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好读书

梁启超,陶行知,王宗仁(主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8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

梁启超,陶行知,王宗仁(主编)  

页数:

30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好读书》是一部关于名作家抒写“读书”一题的散文集。该书精选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七十余篇。其中既有关于读书的回忆,读书之乐,又有各位文人多年来,对如何读好书,读书作何用的经验之谈。文笔或清新幽默,或大气严谨,是广大读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本书中所收录的文人作家正是以这样的情趣与书结缘,因而以散文做叙,抒写了他们是如何爱书,如何读书,如何用书;书有何须,书有何乐;读书的意义;书与生活,书与治学,书有真言……总之,对于他们来说,书有说不完的话题,书是师亦是友,将他们对书的感悟记录成集于广大读者分享也是本书编写的旨意所在。

作者简介

王宗仁,1939年生,散文家,陕西扶风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迄今共出版散文、散文诗和报告文学集三十余部。其中长篇报告文学《历史往北平拐弯》获令圈“五个一”工程奖。散文《藏羚羊跪拜》等四篇散文入选中小学课本。

书籍目录

书卷多情 似故人 漫谈读书 谈读书(五则) 读书的艺术 论读书 谈读书 谈读书 谈读书 读书的回忆 书 “书缘清话”三则 书和读书 书和回忆 藏书与读书 我和书 忆读书 读书也要有“本钱”(三则) 书的抒情 我在私塾读书 书闲人读书 为哪般 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并非为黄金 说读书之重要 读书与用书 读书的意义 读书与治学 读书与生活 漫谈读书 闲书里面有真言 论读书的坏处 书读书之乐 乐何如 我的爱读书 我之于书 书趣三则 爱读的书 书痴是值得的 书呆子 读书百宜录 读书乐与读书不乐 读书也不乐 无书的日子 读书乐 恨书 读书不知老已至 人厕读书 夜读 书读书何须 破万卷 读书与看书 读中国书 怎样鼓起读书的兴趣 两种读书法 谈重读 学外语的窍门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也要讲“姿势” 数书同读 读书三忌 读出书之味 精读与博览 不可盲读 多读、熟读、细读 读书要点、面、线结合他山之石 可攻玉 读书杂谈 怎样读书 我的读书经验 我的苦学经验 读书生活的三多法 我的读书经验 怎样读书 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 谈读书 与书对话 我的读书方法 我的读书经验 我的读书法 读书学习的零星感想 谈谈怎样读书

