谥“文达”,后人尊称他为“文达公”。  纪晓岚虽然权高位重,但为官正直清廉。在多次担任考官期间,他慧眼识珠,为朝廷选拔了一大批英才。与许多趋附权奸、仗势戕民的官员迥然不同,他主张为政要“酌乎事势”,因势利导。他曾经上疏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奏请对被捆缚而受奸污、被杀害的妇女予以旌表。为维持边疆的政治稳定,他向朝廷建言准许边疆的单身的流民脱离原籍为民。鲁迅先生评价纪晓岚“处世贵宽、论人欲恕”。  纪晓岚最大的功业表现在文化方面,以编纂《四库全书》而著称于世。他淹通古今,博览群书,主持编纂了“函溢六千、卷逾八万”的鸿篇巨制《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构建了中国古代文化最庞大的知识宝库,成为乾隆皇帝标榜文治的文化伟业,也使得纪晓岚成为乾嘉盛世文化的积极创建者。  他晚年著述的随笔体著作《阅微草堂笔记》,常常借鬼狐故事抨击社会的阴暗面,对腐儒的形象进行讽刺性的揭露,表达了他世事洞明的人生态度,现在读来仍然意趣盎然。《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异曲同工,成为古代鬼异故事小说的两朵奇葩,体现了盛世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一代宗师的才情和学识。

内容概要

清代才子纪晓岚,名昀,乾隆时期的学界领袖、文坛宗师。他学识渊博,被乾隆赏识;他工于对句,令世人惊叹;他作《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并美。《纪晓岚》这本人物传记将带你走进纪晓岚的人生世界。

书籍目录

第1章 从“神童”到庶吉士 一 “北地伧父”出江南 二 绵延不衰的家学 三 神秘的出世传奇 四 天资聪睿号“神童” 五 家道师传长文才 六 河间才子入翰林第2章 初入翰林展才华 一 机智风趣得君宠 二 披肝露胆两无疑 三 初执文衡惜人才 四 受命南巡纵情游 五 “文曲星”督学福建 六 父丧丁忧归故里第3章 纪晓岚西域行记 一 漏言获罪遭流放 二 万里远行赴西域 三 谪戍边疆察民情第4章 纂修“四库”树丰碑 一 蒙皇恩召还京都 二 重返翰林意踟蹰  迎銮献诗复官职  仕与隐难以抉择 三 荣膺“四库”总纂官 四 夙兴夜寐四库馆  读尽人间未见书  在苦中寻找乐趣  文字狱下编书难  千叟宴上出风头第5章 阅微草堂度晚年 一 奸邪中正两分明 二 苦心孤诣著“阅微” 三 才子的生活情趣  “纪大烟袋”  平生不食鸭  喜欢收藏砚台 四 风流才子纪晓岚 五 寿终正寝谥“文达”附录 纪晓岚生平年表

