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赖海榕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赖海榕  

页数:

22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乡镇半竞争性选举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治发展的新事物,本书系统整理了10年来全国各地乡镇半竞争性选举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大样本统计研究和小样本个案研究尝试解释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并描述这一发展对我国政治体制的可能影响。同时,本书论述了推动乡镇半竞争性选举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积极意义,并探讨了推动乡镇半竞争性选举需要进行的配套制度改革。

作者简介

  赖海榕,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人员,政治学博士(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主要关注竞争性选举及其相关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党建设、政府管理体制、公民社会发展、公众舆论形成以及法治建设等问题,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主持多项国内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完成多部译著。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实证研究篇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已有的研究  第二节 可供选择的几种解释理论  第三节 对村半竞争性选举的解释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本项实证研究的议程 第二章 概念、案例、数据和方法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数据和案例选择 第三章 什么是乡镇半竞争性选举  第一节 乡镇政府的决策权力  第二节 乡镇长(党委书记,或副乡镇长)的决策权力  第三节 乡镇长是如何任命的  第四节 什么是乡镇长的半竞争性选举  第五节 首批半竞争性选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及目前的分布  第六节 谁引入了改革 第四章 为什么乡镇一级会出现半竞争性选举  第一节 检验现代化理论  第二节 访谈对象所报告的原因  第三节 为何社会问题和经济发展落后促成了选举改革  第四节 约束地方干部成本一收益计算的结构  第五节 乡镇半竞争性选举引入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的体制背景 第五章 实施乡镇半竞争性选举的影响  第一节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对地方各级权力分配的影响  第三节 对干群关系的影响  第四节 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对党政干部的影响  第六节 全国性的影响 第六章 实证研究小结  第一节 乡镇半竞争性选举的内涵,发生发展的原因,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半竞争性选举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第二部分 规范与政策研究篇 第七章 推动乡镇和县半竞争性选举的意义  第一节 促进市场经济制度完善和地方经济发展  第二节 促进地方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 第八章 推动基层半竞争性选举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增强党的领导的信心  第二节 提高上下级政府间关系的法制化程度  第三节 提供地方多种制度选择  第四节 改革基层司法隶属关系  第五节 调整地方媒体管理体制 第九章 推动乡镇和县半竞争性选举的路径  第一节 以开放的思维落实已建立的制度  第二节 从县乡人民代表到行政首长  第三节 从乡镇到县  第四节 从农村到城市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实证研究篇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已有的研究  半竞争性选举在中国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研究都致力于理解和探讨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的影响。由于乡镇一级的半竞争性选举出现的时间较晚,县一级的半竞争性选举更是最近两、三年的事,也由于县乡两级半竞争性选举的数据比较难以取得,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村一级的半竞争性选举。  人们首先很想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选举。在探索各种可能的原因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发展。凯文·欧博文认为半竞争性选举很有可能首先在相对富裕的村出现。胡荣在对福建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认为富裕地区的人们更积极参与政治,并且更能够就政治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  然而其他的一些学者则反对这种认为经济发展和半竞争性选举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的观点。戴慕珍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半竞争选举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她推论“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并不必然推动民主改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