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趋势
2008-10
中央编译出版社
[美] 马克·佩恩,[美] E. 金尼·扎莱纳
439
刘庸安,贺和风,周艳辉
无
英文版序言1960年,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的一则广告震动了整个汽车世界,广告的整个画面只有寥寥几字:想想小的吧。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想法——一个在成功就是资本增值和扩大地盘的时代,要求改变想法,降低期望值,缩小规模的号召,就连你在路上开车,也是如此。在美国正在变成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正在成长为一个具有支配地位的经济体,正在为全球市场确定步伐的同时,作为一种反文化现象,大众牌甲壳虫小汽车(Beetle)开了出来——这代表着与1950年代的那种什么东西都追求大的想法完全相反的个性。美国从有汽车以来就从来不习惯于小汽车。但问问三分之二的美国人,他们就会告诉你他们都是在为小企业工作。美国人只有在首先看到将引起大变化的那些小的、具体的步骤时,他们才愿意做些大的改变。而且,他们还向往着美国小城镇的生活方式。今天,在美国最大的运动中,很多都是小的——一般来说,都是大家看不到的,除非是最细心的观察者。《小趋势》的基础是这样一种理念,即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正在出现一些最有力的力量,它们是与我们的直观相反的一些趋势,这些趋势正在塑造着马上就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明天。有那么多人在关注着少男少女的犯罪问题,却很难看到那些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正在走来。有那么多人把贫困看成恐怖主义的原因,却很难看到躲在很多袭击背后的正是那些富有的、受过教育的恐怖分子。有那么多人在关注着大的、有组织的宗教,却很难看到发展最快的正是那些新的、小的教派。个人选择的力量从来都不是很大的,而且这些选择的理由和方式从来都是不难理解的,也是不难分析的。在市场营销或政治选举中,把小作为目标的技巧——找出那些小的、人员密集的亚群体,就他们的个别需求与他们进行交流——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更多的重视。对待世界的那种千人一面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30年前,我在哈佛大学拉蒙特图书馆(Harvard’sLamontLibrary)里看过一本书,这本书的开头写道,“这本小书的观点与通行的观点不同,它是反传统的观点,这个观点是:选民不是傻瓜”。它的作者V.O.小基(V.O.Key,Jr.)得出了一个观点,从那天起,这个观点就一直指导我如何对选民,如何对消费者、公司、政府以及整个世界进行思考。如果你用正确的工具来研究事实,结果就会是,一般的美国人实际上是相当聪明的,他们会作出一些非常理性的选择。但我差不多每天都听到专家们说,选民和消费者都是受到错误引导的没有头脑的家伙,他们往往根据一条领带的颜色就作出决定。这就是政治家们为什么向告诉他们穿褐色西装或祛除脸上皱纹的顾问们付费的原因。这就是很多商业广告往往讲与产品不相干的故事的原因。候选人和生意人往往不相信重要的事实和结果,他们常常才是傻瓜。我敢打赌,在所有的信息交流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信息因为是只有制造者才懂的文字和图像而被白白浪费掉了。本书的看法是,30年过去了,V.O.小基的观点不仅仍然站得住脚,而且应该成为理解美国和世界上出现的各种趋势的指导原则。人们对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作出的选择,并不非常复杂,并不具有更多的个性,并不是了解得更多。但正如V.O.小基所说,要发现潜藏在这些选择之下的逻辑模式,就要做认真的科学研究。在面对人们似乎是矛盾的选择时,把它们归结为褐色西装和肉毒素(Botox)①可能要容易得多。实际上,今天的各种矛盾现象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钟情于健康食品,但麦当劳连锁店里巨无霸(BigMac)的销售额却从来没有下降过。尽管福克斯新闻(FoxNews)排名第一,但反战运动的消息却占据着大多数报纸的头版。尽管美国正在变得越来越老,但我们在广告和娱乐节目中所看到的美国在我们心中却永远年轻。尽管人们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约会了,但他们却比以前更关心那种更深入和更持久的男女关系了。尽管喝没有添加物的纯净水的人比过去多了,但喝“魔力”等添加了化学物质和咖啡因的能量饮料的人也比以前更多了。事实上,若干大趋势决定美国和世界发展方式的整个想法,正在逐渐失去说服力。能够裹挟着我们大家一起走的大力量已经不复存在了。相反,美国和世界正在被一些错综复杂的选择拉开了距离,这些选择大量存在于“小趋势”——只涉及到百分之一的人口,但正在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社会的那些小的、雷达都测不到的力量——之中。“小”就是新的“大”,这种说法好像没有充分根据。要想真正知道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就得有比肉眼和灵巧的舌头更好的工具。我们需要有相当于高倍望远镜和显微镜那样的东西,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说,这些东西就是民意测验、调查和统计数据。这些方法可以把要研究的东西切下一小片,把它放在显微镜下,把它放大,更清晰地研究它。与你过去曾想象的相比,你会在这种研究中更清楚地认识你自己、你的朋友、你的委托人、你的客户以及你的竞争对手。在1996年为克林顿总统(PresidentClinton)工作期间,我发现了一个雷达都测不到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后来人尽皆知的“足球妈妈”(SoccerMoms)。(我很想为这项年轻的足球运动做些事,尽管实际上我要说的不是这件事。这个词专指那些忙于工作和照料孩子的住在郊区的妇女,她们是真正关心总统政策的人。)在那次竞选之前,人们一般都认为政治是由男人支配的,他们的家人投谁的票是由男人决定的。但在1996年,真实的情况却是,大多数男性选民已经对选举拿定了注意。剩下需要影响的人是那些由关心她们的工作和孩子的独立的妈妈们组成的新的组织,她们还没有明确认定哪个政党对她们的家庭会更好些。她们,而不是她们的丈夫,是具有决定作用的摇摆选民。为了把她们争取过来,克林顿总统发起了一场向抚养孩子的母亲伸把手的运动——在学校做吸毒化验、制定防止孩子吸烟的措施、限制媒体上的暴力内容,限制统一校服。这些妈妈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需要更多的政府作用,但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那么一点点政府的力量,以便使孩子们中规中矩,她们还是很高兴的。回想起来,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趋势而引起的。以前,几乎所有的民主党人都盯着下层的、没有上过大学的工人,特别是盯着制造业部门。但工会会员正在减少,制造业的就业状况不断萎缩,更多的人都要上大学,而且几乎美国所有的选民都把自己称为中产阶级。如果民主党人忽视了这些重要的趋势,他们就会坐失良机。现在,候选人都热情地盯着“足球妈妈”——尽管有人要他们知道这些趋势是发展很快的,而且“足球妈妈”也向前发展了。现在10年过去了,她们的孩子正在准备上大学,她们当中有很多人都离了婚,她们自己的经济保障已经成为对她们来说与10年前抚养孩子同样大的一个问题。由于所有的注意力都给了那些妈妈们,所以爸爸们——那些住在郊区、关注家庭、到办公室上班倒成了兼职的爸爸们——却在政治上、广告上和媒体上受到了忽视。在21世纪,爸爸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长。麦迪逊大街(MadisonAvenue)上的广告换了吗?爸爸们是回到学校运动的目标吗?在未来的营销学中,可能会有一次大转变,这种转变与1996年在民主党政治中所看到的转变不会有什么两样。通过民意测验发现趋势的技巧是,找到那些正在采取相同行动和追求共同愿望,从一开始就走到一起,或者通过体现他们需要的正确诉求而走到一起的群体。“足球妈妈”存在十几年了,但是,只有把她们看做美国的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投票群体,她们才能成为一个政治阶层。今天,在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交流的小型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个人主义被注入了新的含义,而这种赋有新意的个人主义正在有力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根据全球化的观点,这个世界也许正在变得更为平坦,但它却住满了60亿个小小的精灵,他们不会乖乖地跟在一群人的后面,听任吆喝。不管他们的选择多么离奇,他们都能找到十万个或更多与自己拥有相同品味或志趣的人。事实上,如果一种趋势涉及到百分之一的人口,就会对电影、畅销书或新的政治运动产生影响。个人选择的力量对政治、宗教、娱乐甚至战争正在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今天的大众社会,只要让百分之一的人真心作出与主流人群相反的选择,就足以形成一次能够改变世界的运动。就以美国的非法移民发生的变化为例。几年以前,他们还是被遗忘的美国居民,躲着日光,躲着当局。而今天,就在他们和他们拥有合法投票权的亲戚们居住的地方,他们举行了政治集会,他们也许会变成新的“足球妈妈”。这些为了打破移民制度的藩篱而奋起斗争的移民,很可能就是下一届总统选举中最重要的选民,他们聚居的西南部各州对大选的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那里将成为新的战场。在做生意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互联网很容易把人联系在一起。在过去,向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小群体推销某种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找100万个要品尝你的葡萄酒的人,或者找100万个不能哄他们的孩子晚上睡觉的人,实在是小菜一碟。数学不仅是重要的,而且也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果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在百分之一的美国人口中只让十分之一的人相信他们是对的,那么他们就会有30万名参加恐怖战争的士兵,就足以破坏我们这个社会的稳定。如果本?拉登(binLaden)能使世界10亿穆斯林中的百分之一采取暴力,那就有1000万名恐怖分子——一个能使这个地球上最大的军队和警察力量都相形见绌的群体。今天聚集在一起的正是这些小群体的力量。选择的力量是特别明显的,因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他们自己的生活作出了决定。比如,美国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0.9%,但家庭的数量却在爆炸。