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郝乐 海潮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海潮  

作者:

郝乐  

页数:

415  

前言

  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数千年的思考探索,凝聚了炎黄子孙卓绝超群、返璞归真的精神智慧,国学所传承的中华文化价值,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的源泉,是中华民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灵魂支柱。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以学科分,国学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其倾向于经部。而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当然也属于大国学的范畴。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在章太炎、鲁迅、王国维、胡适等一大批国学大师的推动下,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又有“寻根”热,90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日。国学热渗透着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正视与反思,加速了传统文化的通俗化进程,使更多的人接触到了传统文化,不再使传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  国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只是到了近代才衰落下来。国学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自1840年海禁被打破以后,有关“国学”究竟是否有用的争论始终就没停止过。在近代史上,顽固的排外主义者主张“祖宗之法不可变”,开明人士则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一些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他们把中国的落后和屈辱一股脑都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呼吁要把传统文化来个连根清除,甚至取消汉字,使用拼音文字。

内容概要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千百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堪称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书,它集传统文化于一体,以清晰的条理、凝练的文字、简短的评述,向读者介绍了丰富的国学传统文化知识。翻开此书,便走进了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神秘和智慧,掌握传统文化的脉搏,丰富自身的内涵,成为拥有中国优秀传统底蕴的文化达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民俗·礼仪伦理常识“仁”,儒家学说的核心“义”,含义极广的一种道德范畴“礼”,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智”,儒家倡导的价值范畴“信”,人与人交往的起码准则“孝”,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儒家为何重视“悌”“忠”,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一夫一妻多妾制”是怎样一种形式“三纲领”说的是哪三者“孔门三戒”是哪“三戒”“三不朽”是指哪三种人生“三从四德”是指哪“三从”,哪“四德”“五伦”指的是什么何谓“五礼”何谓古代婚姻的“六礼”一般说的“五服”是指什么“五祀”包括哪些内容“七出”是哪七种理由“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礼义廉耻”,古代治国的四大纲纪“寡欲”是说要减少人的欲望吗“知耻”,儒家的修身主张何谓儒家的“忠恕”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种什么信条“孔颜气象”是种什么精神“节烈”对古代妇女有哪些毒害古人为何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什么意思古人如何“服丧”古人“守制”的生活是怎样的“夺情”现象是怎么回事礼制民俗什么是封禅?封禅包括哪些仪式祭祀“社稷”有什么意义什么是宗庙古代礼器都有哪些古代宫室建筑要遵循什么格局古代车马的礼仪有哪些古代帝王因何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宫廷朝会规则是怎样的古代宫中实行怎样的后妃制古代帝王“立子杀母”是怎么来的古人的避讳制度是怎样的古代帝王为何祭孔古人如何定“谥号”帝王赐姓有哪些情况帝王葬仪都有什么样的规格“报生礼”有什么讲究“三朝礼”有什么讲究“满月礼”有什么讲究“百日礼”有什么讲究“周岁礼”有什么讲究“冠礼”.古代男子成人的标志吗“笄礼”。古代女子的成人礼古人的生日与祝寿有哪些讲究古人的饮酒习俗是怎样的为何用“磕头”礼来表示尊敬“跪拜”礼是怎么出现的“九拜”是说连续拜九次吗“拱手”的姿势为何与带手枷的奴隶相似“作揖”有哪些讲究“长跪”有些什么讲究古代男子见面怎样。唱喏”“投刺”就是投递名片吗古人对见面礼也有规定吗古人的谦称因身份不同而有什么差别古人的尊称又因身份不同有何差别姓和氏最初是一回事吗郡望和姓氏有什么关系名、字和号有什么区别“行辈”能看出一个人的长幼次序古人如何确定座次位置结发礼有什么讲究“拜堂”的习俗有什么讲究“盖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乘花轿”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闹洞房”的习俗新娘拜见舅姑有什么讲究古代的婆媳礼有何讲究古人斋戒有些什么禁忌古时丧葬习俗大概情形如何古人棺椁制有什么规定何谓“墓庐”岁时节令元旦是怎么定下来的春节是怎么起源的除夕的由来及习俗元宵节的缘起及习俗中和节是怎么起源的上巳节的由来及习俗是怎样的寒食节源于何时清明节扫墓源于何时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七夕节有哪些习俗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重阳节有些什么习俗腊八节为何要吃腊八粥古代冬至都有哪些习俗连接: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是如何起源的日、气、朔如何区分古人没有钟表,他们怎样计时何谓三垣二十八宿天干地支分别指什么?各是什么意思“皇历”和“黄历”有什么区别太初历。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第二章 哲学·思想哲学流派诸子百家共有多少种儒家何以被称为。百家之首”墨家为何是儒家的最大反对派道家提倡怎样的哲学思想杨朱学派如何冲击君主专制制度法家有些什么思想理念名家为何也叫“辩者”阴阳家怎样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纵横家是早期的外交家吗兵家主张以武力统一国家杂家:兼儒墨,合名法农家的主张反应了农民的什么理想小说家只是一个著述的流派吗黄老之学是否本源于道宋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经学就是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吗董学是谁的思想学说魏晋玄学是否“玄之又玄”理学因何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道学提倡“道统”说吗陆王心学怎样与理学分庭抗礼明清实学:儒学发展的新形态哲学大家孔子为何又是“至圣先师”子思因何被尊称为“述圣”孟子因何又称“亚圣”老子为什么成了“道家祖师”庄子为何被封为“南华真人”墨子如何建立了自己的学说苟子是怎样维护儒家传统的李悝,法家的创始人韩非,法家集大成者邹衍怎样发展了阴阳家的思想邓析为什么被视为“名家之祖”惠施,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王充为什么被称为“无神论斗士”董仲舒促成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治格局王弼,“贵无论”的创始人周敦颐与太极图有什么关系张载在哲学上有什么重要贡献“二程”。理学的创始人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大师”陆九渊。“心学”的创始人王守仁为什么被称为“心学大师”李贽何以称自己为“异端”王夫之是怎样的一位哲学家戴震在哲学上有什么贡献哲学名著《周易》为什么被称为“群经之首”《大学》,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中庸》对古代教育有什么影响《论语》为什么是“四书之首”《孟子》如何“拟圣而作”《苟子》反映了苟况怎样的思想《老子》为什么是“道教圣经”《庄子》为何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商君书》,商鞅派法学思想的汇编《韩非子》为何代表了法家理论的最高峰《公孙龙子》,名家唯一传世的著作《孙子兵法》包含了哪些哲学思想《墨子》,墨翟言行的写照《吕氏春秋》,先秦思想文化的总结《春秋繁露》是怎样解释《公羊春秋》的《淮南子》是杂家著作,其主题是什么《论衡》,东汉著名的无神论作品《神灭论》,古代无神论的哲学名篇《原道》提出了“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思想《复性书》是反佛的产物《二程全书》第一次将“理”作为宇宙本体《朱子语类》,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陆子全书》反映了陆九渊的哪些思想《近思录》为什么是理学入门书《传习录》包含了王守仁的主要哲学思想《焚书》为什么取“书出则被焚禁”之意《日知录》包含了顾炎武的什么哲学思想《大同书》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世界哲学观点儒家如何看待“天与人”先秦诸子如何看待“义和利”的关系什么是“和同之辨”“夷夏之辨”为何成了争论不休的话题人的本性、禀性、天赋是善还是恶什么是“形神关系”“中庸”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理气、道器是什么哲学范畴“体用”关系有什么含义古代是怎样阐释“有无”的先秦诸家如何探讨“名实”问题古代哲学如何看待“动静”观“慎独”是怎样一种修身方法“法先王”与“法后王”有什么不同“大一统”思想为何受到推崇古人如何理解“格物致知”王守仁是怎样理解“知行合一”的忠与孝可以两全吗“无为而治”是怎样一种治国方略“小国寡民”又是怎样一种理想社会“阴阳”包括了哪些涵义“气节”是怎样一种道德操守“三纲五常”是哪“三纲”,哪“五常”“贵信”是一种什么美德……第三章 宗教·神话第四章 政制·吏制第五章 军事·兵制第六章 经济·贸易第七章 教育·科举第八章 语言·文字第九章 文词·诗赋第十章 史学·典籍第十一章 车粹·技艺第十二章 典故·轶事

