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江湖

李树喜 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李树喜 编  

页数:

20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近代剧烈动荡的社会和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人们无以适从的心理,造成了近代中国的“江湖化”或称“帮会化”。拂去历史的尘埃,只见江湖烽烟四起,顿时一片刀光剑影……丐帮、斧头帮、青帮、袍哥、会道门组织和因之面叱咤风云的江湖老大们一个个粉墨登场、重装亮相……   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有一串并非褒义的词:斧头帮、老大、摆平、上海滩、堂口等等。在这一串词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综括性名词:江湖!耳熟能详的名字深究起来往往是人们最陌生的名词。到底什么是江湖?谁在江湖之中?江湖里面又是什么呢?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进由近代帮会组成的江湖世界。   “帮会”所为是一种革命,它无革命之名,但有革命之实。  “帮会”中人虽也有渣滓,但有学识、有思想、有志气、有胆量的人也很多。他们“义”字当头,敢做敢为。  中国社会的复杂,深不可测,读“帮会史”,也许可以帮我们找回那一段逝去的记忆…… 阅历不深或阅历深厚的人、最讲义气或最不讲义气的人、传统文化的倾慕者、想要了解或不想了解中国社会的人……

作者简介

李树喜,河北省安平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3年后到光明日报工作。历任特派记者。机动记者部主任,社会部主任、新闻研究部主任、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编审,历史学者。著有和出版个人专著、文集20种;包括《中国人才史稿》、《北风烈》、《中国人才史》、《中国人才思想史》、《国史镜鉴:用人篇》,彩图版《用人通鉴》、《双X档案一北京人失踪和阿波丸沉没》、《关羽大传》等。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兼职教授,人事部人才研究院研究员。北京联大、河北大学新闻学院、北京现代管理学院教授。为知名学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江湖简史 第一节 从五斗米教到明清海禁——古代帮会的发展 第二节 侵略、租界和社会变迁——近代帮会的兴盛 第三节 其兴也勃,其亡也乎也——近代帮会的归宿第二章 帮会组织 第一节 堂口 第二节 帮规 第三节 隐语 第四节 进退第三章 帮会营生 第一节 烟赌娼和贩卖人口 第二节 保护费和代理收入 第三节 投资近代事业收益第四章 天下丐帮 第一节 天下第一帮 第二节 近代流民潮 第三节 一盘大散沙 第四节 善恶知多少第五章 沉浮——洪门的兴衰 第一节 反清复明天地会 第二节 墙里开花墙外香 第三节 圆满的归宿第六章 一手遮天——青帮 第一节 漕运发家 第二节 青帮组织 第三节 风云东南 第四节 齐聚上海滩 第五节 杜代黄兴第七章 毁誉参半——袍哥 第一节 与子同袍,亲如同胞 第二节 投身辛亥革命 第三节 袍哥兴衰第八章 会道门 第一节 民不聊生刀出手——小刀会 第二节 刀枪不入的神话——红枪会 第三节 面具背后的罪恶——贯道 第四节 杀尽天下不平事——白莲教 第五节 京门在理人禁烟——理门第九章 帮会人物 第一节 盐枭巨头——徐宝山 第二节 上海二张——张仁奎、张树声 第三节 流氓大亨——杜月笙 第四节 第一帮主——黄金荣 第五节 三色大亨——张啸林 第六节 海上闻人——虞洽卿 第七节 袍哥军阀——范绍增结语 从旧上海黄包车说起