在离婚的人、长期单身生活的人、寿命很长的人和从来没有结婚的人中间,我们看到作为一家之长的人的数量正在爆炸——在2006年几乎达到1.15亿,而在1980年大约是8000万。包括一个人单独生活的家庭的百分比从1976年的17%上升到2003年的26%。结婚并有孩子的家庭的比例下降了将近25%。所有这些按照一种单身的、独立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人正在把美国分成几百个很小的部分。单身的人和家里没有小孩的人,有更多的时间追求他们的兴趣,重新捡起他们的爱好,在网上冲浪,争论政治问题,或者出去看电影。按理说,现在应该没有人再去看电影了——你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或用即时付费的办法很快地看到正在上演的电影——但对拥有一个自在的星期六夜晚的人来说,电影是一种很实惠的选择,因为剧场正在涨价,而不是降价。更多的人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可支配资源(包括金钱、时间和精力)。他们正在调动这些资源,以追求在过去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个人的满足。因此,我们正在得到一张更加清晰的图画:这些人是谁,他们要什么。而且不管是在处理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还是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只要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决定。本书说的是美国怎样被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为什么不再有一个美国、两个美国、三个美国或八个美国。实际上,是有几百个美国,有几百个小部分,这些小部分是由因共同兴趣而走到一起的人组成的。一个国家被分成很多个小部分,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美国。在21世纪,它是使人民团结在一起变得极为困难的一种全球现象。就在我们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幸亏有了互联网,这个世界才不仅能联系在一起,而且能最终在赞成民主、和平和安全的共同价值观周围团结起来,但现在正在发生的恰恰是相反的事情。我们正在以一种创记录的速度突然爆裂。我最近去打保龄球,看到一个与非常流行但却是被误导的想法相反的现象,在那里,没有人一个人在玩。事实上,把保龄球扔进球道的人既不是人们常说的那些大腹便便的人,也不是边喝啤酒边玩保龄的人。实际上,在这里,这一拨人和另一拨人好像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在第一条球道上的是一家印度移民,包括爷爷奶奶。在第二条球道上的是带着两个小孩的黑人母亲。在第三条球道上的是4个半大的白人孩子,有的刺着文身,有的穿着波罗衫。隔着两条球道,是一对讲西班牙语的男人和女人,他们不时地搂抱在一起相互亲吻,显然是借着打保龄球来约会的。选择自由的兴起带来的是个性的张扬。个性的张扬带来的是选择权力的扩大。人们的选择越多,就越会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愈来愈小的一部分中去。选择的爆炸1773年,被波士顿茶会(BostonTeaParty)①扔到船外的也许只有一种茶——英国早茶。今天,如果美国人造反,将会有几百种不同的茶被扔进海港,从不带咖啡因的茉莉花茶到摩洛哥薄荷茶,再到泰国的清甜茶。如果你不从烤薯片、炸薯片、波状薯片、减肥薯片、加盐薯片或调味薯片——调味薯片还分熏味薯片、甜味薯片、葱味薯片和干酪胡椒味薯片——当中挑选,你甚至买不到薯片。我们生活在一个存在着大量选择的世界。今天,几乎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美国人都有比过去更广泛的选择自由,包括新的工作、新的食品、新的宗教、新的技术,以及新的交流和互动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星巴克经济(Starbuckseconomy)战胜了福特经济(Fordeconomy)。在1900年代初,亨利?福特(HenryFord)发明了组装线,所以规模消费——千篇一律的消费——才得以出现。几千名工人生产出一辆黑色的汽车,千百次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今天,像这样的产品没有几样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是在剩下的这几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个人电脑,每家的每张书桌上都有一台,从根本上说,这些电脑都是一样的,只是在边边角角上有一些按照顾客要求的设计,但如果你上一家普通的CompUSA①买一台电脑,你的选择余地还没有在超市买菜的选择余地大。)相反,星巴克是由这样一种理念管理的: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享用的咖啡、牛奶和甜点,选择的余地越大,人们的满意程度就越高。(即便是顾客们的那些简单的选择也是无法预测的,有人不要咖啡因,有人不要脂肪,有人不要糖,也有人无论饮料中是否含有咖啡因、脂肪和糖,都会很高兴地享用。)星巴克是成功的,因为它能够给所有人提供所有口味的咖啡——不用为一套选择优于另一套选择而打赌。在福特经济中,很多人生产一种千篇一律的批量产品;而在星巴克经济中,几个人生产几千种量身订做的个性化产品。星巴克模式似乎是占了上风。iPods受到欢迎,不是因为我们可以带着它边走边听音乐——在1980年代,我们就能用随身听做到这一点。它们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挑选自己喜爱的歌曲。个人技术已经成为个性化的技术,而且现在我们可以在差不多每一个消费领域都能得到我们自己所要求的东西。你甚至可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得到按照定单制造的汽车——这虽然比得到一张比萨饼的时间要长,但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业绩仍然令人称奇。个性化和选择的胜利对喝咖啡的人和买汽车的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但对想要发现趋势的人来说却是一场噩梦。当选择变得越来越精细的时候,你肯定会发现,认清选择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将更加困难。不过,既要记住恐怖分子,也要知道在美国差不多有30万人购买的畅销汽车是什么牌子。与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期都不同,小趋势可以带来大变化。所以,虽然同过去相比,发现趋势更加困难,但发现趋势的工作也更加重要了。因共同的需求、习惯和偏好而聚集在一起的小组织正在兴起。它们是有力量的,而且它们很难被发现。本书的目的就是对它们进行详细的描述。数字的力量最近一些年来,有一些非常不错的书,探讨了美国发展的若干个大的方向。本书的观点恰恰相反,美国正在沿着几百个小的方向发展。这些趋势一旦出现,就会发展得很快。它们是我们伟大力量的组成部分,也是隐约出现的向我们提出挑战的组成部分。这些小趋势往往是并行不悖的。在美国,有一群显眼的时髦的城市年轻人,就有一群过时的定期去教堂做礼拜的老年人。有一群酷爱新技术的奇客(Geek)①,就有一群讨厌技术的人。美国人现在比以前更热衷于节食,但上餐馆吃牛排的人却比以往更多了。政治被分成“红色州”和“蓝色州”这两个极端,但却有更多的选民称他们自己是独立党人。在我读V.O.小基的那本书后的30年以来,为了发现这些趋势,或发现这些人群的变化和发展,我一直使用最可靠的工具:数字。美国人声称,他们是凭感觉做事的民族——所谓感觉就是指我们笼统地称为“价值观”的那些东西。你不是多次听别人说做事要凭感觉吗?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劝告是相当糟糕的。如果你要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那你就坐飞机,不要走近汽车;如果你要减肥,就要计算卡路里,忘掉越橘汁和亚麻籽;如果你知道怎样去读取数字,数字就几乎总会带你到你要去的地方。一般来说,我们喜欢数字——这些日子,最热门的一档电视节目甚至就叫《数字追凶》(Numb3rs)。但我们也害怕数字。部分原因是,我们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受到的训练要大大少于我们在语言和文学方面受到的训练。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怀疑我们不太善于读取数字。读取数字几乎和在公共场合讲话一样,使我们感到害怕。而与此同时,数字也在吸引着我们。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对数字持有一种相当怀疑的态度,因为一些总想赶在日程前面的人滥用了数字。你还记得“千年虫”(YZK)恐慌吗?地球上的每一个计算机用户都担心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他们的文档会受到损害。实际上,世界上只有三分之一的计算机对千年虫的错误是敏感的——而且在这些计算机中,也不会真的出现问题。禽流感也是一样,在2005年底,禽流感在世界各地蔓延,但在东南亚所报告的140多起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中,只有一半最后死亡。报告者的悲观结论是禽流感的死亡率超过了50%。真的很可怕!但事实上,这些数字所依据的病例样本只是最重的病人。那些被感染上禽流感而没有去医院的人并没有计算在内。我把这些报告数字称为“吓唬人的统计数字”。我当了30年的调研员,我的工作就是对调查得来的数字去伪存真。在为各种各样的客户——其中包括比尔?克林顿(BillCliton)、比尔?盖茨(BillGates)和托尼?布莱尔(TonyBlair)——工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打破根深蒂固的常规偏见,去发现那些有助于应对重大挑战的与直观相反的社会趋势。如果你是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一些巧舌如簧的拥护者每天在你身边喋喋不休,报纸也向你说三道四,你的顾问们还时不时地打岔,在这个时候,作出正确的选择就成了一件困难的事,除非你还掌握着一些要素:数字。我的工作就是听完所有的意见,然后根据这些数字对现实情况提出一种有根据的、用数字说话的看法,以便使领导人在作决定的时候,能够对要决定的事情有一个全面的、真实的了解。在我看来,没有文字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数字,同样,没有数字的文字也是没有意义的文字——你需要为文字配以适当的数字,也需要为数字配以适当的文字,以便使有说服力的观点得到通过数字表示出来的现实的支撑。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谈到美国犯罪率上升的问题——一直受到无数论文和理论关注的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这些论文和理论涉及到从失业到父母对孩子的放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当你了解到最近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重罪犯的数字已经增加到每年65万人的时候,你马上就会想到在街上会受到一些新的威胁,而且想到应该有一套新的解决方法。