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林肯传

艾米尔·路德维希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

艾米尔·路德维希  

页数:

279  

字数:

31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亚伯拉罕·林肯无疑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不过,他早年的经历竟然是由一连串的失意组成的:22岁,经商失败,债务缠身:23岁,竞选州议员落选,连工作也丢了,想攻读法学院却付不起学费;24岁,再次借钱经商,再次破产,后来他用了17年时间才把债务还清;27岁,精神一度崩溃,卧病在床达半年之久,最沮丧的时候甚至“连一把刀都不敢携带,真怕一时想不开”;31岁,参选州议员的资格被取消;40岁,自荐州土地局长一职,被拒绝;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47岁,争取副总统提名,得票不到100张;49岁,再度竞选参议员,再次落败……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林肯说:“此跟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而已,并不是死去爬不起来’。”

作者简介

艾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 1881-1948),俄国作家,以传记作品闻名于世。他开创了传记文学写作的新流派,善于描写传主的心路历程,着重性格分析,对性格与命运的剖析入木三分,感人至深。代表作有《林肯传》、《歌德传》、《拿破仑传》、《俾斯麦传》、《兴登堡传》

书籍目录

第一部 雇工(1809-1836) 1.生于贫寒 2.两次迁居 3.母亲的去世 4.渴望知识 5.最棒的伐木者 6.震撼 7.外面的世界 8.觉醒 9.真诚的亚伯拉罕 10.贫穷的公职人员 11.当选州议员 12.爱与死 13.最初的政治斗争 14.胖玛丽第二部 公民(1836-1849) 1.成为律师 2.在斯普林菲尔德 3.解脱 4.舌战道格拉斯 5.玛丽·托德 6.爱的漩涡 7.“纯属意外”的婚姻 8.易了装的伐木工 9.敢于梦想的女人 10.助选 11.当选众议员 12.坚持原则 13.纵横国会 14.失意第三部 斗士(1849-1861) 1.巡回法庭 2.最优秀的律师 3.位卑不敢忘忧国 4.尴尬的婚姻 5.故乡与亲人 6.忧郁 7.信仰 8.堪萨斯事件 9.人生来平等 10.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11.崛起 12.阿姆斯特朗案 13.狂妄的律师 14.大辩论 15.独一无二的成功 16.坚持就是胜利 17.两根古老的木桩 18.当选总统 19.山雨欲来 20.分裂 21.入主白宫 22.宣誓就职第四部 解放者(1861-1863) 1.顽固的南方 2.内战爆发 3.兄弟之战 4.征服内阁 5.特立独行的总统 6.卓越的才华 7.波托马克溃败 8.弗莱芒特将军 9.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10.令人失望的朋友 11.第一夫人 12.温和的废奴主义者 13.麦克莱伦 14.大胆的建议 15.英俊的南方“总统” 16.苏格拉底式公开信 17.惟一的一次崩溃 18.下定决心 19.内阁危机 20.《解放奴隶宣言》第五部 国民之父(1863-1865) 1.格兰特 2.一波三折 3.智斗弗兰迪甘 4.“南方的先生们” 5.解放奴隶 6.“真正的总司令” 7.危机四伏 8.再次当选 9.为和平而奋斗 10.在葛底斯堡的演讲 11.玛丽的痛苦 12.宽容 13.最后的堡垒 14.南北和谈 15.短暂的清闲 16.完整的美国 17.阴谋 18.为自由献身附录 林肯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1 生于贫寒  刺骨寒风吹过平原,所有的树枝都被吹得吱嘎作响。  寒风,毫不留情地摇撼着一座矮小简陋的小木屋,呼呼地往屋里灌,令人浑身发抖。然而,小木屋里的这家人早已习惯这种生活,好像一点儿感觉也没有。工作了一天,他们都非常累,睡得很熟。  忽然,狂风把壁炉上的一块砖掀了下来,甩到墙上,惊醒了屋里那个四岁的小男孩。他和姐姐刚好就睡在那儿,并排枕着一个装满树叶的口袋。小男孩靠墙睡,他的身体很强壮,即使寒风从墙缝吹进来他也不怕,但是姐姐萨拉则冻得瑟瑟发抖。  小男孩和姐姐身上盖着一张狐狸皮,这是爸爸从打死的一只狐狸身上得来的,盖在身上十分暖和。熟睡中,姐姐总是把狐狸皮往她那边拽,他怎么也拉不过来。天实在是太冷了,姐姐紧紧地挨着他。他俩的腿严严实实地裹在狐狸皮里,他能感觉到姐姐的脚冰冷冰冷的。  壁炉里还有一点微弱的火苗,伴随着醒来的小男孩苦度寒夜。黑暗中,他看到屋里有什么东西在发光,就像妈妈讲过的天堂里的宝贝一样。小男孩纳闷了,想了想,噢!是那只大铁皮桶,妈妈每天晚上都要提着它去河边打水。那边墙上发光的东西,肯定是爸爸的斧头,小孩子是不准动的,因为那东西太锋利。就在斧头的下面,爸爸紧挨着妈妈睡,还打着很响的呼噜。  