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浮生六记

(清)沈复 中国三峡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中国三峡  

作者:

(清)沈复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浮生六记》为自传散文体小说,书中记闺房之乐,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的生活,可由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中国的古代文学,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写宫廷艳史。写权势礼法之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到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唯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

书籍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浮生六记 PDF格式下载



《浮生六记》是一部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作者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


傍晚来到房间,心有无倚之孤独感,站立在窗前遥望天边浮云,发呆了一会。 心中惶惶的,没有着落感。

胡思乱想一会儿之后,用毛毯做枕,舒服地躺下来,拿起那本《浮生六记》小说,翻看起来。记得先是在林语堂的小品文中看到《浮生六记》的介绍。林语堂曾经说:“陈芸(游鱼注:该书作者沈复的妻子)是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在生活中,陈芸也是最令人喜爱。她生具慧才,性情洒脱,简直是文人心中理想的妻子。”那时,我记住了陈芸这个名字。


现在,我终于翻阅本书,果然写得至真至情,让人感动,文笔尤其细腻。读了一会儿,看看前序后编,才知道这也是残本。前四卷是沈复写的,后两卷是曾国藩续写。我有点疑惑,为什么一些好书总不是全本,例如《红楼梦》。大概后人无比喜欢原作,就大胆地写起续篇,有着修补完璧的美意。

《浮生六记》其实是沈复自传,细腻地写了秘而不宣的闺房之乐,生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还记载了浮生里种种悠闲的乐趣。何谓浮生六记?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读《浮生六记》最大的收获就是享受到幽闲之情趣。古人说过“人非有品不能闲”,而《浮生六记》更在闲情之中浸染了艳情。写闲情,如月照苔石,写艳情,如雨落发梢。

这本书恐怕是中国文人自足常乐悠闲自得的最佳写照,恐怕只有深得生活真味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自传小说,也恐怕只有讲究情趣的闲人才会静下心读读本书。在现代纷纷扰扰追名逐利的社会中,读这样的书,有点逃避有点抗争有点无奈。读罢,难免感叹——时光匆匆,浮生几何,何不给自己留下半日悠闲,抵它十年尘梦。

总之,读《浮生六记》可以玩味,却不可羡慕,毕竟沈复的浮生,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学得,毕竟古人的悠闲,不是现代人可以模仿的。

书的包装很精美,有一种淡雅脱俗的感觉,印刷很清晰,纸张疏朗,很喜欢~~


《浮生六记》以纯朴的文笔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舍、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林语堂称陈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浮生六记》是古典文学中我最喜欢一部,全书虽是文言写成,但读起来却好无生涩之感,作者沈复以自己与妻子陈芸的爱情为主线,为读者叙述了自己的爱情生活、坎坷际遇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读完本书,在感慨沈复夫妻的坎坷命运时,却更加羡慕他们夫妻之间情深意笃,他们虽是“恩爱夫妻不到头妻”,但却他们所拥有的幸福时光却比许多能够白头到老的夫妻要多,能得到陈芸这样的女子为妻,作为男人,的确是一种巨大的幸福,这也就难怪林语堂先生将她称为“中国历史乃至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了。


《浮生六记》原为清朝“文学爱好者”沈复的一篇题材较为广泛的自传,作者以简单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异趣、山水游记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趣味。