我是调研员,也是策略专家,我的作用就是根据数字帮助客户制定出奇制胜的策略。1996年,帮助克林顿总统拉“足球妈妈”的选票就是一个例子。2000年,我帮助马上就要成为参议员的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Cliton)在纽约上州(UpstateNewYork)拉选票,从历史上说,民主党在那个地区没有多少支持者。我们打破了为公司做广告的惯例,而是让公司把它们的广告分发给年老的选民,而不是年轻的选民。我还为15名外国总统选举的获胜者提出过建议,他们的语言,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明白了,但我始终根据数字,而不是根据当地人的偏见向他们提出建议。人们往往因为离形势太近,以致看不见真正的事实——而事实却会带来一种客观的看法,告诉他们实际上正在发生什么。领导人是非常孤独的,他们常常受自己的幕僚左右,只能听当地的记者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和语言比起来,数字可以减少很多无用功。记得有一天,我告诉哥伦比亚的新总统,他的人民以压倒多数的比例准备进行一场对付毒品的全面战争。正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一样,他们认为国家不能只实现现代化,而对毒品视而不见。总统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但最后他的参谋长说:“马克,你是对的,但我们大家都会被杀死。”那天,他跟我说了数字的局限性,但最终总统和这个国家都决定对大毒枭开战,都决定拿他们的生命去冒险。本书讲的是数字的力量,也讲数字是如何推动美国和世界的。在表面上,数字好像算不得什么,但一般来说,没有数字支撑的看法往往是不明智的看法。那些有影响力的、与直觉相反的趋势就在我们的面前,只是我们还没有看到而已,它们可以被用来推动一个新的行业,进行一场新的战役,开始一场新的运动,也可以用来作为你的投资战略指南。尽管这些趋势在我们面前正在注视着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们。在环境中发现趋势的人我感到骄傲,因为我是发现趋势的人之一。阿尔温?托夫勒(AlvinToffler)和约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都是当代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前者写过《未来冲击》(FutureShock)等一系列著作,后者写过《大趋势》(Megatrends),他们最先研究了人类行为这个巨大的、正在变化的世界,并试图用事实和数据来理解这个世界。他们弄懂了一件事情:信息时代改变着一切事物。但信息时代尤其改变的一件事情是观察这些趋势本身的性质。正如我们在本书从头到尾所看到的一样,仅仅根据“大趋势”或普遍的经验,你不可能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在今天这个分裂的社会,如果你要成功地做一些事情,你必须了解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的那些群体,它们正在按照纵横交错的方向迅速而激烈地发展和运动。这就是小趋势。但当大多数人“发现趋势”的时候,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趋势。2年或5年或10年后,会有一些别墅销售商和社会学家告诉你你必须知道的10件或15件事。由于这个社会在消费、文化和个性方面正在发生的变化,他们会用更新奇、更漂亮的名字重新定义他们周围的这个世界,完善这个世界。不错,我在本书中也要为一些趋势起些名字。但在本书中,趋势不仅仅是一种“发展”,就像慢慢不使用现金一样。趋势不仅仅是人们做事方式的一种“转变”,就像更多的女人用丈夫的名字一样。趋势不仅仅是不断变化的对某一产品或行为的一种“偏好”,就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卫星定位系统(GPS)一样。小趋势是一种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的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有目前众多公司、销售商、决策者和其他将影响社会行为的人或机构不能满足的需求。潜心研究在《小趋势》中,我们将研究75个群体,他们凭借他们的日常决定,正在打造着今天和明天的美国与世界。虽然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大,但它们的共同点是,相对来说,它们都是看不见的——不是因为它们的实际人数少,就是因为常规的看法总是看不到它们的潜能,有时候强调的甚至是它们相反的一面。在一些群体中,你将发现你自己或你的朋友,你的客户或你的选民。一些群体看起来似乎非常遥远,一些群体看起来非常有趣,另一些群体看起来却很可怜。偶尔,我会记录一些截然相反的趋势。这些趋势加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关于美国和世界的印象派图画。最后,我们往后退一步,看看这幅画。不用再往上画什么了。现在,美国和世界是由很多微小的点组成的一个集合体,这些点需要一个一个地进行考察。我们最后将看到浮现出来的画面是什么,它对我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马克•J.佩恩是位顶尖级的政治家的战略问题顾问,也是一家世界著名的公共关系公司的CEO。他对美国乃至世界的观察都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常常能够从“独到睿智的视角”观察到只有细心人和聪明人才能观察到的事物。E.金尼•扎莱纳也是美国联邦政府中的常客,一直以“社会变革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从而以“自己独到的精神见解”为白宫效力。他们通过对美国社会的细心观察,发现了美国社会中的很多“小趋势”。他们对“小趋势”的定义是:在美国3亿人口中,只要有1%,即300万人口在价值观或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甚至在身体特征上相同或近似,从而构成了一个群体,且具有目前社会不能满足的共同需求,即是一种“小趋势”。马克•佩恩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趋势就是这些“小趋势”小趋势的形成。马克•佩恩通过可靠的信息和分析,让我们发现大量和直觉相违背的事实。社会不再是一个大熔炉,而是被分成了一个个有着不同喜好和生活方式的群体。那些人数不多却充满活力的新群体,正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书中列举了影响着未来社会发展的75个小群体的发展动向,那些貌似细微的发展正在决定着巨大的社会变革。这将彻底改变你观察从现在到未来的视角,并由此发现你的处境在现在与未来之间会有怎样的改变。书中描述的75个“小趋势”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这些连雷达都无法探测到的“小趋势”可以被用来推动一个新的行业,进行一场新的战役,开始一场新的运动,也可以用来作为投资战略指南。通过《小趋势》,你将真切感知我们未来世界的状态。马克•佩恩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趋势就是这些小趋势,他告诉读者如何去观察那些小群体的发展,它们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也可以对一场选举胜负起决定性作用,它们还可能煽起一场运动,或者改变你个人的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中,小群体有大作用。“小”决定着“大”。这是一部以全新的视角剖析当下生活的令人震撼之作。《纽约时报》称:“对于揭示掩藏在这个时代背后的社会真相而言,《小趋势》无疑是一部完美的圣经。”与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相比,《小趋势》是新世纪商业社会预言中最摩登的话题。
马克•佩恩: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从1995年至2000年为比尔•克林顿总统担任战略顾问,并因此而闻名遐迩。2000年,《时代杂志》将佩恩称为“信息大师”,并被誉为美国政界最有洞察力的民意测验专家。佩恩是世界著名的博雅公关公司的CEO,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的首席顾问。也是财富500强里多家公司的顾问,更是25个国家元首的资深顾问。
对马克• 佩恩的评价
“一个大脑异常敏锐的人。”——英国前首相 托尼•布莱尔
“华盛顿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华盛顿邮报》
“世界顶级的营销方案都有着独到睿智的视角,而马克• 佩恩是一个总能发现它们的大师。”
—— 麦当劳餐厅全球首席营销官 玛丽迪林
E.金尼•扎莱纳:为白宫效力,是联邦政府的首席法律官员珍妮特·雷诺(Janet Reno)的顾问,此外她还是两家社会变革组织的执行副总裁和董事长。
中文版序言译者前言 英文版序言第一部分 爱情、性与男女关系 性比例失调的单身男女 “美洲狮” 办公室里的恋人 通勤夫妻 通过互联网结成的夫妻 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 退而不休的老人 上班太远的人 在家工作的人 能说会道的女人 身强力壮的女人 第三部分 种族与宗教 打破彩色玻璃天花板的女人 喜欢找犹太人的人 跨种族通婚的家庭 信奉新教的墨西哥裔美国人 温和的穆斯林第四部分 健康与快乐 不喜欢阳光的人 睡眠不足的人 不再受约束的左撇子 有病自医的人 有听力障碍的人 第五部分 家庭生活 高龄奶爸 宠物父母 溺爱孩子的父母 事后曝光的男同性恋者 孝顺的儿子第六部分 政治 感情用事的精英 举足轻重的摇摆选民 奋起斗争的非法移民 基督教徒中的锡安主义者 有犯罪前科的人 第七部分 少男少女们 轻度精神失调的孩子 喜爱编织的年轻人 堪为楷模的黑人青年 中学里的大老板 立志成为狙击手的年轻人 第八部分 食品、饮料与节食 吃素食的孩子 肥胖的人 渴望长寿的人 痴迷咖啡因的人 第九部分 生活方式 能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人 被忽视的爸爸 讲母语的人 不区分性别的人 第十部分 金钱与阶级 购买第二居所的人 当代的玛丽•波平斯 不事张扬的百万富翁 中产阶级与破产 非营利群体 第十一部分 外观与时尚 保留个性的文身人 忙碌的邋遢人 迷恋整形手术的人 强大的娇小女人 第十二部分 技术 喜爱社交的奇客 新一代的卢徳分子 技术红颜 买汽车的“足球妈妈” 第十三部分 休闲与娱乐 射箭妈妈? XXX人 玩电子游戏的成年人 新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第十四部分 教育 晚上学的聪明孩子 美国在家上学的孩子 退学的大学生 对数字着迷的人 第十五部分 国际 小宗教 国际买房者 LAT夫妻(英国) 妈妈的大男孩(意大利) 欧洲之星 越南企业家 法国的禁酒主义者 中国的毕加索 摇摆不定的俄罗斯人 崛起的印度妇女 受过教育的恐怖主义分子 结论 致谢资料来源译者简介