章节摘录

  漫谈读书  我从小便靠着自己在“工余”偷暇读书,初时只是由于不甘落后的动机而读书,继而愈读愈有兴趣,至今六十余年,渐渐养成一种习惯,宁可一日不吃饭,不肯一日不读书。尽管现在已到了七十多岁,偶然听到一种新的学问或理论为自己向所不知者,总是多方搜求有关这一问题的书籍期刊,涉猎一下,然后甘心。由于这样的缘故,我的读书方法,在初期的二三十年,完全属于“试验与错误”的性质;后来毕竟因为路走得多,便求捷径,同时又不自揣,大胆尝试,在最近三四十年间总算获得一两条入门的捷径;但是说来话长,且待他日。现在对于一般青年略谈有关读书的几个问题,那就是:(一)为什么读书?(二)读什么书?(三)怎样读书?(四)何时读书?(五)怎样读而不厌?  (一)为什么读书人类力量不如狮虎,敏捷不如乌蛇,皮肤不足以御寒暑,胃脏不足以耐饥饿,而卒能制胜万物,支配自然,这固然是由于脑部之发达,能运用思考,但是个人的思考力毕竟有限,尤其是最初运用思考者收获也很微薄。其足以增强个人思考的效用者,实为语言与文字,语言可将一人思考之所得传诸他人,于是不仅集思广益,而且可以利用他人的思考所得为出发点,而由此更进一步,无需人人从头做起,这便是语言对于人类进步的一大贡献。但是语言的传布,在空间与时间上均不能达到远而久。于是人类的思考力渐渐造成一个新的产物,一方面是思考的儿女,他方面却成为思考的父母。这一个产物便是文字。文字的发展便成为可以传至远方与后世的书籍,书籍也就成为人类思考结果的库藏。读书者可从此无尽的库藏予取予求,任意与尽量满足其欲望。手执一卷可以上对邃古的哲人,远对绝域的学者,而仿佛亲聆其以言词吐露毕生思考的心得。这样的收获,真可谓便宜之至。他人藉手工或机械造成的物质产品,我们必须以相当代价始能获取;他人藉其思考造成的精神产品,我们除支付其物质部分的书籍代价外,都可无条件尽情享用。物质产品的效用有限,精神产品的效用无穷。前者需要代价,后者却可自由取回。许多人对于需付代价的物质产品,往往只恨财力所限,不能尽量购取;但对于不需代价的精神产品转不知尽情享用,这真是一件怪事。想到这里,为什么读书之问题便不难解答,一言以蔽之,只是把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中,人类无量数优秀分子,穷年累月,殚精竭虑所造成的精神产品,丝毫不付代价,而尽情享用罢了。  (二)读什么书我们入了一所规模较大的百货公司,如果不按照各部门的招牌或就自己原定的需要,或就临时在此所得的引导,而选购适当的物品,则将感到茫然无所措手。现在我们面对一个万千倍于世界最大百货公司的规模之人类精神产品库藏,如果不按照各部门的招牌去选取自己的需要,或获得临时的引导,其彷徨无措尤不堪形状。这些精神产品库藏的各部门招牌就是目录学,而目录学的构成,实基于图书的分类法。图书浩如渊海,端赖分类法为之区别,以助选择。我国图书的分类法,始之于汉刘向之《七略》,继之则为自唐迄清代之“四部”:而由于图书之愈出愈多,“七略”“四部”的分类较粗疏,已渐感不敷容纳。  及清末西学东渐,新学术的出版品在我国图书中迅即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有关新学术的出版物更非原有的四部分类法所能容纳,于是数十年来,国内图书馆专家迭有新分类法的输入或创制,其为用互有短长。我在三十余年前因主持彼时全国藏书最富的东方图书馆,为适应需要计,遂以美国的十进分类法为基础,斟酌损益,创为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一方面使全世界的知识宝库得保持普遍的类别,且不因转辗翻译而使原本与译本隔离;他方面则中国无量数的图书,由于古来分类的粗疏,使人闻其类别之名而不知其内容何属者,一律使之获有明确之类别。关于后者,试举一二例以明之。例如《镜镜龄痴>一书,旧分类法列入子部杂家类,其书名与类别均未能揭示其内容性质,我因此为清初醉心西学者所著关于光学之书,遂按其性质列于新分类法之自然科学类物理学门光学之下;又如一书,旧分类法亦列于子部杂家类,我以其为明人所著关于动物学之书,乃改列于新分类法自然科学类动物学门之下。于是一观类别,即知其内容性质,与旧分类法性质模糊者大异其趣。总之,图书分类法无异全知识之分类,而据以分类的图书即可揭示属于全知识之何部门。因此,要想知道应读什么书,首先要对全知识的类别作鸟瞰的观察,然后就自己所需求的知识类别,或针对取求,或触类旁通。从事于自修者固需明了全知识的类别与各图书的性质,俾不至读非所当读;其在学校修业者,亦不当墨守若干本教科书而自满,必须选读有关的补充读物,以补教科书之不足,而增进其了解与应用。凡此都需要对于图书分类法基本的认识。  至于所谓目录,则为根据图书分类法按照种种不同之目的,将有关系的图书编为总表。此类编成之目录较普遍者,有一般书目,专科书目,收藏书目,出版书目,知见书目等,其中入门书目为对研究某一门类知识之人特编的必读图书目录,例如清末张之洞所编的,为当时一般士子读书治学的指南,影响当时的读书界颇大。入民国后关于研究国学入门书目,有梁启超胡适之诸氏之作,为用颇著。民国二十一年间国立编译馆曾奉教育部令就我所主编的“万有文库”选取其中四百二十余种,作为中等学校第一辑补充用书,编为目录,也就是入门书目之一例。