本书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记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从未想过古人也有如此生活化的文集,这其实不就是博客吗?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有家居之生活情趣,有旅游之欣愉观感,有遇事之愁烦苦恼,有养生之体悟分享,看似琐碎平淡,脉络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通,今古如一,而作者之文字又恬淡冲和,飘逸灵动,精致玲珑,淡雅流芳,阅读的过程,很是一种享受,宛如和一个知音促膝谈心,歆羡他的情趣,了解他的忧愁,同情他的遭遇,明晰他的转变。
在“浮生六记”中,我又最爱“闺房记乐”。古往今来,浩繁卷帙,从来不乏吟诵爱情的传世佳作,人们总是欣然一次又一次地被两情相悦感动,可是太多的爱情故事却总是讲到婚前即嘎然而止,留白想象的空间,因为爱情往往不食人间烟火,经受不住现实的考验。太多人有过激情四射的爱情,却难以平平淡淡的相守。而三白和芸娘,青梅竹马,两小无嫌,并无轰轰烈烈的爱情,却把婚后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蜜意柔情,相辅相成,如胶似漆,只可惜天妒佳偶,未能白首。芸娘不是什么绝色女子,却因其兰心蕙质,让夫君惦念终生,这在妻妾成群的古代尤为难得,因为她真正抓住了一个男人的心。我不由又想到了“家门的荣光”,也是难得写出婚后生活的好剧,当俩个人真的高度契合时,他(她)就是谁也无法替代的,犹如并蒂之莲,戏水鸳鸯,失去谁都将使另外一位余生寥落,戚戚无欢。
情真动人,浮生六记,虽无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却因其贴近生活的纪录而备显珍贵,生活是琐碎平实的,对每个人其实都很公平,乏味的人可以过得象白开水,流水账,有心的人却可以过得精彩纷呈,活色生香,因为有情趣。


前些日子,闲来无事翻看了初中时的语文课本。翻到《童趣》这一课时,想起前些日子买的《浮生六记》,《童趣》就是选自《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这一卷。《浮生六记》是记事性散文,文言文更接近生活,大体来说简单易读。我目前只看了第一卷。喜欢陈芸这个女子。温柔贤惠又不失天真活泼,是真性情的女子。沈复与陈芸是表亲,来往相对频繁,因而二人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沈复幼时常随家中长辈去陈芸家中玩耍,孩童玩耍天真无邪尚无男女之分。看两人的平时相处,少年时期的沈复与陈芸对彼此已经存在好感。少年心性总是美的。何况二人早知面前的这个人将是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这种时候羞涩是甜蜜的。你将要嫁给他,和他举案齐眉,一生相许。我仔细看了沈复娶陈芸这一片段,觉得真是美。古代男子迎娶新嫁娘,拜堂成亲送入洞房,女子安静坐在新房等候,男子挑起新娘的红盖头,女子此时对着男子羞涩一笑。这一笑有什么含义呢?但是我想这一笑对于面前的这个新郎官,那可就震撼了,因为这一笑是如此的美丽与绚烂,是女子对心爱男子幸福甜蜜的笑,宛如玫瑰花迎着阳光绽放。《闺房记乐》里有几个地方我印象犹其深刻,第一个就是陈芸女扮男装跟沈复出去参加了一个貌似是聚会的活动,还有就是夫妻二人到乡下生活。女扮男装可见古已有之,而从中可见陈芸这个女子的率真可爱,充满灵气。在乡下生活时,和邻居相处融洽,自己种植蔬菜,也养了花草,生活简单自给自足。清淡饮食,布衣生活。陈芸心思奇巧,特别懂得变废为美,家中很多的日常用具都是经过加工改造的。第一卷沈复所描写的夫妻生活看似平凡简单,实则情趣丰富。虽然文字平实简单,大多白描,但字里行间可见情谊深厚。陈芸早逝,文章中也很明显的渗透出深深的怀念之情。妻子一词,总是平淡中透着温暖与深情。


《浮生六记》是古典文学中我最喜欢一部,全书虽是文言写成,但读起来却好无生涩之感,作者沈复以自己与妻子陈芸的爱情为主线,为读者叙述了自己的爱情生活、坎坷际遇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我曾经想平凡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最值得向往的生活应是怎样,看《浮生六记》时才明白诗书簪缨之族、富而好礼之家才是最契心的追求,真不需要大富大贵、钟鸣鼎食。《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是个极富生活情调之人,听他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娓娓叙来,总觉情意绵绵,意犹未尽。虽不敢说口内留香,但诗一样的温馨画面,让人久久难以拂却。极应读之再三。


浮生六记(精装珍藏本)(一部流传200多年的国文珍品,一部影响深远的清代文学扛鼎之作,林语堂、俞平伯、曹聚仁等推崇备至的...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浮生六记》中我觉得成就最高的是《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闲情记趣》和《浪游记快》次之,《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存属附庸之作,可以略去不读。许多学者认这两记并非沈复本人所作,我也同意。


我最喜欢的就是《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二篇。篇中记载了沈复与芸娘伉俪情深的生活片段,也记载了世间百态下夫妇相濡以沫的情怀。他们夫妇布衣蔬食,有时候困窘得生病没钱看、天冷没衣穿,靠四处筹借以安生。生活中却品花、拜月、吟诗,陶醉于普通的生活中,最大的梦想就是“卜筑田园,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看了真是令人神往。特别是芸娘,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并非最美丽,因为这书的作者,她的丈夫,并没有这样推崇,但是谁又能否认她是最可爱的女人?”