第一部分 爱情、性与男女关系性比例失调的单身男女 也许没有哪种感觉比被忽视更加令人感到难受。每个人都记得没有被选入运动队,或者被排除在朋友晚上外出之外,或者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被邀请参加婚礼是什么滋味。当然,最让人生气的是不公平——为什么是我呢?我是一个不错的球手,是一个忠实的朋友,是一个合群的客人——但我却被忽视了。在今天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女人发现她们正在受到婚姻的忽视。一些女人故意逃避婚姻。另一些女人则在约会网站上频频填写自己的资料,但实际上结果往往是令她们失望的。很多女人都自己责备自己,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实际情况是,那些没有几个异性恋男人对其动心的单身女人并没有做错什么。150年前,在西大荒没有多少女人,所以他们不得不从别的地方引进新娘。今天,我们的问题正好相反。非同性恋的男人少,而非同性恋的女人却多,所以,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女人被拖进一场随音乐抢椅子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至少有3%的女人被晾在了一边。1994年。全国舆论调查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关于“性的社会组织”的一份研究发现。9%的男人和4%的女人承认他们在青春期以后有过某种同性恋性行为。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School ofPublic Health)的一个小组所做的另一项研究报告说,有6.2%的男人和3.6%的女人承认。他们在过去的3年里有一个同性性伙伴。第三份研究报告说,在至少有一次同性恋经历的人当中,有9%的男人和5%的女人承认这些经历被被说成是“经常性的”或“正在进行中的”。这些研究表明,不管同性恋者的实际人数有多少,在美国,男性同性恋者和女性同性恋者的比率大约是2:1。这些数字说明,在美国异性恋者随音乐抢椅子的游戏停止时,被晾在一边的都是女性。这种情况意味着,在美国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更多的单身女性单身生活下去。这里的数字是怎么出来的呢?在婴儿出生时,女孩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每年出生的男孩要比女孩多9万人。这确定了有利于女孩的约会比率。但到这些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性别比例发生了相反的变化,男女比例倒了过来,女孩和男孩的比例是51:49,因为在青春期死去的男孩多于女孩。(研究人员把这种现象称为“睾丸素风暴”,这导致有较多的男孩死于车祸、自杀和溺水。)尽管从社会的角度说,这对异性恋的女人还不算太糟糕,但男性同性恋加剧了这种情况的恶化。(根据专家的说法和调查结果,)我们假定美国大约有5%的成年人是同性恋者,那么在美国就有750万名男性同性恋者和350万名女性同性恋者。如果你从已经不平衡的男女总人数中减去同性恋者的数字,你得到的数字就是有1.09亿非同性恋的女性和0.98亿非同性恋的男性——非同性恋的女性与男性的比例是53:47。对黑人女性来说,情况更加糟糕。把黑人同性恋放在一边(实际上,这个因素并不能改变成年黑人的性别比例,因为成年黑人的数量相对较少),由于十几岁的黑人男孩死亡率比较高,在成年黑人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一开始是56:44。后来,由于黑人男性被监禁的比例相对比较高——每1O万名黑人男性中就有4700人,而每10万黑人女性中只有347人,这个比例变成了57:43。在黑人男女比例失调这一现象中,最突出的是黑人男女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比例失调,因此,很多黑人女性,特别是比较成功的黑人女性是单身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与男同性恋者相比,女同性恋者可能更不愿意暴露自己是同性恋——当然,通俗小报经常披露一些女性公共人物是同性恋者。另一方面,研究似乎表明,即使女性有过同性恋经历,她们也很少把它当成她们固定的生活方式。我们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说,同女人相比,男人会早死4年,所以寡妇总是多于鳏夫。但显然。性别比例失调出现得太早——在男女约会的时候就出现了——是因为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女性往往会因为一些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超出她们自己控制能力的事情而责备自己。单身男女的比例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005年,单身女性是第二大购房群体,仅次于已婚男女。那一年,她们买了150万套房子,是单身男性购房数的两倍。尽管这种情况在50年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美国女人现在一般都在买房子,就是说,在她们买嫁妆和成家之前先购置房产。由于单身女性人数的上升,一个相关的趋势是,在没有配偶的情况下自愿抚养或收养孩子的女性——单身母亲——人数也在上升。在1990年代初,当电视人物墨菲•布朗(Murphy Brown)决定在没有丈夫的情况下要一个孩子的时候,这对于副总统丹•奎尔(Dan Quayle)来说仍然是很超前的,他在到那时为止的那次最著名的讲话中,狠狠地训了她一顿(这也许是一位副总统唯一一次在辩论中对一个虚构的人物产生兴趣)。但在那个候,在美国,像这样的女性只有5万人,而现在估计是那时的3倍。这种对非同性恋的女性不利的男女比例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使女性心丧气,但也促使她们在其他地方表现得出类拔萃。正如我们将要在与说会道的女人有关的趋势中看到的一样,在诸如法律、公共关系和新闻领域,年轻女生的数量超过了男性。在2004年的总统选举中,女性和男性的投票比例是54:46。在大学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大约是57:43。当然,由于单身男女的比例失调,是大的受益就是非同性恋的男性,坦率地说,这些男人的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好过。上大学的时候对男人不屑一顾的女人们,在8年或10年以后开始注意到,现在的男人比过去明显少了。那些有固定工作的秃头家伙,以及那些相当不划的未来父亲突然开始走俏了。另外,这种现象也有更多的商业和政治含义。住宅维护和修缮以及家庭保安公司有一个专门为单身女人服务的巨大市场。就在不久之前,美林证券公司(Merrill Lynch)意识到在单身女人的投资和养老金背后的巨大潜力,准备改变自己的商标标识——把那头饱含睾丸素的公牛改成比较优美的什么东西!如果女人实际上像要房子那样要丈夫,那么有一天,我们会不会有邮购丈夫——就像我们曾经向西大荒输送新娘一样向特伦顿(Trenton)和塔斯卡卢萨(Tuscaloosa)输送丈夫呢?如果女人不要丈夫——这种情况并不好——但仍然要孩子,那么要就对精子捐赠有一个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市场,这样就需要制定所有经济和伦理方面的规定。历史学家们已经充分证明,一个有太多没有老婆的男人的社会将导致战争。那么一个有太多没有丈夫的女人的社会能带来和平吗?“美洲狮”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的女人大众文化的每一时代都会重现那些年龄大的女人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之间的一些令人兴奋的事情。在1967年的《毕业生》(The Graduate)中,世故女人安妮·班克罗夫特(Anne Bancroft)(名门望族西蒙[Simon]和加芬克[Garfunkel]的罗宾逊夫人[Mrs.Robinson])勾引天真的达斯廷·霍夫曼(Dustin Hoffman)。1996年出版的《当老牛碰上嫩草》(How Stella Got HerGroove Back),是特里·麦克米兰(Terry McMillan)的一部畅销小说,写的是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的母亲意外地找到与一个年轻的牙买加岛民的浪漫爱情。在2003年的《爱是给予》(Somethin9’s Gotta Give)中,50多岁的黛安娜·基顿(Diane Keaton)(在选定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之前)和30多岁的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约会。不过,这些开始是丑闻,后来却引起人们好奇心的事情,现在已经相当平常了。老男人金屋藏娇是一种自古就有的现象。“下流的老头儿”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说法。但目前在美国,随着在财富和性爱方面独立性的提高,女人们也对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越来越感兴趣。根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所做的一项研究,在40岁到69岁的女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正在与比她们年轻的男人约会,在这些男人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比这些女人年轻10岁或更多。尽管美国人口普查局(U.S.Census Bureau)对1997年到2003年的这类男女约会的统计不尽相同,但数量显然是在增加:1997年,在美国,女人大男人至少10岁的夫妇不到50万。到了2003年,女人大男人至少6岁的夫妇将近300万。在2002年到2005年之间,在线约会服务商Match.com说,在他们的数据库中,愿意与比自己小10岁或更多的男人约会的女人的比例翻了将近一番。也许,这是因为不仅在好莱坞,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女人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在一起也成了一种时尚。在《三军统帅》(Commander in Chief)中扮演国家第一位女性总统的女人,51岁的吉娜.戴维斯(Geena Davis)嫁给了35岁的雷扎·加拉希(Reza Jarrahy)。60岁的苏珊·萨拉兰顿(susan Sarandon)与48岁的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有了孩子。麦当娜(Madonna)快50岁了,而她的丈夫盖伊·里奇(Guy Ritchie)才39岁。这一趋势的明显证据是,现在对那些与比自己年轻很多的男人约会的女人有了一个专有名词:美洲狮。根据《多伦多太阳报》(Taronto Sun)性专栏作家和《美洲狮: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的女人指南》(Cougars:A Guidefor Older Women Dating YOurnger Men)一书的作者瓦莱丽·吉布林(ValerieGibson)的说法,这个词开始出现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用来贬低那些上酒吧,到打烊的时候就跟留在酒吧的一个随便什么男人回家的老女人。但在最近一些年,这个词变成了一个比较正面的词——指那些知道自己要哪种男人的单身老女人。她们有钱,有信心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男人,她们不会受到要孩子的愿望和白色警戒栏杆的限制。