编辑推荐

  书于人,如朋友似故;书于事,谈古论今。书之求, 非名非利;书之乐,如人饮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好读书 PDF格式下载



对于没读多少书而想读书的人来说,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原以为读书就是思考,就是做笔记,就是背好句。读完或者还没读完这本书,我便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对于立志多读书的我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前进的火把,让我知道了怎样更好的读书。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了解了那些大家读书的经验。让我知道了“从效果上来说,对我们人生修养和学艺精深最有帮助的,正是那平日读得烂熟的少数书本”。由此,我决定挑几本喜欢的书,反复精读,而不是象现在读课外书更多的是泛泛地读来。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更坚定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样一个观点。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读书去做学问,如何让自己更有思辨力。
 总之,读这本书,不但让我学到了读书的方法,坚定了读书的信念,更让我懂得了读书的意义。
 


看人家读书的经验,可以增加自己读书的效率,好读书,读好书,书好读。书本和米面油盐一样,少不了的,呵呵呵,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从现在开始不迟!!!


好读书(梁启超 陶行知著)”


好读书 读好书


内容很好。大家的读书心得。很好。


名人读书心得,不错!


名家们畅谈自己读书的目的、方法、体会、趣味等,让你受益匪浅!


读书方法八万四千,方法所提供的只是借鉴而已。


指导你如何去读书,读书的益处


非常好,需要多读几遍


好。大人也值得一看!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适合年轻家长


最近听个培训,关于销售技巧与方面的。我听培训从不骂街,原因是讲的差也要尊重演讲者付出的精力与时间。但是这次我就差破口大骂了——差的已经超出我容忍底线,主要两点不能接受,第一他讲“销售是过自己的私生活,公司买单”,大意是跟客户在一起公司花钱可以玩自己想玩的。有此想法只能说明讲师是个龌龊的人(具说以前MS干过,看来微软在中国江河日下不是偶然);第二他讲SWOT分析法是IBM发明的,无知啊!SWOT确实不是IBM搞出来的,这反映他对课程内容都没认真准备过。想必之前此讲课没看过、查过相关资料和图书,从而为讲课做好准备,此事例的时候还我们,读书不能读到无知的地步——看了名字不等于掌握全部内容,如同看了美女不能等于于取到家一样——知识还要认真分析与吸收后才能为我们所用。

《好读书》讲的就是如何去读,第一个字应该读四声是喜爱的意思,书中分享了古今大家的读书之法,让我们有机会借前人眼光了解读书之乐、读书之趣、读书之得,从梁启超到王力不一而足,给我启发良多。

其中一些文章也引发了思考,比如:曹聚仁“我读书的经验”讲他儿时教在读者的父亲发现王明阳骂朱熹感觉很尴尬,难道伟人也有说的不对的地方?等再大些知道不但伟人之间相互批评。伟人自己中年和老年时说的话都不一样(举朱熹的例子),再后来满怀希望的曹聚仁对自己的老师也产生了怀疑,认为老师是一个只知道收集知识的“掉书袋”式人物。孔子、孟子杜撰出尧舜故事也得到了有力佐证。曹也是读书大家,但是感觉在本文里成了个考据癖。读书读到这个地步怕是也要不得。

平常人读书无非学以致用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至于朱熹是不是自相矛盾,老师是不是因为学的东西太多无法自成一家之言,除非是历史学家,身为常人的我们应该不必太多关注。

总之读到无知人士与考据癖之间,不要再在讲课时让人笑话,让书为我所用,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是才是重要的。


书里介绍的是一些名家名人的读书感言和心得 值得借鉴


就是告诉你读书的方法,可以借鉴


选取了许多大家的读书经验,就是排版有点挤


替朋友买的,随时翻了一下,受益非浅


这是买给我同学的,自己也没有撕开包装,后来我同学反应说还好,毕竟内容纸质我也不知道,但是还是给个好评吧!


买了之后还没看,不过看简介觉得还行


有空时可以读读。内容有些重复,对得起这个价格


耐读,都是大家文章


不是教你读书,而是告诉你名人的读书经验!!!!!


书买回来没看同,看作者买的,里面有什么忘了


有点贵,内容不错,都是大家的文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