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研究

周立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周立新  

页数:

260  

内容概要

  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家族企业的崛起。许多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保持不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目前,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中国家族企业大都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古典式家族企业组织形式。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古典式家族企业组织形式该如何发展和演变,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迫切问题。  本书的主题是,研究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问题,探讨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从而为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及网络成长提供理论支撑,并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此,本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总结和评述了关于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理论成就。  第二,剖析了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和演变现状。  第三,系统地探讨了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第四,通过对DL集团和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企业集群的个案分析使本书的研究具体化和实证化。  第五,针对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成长所面临的外部市场不发达、社会信任水平较低以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与完善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外部市场环境、社会信任环境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实施以网络化成长模式为依托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周立新,女,1966年9月出生,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与区域经济。近年来,在《中国软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企业课题3项。目前,在研国家级课题主要有两项。

书籍目录

序言1摘要1ABSTRACT 11 绪论11.1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11.2相关概念的释义51.3国内外研究现状171.4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281.5主要创新点322 理论基础342.1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342.2经济演化论与组织生态论 392.3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422.4企业家理论452.5新制度经济学 482.6管家理论592.7社会学理论622.8企业网络组织理论642.9本章小结663 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和演变703.1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历史沿革703.2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主要类型743.3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特征823.4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基本因素963.5本章小结1004 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因素剖析(一)--基于公司化演进路径的剖析1034.1国家政治法律制度是家族企业组织演进首要的制约因素或促进因素1034.2外部市场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1054.3社会资本对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影响1524.4本章小结1715 影响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因素剖析(二)--基于网络化演进路径的剖析1735.1社会资本对家族企业网络演进的影响1735.2专业化分工对家族企业网络演进的影响1855.3本章小结1916 案例分析1936.1案例一:影响DL集团公司化行为的因素剖析1936.2案例二:影响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企业集群演进的因素剖析2006.3本章小结2057 进一步推动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政策建议 2067.1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与完善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2067.2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外部市场环境2107.3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的社会信任环境2197.4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我国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2227.5实施以网络化(重点是集群化)成长模式为依托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战略 2287.6本章小结2308 结论与展望 2328.1结论 2328.2展望236参考文献239后记258

章节摘录

  2.1.2 新古典经济学  在过去一百多年时间里形成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主要从技术的角度看待企业,企业在标准的阿罗和德布鲁的竞争——均衡范式中被作为生产函数,企业是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关系,企业内部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由此企业便成为了一个“黑箱”,从而经济研究的重点就从专业化和经济组织问题,转向了给定分工水平和确定经济组织(包括企业组织)基础之上的资源配置问题。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成长或组织演进就是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调整产量水平达到最优规模的过程,或者说从非最优规模走向最优规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目标既定、所有约束条件已知的情况下,根据最优化原则进行的被动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企业任何主动性的余地(纳尔逊和温特,1982)。可见,在新古典经济学者那里,企业成长或组织演进的基本因素是外生的,如果企业面临的成本或需求曲线发生了变动,企业规模就会发生变化。同时,成本变化的原因通常来自于技术变革或要素价格变化,而需求变化则是由于收入变化或偏好变化所致。这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完全取决于企业外部的技术和市场条件。而且,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中,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调整,企业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并获得超额利润。但是,这种短期均衡是不稳定的,由于行业内其他企业无成本地模仿和新企业的自由进入,市场长期均衡的结果是行业内企业的超额利润均为零。总之,在新古典的企业理论中,企业的成长或组织演进是外生的,企业之间是同质的,完全忽视了企业内部激励和内部效率等问题的研究。对于企业组织为什么会从自给自足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企业和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并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组织的规模和发展进程为什么各不相同等现象,新古典经济学者无从解释。尽管如此,也有少数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如新古典经济学大师马歇尔1920年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从企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对企业组织演进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基本观点是:企业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经济组织,在组织演进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机制是自然选择,即“生存竞争使最适合于从环境中获得利益的有机体增多”;组织演进与人类的知识和分工分不开,正是由于人类分工的作用,使得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有益的溢出效应,从而“自然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表现出报酬递减的倾向,而人类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则表现出报酬递增的倾向。马歇尔把企业组织内部的职能工作连续分解为新的次级职能单位,不同的次级职能单位产生出一系列不同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然而,专业化分工的增加导致了新的协调问题,这又需要产生全新的内部专门职能来进行原有的和新的各专业职能的协调与整合。同时,生产进程和知识积累不只发生在单个企业范围内,而且发生在产业和整个社会之中。这样,马歇尔就较明显地构造出了一个符合报酬递增的企业组织演化路径;企业组织演进的动力不仅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竞争压力,还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利益关系是贯穿企业组织演进的整个过程;从知识分工的角度论述企业家的稀缺性,强调企业家对企业组织的重要作用;产业是由一系列的异质企业联合而成,企业异质性是由于知识、规模和组织结构等不同而引致的。显然,马歇尔的研究已触及到由于知识、规模和组织结构等不同而引致的企业异质性的事实,涉及专业化分工的动态演进(报酬递增)决定企业组织的形态及其发展进程这一古典经济学思想,并从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角度来论及企业组织的演进问题,这可以看作是关于企业成长的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的最早期发展。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潜心研究的结晶,是其在家族企业研究领域进行探索性研究的初步尝试。著作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合理,视野开阔,分析细致,文字流畅,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