佩恩头脑敏锐,他对于推动美国和整个世界的动力有一种超强的感知,在本书的每一页你都能体会到。——比尔•盖茨这本书会让你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比尔•克林顿实让人着迷,《小趋势》通过可靠的信息和分析,让我们发现大量和直觉相违背的事实,这将彻底改变我们观察从现在到未来的视角。并由此发现你的处境即将会有怎样的改变。对于揭示掩藏在这个时代背后的社会真相而言,《小趋势》无疑是一本完美的圣经。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这本书的力量在于马克•佩恩对每一个小趋势可能带来的机会和暗含商机的分析上……它使企业家、商人和政客们能够在碎片化的社会中发现那些难以琢磨的群体,这将帮助重新建立新公司、开创新市场,并在新的竞争中获利! ——《今日美国》USA Today 马克•佩恩不仅仅是发现了这些趋势,他同时也指出了该如何对待这些趋势,它们可以造就一个新公司,也可以让一个公司破产。 ——《新闻周刊》Newsweek 与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相比,《小趋势》是20世纪末商业社会预言中最摩登的话题。然而,和那些夸夸其谈堆砌材料的书相比,马克•佩恩筛选了一堆社会“趋势”,又精心打磨成一个个好点子,引导我们将走向何方。 ——《信息周刊》Information Week 如此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佩恩不仅是一个政治迷,更是一个商业顾问!佩恩认为,改变今天这个世界的是那些雷达探测不到却又潜伏在我们中间的微小趋势。受大趋势影响的时代是福特那个年代,那时的经济提供大规模生产和有限的选择,而今天的世界是星巴克提供上千种组合给那些挑剔的顾客的时代了。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佩恩的核心前提就是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世界正在被分割成几千,至少是几百个群体。这是对美国出现的各种小群体进行诙谐有趣的深入思考。这本书有15个章节,每个章节又分几个小部分,共提到了75个群体,这样的结构非常风趣,因为每个章节佩恩都阐述了一种清晰的观点,用很多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来支持它,并在相关的地方插入了他个人的经验评论。 ——《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 今天的小趋势发现者们已经摒弃了他们的个人偏见,而是通过详实的数据调研,发现那些小的、新的,热情的群体,虽然他们的增长不超过1%,但是他们的确在塑造明天的时代精神和思潮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福布斯Forbes.com
《小趋势》是一部揭示未来发展走向的神奇之作,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说:“《小趋势》会让你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一本了解当今美国社会和全球局势不可或缺的读物。今天的美国也许就是明天的中国,《小趋势》不仅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也会让一般读者增长见识并拓宽观察当今时事的视野。作者是全球顶级民意测验专家和25个国家元首的首席顾问,通过详细而真实的统计数据,得出了一个个惊人的结论,必将掀起又一轮的未来学的研究浪潮。75个社会趋势的揭示,加上作者独到的深入分析,每篇都充满了可以造就新行业的商机!
这是一本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著作。作者并不以深刻的理论分析见长,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广泛涉及美国商业社会预言中的时髦话题,通过纷繁多变的美国社会生活百花筒,揭示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读者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美国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多么巨大而又静悄悄的变化。——上海解放日报《“小趋势”,见微知著》小趋势的标准之一,是它的隐秘性——佩恩说它可能只属于占总人口1%的人群。但是不要小看了这1%,对商家来说,抓住一个1%,就等于抓住了传说中那条巨大的“长尾”,对政客来说,如果能针对一个个1%做好文章,那么他就能获得最大的支持。——北京新京报《现在的小趋势 未来的大潮流》 《第一财经日报》:与大趋势相比,小趋势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小趋势具有今天这样重要的决定意义?马克•佩恩:在这个选择变得越来越丰富繁多的社会,小趋势实际上成了一种驱动力。你可以任自己意愿选择结婚对象,或完全视自己的喜好选择喝哪种咖啡。可是在从前,人们不可能有程度如此精细的自由选择。那时候,我们只能依靠“大趋势”(来引导)。那是一种更大、更明显的力量,甚至可以影响每个人。而它们当中的一些,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全球化、网络的兴盛以及女性力量的极大加强。但如果想在商业、政治或是社会变革领域抢得先机、拔得头筹,仅仅依靠这些“大趋势”的指引是不行的,那只会使你越来越滞后。然而众多“小趋势”却能够帮助你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佩恩:这是一个星巴克战胜福特的经济时代”《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开宗名义就强调,一些新的、被传统政治分析家所忽视的社会群体将塑造国家的未来。这些新的社群不仅已经形成,而且正在联合起来去共同追求他们的利益。这些看似分散的行动在未来多元化的社会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证券报《万万不能小觑的百分之一》《小趋势》中的大理念始于一个小想法:很多市场上最有趣和最有潜力的、利润丰厚的新发现,都是源自微小的发现。找出深藏在《小趋势》中所提的数据细节,你将会发现不一样的商机和市场。——新世纪周刊《小就是新的大》记者:为什么要写一本《小趋势》,你发现了什么? 马克•佩恩:帮助人们了解世界的真相。30年来,我一直在做民意调查,为世界各地的政府、企业和社会部门做趋势研究。我发现,目前,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成功的关键是找到那些表面不太显眼的小群体,他们的所思所行与传统认识背道而驰。这些小群体如此之多,足以决定一次选举结果,影响生意的成败,或者引发一场社会运动。他们在大众之中如此卓尔不群,但许多传统的社会评论家却熟视无睹或不以为然。——青年周末《“小群体”才是未来的主人》本书所讨论的,无疑都是对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和体制有重要影响的问题。不仅可以借此了解美国,也有助于预见中国,因为这里所揭示的美国社会生活中的新趋势,有的在我国已经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你读读就知道了——需要预为之谋。——南方日报《中国也要关注“小趋势”》书中用“国际画面”一栏,专门介绍其他国家发生的与美国同类似的情况。它不但体现出作者的全球视野,更能说明小趋势不仅仅是美国一个地方的故事,而是遍地开花,这更像是作者使用的论证策略。不但与别国的情况形成对照,分享他们的应对经验,并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全球现象,任何一个经历现代化的国家早晚都得经历这番遭遇。——信息时报《不要低估“小”的力量》书中列举了75个身边形形色色的“小趋势”来解读未来世界的变化发展。据说,比尔•盖茨和比尔•克林顿同时推荐了它。其实就书本身来说,谁的推荐并不重要,倒是书的内容会让我们大吃一惊——这本预测未来的书基于对现实的调查,而调查的结果却大出人们的意料之外。——齐鲁晚报《小趋势决定大未来》作为一个CFO,识别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当然也不可忽视当下市场的走向趋势。《小趋势》中所蕴含的对金融市场的预见,对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的洞悉,都非常值得引起每一位CFO的重视。与此同时,注重作者提出的思想,会提高CFO自身对社会观察的敏锐性与洞察力,关注“小”才能掌控“大”。关注一点一滴的有益的“小”,发现企业潜在的客户群,拥有市场的主动权,把握新的机会,将会使企业良性发展走向强大。——《新理财》杂志《关注“小”掌控“大”》《小趋势》这类著作,可以增进我们对自己周围所发生的微妙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它所提供的调查和分析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中国经济周刊在这本带有预言性质的书里,这位民意测验专家颠覆了约翰•奈斯比特关于大趋势的论断。他认为,在今天这个分裂的社会里,你仅仅根据“大趋势”或者普遍的经验,不可能看到世界的真实面目,你必须去了解小趋势。——21世纪经济报道 我们通过媒体或与消息灵通人士聊天,有时也能认识到一些刚出现的小趋势,但是多半趋势摆在眼前我们却熟视无睹。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首先,“人们往往因为离形势太近,以至看不见真正的事实”;其次,有些趋势刚好与我们的直觉相反。《小趋势》作者之一、民意测验专家马克佩恩强调数字在把握趋势时拥有的力量,根据统计数字能对现实情况提出有根据的看法,有的数字能让我们马上醒悟,而且“和语言比起来,数字可以减少很多无用功”。——三联生活周刊
无
