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通体制变革研究
2007-5
经济管理出版社
张岩
25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流通领域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被称为“流通革命”。第一次“流通革命”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是以超市的兴起、发展和厂商的流通系列化为主要内容的流通变革,主要解决了流通部门与大批量生产体制和大量消费不适应的问题,给传统的、落后的流通体制以冲击,并确立了战后日本现代流通体制和流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第二次“流通革命”发生在日本经济成熟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时期,是日本历史上最深刻的流通大变革。其不仅是流通部门或流通机构的变革,也包括流通行政管理制度的大变革,是流通体制变革的综合反映。对战后日本流通体制变革问题,迄今尚未见到专门和系统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以二战后至今日本流通领域的两次阶段性变革与流通体制变革的内在关系为着眼点,综合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系统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尝试以“流通环境一流通变革一流通绩效 ”为研究框架,运用经济学理论,力图系统性地揭示战后日本流通体制变革的原因、特征以及变革中的流通主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探究了日本政府在流通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书的特点是重视对历史转折点的研究,而不是一般的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梳理。 本书的研究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作为导论部分。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阐明了日本流通领域正处在流通体制变革期,对本课题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阐述了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并重点对有关流通体制变革问题研究中处于基础层次上的概念和研究范畴加以分析和界定,以此作为后文理论和现实分析的逻辑起点。 第二章,阐述了日本流通体制变革研究的基础理论。目前,关于商品流通体制变革的研究,经济学界并未建立起专门的基础理论。而且,对于是否存在真正的专门以商品流通为对象;并主要以经济学为分析工具的流通经济学,学术界尚存较大争议。在本书中,笔者尝试将马克思的商品流通理论、西方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日本流通变革理论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分别进行阐述,并稍加评价。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 流通环境一流通变革一流通绩效”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是对战后日本流通领域发生的第一次“流通革命”的总体性研究。首先,阐释了引发第一次“流通革命”的各种环境因素,具体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生产体制和大众消费革命以及制度环境等。其次,对第一次“流通革命”主要内容的详细描述和理论解释。以超市等大型零售店的发展和厂商的流通系列化为主要内容的流通变革,解决了流通部门与大批量生产体制和大量消费不适应的问题。最后,说明了流通革命对流通体制的影响和绩效。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构建了大量的流通组织、流通系列化渠道体系和企业物流系统,确立了战后日本现代流通体制和流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章,是对日本第二次“流通革命”(即平成流通革命)的背景、内容的梳理与总结。首先,探究了第二次“流通革命”发生的内外环境因素,总结出制度环境、信息技术和消费市场环境变化与日本流通体制面临困境是催生流通大变革的主要原因。其次,说明了第二次“流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日本流通体制与经济体制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必然结果,同时,国际社会施加的外在压力也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通革命”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笔者认为“流通革命”应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流通管理制度变革既是流通革命的组成部分,又是流通体制微观主体流通机构变革的重要杠杆和环境条件。最后,明确了日本流通体制变革的总体趋向,日本政府流通管理的侧重点发生了从经济性规制为主向社会性规制强化的转变,日本流通体制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使流通机构的大变革更加活跃,流通企业大型化、流通渠道短缩化,零售企业主导地位提高、交易模式和制度变革等变化。第二二次 “流通革命”推进了日本流通系统的效率化和流通现代化发展,使流通体制向着既与日本基本国情相适应,又与国际接轨的方向转变。 第五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几个问题。首先,对日本流通现代化的内涵、特性以及日本学者的“流通现代化”理论观点进行基础性研究,以探讨日本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进而论证了流通体制变革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经济绩效。其次,运用大量的日本统计数据,探讨了流通体制微观层面的结构性变化特征,具体包括流通组织规模结构、流通业态结构、流通企业市场竞争结构、流通渠道结构变革几个方面,这也是流通体制变革的绩效表现。最后,探究了日本政府干预流通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反映出日本政府在流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总结日本流通体制变革与流通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阐述了对促进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发展的若干启示和建议。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 第二节 有关流通体制研究的基本概念辨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 日本流通体制变革研究的基础理论概述 第一节 马克思的商品流通理论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 第三节 日本的流通变革理论第三章 战后日本的第一次“流通革命”与日本流通体制的重大变革 第一节 第一次“流通革命”产生背景和环境条件 第二节 第一次“流通革命”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战后日本现代流通体制的形成及其特征第四章 日本的第二次“流通革命”与流通体制的进一步变革 第一节 流通环境的变化与第二次“流通革命” 第二节 日本政府流通管理制度的变革 第三节 日本流通体制微观层面的变革第五章 关于日本流通体制变革的若干问题探讨 第一节 关于日本流通体制变革的总体绩效探讨——推进日本流通现代化 第二节 关于流通体制变革中微观层面的结构性变化探讨 第三节 日本政府干预流通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探讨 第六章 对我国流通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参考文献后记
本书运用经济学理论,系统分析和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流通体制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特别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体制变革上面,在揭示日本这样一个后发展国家在经济赶超中过程中体制变革的内存机制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理论及现实方面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以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经济体制的发展演变为背景,突出研究了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即两次“流通革命”发生的内存机制和具体内容,深入探讨了流通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者还就日本流通体制变革的总体效果、政府干预模式,特别是日本经验对中国的启示等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