章节摘录

  第1章 从“神童”到庶吉士  一 “北地伧父”出江南  崔尔庄哟崔尔庄,  九门九洞九关厢。  十字街头跑开马,  南菜园子立道场。  这是一首曾在崔尔庄一带广泛流传的民谣。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向来往于此地的人们叙说着崔尔庄曾经的荣盛:大道平阔,交通畅达,商贾云集,是物阜华丰的昌隆之地。  崔尔庄是什么地方?它就是被后世誉为“一代文宗”纪晓岚的祖居地。在清朝,崔尔庄名叫崔庄,隶属直隶河间府(今属沧州)献县。  献县位于河间府东南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邑,也是京畿通往东南地区的门户。“南京到北京,御道十八弓”,这御道就是从献县穿过。西汉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渤海岸边设立了河间国。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哥哥刘德被封为河间王,其国都就在今献县境内。史称献王修学好古,工于整理古籍,抢救文化遗产。刘德死后,谥号为“献”,后人称刘德为献王。献县因此而得名。  在《日华书院碑记》中,纪晓岚这样概括家乡的风土民情:“献县于河间为大邑,土地沃衍,而人多敦本重农,故其民无甚富,亦无甚贫,皆力足以自给。又风气质朴,小民多谨愿畏法,富贵之家尤不敢逾尺寸,或遇雀鼠之讼,惴惴然如临战阵。”  纪晓岚曾自嘲为“北地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又常常说他系出江南。此话说来,自有一段家族迁徙的故事,究其原因,竟起因于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  明朝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以“靖难”为名,举兵南进,建文帝朱允炆派兵北伐“不义之师”。两军以直隶(今河北)、山东为主战场,交战达四年之久,致死生灵涂炭,百姓深受祸殃。朱棣攻下南京后,称帝改号“永乐”。他亲率大军北上,沿途肆意杀戮,报复阻挠他南进的地方武装,使冀、鲁等地雪上加霜,再次惨遭蹂躏,致使田园荒芜,人口骤减,经济萧条。在河间一带,千里沃土变成荒野,村庄到处是断壁残垣。民国《沧州志》记载:“靖难兵起,三年之中,纵横河北数千里,杀戮几无孑遗,为前所未有之奇劫。”  朱棣稳定帝位之后,励精图治。他于永乐初年,迁都北京,遂三次下诏“迁民实畿辅”,命令从江苏、江西、山西、陕西等地,向京畿附近地带迁移百姓。  永乐二年(1404年),江苏应天府上元县居民纪椒坡,遵奉朝廷诏命,带领族人,千里迢迢奔向直隶。途中,纪椒坡曾偶遇一位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听说他要迁移到直隶,便煞有介事地掐算了一回,为纪椒坡撸名迁民定居的地点,说:“一直向前走,待见到车上树、牛上房,便是安家落脚之地。”  车上树,牛上房?这可能吗?算命先生真是奇言怪语!纪椒坡一边思忖,一边暗自发笑。他仍领着全家人往前走,过山东,入直隶,经吴桥,越交河,所经之处,皆是渺无人烟、一片荒芜,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残骸和废墟,并未见到可称心安居的地方。  一天,一家人进入了献县境内,到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很大,屋舍古朴,老树虬枝,古风犹存。村近旁的小河碧波荡漾,田野里稼禾茂盛。不远处的树荫下,几个妇女正坐着纺线。她们一边娴熟地摇车抽线,一边说说笑笑,十分惬意。纪椒坡向村民打听了一下,得知这个地方名叫景城,是一个千年古镇。纪氏族人远途劳顿而来,沿途耳目所及,竟不如此处一派安宁、祥和,肥田沃土,心头生出一种羡慕之情。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串清脆的铃声,马蹄得得,马铃悦耳。举目望去,一群骑马的官差簇拥着一乘官轿,威风十足地从远处走来。村子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大大小小的孩子呼叫着跑到村口来看热闹。顿时,路旁树下凑了许多人。妇女们放下手中的活计,都挤到路边来了。一个妇女怕人多踩坏了纺车,两手一举,把纺车挂在了树杈上,其他几位妇女也效仿着把自己的纺车挂了起来。  纪椒坡见了,心上一动:“这不是‘车上树’吗?”  他心情激动,顾不得看路上的官轿了,四下一打量,正巧不远处有一头小牛犊。小牛犊受了惊吓,突然间跑了起来,顺着一个斜坡,跑上了一家地窖子的房顶,看前面无路可行,便停了下来,惊魂未定地四处打量。  纪椒坡喜出望外,大声对家人说:“看,这不是‘牛上房’吗?”  纪椒坡与族人一商量,便在这里安顿下来了。当时,河间、沧州一带土著已十分稀少,大片的土地荒芜,正如当朝诗人白范《河间》诗中所述:  出得河间郡,郊原久废耕。  妖狐冲马立,狡兔傍人行。  丛棘钩衣破,枯杨卧道横。  萧条人迹少,州县但存名。  纪椒坡和后辈子孙们繁衍生息,在这一片战争废墟上开辟着新的家园。纪椒坡便是献县纪姓的始祖。  