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族区域非传统的现代化之路

师守祥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3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师守祥  

页数:

295  

字数:

246000  

内容概要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独特、最引人瞩目的地区之一。研究青藏高原的发展模式应有新的视解。青藏高原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生态环境退化和农牧民贫困,它放大了生态不安全、社会不稳定的积累效应,这些皆与区域发展方式不合理有关。青藏高原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它的战略地位、资源禀赋、社会发育程度以及环境特征决定了必须走新型的现代化道路。作者认为,生态经济、特色经济、人本开发模式是青藏高原地区开发战略的现实选择。 青藏高原的发展应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根据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的要求,在末来发展中逐步形成以支柱产业系列支撑的特色经济系统,如绿色生态和特色农牧业系列,以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系列,以民族工业、藏药生物制品和地方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产业系列以及优势工矿业等。 青藏高原的生态经济模式也不同于内地其他地区,在青藏高原,生态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存替代模式。综合开发、自然保护及生态移民就是重要的实理形式。 青藏高原地区落后,从大的方面来讲,最根本的就是社会落后。要振兴青藏高原地区,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潜力,实施“人本”开发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最终要落实到产业上来,特别是支柱产业的发展。通过与全国的比较,作者认为,特色农牧业、采矿与原材料工业是青藏地区现实的支主产业,旅游业、藏药加工等轻工业属于潜在的支柱产业。

作者简介

师守祥 男,1965年生,祖籍甘肃通渭。毕业于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长期工作在甘肃,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成果连续四次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002年当选甘肃省政协九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民盟委员会常委。2004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现为青岛大学教授、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咨询专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青藏高原的战略地位 第一节 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战略地区 第二节 国家生态服务功能区 第三节 独特的资源富集地 第四节 国际山地高原生态与藏文化旅游胜地 第五节 青藏高原发展的价值第二章 青藏高原的经济开发 第一节 青藏高原开发简史 第二节 制度变迁与经济进步第三章 青藏高原发展特征 第一节 自然特征 第二节 经济特征 第三节 体制特征 第四节 开放程度低第四章 青藏高原传统开发模式及其评价 第一节 我国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二节 工业优先发展理论 第三节 扩散理论与民族地区开发 第四节 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开发模式 第五节 青藏高原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评价第五章 青藏高原开发新模式的探讨 第一节 新时期西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第二节 青藏高原发展新模式探讨第六章 青藏高原特色经济开发模式 第一节 特色经济理论 第二节 青藏高原的特色资源 第三节 市场需求的特色倾向 第四节 青藏高原特色经济定位 第五节 青海特色经济定位 第六节 西藏特色经济定位第七章 青藏高原生态经济开发模式 第一节 生态经济理论 第二节 生态经济:青藏高原地区开发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第四节 青藏高原生态产业体系 第五节 生态经济模式的创新第八章 人本开发模式 第一节 教育决定青藏高原的未来 第二节 提高人类发展水平 第三节 人力资源开发 第四节 实施牧民定居与生态移民工程第九章 青藏高原开发的产业选择 第一节 产业类型 第二节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青藏高原主导产业选择 第四节 支柱产业发展方向第十章 青藏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 第一节 高原特色农牧业基础条件与生产现状 第二节 发展特色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草原畜牧业发展 第四节 种植业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及藏药资源开发利用第十一章 青藏高原旅游产业开发 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三节 青藏旅游发展战略 第四节 旅游目的地的协调发展 第五节 旅游业发展重点第十二章 青藏矿业 第一节 西藏矿业 第二节 青海柴达木矿业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青藏高原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生态环境退化和农牧民贫困,它放大了生态不安全、社会不稳定的积累效应,这些皆与区域发展方式不合理有关。青藏高原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它的战略地位、资源禀赋、社会发育程度以及环境特征决定了必须走新型的现代化道路。作者认为,生态经济、特色经济、人本开发模式是青藏高原地区开发战略的现实选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民族区域非传统的现代化之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