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家品史记

傅斯年 等著 中国华侨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华侨  

作者:

傅斯年 等著  

页数:

314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中国文化史上,无论我们谈及文学、历史,还是思想,司马迁都是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非凡气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以及“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理智才性,凝成《史记》这一不朽巨著,不独为中国的史学树立了一个标杆,更为中国文化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众所周知,是司马迁成就了《史记》。而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史记》成全了司马迁。纵观司马迁的一生,史官世家的出身,令人称羡的师承,少年壮游的阅历,父亲临终的嘱托,继任太史令的机遇,遭受宫刑的屈辱,发愤著书的经历……无一不为《史记》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如果没有这部《史记》,司马迁个人的历史便不构成意义,不过是生前微尘一般寂寂无名,身后旋即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像来过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一样。然而,《史记》的编成,使司马氏此前所遭遇的种种都蒙上了一层崇高的悲剧光芒,他也终以传统的“立言”方式成就了人生的“不朽”。从这个意义上说,《史记》使司马迁的人生得到了升华,它在成全了司马迁的同时,也作为一部灵魂史,泽被后世长达两千余年。今天,当我们隔着两千多年的时空,阅读司马迁用生命写就的《史记》——这部上起五帝,下至汉武,述史长达三千年的煌煌巨著时,令我们动容的不仅仅是那些面目鲜活的历史人物,还有司马迁那颗饱含深情的高贵的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史记》是一部“人学”,通过对那些或崇高或卑微、或正直或邪恶、或忠诚或奸佞、或圆滑或木讷、或幸运或不幸、或坚强或怯懦……林林总总的人性的展示,司马迁和他笔下的人物共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史为鉴、反观自身的机会。正所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魏征列传》),如果非要追究当今我们阅读《史记》到底有何现实意义,那么,这算是一个不错的答案。

内容概要

《名家品史记》在编辑过程中,编者尽量按照现代出版规范进行统一修改,比如:“的、地、得”的使用;异体字和繁体字的转换;数字的大小写的统一;选文中明显的错误进行修正等。敬请作者和原出版者原谅。  《名家品史记》收录文章的原著作权授权基本完成,因各种原因个别作者还未联系到,请作者或作者家属看到后及时与中国华侨出版社总编室联系,我们将奉上稿酬及样书。

书籍目录

前言卷一 印象篇 奇人奇书 读《史记》 梁启超 谈《史记》 顾颉刚 关于《史记》 傅斯年 论《史记》 徐复观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吴晗 《史记》的写作背景 白寿彝 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 李长之卷二 思想篇 博深闳阔 司马迁替商人辩护 胡适 史学之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胡寄窗 司马迁的时代和《史记》的思想性 侯外庐 《史记·天官书》之启示 金克木 司马迁的兵学程金造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 来新夏卷三 人生篇 众生传奇 读《叔孙通定朝仪》人物的对话 叶圣陶 《史记》中的人生道理 郑振铎 司马迁的人物特写(外一篇) 冯其庸 司马迁笔下的孔子·屈原和贾谊 聂石樵 名篇题评韩兆琦 卓越的史识和高度的艺术概括的结合 天汝煜卷四 价值篇 千古绝唱 《史记》与中国史学 范文澜 《史记》的影响容庚 中国历史学的开创者司马迁 翦伯赞 《史记》的价值 刘大杰 《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它在世界史学上的地位 齐思和 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季镇淮 司马迁发愤著书 张大可

章节摘录

一《武帝纪》、《日者传》、《龟策传》等,已证明为伪书,且芜杂浅俚,自可不读。《扁鹊仓公传》等,似是长编,非定本,一涉猎便足。以上所甄别,约当全书三分之一,所省精力已不少。其余各部分之读法略举如下。第一,以研究著述体例及宗旨为目的而读之。《史记》以极复杂之体裁混合组织。而配置极完善,前既言之矣。专就《列传》一部分论,其对于社会文化确能面面顾及。政治方面代表之人物无论矣,学问、艺术方面,亦盛水不漏。试以刘向《七略》比附之:如《仲尼弟子》《老庄申韩》《孟子苟卿》等传,于先秦学派纲罗略具,《儒林传》于秦、汉间学派渊源叙述特详,则《六艺略》《诸子略》之属也;如《司马穰苴》《孙子吴起》等传,则《兵书略》之属也;如《屈原贾生》《司马相如》等传,则《诗赋略》之属也;如《扁鹊仓公传》,则《方技略》之属也;如《龟策》《日者》两传,则《术数略》之属也。又如《货殖传》之注重社会经济,《外戚》《佞幸》两传暗示汉代政治祸机所伏,处处皆具特识。又其篇目排列,亦似有微意。如《本纪》首唐虞,《世家》首吴泰值,《列传》首伯夷,皆含有表彰让德之意味。此等事前人多已论列,不尽穿凿附会也。若以此项目的读《史记》,宜提高眼光,鸟瞰全书,不可徒拘拘于寻行数墨,庶几所谓“一家之言”者,可以看出。第二,以研究古代史迹为目的而读之。《史记》既为最古之通史,欲知古代史迹,总应以之为研究基础。为此项目的而读,宜先用“观大略”的读法,将全篇一气呵成浏览一过。再用自己眼光寻出每个时代之关键要点所在,便专向几个要点有关系之事项,注意精读。如此方能钩元提要,不致泛滥无归。第三,以研究文章技术为目的而读之。《史记》文章之价值,无论何人当不能否认。且二千年来相承诵习,其语调字法。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古书要知道古人想法。——金克水“夏历”经汉司马迁修改之后,至今没有大的变动、他那8寸还不明确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但对太阳与大地的一些关系,已有不少初步认识于是定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为十二个月所以,司马迁是科学家。——顾颉刚


编辑推荐

只有《名家品史记》大师名家才能将经典读出通俗,并使读者下深入浅出的文字里获得经典文化的精髓和读书的乐趣与方法。人们常常以为,科技是需要普及的,于是有了科普读物,而文化其实也需要普及。因为中华文化中有许多不为大众所热知的经典,经典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名家品史记 PDF格式下载



里面的选文的确是积聚了研究史记的重要文章,名家名文,值得拥有,对于喜欢看史记,需要解读引导的读者可以买来看看,里面选了李长之的《司马迁人格与风格》节选,编书的人还是很专业,很到位的,书不厚读起来也快,启发性也很大,视野开阔了不少


犹如一尘春风,来无影,去无踪。


书皮有些磨损很遗憾


从不同视角看史记,很有好处。


还没有读。大致翻阅,很是喜欢。


就好象与不同的朋友在交谈,真是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书皮有点擦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