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殇恸

新京报社编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作者:

新京报社编  

页数:

151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动山摇,一场八级大地震撕裂川北大地。  那个瞬间,数万个生命逝去了,数十万个身体伤残了,还有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这不是冰冷的数字。因为,在那个时刻,有人没了父母,有人没了孩子,有人没了同事,有人没了亲密爱人,在废墟砸下的瞬间,他们的人生从此两分。  逝者已矣,生者徒悲。那些日渐冰冷的身躯,已经全然没有感觉,或化为灰烬,或变成泥土。然而,他们曾经和我们一起哭过,笑过。  生者当用行动告慰逝者。5月19日,在全国哀悼的首日,我们策划制作《逝者》特刊予以纪念。这个特刊从选题的确定到最终付印,仅仅用了30个小时。在这30个小时中,我们抽调报社各部门业务精干,夜以继日投入特刊的编辑制作之中;在灾区的近20名记者,前一晚突遇余震,只在大街上睡了3个小时,天刚亮即投入到采访中去,奇迹般地完成了30余篇逝者故事的采写。5月21日,全国哀悼日的第三天,《逝者》与读者见面了,报纸一早脱销,许多人哭着读完,许多人说要珍藏一世。  在这本特刊里,我们纪录了30个人和10多个群体的消逝,讲述我们能够采访到的关于他们的生命故事。这其中,有为学生撑起安全臂膀的普通教师,有将救援机会让给别人而割腕自杀的老人,有为记者挡住机翼的民警,也有跳着舞步入天堂的小姑娘;除此之外,还有已被夷为平地的映秀小学和北川县城,以及载着37人(至今不能找全他们的身份与姓名)被泥石流瞬间吞噬的旅游大巴……  他们,曾和我们一起,同一个家园、同一个国度、同一片蓝天下,其实,他们,就是我们。  让我们为遇难者默哀。  让我们为灾区人民祈祷。  让我们心手相连,重建美好家园。  让我们,从灾难中汲取力量与希望。  新京报社汶川地震采访报道组

内容概要

  国有殇,民有哀,情有恸。5月12日,强震袭川,惊魂一刻,数以万计的生命体,被群埋在汶州城镇村庄的废墟里、夭折在北川学校的课堂上、安息在青川秀丽静寂的山野中、永远驻留在赶往江油集市的路途上……  人类所面临的最大创伤是失去,最残酷的失去是生命的消逝。面对瞬间倒塌的刹那记忆,《殇恸》真实记录了关于他们的生命故事。这其中,有为学生撑起安全臂膀的普通教师,有将救援机会让给别人而割腕自杀的老人,有为记者挡住机翼的民警,也有跳着舞步入天堂的小姑娘,还有已被夷为平地的映秀小学和北川县城,以及载着37人被泥石流瞬间吞噬的旅游大巴……震恸,震恸,还是震恸。因为对生命的尊重。

作者简介

由新京报社联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殇恸———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一书,主要收录了本报5月21日出版的《逝者》特刊,内容为新京报前线记者对于灾区情景的真实记录。全书12.9万字。

书籍目录

新京报社 编著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震恸中国评论面对天灾,并肩的我们就不是弱者救灾,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面对灾难,让我们启动哀悼仪式为了奇迹不抛弃不放弃抢救生者当不忘关怀死者为苍生泣血,我们举国致哀我们懂得骄傲,也懂得悲伤立一座刻着遇难者名字的纪念碑故事请允许所有爱你们的人哭泣张义伊:十六岁香凝固蹇韵:天鹅天堂起舞邓沛:此生最爱土豆陈坚:求生路别离歌张家春:粉紫最后一缕赵志勇:我爱华仔乔丹张小平:坚持终成告别王发珍:死神吞没奇迹王怀俊:疼妻子如小孩李周宇:长大了就走了高蓉:放不下洗衣机罗菊香:吃不上慈母饭蒲斌:翅膀撑起门框黄玲丽:大爱以母之名王光香:幼儿园长护生杨云芬:放弃我救别人李盛银:惟独他没逃出袁有昌:抢救公款舍命王刚:英雄者王刚也镜像生死不离生命不息哀伤如斯永铭不忘身永驻梦守望伤城旅游大巴37名乘客:川A05860向倩:身虽断爱未绝袁文婷:师生情天堂续肖德明家人:救乡人别家人都江堰巴士有限责任公司中层干部:死神旁听会议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城殇三江村、木瓜坪:家园废伤别离映秀小学:孩子们上课啦悼文廖翠,请允许我轻念你的名字让姐姐轻轻地抱一下你看见地狱看见天堂愿你的美丽和美好都复生想替你收起那截紧握的铅笔死生隔绝,魂梦犹连部分遇难者名单遗言

