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大传
2008-1
团结出版社
马东玉
242
无
20世纪的90年代初,中国社会突然出现了关心曾国藩的思想文化热潮。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为读者抢购,一版再版,直弄得洛阳纸贵。《曾国藩全集》出版,被外人吹嘘成可与发射成功新卫星相比。曾国藩有其他文本,诸如《教子书》《信稿》《百家杂钞》《处事金言》等无一不被再版。 死去一百三十多年的曾国藩为什么突然热起来?许多学者著文叙说其原因,其原因也确实为大家一个个找了出来。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说堂皇一点是历史借鉴;说尖刻一点是借古讽今。古为何物?是曾国藩为官清正,严格要求自己;进而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庭和子女;曾氏家族的勤、俭、诚、信、谦、廉等美德堪为古今为官和为民的楷模。今又如何?是我们的不少官员为金钱所诱,为腐败所蠹,腐化堕落,政权建设堪为忧患。再者,我们许多优秀传统也渐次为子女后代丢失,使关心前途、关注后代者产生了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抬出已死百年的曾国藩,让后人学习。
马东玉,生于1945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本科、辽宁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张之洞大传》《梁漱溟传》《八国联军侵华史》《雍正帝本传》《清代社会文化——清代人物传稿》《清朝通史》(咸同卷)《辽宁通史》(经济卷);主编合著出版《中日关系全书》,《清代全史》《中华百科要览》《中国历史学大词典》《经济人物列传》《中华魂·廉政卷》《中国近代史》等书。发有中国近代史、经济史和传统文化方面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曾国藩现象”的历史回顾——代前言一 “巨蟒转世”二 八字家决三 少年得志四 学宗朱子五 十年七迁六 为国藩篱七 墨绖出山八 初办团练九 发愤练勇十 改革军制十一 湘军成军十二 传檄出师十三 湘军初战十四 湘潭之胜十五 夺取武昌十六 田镇再胜十七 九江鏖战十八 兵败湖口十九 再度整军二十 苦战江西二十一 军饷问题二十二 委军家居二十三 再度出山二十四 三河丧师二十五 李二献策二十六 进兵安徽二十七 身膺江督二十八 二李见背三十 拒绝“勤王”……附录一:曾国藩生平大事年表附录二:曾国藩家族简表
三 少年得志曾国藩出生后,由曾祖父为他取名宽一;道光九年(1829)年赴衡阳唐氏家塾读书时取名子诚,取字居武;第二年又至湘乡涟滨书院读书,改号涤生;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后,改号伯涵,又取名国藩。曾国藩6岁时,祖父便为他请了个姓陈的先生,教他识字。第二年,父亲曾麟书在自己家里设了一个私塾,取名“利见斋”,有十几个儿童入学读书,国藩也就随父亲读书了。曾麟书自知天分不高,自己的功名无大希望,于是把满腔热血都灌注在儿子身上。他在读书方面也没有高招,只是在儿子身上用苦工夫。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指导,就连吃饭、走路、睡觉都嘟嘟囔囔,爷俩相互提示,背诵诗书、议论文义。在父亲的苦心教导下,曾国藩也苦下工夫,他的天资很高,记性也好,到9岁时就读完了五经,开始学做八股文。读到14负时,在当地的读书人中已很有才名,那年,父亲的好友衡阳廪生(资历高的老秀才)欧阳凝祉(字沧溟)到湘乡来看曾麟书,见到了曾国藩诗文大加赞赏。欧阳氏是衡阳、湘乡有名的学者,尤其诗文作得好,功名虽不高,但平日自负得很,值得他称赞的实在不多。为了试一试曾国藩的才学,当场出题考问。曾国藩对答如流,据题赋诗,使欧阳凝祉大为惊奇,认为这孩子将来一定大有前程。当即与曾氏议婚,成就了曾、欧阳两家儿女亲事,欧阳之女便是后来曾国藩的结发元配。
《曾国藩大传》非常值得一读。
无
马东玉老师治学严谨,此书针对曾国藩所研究的史料详实,评价中肯、客观!美中不足的是书中存在个别错别字,这可能是印刷时校对不严之过吧!已算不错!值得推荐!
