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总统徐世昌
2010-1
团结出版社
郭剑林,郭晖
482
无
徐世昌出生、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遭受两次列强侵华的鸦片战争惨祸和太平天国、捻军的反清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段极端频仍地发生外患内忧、坎坷不平常的岁月里,他的人生道路和社会活动亦由此“乱世”而定。自徐世昌逝世大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内外史学界对这位曾在中国近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社会多领域、全方位作出卓越贡献的国家元首级历史人物的学术研究,似乎并未给予一定的重视。或者说,“他被人遗忘了”。有关其生平事迹、思想与活动的论著,解放前虽已起步,但迄今未取得与其地位相称、应有的成果,更谈不上有所突破了。1939年6月5日,徐世昌病死于天津英租界(今和平区泰安道20号)私宅,享年85岁,归葬于天津北仓。墓碑题名:“水竹邨人。”第二天,党派色彩或传统观念颇浓的香港《大公报》编辑部,即发表事前准备好的《徐世昌死矣》社论,应急之速,耐人寻味,奇文共赏:20年来,徐世昌之大名,似已相忘于社会。昨日津电传来,徐氏近在天津逝世,以彼之进退出处,大有关于40年来之治乱消长,是不可不论也。徐氏亡清末造,初以翰林,任新建陆军营务处。——新建陆军之扩充北洋军,以及袁世凯以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而获暗操清廷之政治大权;且袁氏中经一度罢免,而仍得维持北洋之势力而不坠,以迄革命军兴,袁氏再起,其间恒以徐氏为之枢纽。袁所督练之新建陆军,为清末新军之先进,又经庚子之变,袁之勋名势力,同时扩张,——而徐亦以袁之力,超授兵部侍郎,旋被派出洋,考察宪政。
徐世昌创造了民初五大奇迹。在政治领域改革中,他在最高领导地位时间最长,经历大事件和实践经验最多,应变能力最强。在军事领域改革中,实行军事制度与技术全盘西化,又融入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亲自设计新军事制度与法规章程,亲自翻译西方和东方军事理论,亲自训练常备军和巡警部队,构建国家柱石全套基础,绝对第一。在经济领域改革中,全国真正大规模实行“新政”,成绩突出者,只北洋一家——山东新政、北洋新政、东北新政的总设计、总管理、总指挥乃徐世昌其人,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东方西方化”的美誉、唯一经济发展“黄金期”,鲜为人知、独一无二。在文化领域改革中,他以博古达今、学贯中西,理性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又理性输出中国传统文化本人文化艺术产业丰厚,诗、书、画一体三面,无人可比。在外交领域改革中,他改变了中国近代被动挨打局面,创造了主动开放外交,对外积极抗争收回外蒙、东三省、山东主权,以及一系列条约规定的特权,以独立、自主、平等的地位参与国际会议,拒签大国巴黎“分赃和约”,初显东方大国强硬、独立、自主、平等、和平的外交史,独占鳌头。
郭剑林,教授,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业师于戴逸教授。1962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曾任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终身研究员,四十多年来,一直在南开大学从事哲学、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军事史、中华民国史、北洋系兴衰史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了大型系列丛书《民初北洋十大将帅真传丛书》《民初五大总统系列丛书》《一代枭雄吴佩孚大传》《北洋政府简史》《北洋军阀史稿》《瑰异总统袁世凯》等,同时发表研究论文45篇。
历史·现状·评价(前言)第一章 世家·结义·翰林第二章 危机·立断·应变第三章 主幕·一流·搭档第四章 军事·变革·元勋第五章 自信·能力·成功第六章 “新政”·设计·总管(教育篇)第七章 “新政”·设计·总管(实业篇)第八章 东北·新政·崛起(政治篇)第九章 东北·新政·崛起(经济篇)第十章 东北·“新政”·崛起(外交篇)第十一章 东北·“新政”·崛起(人才篇)第十二章 “四大”·基础,建设第十三章 力推·立宪·政治第十四章 创立·中华·民国第十五章 乱在·临时·约法第十六章 帝制·自为·说“不”第十七章 民初·政局·主轴第十八章 总统·胸装·“天下”第十九章 主动·开放·外交第二十章 直皖·兄弟·相煎第二十一章 北洋·政府·危机第二十二章 “驱徐”·“迎黎”·闹剧第二十三章 文化·学问·产业第二十四章 大德·晚盖·亮点附录(一)徐世昌生平大事年表附录(二)徐世昌家族概况后记