章节摘录

  评论  面对天灾,并肩的我们就不是弱者  社论2008-5-13  昨天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这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尽管人员伤亡数字还没有准确统计,但它可能是近30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自然灾害。我们期望这个数字能够小些、再小些。  我们为逝者默哀,为伤者祈祷,为平安者祝福。  从胡锦涛总书记“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指示,温家宝总理当即赶赴灾区指挥,到国家有关部委、解放军,以及四川当地的紧急行动,汶川地震,正在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救灾动员。  自然灾害的力量巨大,但它从来无法动摇人类在这块大地上的生存意志。面对天灾,我们从来都不是弱者。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一是要集体式的自觉拯救,二是要基于个人的自发拯救。前者,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制度。在新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自然灾害中,我们通过制度的方式,实现了团结互助,也学会了在灾难过去之后,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在30多年前的河北唐山、四川松潘大地震中,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强决心,各非灾区民众无私支援灾区的团结协作,难关勇渡,家园重建。  那么,今天,当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奋起自救之时,我们依然要发扬这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全社会紧急动员起来,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有了这样的同胞之情,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灾难便也能在分担中减小。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在任何一场自然灾害中,防灾减灾的第一步,都是对信息的掌握和公开。掌握信息,能够及时地了解到灾害的危害程度、持续情况,准确评估下一步可能产生的新的问题。而信息的公开,则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灾情,关注在受灾地区的亲人,向灾区伸出援助的手,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创造一个爱的世界。  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更能减少灾难面前的人为损失。由于此次汶川地震震级相当高,北京、上海、湖南、重庆、昆明、郑州、湖北、陕西、甘肃、贵州、江西、云南等地均有震感。在这个背景下,权威信息的需求量大幅度上涨。尤其是多点散射式的公众忧虑,对制度性的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地震,也是第一次大规模检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重要时刻。从地震之后,国家各级部门的迅速反应和快速通报看,信息的及时准确公开,已经为稳定社会情绪、降低受灾伤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个最关键的时期,灾情通报哪怕更快一秒,也许就能挽救更多受灾群众的生命;信息公开哪怕再多一分,就能让更多的人稳定情绪。  在任何灾难面前,挽救生命都是第一步的。当然,除了挽救生命,灾难更迫切要求我们建立一种良性的社会关系,用个人的爱心、集体的力量,去挽救更多处在灾区的同胞。因为每一次自然的危机,实际上都是一次社会关系的考验,也是一次民族意志的勘验。我们不愿意面对这样的考验,但是一旦考验来临,只有团结和爱,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加顽强。  与此同时,也要迅速普及抗震救灾知识,将他救与自救结合起来。而要想成功自救,必备的常识不可少。比如,发生地震后不要慌乱,应在短时间内根据所处环境选择避险场所。无法脱险时应尽量保存体力,耐心等待救援。许多人平时对防御震灾的知识了解很少,公共媒体应在这方面提供一个“公共课堂”,民众也要把这样的知识作为“生活必需品”。  面对天灾,我们从来都不是弱者。面对天灾,我们更该是有智之人。只有手手相牵,心心相连,悲痛才能化为无敌的力量。现在,就让我们携起手来,让灾区人民感受到,在家园重建、心灵疗伤的过程中,他们并不孤单。  ……


编辑推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动山摇,一场八级大地震撕裂川北大地。那个瞬间,数万个生命逝去了,数十万个身体伤残了,还有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殇恸》真实记录了关于他们的生命故事:这其中,有为学生撑起安全臂膀的普通教师;有将救援机会让给别人而割腕自杀的老人;有为记者挡住机翼的民警;也有跳着舞步入天堂的小姑娘……  中国民主法律出版社向广大读者郑重承诺:《殇恸》销售收入全部损助汶川大地震灾区学校重建工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殇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