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中国的古典小说对女性一向是不敬的,三国中为了表明自已的决心可以杀妻弃子,可以割妻子的肉招待客人,水浒中的女人是祸水,是没有感情的活物,而像《浮生六记》这样写夫妻间恩爱生活的少之又少,世人的眼目多是关注着著名的传奇,而如沈复陈芸这样布衣人家的爱情,若不是记述于书,恐怕鲜于人知。


《浮生六记》是一部文笔清白素淡的回忆录,写布衣夫妻寻常之爱,还有闲情淡趣与坎坷生活的。适合绝大多数人阅读,这本书质量不错,可以收藏用。


深深地感动于作者和芸娘的爱情,现在的社会越发展,这样的真情流露越难得,闺房记乐,读到他们两小无猜,情窦初开时,让人觉得生活如此美好;婚后伉俪情深,柔情旖旎;闲情记趣,在自然的日常生活里,能够有那么多的情趣,也只有心境平和,人淡如菊的人儿才能雅致如许;当生活困顿贫苦,颠沛流离,特别是芸娘逝去,夫妻人鬼殊途,直教人肝肠寸断,珠泪盈睫。。。


包装很喜欢,浮生六记(精装珍藏本)(一部流传200多年的国文珍品,一部影响深.


作者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异趣、山水游记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趣味。


《浮生六记》的一大艺术魅力是塑造了一位真率纯洁而浪漫的家庭妇女形象——芸。


《浮生六记》文笔颇美,作者沈复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理想的古代家庭生活,美的无以言表,展卷阅之,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芸——聪慧好学,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美艺术美,而又勤检持家,恭敬知礼,却因为不世故不设防而经历种种坎坷的生活风波,最终英年早逝。


我喜欢这本书,第一是因为作者沈三白写得很坦率真实,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而且,作者的思想是很自由的,尤其是开头第一篇就是写夫妇生活的《闺房记乐》,而且写得那么大胆和自然……我读《浮生六记》,一直把它作为我国古典散文中最美好的一种散文来读的,事实也确是如此。


很久之前就有朋友推荐这本书给我,后来在**上看过,价钱很便宜,就买了一本,心想如果不好看,也不是什么损失。我一直都还算喜欢明清时人所写的笔记,文字很平淡,情感很真实,不用带一颗心跳猛烈的心去阅读,常常在清淡的文字中,就读出情意深重。觉得这书这感情都像我们的生活一样的真挚感人。《浮生六记》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也比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同类的书都真挚感人。在这本书的后面还附有《影梅庵忆语》《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然后还有林语堂和俞平伯的序言。《影梅庵忆语》《香畹楼忆语》都是我之前就读过的,也曾觉得书很不错,情感很能打动人,但是看过《浮生六记》之后,我没有了这种感觉。我觉得带有林语堂和俞平伯的序言是好的,但是《影梅庵忆语》《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这些,是不能够和《浮生六记》这本书相比的,附在后面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你如果读过就会发现,这也是映衬了《浮生六记》的文风平淡而感情真挚深重,更觉得《浮生六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强烈建议对此类书籍感兴趣的同仁购一本来读,真的是很棒的书。


《浮生六记》记记精彩,我为首记“闺房记乐”最为精彩,其中讲述了沈复与陈芸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与冥冥中不能白头到老的种种征兆,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是我们所追求的真爱情。