早听说了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这是第一次看有关曾国藩的书,给我以后看曾国藩著作奠定了基础,不错
中兴之臣,详细的描绘了他为中国所作出的贡献
书不错,包装好,内容也很好
1、书中插图印刷不清晰,让人怀疑是盗版,看看纸质又不像。2、内包装塑料袋应该取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对其所写内容感觉是拼凑的,买了后悔!不值得买,也不值得花时间读!
对于曾国藩,我们所关系的也是义和团的斗争,历史教课书上说是封面王朝的一次对农民起义的扼杀,是逆历史潮流。呵呵,好好看一看一个王朝将落时的重臣的心路里程
一本了解曾国藩的入门级读物,较为好懂,较为通俗。想了解曾国藩这个人,这本书值得一读。当前,就是一般的人,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看看一个在当时极度成功的人,是怎样奋斗的。看看什么叫耐得住寂寞、清贫,看看什么叫矢志不移、屡败屡战,看看什么叫任劳任怨......
比较详细的记述了曾国藩的生平以及和他一起的一群人对了解他有一定帮助
本书可以说是对曾一生的总结,对他幼年出生时的蟒蛇转世的传说写的很生动奇妙,年轻时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工作、家庭等多方面都有写到,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书排版还好,正版书质量都很好
给我的感觉像是大概的描述了下曾的一生重大事件!并非我想要的曾为人出世的经典!但还是很佩服他!换做是我真的做不出这些事来!PFPF!还是喜欢的!但也许看完这本书后,更多的是我们自身的归纳总结!
书的内容、质量和送货时间都还不错
写的很一般,但很适合普通人阅读!
真的写了一生,如果可以把点小事,和表现心理活动的活动都写出来就更好了。
与以往看得差不多,只能算简读本,大致了解一下其人的生平
写得很好读。值得一看。
读过唐浩明写的《曾国藩》,对于其他关于曾国藩的作品都没有什么感觉了。其实这本书也还行,叙述了曾国藩的功绩、思想和处世之道。如果只想对曾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本书不错;如果还想深入了解曾国藩,这本书是不够的,需要读唐浩明的那本小说。
跟杨天石和杨奎松二位教授的治史水平和叙述内容比起来,明显差很多。很明显的,除了着重描述太平天国斗争,其他的内容不多。
里面的内容,觉得乏味,个人不喜欢这样的,没有耐心看下去
啥子书喔,那么多空白页。
关于曾国藩了解并不多,只是很多人说他值得学习,于是选了一本简单易懂的来读,比起他的那些家书,这本书无疑简单、易懂,印刷也还好。
马东玉的张之洞大传虽然明显的带有政治标签色彩,却是史料翔实,只要跳过那些累赘的政治色彩评论,能从阅读中得到基本的历史面貌,在那时的环境下,难能可贵。读张之洞大传时就体会到马先生的尊曾(国藩)贬李(鸿章)倾向,在这本书上还是能体会到这点。 相比之下,张之洞大传更多更直接地引用史料,甚至有点过分引用的倾向。而曾国藩大传却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通篇极少直接的史料引用,有几处马先生竟然用到小说笔法,让我以为在读唐浩明的书的错觉。马先生的这个转变让我始料不及,有种被颠覆了对马先生的印象的味道。 马先生的曾国藩大传,总体感觉上比较简易,不追究细节,基本上有流水帐的嫌疑。以至于其篇幅不达张传的三分之二。当然,这和张传中包含了很多清史的介绍不无关系。比如张传很详尽地介绍了清代科举的细节,曾传就不再细说了。 与张传相同之处是马先生总是隔三岔五地要站到台前作几分评论,不过较之张传,这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个体现了2008年的意识形态形势的进步。
珍藏,喜欢读这段历史!
比我想像中的差很多啊,建议后面的同志不要买此本书
值得一看得好书 文字内容 生动易懂
还可以吧,关于他的书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