马克.佩恩和金尼.扎莱纳的《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我在一天之内,几乎一口气读完了这本400多页的书,而且是在上班时间迫不及待地将它读完,至今从来没有一本非娱乐、非小说的书这样吸引我。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这是一部用数字讲话的书。虽然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是强调数字的,但至今,我看到的对社会群类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书,都是基于比较狭窄的数据统计做出的有较强主观性的猜测。只是可能有些作者的直觉比较好,他的认知恰好与某种趋势或事实协调了起来,于是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比如,很早的梁晓声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还有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以及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这些书能在一个时期产生巨大的认知影响,在于他们的作者对社会发展的某些方面有超乎普通人的直觉。有时候看到一些研究,我也怀疑是作者首先有了某种认识,然后再去寻找具有支撑性的数据(这是国内做研究很常用的一种办法,这种由果寻因的论证办法,很容易,看起来也很有说服力)。我很少看到一本书,是因为先有了数据,然后通过仔细研究数据得到一个让人觉得合理又吃惊的结论。但是,《小趋势》的马克可谓把数字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而且你可以肯定,他一定是经过仔细研究这些琐碎牵连的数字后,顺着数字指引着的内部逻辑才得出了一些让人惊奇的结论,而不是相反。比如他的第一节《性比例失调的单身男女》,讨论的是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单身女性的老话题。这个问题已经有无数的专家学者从伦理、道德、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谈了一套又一套的原因,而且想当然地给单身女性以诸多建议忠告,以帮助她们提高女性魅力,摆脱单身。可是,马克告诉你,“实际情况是,那些没有几个异性恋男人对其动心的单身女人并没有做错什么”,他用一连串的数据告诉我们,真正的原因是两个,一是“青春期死去的男孩多于女孩”,“在婴儿出生时,女孩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每年出生的男孩要比女孩多9万人……但到这些孩子长到18岁时……女孩和男孩的比例是51:49”。二是“男同性恋加剧了这种情况的恶化”。有4%的女人承认她们是同性恋,而男同性恋却有9%!根据调查结果,如果我们仅仅假定美国有5%的成年人是同性恋,从已经不平衡的男女总人数中减去同性恋数,非同性恋女性与男性的比例居然是53:47!“女人被拖进一场随音乐抢椅子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至少有3%的女人被晾在一边。”所以说,单身女性的增加并不是别的什么原因,仅仅是男性越来越公开地享受自己非传统的性取向了!这是多么让人惊异的结论啊!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这种让人惊奇的结论,但他给我最大的震撼是,这本书让我相信,只要你掌握一种正确的分析方法,或者说仅仅只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并且尊重和相信这种方法带给你的结果,你就可以发现很多让人震惊的事实和真相。可惜我们的研究总是更注重结论,而对研究的方式很少去考虑。过程本身其实有超越结果的深刻,数字的客观和逻辑也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美感和非凡的力量。同时,这是一部重视多元价值观下1%人群的书。过去我们总是喜欢讲大多数、大范围、大趋势、大流行。在互联网以前,商品和服务总是只为大多数人的大趋势准备,那时候很容易有大流行,Top10主宰了我们的选择。任何音像店和书店的架子上80%的位子都被10%左右最畅销的音乐和书占据,而90%的CD和书可能一年都卖不出一本。出版社只想在有限的租售货架上卖最好卖的CD和流行读物,读者也只能在这些有限提供的商品里做出选择。但是,互联网改变了一切。半年前我曾经看过一本叫《长尾理论》的书,安德森的这本书在仔细研究了的ebay的音乐下载记录和亚马逊网上的书籍销售记录后,得出了令人震惊的观念:“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hits)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misses)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体书市的一半。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渠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也跟着崛起。……尽管我们仍然对大热门着迷,但它们的经济力量已经今非昔比。那么,那些反复无常的消费者们已经转向了什么地方?答案并非唯一。他们散向了四面八方,因为市场已经分化成了无数不同的领域。互联网的出现……使得99%的商品都有机会进行销售,市场曲线中那条长长的尾部(所谓的利基产品)也
当世界被按照一个个细小的相同点被划分成若干小群体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可以如此有趣。20多年前,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描述了一个一体化中的世界。但世界并不仅仅按照他所描述的十个大方向前进。读《小趋势》,你会发现那些由于体态特征、兴趣爱好或者生活方式而凝聚在一起的许多小群体,正是这些趋同而又有差异的群体构成了美国乃至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本书很有点细节决定成败的意思。大趋势是大部分人都可以看到的,而细节(小趋势)却是决定选票、商机的关键。书中虽然写的是美国的小趋势,但经历了次贷危机的我们,将会发现美国社会对世界能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而对于仍在向美国学习看齐的中国来说,我觉得读这本书更有现实意义。美国的社会发展要比中国早3-5年,书中所描述的许多,实际上正在或者将要在中国发生。比如性比例失调的单身男女、购买第二居所的人等等。此书的文字十分生动有趣,不像是一本理论书,这使得在阅读一本将近500页的书时你只会感到物有所值,而不会觉得厌倦。读这本书关键在于促进思考,捕捉中国的小趋势才应是我们的着眼点——此时,我们应该学习马可佩恩的严谨态度,他在书中详细列出了他的资料来源。考虑到他和华府的密切关系,以及曾经帮助克林顿、布莱尔等25个国家元首登上宝座的牛B经历,这些资料来源的重要性可能不在本书之下,尤其是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来说。
昨天上午一直盯着CNN在看美国大选的进展,眼见着民主党逐渐开始把美国地图的北部和西部变成蓝色的海洋,就知道奥巴马已经是赢定了。共和党在中南部的大面积红色可惜都是占面积不占票数的荒地,一点翻身的机会都没有。这次大选奥巴马的优势如此明显,以至于共和党连票都没点完已经认输。我拿着手上的这本《小趋势》,心里想着,奥巴马同志应该也是看过这本书的吧。MarkJ.Penn是克林顿竞选总统时的民调顾问,也是著名的博雅公关公司Burson-Marsteller的CEO.作为一个伯明翰大学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我太能够理解营销界对于市场数据的重视程度了。我非常认同PENN的观点,那就是:这个世界正在分化成为越来越有个性的一些小圈子,市场化的最终结果就是个性化。如果你想成功地推销一件什么商品或者是主张,那么就必须非常认真地去研究这些个性不同的小圈子。在《小趋势》这本书里面,是分类梳理出的几十个美国社会现在的小特征圈子。当然,为了书能够好卖,这些被挑选出来的都是和普通人常识不太一致的案例。例如分居的家庭,犹太人的婚姻魅力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和政治关联紧密的,例如拉美人的新教观点等等……从个人来说我很喜欢这本书,有点营销案例库的味道,有数据有分析有观点。这有点想搞地质学的同学忽然看见了一个岩层横断面,从里面认真品味,可以看到美国社会非常有意思的一些转变,这包括教育提升,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的冲击,以及现代环境保护意识等。至少,从这本书看到的美国社会的新转变,应该早就能得出结论,保守主义的共和党是输定了的。我在1999年在美国旅行和工作的时候就感觉,美国要比中国整整先进了50年。这不是说他们比我们有钱,因为当时国内已经有不少有钱人,而是说整个美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我们没有办法快速超越的。我们在99年以来的10年时间中,在经济上应该已经将差距缩小了很多很多,但是在社会制度和文明进步上还是没太大的长进。包括我们在主流媒体上还天天喊的要统一思想。现代技术的进步让很多过去只能被精英所得到的资源廉价化,百姓开始有了知识和能力,也就开始有了个性。如果什么时候我们的政府也会注意到社会上的小趋势而不是总看大环境,那么这个社会就自然会和谐很多了。
本书讲述了达到影响1%人口以上的关于家庭生活、休闲娱乐、宗教及政治等15类75个小趋势,虽然主要以美国为来源,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很多小趋势也同样出现在中国,比如办公室恋情、单身男女问题、高龄父母、肥胖问题、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与畅销书篇幅增多的、在家上学等等。书的每部分内容都可独立成篇,但总体感觉美国对人群的划分已经相当精细,种族、宗教信仰、家庭收入、年龄层次、社团组织、文化等等,通过作者的背景可见反映出选举时如何争取各类人群已经是一项很专业的工种,只是希拉里最后还是输给了奥巴马,这可能是作者疏忽了Internet时代的小趋势,比如奥巴马通过网络筹集了大量竞选资金。同时书中立据都有明确的数据来源,以数据说话,比较有说服力,有些结论与常识并不一致,比如通常的感觉是人们越来越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但现在畅销出版物的长度却越来越长。书后详细附了参考来源的出处,很多是公开的网址,这也为我们今后寻找数据来源提供参考。
这本书的观点还是相当有意义的。作者说:小趋势反映了人类正在追求个性化,而传统却往往是想让社会趋于一致,即使是最低程度的一致。一些趋势是大的、明显的趋势,它们会影响到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但是越来越多地决定这个世界的是一连串强烈的愿望和隐藏在背后,并在暗中起作用的力量。社会的变革也正是产生于小的萌芽当中,作者提到1%这一临界值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也是那些将成为改变世界核心力量的小趋势的潜力,以目前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也许可以更早地发现一些现象及时加以利用,比如开创新的公司,发现新的市场,并在新的竞争中获利。作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公开信息来源来发现小趋势的范本,本书在http://www.microtrending.com上提供了这样的互动。还得提一下借助名人来推销确实是经典的广告术,口碑的力量也很大,我买这本书就是受了这些影响,不过还是物有所值。
作者佩恩在广泛的调研和数据基础上,得出了许多有趣而且刺激的结论。他说社会的分化是因个人的选择而非环境。这个乐观的理论往前推进是基于以下的前提:更大的信心和购买力将使这些小群体更容易做他们想做的事,商业世界没有选择,将不得不回应这个趋势。他举了星巴克的例子,该咖啡店有42种品牌的咖啡,5个品牌的牛奶,16种不同的提味剂和9类增甜剂。总得来说,社会的细化是件好事,因为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多个性化的搭配。其实现在的全球市场就是这样发展变化的,社会不可能有象福特时代的大趋势了,只有抓住当今星巴克时代的小趋势才能赢得市场和机会,《小趋势》是写得非常好和具有挑战意义的一本书,至少我读了该书之后便爱不释手,很期望有一本中国人自己写的《小趋势》,但至今应该非常难实现。
