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高极
2006-4
民主法制出版社
张景勇
188
220000
亲历地球“身高”测量,首次可可西里大穿越! 8844.43米!2005年,珠穆朗玛峰“身高”被中国人成功改写。在高寒缺氧、呼吸困难、狂风不止、大批队员和记者被送下山去治疗时,作者仍然坚守60多个日日夜夜,每天敲动键盘,传递消息。地球之巅,有着怎样的神奇?极端环境里,发生着怎样的故事?测量和登山中,镌刻下怎样的人生?打开本书,就可知晓…… 青藏高原是否“边走边长”?可可西里有无石油矿藏?藏羚羊“活”得怎样……青藏苍茫、雪峰无语,在严寒缺氧、亘古荒凉的高原上,一群人义无返顾,从南到北成功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50多人、50多天、近7000公里,青藏科考人“代表”人类首次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演绎出一幕幕神秘动人的故事、一段段刻骨难忘的时光,寻找着打开地球科学奥秘的钥匙。
张景勇,新华社记者,多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作品的最高奖一中国新闻奖等全国性奖项,个人被评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获“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特殊贡献奖”。 多次参加各种重大报道,写出了《“决战”地球之巅一亲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疫苗如何“破茧
前言 笔参适化 神游“四极”序一 天长地远 山高水深序二 四维与四极序三 解读探险者上篇 亲历地球“身高”测量 引子 第一章 启程 出发,向着珠穆朗玛 高原反应如期而至 真切感受“辗转难眠” 8848.13米的地球“身高”将改写? 总指挥判若两人 只缘与珠峰亲密接触 测绘总有结果 但其艰辛谁来“测量”? 从拉萨遥望珠峰 “第三女神”如何横空出世? 踏上通往珠峰之路 侧卧而眠成为“享受”“按摩车”的代价 第二章 仰望 神秘伴着亲切 初抵珠峰大本营印象 珠峰大本营一日 看云识天气——揭秘珠峰“旗云” 早晚温差:60摄氏度——体验“蒸笼”与“冰窖”的转换 大风起兮篷飞扬 帐篷之家常遭殃 在冰雪世界感受“滴水贵如油” 第三章 蓄积 技术与体能 测绘人员必须要过的两关 珠峰大本营的“劳动”节 大本营唯一的“高效率”:耗电速度快 厨房俱乐部 大家的“家” 活跃在珠峰的一支特殊队伍 牦牛运输队 “万事俱备,只待登顶” 第四章 攀登 高海拔适应性训练完成 冲顶良机“乍现” 臭豆腐代替生日蛋糕 冬瓜要用斧头砍下山治病成“待遇” “老天脸色”喜怒无常 冲顶日期再次延迟 饱尝高原路之苦 300多公里“搓板路”跑坏俩轮胎 峰顶雪深雷达首测 关键时刻仪器“罢工” 凌晨3时30分:冲击峰顶 第五章 登顶 笑声、哭声、欢呼声……那一刻,大本营一片欢腾 登顶成功:人与自然的一次和谐接触 “几个月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在祈祷” 新华社快讯 登顶测量的忠实记录 珠峰测量史上的壮举 测量数据星夜兼程送抵大本营 峰顶测量圆满结束 第六章 勇士 “当时不敢闭眼,生怕从此再也不能睁开”——考验超乎想像 流泪未尝不英雄 “连驾驶员都是国际级运动健将” 放弃亦勇敢 夏尔巴人 攀登珠峰的无名英雄 第七章 关注 珠峰高程测量的三大疑问 中国成功改写珠峰“身高”:8844.43米 无言的见证 珠穆朗玛 难言再见下篇 首次可可西里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