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汪精卫传

闻少华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作者:

闻少华  

页数:

259  

字数:

26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历史人物特别是近代历史人物的研究,是比较少的。事情很简单,又很容易理解。因为近现代历史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近,其重要人物往往涉及政治斗争,或者此人就是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如果在研究或论述中稍有疏忽,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就可能成为政治问题遭到非难,使人望而却步。另外,我们过去过分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好像唯物史观只是强调经济、政治,只是重视人民群众,不重视作为经济集中反映的思想、文化,不讲个人的历史作用(进步的、反动的等),因而对思想、文化,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很不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恩格斯都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里说的“人们”,当然应该理解为既包括人民群众,也包括各种历史人物个人。思想文化固然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但也有反作用,而且当它一经产生,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既应当重视政治经济的研究,也应当重视思想文化的研究;既应当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阐述,也应当加强对各种历史人物的研究。近几年来,研究历史人物包括近代史人物越来越多了,而研究思想文化则成了一种热门,这是令人高兴的。  研究近现代史人物确有不少困难。研究进步人物有困难,研究反面人物也有困难,研究时好时坏、时左时右,曾经进步后又变反动的反复无常的人物更困难。研究正面的进步的人物,把他的生平活动、思想、事业乃至所受教育和影响,以及个人生活、性格、爱好等研究清楚,同其所处历史条件、周围环境相融合,通过生动语言有系统地表述或描述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对于反面人物,如果不仅仅是罗列资料做简单的批判,而是对其活动、思想、反动主张乃至罪恶行径进行具体分析,尤其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也是不容易的。若说这些毕竟还比较好处理,主要是掌握好分寸高低的问题,那么对第三类人物即那种时左时右、好好坏坏、终至反动的人物的研究,就更不容易了。汪精卫就属于这类人物。  汪精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人物,其特点是复杂多变。他在辛亥革命时是一个革命志士,曾在《民报》上鼓吹民主共和,反对君主立宪,并因谋刺清廷摄政王而被捕,写下了“饮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一时传为美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开始表示怀疑,但不久就转为支持,并在孙中山左右赞划。孙中山临终时,他代为起草遗嘱,以后任国民党政治委员会主席、广东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意在打击共产党,同时也排挤汪精卫。武汉政府时期,他成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领袖,公开提出“革命的往左边来,不革命的快走开去”;7月15日,却又积极实行“分共”,公开背叛革命。以后,他即升沉起落于时代的潮流之中,纵横捭阖于社会的动荡之际,时而组织国民党改组派,同蒋介石争该党的“正统”,时而蒋、汪合流,当南京政府的行政院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曾高喊“焦土抗战”;而1938年底,则公开投敌叛国,成为南京汪伪政府的总头目。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政治人物如何研究,如何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对他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如何评价,确实难度比较大。过去对汪精卫的评价,一般倾向于全盘否定。因为盖棺论定,他最后叛国投敌,成为国人皆曰可杀的汉奸、卖国贼。因而,不但对他的反共和投敌叛国应彻底否定,并且由此出发,对他在辛亥革命时期和大革命时期的行动也予以否定,说他那时不过是假革命、假左派。对他叛国投敌、出卖祖国利益的行径产生义愤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义愤毕竟不能推进科学。对复杂的历史现象作简单的结论或进行简单处理,也不尽妥当。面对复杂的历史,在研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我们只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具体地进行分析。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正在发生这种变化。  对汪精卫这个人物的研究,也应该如此。例如武昌起义后,汪精卫与杨度共同发起“国事共济会”一事,历来为世所诟病,认为是汪精卫投靠袁世凯、反对孙中山的有力证据。然而史实表明,在当时的形势下,革命党领导人企图利用与袁妥协的办法,换取推倒清廷,从而得到廉价胜利的想法,是普遍的,几乎无一例外,只是汪精卫在这个问题上更具妥协的特色而已。  又如,在大革命的广州时期,汪精卫与共产党人的合作还是较好的,遭到蒋介石的排挤而出走。北伐战争开始以后,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曾研究迎汪抑蒋的问题。到武汉后,汪曾红极一时,被誉为国民党左派领袖,然而不久他就在联共问题上发生动摇。随着形势的急剧变化,他便公开反共,背叛革命。这是他革命事业的终止,也是他反动事业的开端。对于他的这些表现和转折是需要作深入研究和具体分析的。如果只是简单地用“假左派”来说明,似乎还不能解决问题。  就是对汪精卫堕落为汉奸头目以后,也不应简单地停留在罗列他的罪状方面,而应当探究他何以成为大汉奸,其汉奸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动实质,并且把他的失败主义、投降主义与日本的侵华政策以及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联系起来考察,才能使我们对其罪恶行径有更深刻的认识。  研究汪精卫这类人物,当然首先要注意他在各个时期的活动、思想及变化,注意他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属性的变化及特点,同时也要注意他本身的个人特性、行为品德,注意时代潮流的起伏变化和错综复杂的社会震荡,等等。总之,既要综合考察,也要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逐步深入。  近几年来,已发表一些研究汪精卫的论文,主要是就某一时期或某一问题的专论,比较系统地研究尚不多见,资料也很分散。闻少华同志撰写的《汪精卫传》,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工作,补了这个空白。  本书是闻少华同志多年研究的成果,他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汪精卫的一生作出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对一些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由于资料和篇幅的限制,本书若干地方还是显得有些薄弱,或论述不足,但它毕竟是第一本较系统介绍和评论汪精卫生平的专著,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民国史,对于广大历史爱好者,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内容概要