我母亲和我说话时,我发现她的很多话有10多年都没变,比如她一看到我和朋友站在一起就说:你的个子比XX还要高一些,这些话从初中说到现在。母亲在街上问路,喜欢开口叫:同志,问一下......;出去吃饭说到食堂去。我问母亲,我都工作好几年了,你为什么不改变和我谈话的内容呢,她回答到,我的这些话都是实话,所以可以一直说。我母亲很早就办理了内退,很明显单调的退休生活让她没有跟上社会的趋势,如果同样情况发生在年轻人身上,那么可能就是悲剧了。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手册,里面的内容很多也丰富,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精加工成同样一本厚书。这本书是关于社会发展描述的原材料,让我们得以窥探到人们个性正在发散,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小群体。由于对美国文化比较了解,所以书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理解并且能够得到收益。显然,美国人相对比较幸福,总统或议员为了得到选票,需要分别讨好不同的群体,给不同的群体好处和保护。看了这本书,我不由想到谁会来帮中国做一本类似的书呢,我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想知道:这几年公车的保有量和汽油消耗增加多少,公务员的体重这几年是如何变化的,这几年出租车司机的胃病率是多少,官员事发前的潜伏期是如何变化的,电视台的风气是如何变化的。统计局不会做这些事情,志愿者实力不够,也需要等好多年才可以看到类似的书籍。我们有很多趋势与美国一样:上班离家越来越远,办公室恋情越来越多(我看到是,有50多人的大办公室,就有两对结婚了),夜猫子越来越多,啃老族满街都是,喝咖啡的人增加,整形的大有人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成年人。可以说,国内的个性越来越分散,但国与国的差别开始减小了。有远见的营销人员和咨询师应该重视这本书和叙述的方法,至于国内那些无趣的统计专家,他们压根就不会看这本书。不要再对更年轻的人行为举止施以偏见,他们代表了一种趋势,我们要么遵守它,要么打破它,但是不要忽略它。
《小趋势》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在今日的大众社会,只要1%的人做出忠诚的选择——不同与主流社会的选择——那就会兴起改变世界的运动”。发现小趋势的一半乐趣在于反直觉,“人们对普通的智慧如此钟爱,以至于他们没法看到在他们面前正在发生的变化”。书中所列举的这些小趋势,有时我也会在身边发现,比如技术红颜、纹身人、吃素食的人,等等,加以数据图表的举证,直观,清晰,并且很震撼,感觉突然之间打开了视野,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预测:有一天,商人们将会最终发现有需求建立卫生、高端的文身馆连锁店。“这些店为什么不能更多地像星巴克咖啡馆那样呢?既然他们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客户。”在翩翩联想之中,他想象安吉丽娜•朱莉和大卫•贝克汉姆被聘请到电视上做人体艺术广告。为什么不呢?这是一项具有10亿美元潜在市场价值的生意。真的很有意思,或许我自己本身的一些行为,也便是一种小趋势,哈哈!!~~~~~
书中介绍向我们介绍了70多种我们不常注意到的一些趋势,虽然这些小趋势是针对美国的,但是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中发现许多机会!并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世界是这样啊!书中的许多趋势表现出的现实对于一些80后的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80以前出生的你或许你根本就意识不到!即使你是80后对于这理所当然的现实你也可能从未思考过!其实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观念的更新速度将超过以往的任何年代!本书的推荐者是政界的头号人物(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及商界的头号人物(微软创始人:比尔。盖恣),相信不管你是经商,还是政治,还是研究社会与经济的学者都有深刻的启发性。
世界时刻变化,趋势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处处做个有心人,发现变化,分析差异,寻找机遇.作者以非凡的洞察力揭示了美国社会及世界上很多潜藏着的而又与人们生活休憩相关的发展趋势,以数据作支撑,阅读起来并不晦涩难啃,反而文风清新又有亲和力,读起来饶有趣味.而且,书中提及的各种小趋势的确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是亲身经历的真实应证,透露着一股未来之感.真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关于社会发展变革研究的好书~
在充斥着致富,养生的书籍中,最近读了一本书觉得很不错,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在现在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眼睛耳朵,但是对很多信息的可靠性我们不可能也无法去判断,造成很多人云亦云的现象。在这本书中有一个观点我十分认同,“我们无法认识到很多事情的真相,原因不仅是外部因素还因为我们的主观,以至于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排斥新鲜事物”。令人震惊的是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各种数据为基础,展示了和我们直觉相背的事实。一般人都认同的是80/20的大趋势,可就是20/80的小趋势中也一样能发现一些新的趋势,甚至是现在处在萌芽阶段以后会演变成大趋势的种子。但愿你能从中本书中,结合美国人的经验和观点,发现您自己身边有趣的现象。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生活才会变得多彩!
这本书来自美国一线的顶级分析家。揭示美国社会中有大影响的小苗头和有可能变普及的小趋势。观察鞭辟入里,分析入木三分,读后会为作者的深刻与不俗拍案叫绝。
就像本书的作者说的一样,在现代的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小趋势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多种小趋势的联合作用会对社会产生风向标式的影响。虽然本书主要都是讲的美国的情况,但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很多与美国相同的小趋势也在出现,多对这些小趋势进行了解,不但会对商业上有突破性的帮助,而且会使我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社会,并能够更好的对这些趋势进行引导。
我对美国一直蛮感兴趣的,所以买了这本书。这本书写的蛮好的,和许多在美国留学的朋友聊起来,他们都觉得很多现象观察的细致入微。而且说这个作者在美国的影响力很大,基本相当于总统的智囊。我现在在地铁里就整天带着这本书看,感觉超好。这就是书厚的好处,显得很爱学习很专业,能够享受众人钦佩的目光,呵呵!具体到书里的内容,感觉作者写的不错,翻译的也很好。读起来倒像一本故事书,由于坐车的缘故,我经常都是随便翻开就读,都能够读的津津有味。说实话,这本书破除了我对米国的一些幻想,感觉他们和我们差不多,不再那么“老外”了。很多事情我们也正在经历着,更多的事情也能想象到即将在中国发生。另外,如果谁能写本中国的小趋势就好了,我希望里面能有大兴土木的中国一章,因为,我真的很想知道奥运会究竟花了多少银子。
周末一天看了该书,作者用简洁明了的小篇幅介绍了很多社会变化的趋势。不仅仅给市场工作的人很多启发,也能唤起我们去细心体会生活中常常忽略的触角的兴趣。虽然更多地是反映美国社会的情况,但世界是平的,从中我们也能找到中国的很多现实影子。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小趋势挑战我们的传统思维。
世界正在被非传统的小趋势改变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趋势的萌芽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
《小趋势》肯定会成为2008年最重要的高端经管读物,作者提醒我们关注的“小”正如《蓝海战略》的“蓝海”和《长尾理论》的“长尾”一样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商机,比《世界是平的》的空洞概念来得实用。
小趋势这本书让人受益匪浅,看了之后才明白真是这些小趋势才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美国如此,中国亦如此。
《小趋势》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至今从来没有一本非娱乐、非小说的书这样吸引我。我想,75个趋势一定不是全部,但这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观念,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未来发展的方向,并重新思考我们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也许,个体的意义正被空前的注重,所有看似奇怪的念头都会有1%的热烈呼应者,并产生不可思议的效益。
所谓的小趋势,你我可能在生活中都感觉到过,但是却为什么没能找出大方向呢?用心观察、用心体会还不够,还得用脑思考,不仅仅思考“小趋势”的原因,还要思考“小趋势”背后的趋向,即大方向,心脑并用,有所思、有所悟,这就是伟人与平民的区别。
说实话如果你想读完这本书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发现那你一定会失望的这本书的内容如题,说的就是小相比于我们习惯的8020守则这本书说的都是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百分之一因为翻译的延后当我们读到几年前美国的各种小趋势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变化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
这本书装帧精美,排版布局合理,阅读起来比较舒适,暂且不表。书中,作者以平易近人的口吻与笔法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个个小趋势,涉及方面甚广,还有许多权威数据图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活正走向何方。
额。。。这本书看了很久了,很启发人的思维。现在这样激烈紧张的竞争世界,要透过小趋势看本质,有新思路会更容易获得成就,加油喔!