插图:【引子】传主在青少年时期便具备得天独厚的家庭教养环境与传统文化学问,忘年交友袁世凯;又在乱世时代——中国近代一方面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冲击,另一方面又面对着先前从未遇到的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冲击,徐世昌青少年时光生活的艰辛和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促使与袁世凯的共同奋斗中形成新的觉醒与动力。主观上废寝忘食学习,功名欲的强烈驱动使其努力学习与勤奋工作,攻读英语,翻译西书。上述主客观条件,在新崛起的工业文明、精神文明和市场经济憧憬基础上,开始向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转变而磨炼陶冶成才。他虽有梦幻中的祥云怪兆,传说里的奇貌异相,但绝非因此而成了惊天动地的历史大人物——中华民国元首、正式大总统。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的一切,使之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的话题。作为一个时代的历史大人物,经历过两个朝代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后人对他们褒贬不一亦不足为奇。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各抒己见,正所谓“尘埃尚未落定,盖棺犹难定论”戴逸:《中国历史学如何走向二十一世纪》,《光明日报》,1996年12月31日。盖棺未必论定。历史,在他眼前和手中悄悄地转了一个大弯——后人似不应忘记他或者他们(袁世凯)!如忘记他、他们,就是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能以史为鉴或知兴替。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生于十代显宦家族,博闻强识,通古今中外,学贯中西,堪称绝顶聪明的全才。世昌字卜五,号菊存,一号菊人,晚号弢斋、水竹邨人、石门山人、弢斋主人、东海居士,自号退耕老人、东海老人、东海先生、徐东海,别号“东海相国”、“东海世家”或“天津徐世昌”,天津古称东海,直隶天津府天津县监生。李宗一在《民国人物传》第一卷中指出:徐生于河南汲县;而张达骧在《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中则说:徐生于开封城内双龙巷;贺培新撰《徐世长年谱》却说徐生于河南卫辉城内曹营街。实则生于天津东门里二道街路南一处平房内。徐世昌曾说过:“高祖以前俱葬浙江,高祖北迁始祖(徐钟麟)始葬于京师只广宇门外西北白云观之侧,曾祖而下遂葬天津。”大约在清代乾隆年间,徐家移迁天津。天津东郊葛沽荆条洼,便是徐家世祖的第二处茔葬之地,这里埋葬有曾祖徐亭玉、世伯祖徐肤功、徐源长等。卫辉县水竹邨是徐氏北迁、建有房屋的第二故乡。这里是徐世昌的生长地,也是徐世昌高祖父徐印川、曾祖父徐新菴、祖父徐思穆、父亲徐嘉贤归隐家乡的安息之所。徐世昌的高祖父徐印川大约在清道光年间任河南省南阳知县时,才举家迁至此处的。徐世昌家族可以追溯到整整十代均是显宦达官要人。徐世昌家族,因存有徐世昌、徐世光应试之“朱卷”、所建宗祠、“续修天津徐氏家谱”及“徐氏著述及刊刻书籍”清末民初,津门私刻书发达。以周氏“师古堂”、金氏“屏庐”和徐氏“退耕堂”最有名。可谓“三家并雄”、“各具特色”也。周氏以课艺时文为主;金氏以家集、乡邦文献为先;而徐氏则以大部头、高品位、多门类为特色。等,源远流长,有史可查,其世世代代官高爵显,相沿不衰,清晰可见:一世祖北迁始祖为徐钟麟,诏命文林郎,晋赠武功将军。配室始祖母为杨氏,敕赠孺人(明清七品以上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晋赠夫人;二、三姨太宋氏、吴氏,亦如此。二世祖徐孙森,字玉亭,康熙十九年选任山东长青县知县,江南河道同知,自此累叶科第仕宦,名著声绩,敕授文林郎,诰赠武功将军,晋赠资政大夫、振武将军、山西巡抚、提督军门,著有《摇边草诗集》一卷。二世祖母魏氏,敕封孺人,诰赠夫人,晋赠一品夫人;二姨太吴氏,“科第仕宦,名著声绩”。三世祖徐学渊,字源长,敕赠文林郎,诰赠朝议大夫,晋赠资政大夫,振武将军,山西巡抚,提督军门。三世祖母赘天津张氏,敕赠孺人,诰赠恭人,晋赠一品夫人。她们在津另立门户焉,世称“天津徐氏”,为著籍天津之始。(大体看来,徐氏三世之前多以武功著称于世,兼营地方;而三世之后则基本上转为“文士鹊起,不绝于缕”之局——著者。)四世祖徐金楷,字端叔,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戊午科副榜,诰封奉直大夫,著有《步青堂余草》(今未见传本)。四世祖母李氏,诰赠宜人。五世祖徐辉,字午园,乾隆甲午科举人,历任江西新昌庐陵县、山东宁阳县知县,乾隆壬子科江西乡试同考官,敕授文林郎,诰赠奉直大夫。世祖母查氏,敕封孺人,诰赠宜人。五世伯祖徐学洙,福建、台湾协副将,功加左都督,诰封武功将军。六世祖徐城,字印川,历任河南光山、南阳县署新安、武陟、汤阴、荥泽、汲县知县,特用知直隶州,敕授文林郎,诰授奉政大夫,晋赠朝议大夫。六世祖母朱氏,敕封孺人,诰封宜人,晋封恭人。七世祖徐士銮,字苑卿,一作沅清,官浙江台州府知府,著有《敬乡笔述》八卷,《鸥戏墨》二卷,辑有《医方丛话》八卷,《宋绝》十二卷,《古泉丛考》四卷,《读晋书绝句》一卷,以及《水道提纲》《治学一得》《明刑管见》《蝶仙阁咏》二卷,《皇朝谥法考续补编》《酒筹谱》《迩言杂记》等,著述甚丰。八世曾祖徐廉锷,字新庵,道光壬辰科举人,丙申恩科进士,即用湖南即用知县,署晃州直隶州通判,履任道卒,敕授文林郎,诰赠朝议大夫,振威将军,著有《会心堂诗》《文集》。八世祖母余氏,天津本邑人,另有柴氏,累赠一品夫人。九世祖(祖父)徐思穆,字笔珊,一字质夫,原任河南中河通判,历署卫粮、商虞通判,运同衔补用府候补直隶知州,河防出力,赏戴花翎,诰授朝议大夫,敕授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九世祖母陈氏,浙江秀水县人,累赠一品夫人。