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精品文集
2010-5
中国画报出版社
林徽因,膳书堂文化 编
256
无
林徽因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才女,但其文学成就不如庐隐、萧红。作为新月派诗人,林徽因的作品注重新诗的格律,注重“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遵循“理性节制感情”的主张,是为艺术而艺术派。 同时,由于专业的原因,林徽因也写了大量的有关古建筑的文章,和呆板的、公式化的学术报告比较起来,显示了文学家学者文笔的不同凡响。 本书选编了林徽因大部分作品,基本上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艺术取向。
林徽因(1903-1955):女诗人、建筑学家。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1919年父去英国,1921年回国。1923年赴美国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后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1928年回国,参与创办文艺刊物《绿》。1930年后在东北大学、燕京大学任教。30年代从事诗歌创作,为新月派成员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九十九度中》,散文《窗子以外》,剧本《梅真和他们》。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散文 悼志摩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蛛丝和梅花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究竟怎么一回事 彼此 一片阳光 平郊建筑杂录 平郊建筑杂录(续) 我们的首都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清式营造则例》绪论诗歌 那一晚 谁爱这小息的变幻 仍然 深夜里听到乐声 笑 激昂 情愿 一首桃花 中夜钟声 莲灯 山中一个夏夜 秋天,这秋天 年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忆 吊玮德 灵感 城楼上 深笑 风筝 别丢掉 雨后天 记忆 静院 无题 题剔空菩提叶 黄昏过泰山 昼梦 八月的忧愁 过杨柳 冥思 红叶里的信念 山中 静坐 十月独行 时间 古城春景 前后 去春 除夕看花 给秋天 人生 展缓 六点钟在下午小说 模影零篇 窘 九十九度中剧本 梅真同他们(节选)
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班,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无
不知用“小清新”这样时髦的话来评论“林徽因”是否妥当,但我找不到更适合的话来形容这位上世纪的才女兼美女,现在她依然是宅男宅女们心中的偶像,让我们在喧嚣浮躁中细细品味,宁静我们的心绪。
书还没看完,但是看了一篇文章。虽然林徽因是坐在家里写街上的人和物,阅读时仿佛给我们一种错觉,以为是她边走边写的。不愧是才女。
还好吧。。。。。。。。。。。。
因为是林徽因的书,所以没理由的喜欢。
看来,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