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生息,献县纪氏分为两大支,一大支在景城,另一大支则迁居到了景城东面三里多的崔庄。崔庄纪氏人丁兴旺,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几百口人,因科举入仕的人多,比“景城纪”更有声名,成为周围百里内显赫的望族。  纪晓岚便出生在崔庄,他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这样描绘自己的祖居地:“古城遗址依稀可辨。偶尔能在天蒙蒙亮时望见烟雾之中显现出一座城的影子,楼堞宛然,好像海市蜃楼一样。”  追根溯源,纪晓岚的族脉在江南,所以他说自己是“北地伧父”,也是南方移民的后裔。  二绵延不衰的家学  纪氏迁居献县、落户景城之后,一直以务农为主,偶尔经营些小买卖。因持家有度,操业有方,家境逐渐殷实起来。其家风淳实、开明,多行善举,常于灾荒之年捐粟济贫。有一年,遇大灾,流民很多。纪氏家族舍粮放粥,招官怨被诬入狱,并令其自己出钱盖牢房,凿水井。水井凿于县城东门外,人称纪家井。这些善举懿行,在献县地方志中皆有记载,在民间老百姓中代代相传。随着经济条件的宽裕,纪家逐渐由耕入读,成为书香门第。到了明朝末年,纪氏家族已出了不少读书人,到纪坤一代,开始属意科举,以图仕进。  纪坤属景城纪氏第十世,是纪晓岚的高祖。他读书不辍,锐意进取,慷慨而有经世之志,是纪氏家族向官场进取的第一人。他为人豪爽,广交朋友,常与这些人指点江山,谈兵论剑。纪坤注重学以致用的实学,怀着满腔报国热情,发愤读书。可惜的是,明朝末年社会战乱、祸患不止,他生不逢时,壮志难酬。  一次次的科场挫折终于使他心灰意冷,决意隐归乡里:“十年求仕进,白发志不成。青云谅无分,决意谋归耕。”他觉得自己虽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却于世无补。他将平生感遇,托之于诗,亲手编成六卷,还没来得及付印,就接连遇到战乱。崇祯十五年(1642年),为避兵乱,纪坤移居河间,他有《闻河南流寇将窥畿辅移家郡城》诗记日:  惨淡阴风万木号,黑云低压古城壕。  全家避乱禅心扰,满市浇愁酒价高。  燕雀处堂聊旦夕,龙蛇起陆更弓刀。  传闻玉帐河魁将,正倩儒生讲六韬。  在兵荒马乱之中,纪坤的诗卷大多被毁弃。到了清顺治年间,其妻在地窖的破书箱里找出一捆纪坤手写的残稿。残稿字迹难以辨认,纪坤的儿子纪钰携残稿请当地擅长草书的五公山人王余佑仔细辨认,整理出一百多首诗,取名《花王阁剩稿》,藏于家中。乾隆九年(1744年),其孙纪容舒为之作跋语一篇。后来该书收入《四库全书总目》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翁方纲为该书作序,称其“忧时感事,多怫郁沉痛之音”。  崇祯十五年(1642年),纪坤在忧患中死去。他有三个弟弟,五个儿子。三子同仁早于纪坤病亡。三个弟弟纪坊、纪培、纪增以及长子景德、次子景星,侄子景辰(纪坊之子),都在清军入掠时遇害。两个小儿子纪灏、纪钰流落在乱兵之中,后来辗转回到景城。纪晓岚晚年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提起这段历史感叹:“崇祯壬午兵燹,余家不绝如线。”  纪氏家族遭难两年之后,李白成率领起义军打进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紧接着,清军在多尔衮的统率下进关,不久他的侄儿爱新觉罗·福临(皇太极之子),在他的庇护下,坐上了北京的金銮宝殿。皇历换成了“大清顺治元年”。  清朝定鼎北京,一方面向西向南对李白成和南明反抗势力用兵,一方面对京畿地区实行安抚政策。  ……


编辑推荐

  沉浮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六角丛书”的由来  为满足市场需求,光明日报出版社又陆续推出了以“高品质、低定价”为理念的双色版图书和彩色版图书.这些图书也统一纳入“六角丛书”系列。  如今,“六角丛书”已经成为光明日报出版社特色图书品牌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纪晓岚 PDF格式下载



沉浮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书真不错,从来就是纪晓岚迷,喜欢他的幽默风趣以及满腹经纶


看人物传记,收获多多


非常好看的书,对增长文学历史知识很有帮助!支持当当!


实惠而便宜的小书,很好


印刷很精致,内容没具体看过,因为是帮别人买的,人家很满意。


很小的一本书,可以用来打发休闲时间


真的很好 很惊喜 本来是想凑个整 才找了个5.2元的 以为是质量一般的薄薄的小本儿 但收到发现是很大一本呢 虽然不厚 但是内容不错 真正的性价比高!


真不错,(*^__^*) 嘻嘻……


休闲的时候看下


初略翻了一下,看过电视的人可能对这本书没什么兴趣。
买给老人慢慢看吧


价格便宜,但是,书太薄,字数少,可以说没有写出来啥东西,建议不要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