小男孩的思绪飘着飘着,想到了以前。躺在妈妈的怀里多温暖啊!唉!那些美好的日子,都已经成为过去。想着想着,他觉得更冷了,就想去和妈妈睡。可是爸爸说过,这种时候必须自己想办法暖和起来。于是他只好伸出小胳膊,去抓盖在姐姐身上的一条裙子,可怎么也够不着。刺骨的寒风不停地从墙缝里吹进来,真是太冷了。这时,在昏暗的火光下,小男孩发现一条围巾在自己的斜上方。于是他悄悄地爬起来,踮起脚尖,拽下围巾,把它塞进墙缝里,躺下后又使劲扯了扯狐狸皮,盖住自己的身体。现在感觉好多了。  不一会儿,他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等他一觉醒来,妈妈已经生起了火炉,屋里暖暖的。姐姐萨拉还没醒。妈妈边煮牛奶,边往锅里对着水。小男孩知道,这是因为家里仅有的三头奶牛前几天死了一头,没办法啊,妈妈只有这么做。这会儿,爸爸肯定去牛棚了。对这些事情,小男孩都非常清楚,因为他总是喜欢观察周围发生的所有事情。  小男孩一边慢吞吞地穿着衣服,一边想:如果他能拿那个铁皮桶玩一会儿就好了。可是这种铁东西是不许乱动的,小孩子只能玩木头,因为这里的木头应有尽有。  小男孩蹲在火边问:“妈妈,什么时候是星期天?”  妈妈微微一笑,知道儿子又想吃白面包了,因为只有在星期天她才会烤这种面包。于是她伸长胳膊,从孩子们够不着的那块木板上拿下一块面包,切下一小片递给小男孩。可爱的小男孩端着小铁杯蹲在那儿,小心翼翼地用面包蘸着牛奶,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看到这些,妈妈怜爱地吻了吻他。吃完后,小男孩把沾着面包渣的小手伸过去,眼巴巴的看着妈妈,希望能再给他一片。可是妈妈背过脸,走到桌子那边去了。小男孩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心里想:妈妈看起来怎么那么难过?他很想问,但他知道,妈妈会受不了的。  这时,姐姐也起来了。妈妈让他俩去工具棚里拿木头。他们早已学会怎么区分新木头和干木头,硬木头和软木头,有时还会帮爸爸妈妈把不太粗的树枝掰下来。来来回回好几次,就把需要的木头搬完了。妈妈把一口大锅放在四角架上,开始煮粥。两个孩子又来来回回地抱来许多于草。妈妈一边搅着粥,一边小心翼翼地放进去两粒盐。当时的西部,实在是太缺盐了,但如果粥里一点都不放的话,又没有人愿意喝。  在肯塔基州的中部,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原始状态,农场主们用他们的斧头开垦着一望无际的森林,就像两千年前一样。而小男孩家所居住那片土地,是最贫瘠的一块,人们称它是荒原。不久前,连附近那个水源也忽然消失,土地实在是开垦不下去了。没有办法,小男孩的爸爸就改行成了猎人。中午的时候,狗一叫,孩子们就知道是爸爸回来了,赶忙跑去门口迎接,常会跟背着猎枪和战利品的爸爸撞个满怀。全家人身上穿的都是他打猎得来的兽皮。爸爸身材高大,有点胖,长得黑黑的,留着大胡子。他原来是个木匠,但更喜欢打猎。小男孩看着爸爸坐在炉边,吃着妈妈做的饭菜,忽然觉得:比起妈妈的家务活儿,爸爸外出打猎要轻松得多。  2 两次迁居  在小男孩五岁的时候,因为他父亲生性不安于现状,所以全家迁到了美国东北部。  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植物生长得十分茂盛,他们把新房子建在一条小河边上。夏天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会变得很舒适,晚上不会再冻得发抖,也很少挨饿,因为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猎物。在离木屋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马路,连接着路易斯维尔和纳什维尔两座城市。这条马路很热闹,孩子们非常喜欢在这条街上玩耍,好奇地观察来来往往的路人。有些人骑着马,驮着一袋袋自家产的玉米;有的人赶着马车,车上坐着男男女女很多人;还有一些人带着神神秘秘的东西。这些过往的马车大多驶向西方。偶尔也会有士兵路过,听爸爸说,他们可能是打完仗要回家去。妈妈还告诉小男孩,曾经有一位穿得很讲究的先生,向爸爸询问过西边那片森林的价钱。随着时光的流逝,小男孩慢慢地明白了很多事情。


编辑推荐

  小木屋中走出的美国总统,在贫寒的生活中凭借个人奋斗脱颖而出。他终生致力于人类的自由事业,尊重个体的价值与尊严。他所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亨”原则,是飘扬在人类民主进程中的一而永恒的旗帜。在有关这位伟人的难以计数的传记中,路德维希所呈现的这部始终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一位栩栩如生、性情真实的总统跃然纸上,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林肯如何在分裂、战争中拯救了美国,如何斩断了长期束缚黑人奴隶的锁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林肯传 PDF格式下载



书买来后,大体上翻了一下,还没看完,不过,书的质量是非常不错的,老外的作品读起来总是那么充满异域风味,舒服中感受林肯的壮阔人生路!