汪精卫,名兆铭,名季新,号精卫(1883年-1944年11月10日),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广东三水,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0年3月谋刺摄政王载洋,事泄被捕,狱中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武昌起义后获释。曾任《民报》主编。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宣传部部长。1925的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事变,宁沪汉三方合流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5月,联合反蒋各派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组政府,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抗战爆发后任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蒋介石。1938年12月29日,发“艳电”,电文称: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以“互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安,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开为日本侵略者辩护,投降日本,1940年3月10日在南京组建伪“国民政府”,汪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最高国防会议主席”。1944年11月10日,汪病死于日本名古屋。

作者简介

闻少华,湖北浠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民国史研究工作。
  专著有《汪精卫传》、《周佛海评传》、《陈公博传》、《汪伪政权史话》等,此外还在报刊上发表有关文章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清寒的青少年时代 一 清贫身世 二 从秀才到留学生第二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 一 《民报》的重要撰稿人 二 出色的演说家 三 与陈壁君的结合 四 谋刺摄政王载沣 五 “国事共济会”与南北和议 六 二次革命中的汪精卫第三章 政治上的小休时期 一 沉醉于异国风情 二 孙中山的少数信徒第四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汪精卫 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 二 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第五章 大革命时期软弱的左派 一 中山舰事件 二 软弱的左派 三 汪、陈联合宣布 四 武汉政府时期的表现第六章 七一五分共的元凶 一 四一二政变 二 七一五分共第七章 特别委员会的面面观 一 反共的顽固派 二 特别委员会的产生 三 特别委员会的余波第八章 改组派的精神领袖 一 护党救国军的成立 二 中原大战 三 “扩大会议”的召开 四 改组派的精神领袖第九章 “非常会议”时期汪,蒋的勾结 一 胡汉民在汤山作阶下囚 二 反蒋浪潮中的汪精卫 三 “非常会议”成立 四 汪、蒋勾结第十章 汪蒋合作时期对日推行的妥协路线 一 汪精卫的“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 二 汪精卫与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停战协定 三 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被刺 四 西安事变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两面人 一 叫嚷继续“根绝赤祸” 二 低调俱乐部 三 焦土政策的背后第十二章 叛国投敌的酝酿 一 日本的侵华政策 二 董道宁、高宗武秘密赴日 三 重光堂秘的第十三章 叛国投敌的民族罪人  一 伺机逃出重庆 二 《艳电》的出笼 三 河内刺汪 四 投入敌人的怀抱第十四章 汪伪国民党“六大”的召开 一 赴日谈判 二 与王克敏、梁鸿志的会谈 三 76号特工总部的建立 四 汪伪国民党“六大”的召开第十五章 汪伪国民政府的成立第十六章 汪精卫及其伪政权的倒进逆施第十七章 汉奸末日与汪精卫的死附录 汪精卫年表后记作者附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汪精卫传 PDF格式下载



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的政治人物,少年敏而好学,聪慧过人;青年时意气风发,热血报国,对民族是有贡献的,其文笔与才思过人,组织能力强,深得中山先生器重。中年时,在与蒋介石先生的政争中屡屡败北,这里有蒋的强势和善于控制局面的过人手段描述,还有汪个性中的懦弱。汪是能人,但蒋是强人、枭雄,所以汪只能坐二把。其实汪身上始终透着二把手的悲哀,他内心不服,想着法的抗争,阳招、阴招一块使,努力想把蒋盖下去,以期自己上位。政争中,其昏招迭出,尤其是面临国家危亡时刻,竟选择与日寇接触,最终彻底投靠,与中华民族大义渐行渐远,遭万夫所指,终陷万劫不复之地。读该书使我们了解了汪精卫的人生轨迹,感慨之余,发人沉思。


作者开始就把汪精卫定位一个叛徒,软弱,性格多变。。。。。,其实在汪的前半生是真真实实的热血青年,可以为革命奉献了自己一切,包括生命。


一直想了解汪兆铭的细想转换过程,阅读了这本书,作者有意的追求客观公正,少了些飘逸多了些匠心


包装不错,快递及时,值得买!


评论客观


写的还是比较客观的


提到汪精卫,我们总想到他是一个大汉奸,但他也曾经是爱国热血青年,他也曾经愿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也曾经为革命事业做出非常大的贡献······究竟是什么使他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这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人格问题,而是有太多的复杂的历史因素,而这本书恰好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立体”的汪精卫,值得一看!


不要当传记看,有些拘谨,像学术著作.


做为一个写史者,公正、客观是最基本的原则,我也是一个关注历史并从事与这一行业有关的人,本书作者史实材料、写史根基还是比较浑厚的,美中不足一点,个人主观性的言论太强、太多,干扰读者的思维,做为一史学著作,读者本身对这一方面是比较了解的,废话太多,令人烦!


没有达到期待的标准,比较平庸的一本书。
读了等于没有读,因为读到的都是已知的,而未知想知的,却没有提到。
而且,我感觉作者的逻辑性有些问题,许多段落,反复细读几次,还是不明白。
当然,这本书也有他的优点,就是史料比较翔实。


看了没有几页就没有兴趣


不好,不建议
内容不精彩,大部分是抄摘别人的书的内容,引用的内容太多
纯粹骟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