章节摘录

书摘帮会组织是江湖内部次级组织形式。江湖早有,江湖中人常有,而帮会组织则要晚得多。 庄子在其作品《庄子·内篇》中最早使用了“江湖”一词。在作品形成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社会分化严重的时期。政治权威的动荡,松动了正常的社会组织,产生了大批难以归类的士、侠、游商等人。一个原始的江湖逐步剥离出来了。 荆轲、高渐离等人仗艺游荡各国,专渚、聂政等人行刺各地,加上社会对这一群体或多或少的推崇,使得早期的江湖萌芽发展迅速。根据记载,墨子学派就围绕思想学说,形成了严格的组织体系。他们有严格的纪律.违禁者轻则开除,重则处死;同时墨家子弟的生活起居,行为举止都要受到“巨子”的操纵。有人将墨子学派作为中国帮会的始祖。现在看来,这一学派的确同其他的学术团体不同,内部关系密切,但是他们依然是以学术思想为核心的正常社会的一部分,算不上是江湖组织。真正形成江湖的年代,还要追溯至西汉末年。 公元17年,王匡、王风等人在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时率领饥民攻占地主宅院,夺取粮食,发动了起义。起义军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因此被称为“绿林军”。从此“绿林好汉”就成为除强扶弱、劫富济贫的侠义英雄的代称。同时期的“赤眉军”还创造出了“杀人者死”等简单的纪律,这应该算是江湖道义的起源。当时的绿林军也好,赤眉军也罢,都是带有改朝换代性质的政治军事组织。 这么多年的酝酿,最终在张陵的手中塑造出了原始的帮会胚胎。东汉顺帝时,江苏沛国人张陵客居四川,针对当时灾荒频繁、瘟疫猖獗、百姓饥谨、民不聊生的形势,在四川鸽鸣山依据《太平经》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将民问巫术与巴蜀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成分相融汇,创立了“五斗米教”。五斗米教的宗教内容和形式,主要是祷福和驱鬼,假借鬼、神、符、禄为人治病,聚徒惑众。因其入教条件是缴纳信米五斗,以“防凶年饥民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也”。具有互救互助性质,故广大贫苦百姓纷起响应,“竞共事之”。由于“五斗米教”具有浓厚的原始性、民问性和联盟性,遂逐渐演化成农民起义的旗帜。另一方面,它也凝聚了江湖的规范因素,创立了原始的帮会组织。 到东汉末年,“五斗米教”分支道首张角,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一带传播“太平道”,用“符水咒语以疗病,百姓信向之。”张角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政治口号,聚教徒几十万人,发动起义,遍及八州,焚烧官府,捕杀官吏。公元184年出现的黄巾起义将原始帮会组织和反政府的农民起义相结合。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的起义将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推到了崩溃的边缘,但还是没有彻底推翻东汉政权。在长达30多年的斗争中,黄巾军将反政府、实践理想的意识传播到了全国。黄巾起义让生活困苦不堪的农民和小商小贩等社会底层民众主动自觉地联络,并在躲避官方追查的联络中创造出了很多特殊方法和规矩,这些都成为江湖道义和规矩的渊源。 时间到了魏晋之季,宗教大为兴盛,开始了宗教与帮会组织的不解之缘。宗教在推动帮会发展完善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自佛教传人我国之后,随着封建统治者的崇奉和在民间的普遍流传,魏晋南北朝时,“沙门异端纷起”,宣称“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广收信徒,蛊惑人心。在山西、河南一带,有人利用宗教曾掀起过多次武装暴动。在累遭封建王朝镇压后,遂于民间秘密繁衍滋生,门派各异,邪说纷呈。但大都以“释逛佛衰谢,弥勒佛出世”,“称之以为奸”。 隋朝初年,民问广为流传着“吃菜事魔”的说法,信者多“素冠练衣,焚香持华,自称弥勒佛”。其后,唐县人宋子贤利用幻术,“自称弥勒佛出世”以迷惑群众,原始的白莲教组织因此产生。唐朝时有“白衣长发会”流行甚广。这一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民问非正常团体有了新的发展。正式的“社”开始出现。一些城市中出现了类似于现代黑社会成员特色的文身恶少。 宋元时期白莲邪教在民间就很兴盛,“吴郡沙门茅子元,自称白莲导师”。元末世乱,多少枭雄利用宗教和帮会组织武装与元兵相抗。其名称除白莲教外,还有弥勒教、大明教等等。为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大肆宣扬“明王出世”,“弥勒降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起事之初虽参加的是“红巾军”,但当羽翼丰满时断然与红巾军划清界限。他出身沙门,并不真心信教。谙于世事的朱元璋明白历史上以宗教、帮会而成大业者从来就没有,只有吊民伐罪,解民倒悬者才能得民心,得天下。帮会对正常社会和政治统治的危害使得掌握政权后的朱元璋在即位伊始,便下令取缔一切“邪教”,以法律规定,“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P3-5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江湖 PDF格式下载



老师推荐看的书,应该不错。


书不错的啊


当天下单,第二天拿到书,当当果然不错,以后会多光顾的


给朋友带的,收到的挺快的!


自从读了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之后,研究了这个系列。


见到题目,原本比较兴奋,写一本关于帮会的书不容易。翻了两章,比较失望。就内容而言,不过是整理一下资料,梳理一下事情。文笔粗糙平淡,可读性不强。既没提出什么新观点,连总结过去都差强人意。总之,这本书建议大家不要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