看过这本书后觉得文字生动,比较好看.林肯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了就算出身卑微,只要努力地追求一样也可以取得成功


之前查过,林肯传有很多版本,但这本书的确不错。本来是送给儿子看的,我本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敬佩。中国什么时候能出一个林肯啊


很值得深度,重温伟人成长经历,体会做人处事之道。


文字很平和,孩子读得懂,很好


还没看完,感觉一般。


很好的一本书,字大,内容哈


很有吸引力,生动。励志。


孩子很爱看,希望伟人的力量能对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


非常不错了,喜欢的,


华盛顿所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的是“国家层面”意义上的主权独立和自由。但美国,要走上“劳力、资本、技术能自由流动”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取代英帝国遗留下来的奴隶制殖民利益分配格局,获得真正“国民精神”层面上的独立和自由,就势必会面临一场国内各阶层民众的利益矛盾——这集中的体现,就是美国的南北战争。而林肯,则因阻止了美国的分裂,废除了奴隶制,不仅在精神上解放了“全体”美国人,也将“人人生而平等”用一种国家精神的方式,昭示了全世界,从而奠定了以后任何国家其国民:平等、自由、独立的人性基本理念。我试图从著名传记家路德维希的这本《林肯传》,去理解何以是“他”成就了那一切。首先是:林肯的母亲是个南方人的私生子,她那种与生俱来的忧郁不仅遗传给了林肯,并且从小就造就了林肯对周围人事的敏感观察力。而对那个秘而不宣的南方外祖父,林肯既认为其自身的诸般优秀秉性一定来源于他;但成长中所见的南方庄园主对奴隶的不公,又激发着他的良知。所以林肯总是会分别站在南方、北方,庄园主、奴隶们的立场,去观察他们,理解他们,并努力使之保持面向自由的团结与和平。于是,林肯主要的职业是律师,信仰的是公正、真善的法律,而不是一个虔诚的有神论者。因为信仰教派的人,往往相信“上帝都站在他那一边”,从而容易将对方视为异己。而林肯信仰的公正法律,却能够让他在仔细观察、分析事实面前,一步步逼近正义,最终达成:令所有人都不得不认同的东西。这种坚定而迟缓的过程,是“最棒的伐木者”林肯的真实写照,他总会依照大树的形状,看准后迟缓地一斧子、一斧子地砍下去……这种沉重且艰难的进程,是需要他那种平民式的幽默的,但又带给他一种宿命感。当那棵“蓄奴制”的大树终于伐倒时,心身俱累的巨人也倒下了。他的儿子塔德说:“如果爸爸真的去了天堂,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他在这儿生活得并不快乐。”书的最后一句这样说道——亚伯拉罕·林肯的时代过去了,从那时起,再没有过无罪的人被戴上脚镣,法律明确规定:“人们从出生时起就是自由的,上帝永远为我们祝福!”


看了以后才知道林肯如此不容易,要做有理想的人,难呀!


一本好的任务传记,励志!书的内容很不错的!但是没有塑料包装,稍微有点脏旧了...印刷质量一般吧


值得读,感觉激励人心


儿子天天在看,应该不错吧


可能是好久没看书了,晚上睡觉前会翻上几页,挺好的。了解下伟大人物的过去。


看了一些,感觉一般~
有时间的学生可以读一读


刚看了开头,但我已没兴趣再看下去。本来是抱着很大的热情买的,想好好了解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个怎样的人。但我觉得这本书的文笔实在是令我难以忍受,流水帐式的叙述,对林肯作者自己还很主观地做出评价,好的传记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很想知道是原作者的文笔烂,还是翻译的问题。


书挺厚,内容挺多,对林肯的一生介绍的很详细,对想了解林肯的读者有帮助。但个人认为不知道是作者的文笔不太好,还是译者的问题,感觉有些看不下去,还不如以前看过的一本薄薄的林肯传。


翻译得过细,可能某些细节是作者自己加的。
书的脉络不是很清晰。对我来说吸引力不够,它没有用传记的历史写法去客观的描述,而是采用了文学的笔法,而这则失去了传记的意义。缺乏客观与公正的叙写。


虽然对于传记来说,这样的写法并不怎么让人满意。像写小说的。


孩子很爱看,伟人的力量对孩子的人生观会产生影响.


看了一点,不知道是作者写得不好,还是翻译的太一般了,总之看的不带劲!


应刷质量有点差,邮寄速度倒挺快的。


感觉内容还是挺全面的,对了解林肯本人有很大帮助。但写的感觉比较一般。


内容不知道怎么样,就书本身的质量来说一般,图片模糊,字体也不是我所喜欢的,感觉象盗版的。


本来看着封面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内容太粗糙了,我觉得应该是翻译的问题,建议大家以后买书一定要挑出版社,这种乱七八糟的出版社不能买,感觉就像路边10元一本的书。


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有深度


个人感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