世界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先由小的趋势作为开始的!我相信小趋势改变世界!!
这本备受推崇的书,确有其道理。基于调研数据,有理有据,分析也很到位,思路清晰,语言不失活泼。尽管看的比较粗泛,也没看掉全部75个主题。但感受是:第一,书里的不少趋势,也必将发生在中国。从这个角度讲,这书有益于我们预估自己身边的现象和趋势,甚至捕捉相应的商机。第二,做一个不断观察和思考的人,才能透过现象触及本质,洞悉力是可以培养,也需要培养的,而且,人人都应该培养。
很好的阐释了 社会现在目前的一些小趋势 不错
推荐给对社会学和城市学感兴趣的读者,我甚至认为,就连中国的学者都值得读一读。或许这书里的小趋势会成为中国的未来大趋势。
比尔盖茨和克林顿是有眼光的。从本书中可以看到无数的商机。能否把握住,则是我们自己的事了。发生的美国的,很多已经发生在中国了。建议喜欢研究商机和营销的商界人士读读。一定有收获。本人寻找研究和实践互联网营销的朋友,可以加我的QQ248522658一起把握中国的互联网革命的商机。
内容浅显易懂,非常直观地反应了当代美国的许多现象、变化,预测了将来的变化。这些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应该是世界性的,很多也在当代中国社会存在。每一章节不会特别的冗长,只是很客观地阐述,当然读者也发表了一些自己对现象的理解,但是比较中立。美国会发展如此之快我想正是因为大量的分析者的存在,他们对现象的观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很好的诠释并积极地应对。只是觉得这本书的翻译不是特别好,很多都是直接的从英文翻译过来,没有做语言习惯的转换,读上去很拗口,也许翻译这本书的是某些领域诸如经济学社会学比较资深的人士。
我们老师介绍的书,帮同学买的..觉得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蛮适合闲暇时候阅读...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很多未来的“小趋势”
喜欢~~发现小趋势 在中国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很大!
很多小趋势在中国已经出现了。
比如姐弟恋增加,终身单身的女性会出现等等。
大趋势其实就是小趋势的汇集,而非太多的战略分析
书里的小趋势推动变化的观点现在还是比较流行的,就是有点像吸引力法则那种,不断重复它的论点,有点烦 只看了前面一半
一句俗话:"早知3天,富贵10年".现代人必须了解人类发展的趋势,小小趋势一定是改变大世界的关键点.中国的现代化轨迹,很难绕开其他发达国家的路途.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也是当下中国青年的责任.
相信你看了,你会深深地爱上 它!
非常有趣的书!生活地方方面面,里面都有!
值得地去读它——小趋势!! NO ONE!!!
趋势虽小,但是潜力很大,作者避开我们常说的主流,分析支流,角度新颖,值得一看!
买下这本书时是很冲动的.老公还笑说我有被忽悠了--什么比尔盖茨和克林顿共同推荐...当时我还瞒生气的.收到书慢慢品读后,发现有的篇章的确有些无趣.或许这与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有关.所以我持一个保留的意见来看待这本书.
独到的视角、细致的观察、专业和大量的数据资料,读此书让人了解世界很多微妙的变化,趣味盎然,值得好好细读、品味、思考。收益非浅!
作者的眼光很独特,让人感觉到小团体的力量,现代社会,已经颠覆了少数服从多数的传统观念,无论是经济或是政治,只要能注意到这些小团体,都将有可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或资源,书中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图表,令人信服。
事无巨细小趋势却让我们的视线无比广阔。新颖易读手捧这部大部头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时间都读读吧
美国的文化相当的多元,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往往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社会上被人容易忽视的问题。感觉非常耐人寻味。
小趋势引领大潮流.
小趋势是本好书
以数据分析,用理性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群体问题。
比尔盖茨和克林顿共同推荐,还有啥说的?^^
一本预示未来趋势的书。
喜欢这本书,大概的总结和概括了当今社会出现和正在出现的一些不可避免也可是说是必然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变迁,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前进的方向,也让我们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我是其中的一员么,我正在走这个潮流么,我是与时俱进么...
值得仔细看一看,这些趋势也存在我们身边,更值得的是,它可以帮助你发现身边的机会!
有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但更多的是现实的写照,很好看很幽默。
观察问题的视角,以及因此带来的价值,都十分到位,强烈建议一读!
给美国社会一个不一样的阐述,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足够自由,我们的十三亿同胞又是否是新闻联播上的同一张脸孔……
尽管有人说是外国人写的,可能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某种意义上讲,这是说得通的,但是现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使得我们不得不把眼光放的更长远,去关注身边悄然发生的一些事情。这当中有些事情可能还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有些可能正在我们生活中暂露头角,有些已经是鲜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了。更为重要的是,书中通过具体的数据来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分析,这种分析的方法和过程,分析的思路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总结的。假如你还多少有些闲暇的时间,这本书应该是值得你花点时间去读读的。
从细节看发展,可以提前的感受今后生活方式,有商业头脑的人可以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把握趋势,顺势而为
好厚的一本书,拿到就迫不及待地看了,对社会的发展是有有启发作用的。
非常好的书,不愧是盖茨和克林顿推荐的书
所谓失望不是对书的包装质量,主要是内容。对这本书早有所闻,我也是带着趋之若鹜的心情买下的,但看了2章后还是小失望了下下……
阐述了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虽然和我国的国情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书中所见之微还是令人惊讶的,对将来有计划朋友,此书多多少少有借鉴意义
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世界,引人思考
这个世界最有权势及最有钱的人都在推荐,你还有什么需要怀疑的?看不懂也要买了留在家里!改天发现自己突然变聪明了就拿来看看,那么肯定会让你的智慧更上一层楼的!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成功需要对社会的需求有更敏锐的触觉
由小见大!
书的作者曾经是克林顿的幕僚,所以里面对克林顿夫妇有很多推崇,所以对具体政策上的评论不敢保证其是否公正客观。书总体还不错,但是翻译的很差,很多语句都不通顺,而且连内容常识也有翻译错的。
我很喜欢这本书,不错的观点,很符合现在的社会状况,很有用
视角很独特,读起来很舒服,内容对中国现在的情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鼓励大家买来看看
国内不同美国,但其分析方法值得学习。
第一次到当当网买书,就买到了这样的一本好书,很满意,当当送书也很快,还发邮件让我对书发评论,不错。感觉这本书比《世界是平的》讲的还要好,文字更加生动有趣,也给了我不少启发。
独特的视角,不错。
以后会影响世界
关于未来想知道的太多,能知道一点是一点吧,看了一点,很有趣呢。
目前正在阅读中, 小说内容还不错.
老公让买的。我和儿子也看了一部分,里边有些观点挺新,就是讲述方式有些平淡。
我们天与广州前20位行业企业高层打交道,沟通组织建设和应对企业亚健康现象。本书是很好的见面礼,各位高层领导欣然接受。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和话题,虽然在中国不多见,但是仍然有他的意义在。
让人很有启发的书,也很幽默。。。可以用来当高档幽默书籍来阅读
虽然是发达国家的生活,但他们走过的路,中国必定要再走一次大部分的路.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环境下其实有许多机会.
告诉你很多不知道的现实存在突破了惯性思维尤其统计数据用得好
很不错的一本书,开阔眼界,强力推荐,外国人写的东西和中国人就是不一样,总是用很多的调查数据来说明问题。
对于事情发展的方向,追溯到产生的根源去,不错
本来就是因为对书中内容的认同买的书!
没有失望!
这书真牛比!对人的商业思想有个帮助。。。
可以拓宽视野
送货很快,数的质量好,但不同的快递公司服务质量差别很大
挺深奥的适合各种行业研究
太好的一本书。我拿起来没有放下。一直看。虽然有些重量吧,但是一边看一边画。这次出差也在看。我的面前是一片的透明的感觉。介绍我书的朋友,非常感谢
有大量数据支持,很科学很有说服力,值得阅读
不愧为女作家写的,对职场女性现象分析的很透。建议男上司们多看看这本书。
就是有些地方现在还看不懂。
导师推荐的,不过一直没看完。。
看完。是一本很好的书值得推荐!
没有什么长篇大论要发表,就是觉得不错,建议大家买,要考托福跟gre的人可以学学,看看外国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即使是中文也有很有帮助。里面的观点和数据都很清晰,明了。
听别人说书不错
一直想要的,终于盼来了优惠!29.9元收下此书!书写的不错,挺厚的一本书!
非常值得看的书,从人们容易忽略的角度看问题
印刷质量较好 开阔视野
以小见大,文笔生动,语言幽默,值得借鉴
非常喜欢,虽然宗教那个章节我看得比较累
导师推荐的,毕业论文的部分观点来源于此
NYT推荐的没有错
好东东,推荐,一如既往的好!
很快就收到书 哈哈 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