《清代朱卷集成》,《徐世昌、世光应试朱卷》,台湾版。父徐嘉贤,字少珊,太学生,为国学生候选主簿,著有《治蔷书屋诗草》,敕授登仕郎。母黎氏,顺天大兴县人,是河南桐陵县知县黎文楷之长女,敕封孺人;母刘氏,安徽桐城县人,廪贡生刘敦元之次女,敕封孺人。《清代朱卷集成》,《徐世昌、世光应试朱卷》,台湾版。徐氏“家谱”命名派字:“思、嘉、世、绪、延五字又续订八字,曰:保、定、安、和、温、恭、宽、惠,以为云礽之辨。”贺培新辑:《水竹邨人年谱》,吴恩鸥整理改名为《徐世昌年谱》,《近代史资料》,总第70号,第29页。由上可见,乾隆年间,徐世昌二、三世祖父子两代任山西巡抚,传为佳话。徐家十代多为文官,且世代多有遗著传世,世昌官大遗著更丰,实为少见。提起徐家,津门与开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莫不颔首。徐世昌七岁丧父,青少年家境变得寒微,从小寄人篱下,饱受清贫。其世代按规定异地做官清廉,家族历代既为达官要人,他的家教、师教甚严,而“祖训”、“庭训”、“慈训”及“胞叔父训”之类,样样须严格遵守,事事须身体力行,并得其长叔辈的收养,夸奖他“办事干练、机敏”,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为从政心想事成的才干。徐世昌家族宦海沉浮,源远流长,受到影响,可见一斑。而徐世昌就出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坎坷不平常的岁月里。他的人生道路亦由时代一派苍凉悲壮的景象而定终生。当时的中国(徐世昌时代),一方面是外敌入侵、内忧外患,另一方面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化进程发生发展的时代。1853年,太平军建都南京城。其义旗所到之地,农民纷纷响应,南中国完全沸腾在一片反清怒潮中;他的东征、北伐又使北部中国顿时陷入了石破天惊的大动荡时代。
鄙人不敏,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与研究北洋系兴衰史、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及军事史的生涯中,穷查档案、日记等有关这些重大课题的资料,立志撰写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的近代中国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论文、专著作品。为追求此项目的,曾赴中国一档(北京)、二档(南京)、辽宁、云南、四川等省级档案馆及天津历史博物馆、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全国各地,检索珍贵历史文献,成年累月地大量翻阅几十种新中国成立前发行的中外报章杂志,以及台湾出版的有关北洋系和民国史的资料,前人、今人研究的成果著述,等等,旨在将亲手掌握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摆在研究工作坚实可靠的论据的首位,历时50多个春夏秋冬,终于结出了系列成果。郭炬博士著第六章“新政”.设计.总管(教育篇);第七章“新政”。设计。总管(实业篇);第九章东北.新政.崛起(经济篇);第十八章总统。胸装.天下(第四件事力促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纪能文、苏全有、汤爱民、景东升四位博士为本书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我借拙著的问世,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本书由我提供大纲与资料,提示某些构思与分析框架,与郭晖女士共同撰写,她并负责全书的资料整理、通稿修改、文字润色、誊抄、打字等工作。全书内容较为充实,涵蕴亦觉深广,坚持论从史出,旁征博引,资料翔实,评必有据,不囿于成说,追求文史交融及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不足或错误之处,尚希读者指教,使我们为国家学术事业,更尽绵薄之力。
《翰林总统徐世昌》告诉读者民国总统徐世昌创造了民初的五大奇迹,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均有建树,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东方西方化”的美誉。他在位期间成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的“黄金期”……
无
有助于了解历史人物,还不错
书的质量很不错,但是不得不说,想了解真实历史的同学们还是要考虑一下。
很有见地不由成说实事求是做学问读史者爱好者必读
这本书我只看了前言和第一章的前四页。
逻辑不清、用词夸张、错讹百出。有的像是排印错误,有的又像是作者本身的错误。放弃阅读。
读书那么多时间,以前看不下去的书,是因为自己水平不够,唯有此书,实在是文字太混乱。误买此书,数次读下去,勉强到20几页实在无法继续。文字粗糙,自相矛盾之处不少,既无经,也无纬,不知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事功为篇,空话大话连篇,口号式的大词既不华更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