章节摘录

  “执贽”,就是见面礼。古代拜谒时是不能没有见面礼的。但同时又有“不以珍奇为贽”的习俗。《礼记》说:“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这是古人送礼的原则。  按周礼的规定,执贽应视对方身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天子以已鬯(一种以郁金香泡黑黍酿成的酒)为贽,诸侯以玉为贽,卿以小羊为贽,大夫以雁为贽,士以雉为贽,百姓多以匹(家鸭)为赞,妇女则多以水果和干果等为贽。如果是在野外或军中,那么马缨和箭矢等也可以为贽。  总之,古人拜客是不能没有礼物的。只是这种称为贽的礼物不同于现在拜客时的礼物:一是不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随意地选择以何物为贽,何人该以何物为贽是确定的,是完全由礼制以及本人的社会地位限定的。二是贽其实并非馈赠的礼物,执贽只是一种礼节性的行为,除了表示社交礼貌外,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表明身份的。  按照礼仪和礼制的规定,客人来访之后,主人也要回拜,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果是有来无往,就会被看成是一种失礼的表现。《论语邛日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阳货想让孔子来见自己,孔子不愿意去见他。阳货就采取拜访送礼的办法逼孔子来见自己。孔子也巧妙地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既做到了不失礼,又避免了和阳货的见面。  上古时回拜一般以异日为敬,后来回拜的时间可视情况而随意确定,方式上也有了不少变化,如富家就多以名刺投帖的方式来示意致敬了。  ……


编辑推荐

  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知识百科全书,中国人不能忘记的文化精粹,读书人不可不读的国学宝典。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立身处世的境界。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对每一位国人来说,国学是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不能不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令现代忙碌的人们望之兴叹。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堪称一部了解中国传统国学的文化百科全书,它图文并茂,介绍了数以千计的国学及传统文化知识,翻开此书,便走进了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让您在最短的时间里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神秘和智慧,掌握传统文化的脉搏,丰富自身的内涵,成为拥有国学修养和传统文化底蕴的知识达人。  诸子百家  儒家思想  民俗礼仪  宗教神话  政制吏制  帝王将相  军事兵制  经济贸易  教育科学  国学经典  语言文字  史学典籍  文词诗赋  琴棋书画  地理堪舆  中医养生  成语俗语  轶事掌故  国粹技艺  国学名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