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飘零他乡,悲切动人。


如果你还记得,初一 第一篇古文,作者叫沈复,文章名叫《童趣》。这个题目是编书的人加的,但是那夸张并且绚丽的想象,让我记住了沈复的名字。后来老师推荐看《浮生六记》,特别是第一章闺房记乐,你会明白,现在的情情爱爱,都是浮云,最理想的爱情,就是沈复和其妻子的模板。如果你还对人生迷茫,看看这本书吧。里面把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顺境逆境,写的那样的真实。


《浮生六记》内容或缠绵缱绻,或闲适淡然,或凄婉断肠,或山水陶然。情伤处令人潸然泪下,不能自己意适处使人欣然颔首,乐在其中。语言不加雕饰,质朴清新,颇得自然之趣。白话则拓展了文言的意境,简洁如话,却又不失原文的优雅别致,可谓相得益彰。注释点到即止,既决释疑难.又不妨碍读者的阅读兴致,可谓画龙点睛。因此,这《浮生六记》的可读性、文学性都堪称上流,值得读者闲暇之时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非常经典的一本书,沈复和他的那位美丽聪慧贤良的夫人陈芸将随着他的文章《浮生六记》永远流传下去。


沈复字三白,浮生六记 写的是他的日子,他悼念他的亡妻之作。他是苏州人、 我也是, 那是乾隆年间的事,离我有些遥远,但感情其实都一样,生活如此。非常喜欢阅读这本书。


《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芸,让我明白了文人的生活也并非总是怀古思今、吟诗作对或是青楼买醉,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琴瑟和谐。


芸真是那时代最好的老婆,加上沈复出仕之途不顺,自身抱负也由此愈浅,才有闲心闲情去写《浮生六记》。过日子嘛,过完了写一本书嘛,你们爱看最好,不爱看也无妨。结果现在大家都很爱看。


浮生六记,读之令人心神俱醉。文法笔意之美无需赘言,沈复夫妇伉俪情深,阅之悱恻动人。


虽然中国三峡出版社不是知名的出版社,但这本《浮生六记》的质量很好,纸张、印刷、装帧可谓赏心悦目,注释和每节后面的评论也还不错,价格也比较合适。
多年以前读过这本书,现在重新阅读了第一章,感觉确实很有趣,很温暖,而且格调还比较高。
但是,一想到这种关于人之常情、生活琐事的描绘,在古代中国居然如此稀少,可谓绝无仅有,感动之余也未免感到有些苍凉。
一种文化要花多大的力气,多长的时间,才能让身处其中的人们那么漠视、遗忘人性中某些宝贵的东西呢?同样的,如果不是借助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又要花多大的力气,才能把它们找回来?


事如春梦了无痕”。然而,用敏感的心灵细细同味,再久远的事情也会依稀币现。大概人生总是不得完美,借生命的重温以获取一些活泼的暖意。清乾隆年间,一位不那么有名的书生沈复,用简约俊逸的文字,回忆自己的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记录那段时光里所经历的闺房之乐、坎坷之愁、闲情之趣,浪游之快……处处流露不随人是非的市美眼光和浪漫情怀。


《浮生六记》,这就是古人写的生活随笔啊,真实细腻。沈复和芸娘的爱情颠覆了我对古人婚姻生活的认识。很好的传记。


非常喜爱芸这个女人,认为她是男人心目中所希望娶到的女人。她不漂亮,却可爱。但我觉得她也是不幸的,后来与公婆关系不和,四处飘零,生活困窘。《浮生六记》,最终两人生死分离,让人叹息命运的无常。


沈三白的《浮生六记》目前寒斋至少有三部,线装兼平装。个人认为是一本现代夫妻必读书,不仅是彼此的情感反应,更是生活情致的体现。一本雅致的书,无论装帧还是内容,值得一读。且,是书增补了最新发现的一些史料,比较权威。


清乾隆年间,一位不那么有名的书生沈复,用简约俊逸的文字,回忆自己的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记录那段时光里所经历的闺房之乐、坎坷之愁、闲情之趣,浪游之快……处处流露不随人是非的市美眼光和浪漫情怀。


林老头子说,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最活泼最快乐的生活是那种善处忧患的活泼快乐。老者智慧,这般对《浮生六记》的评论是我看过的所有评论中最为精妙的。然而老头子没有看见,在这个忧患已然小于当年的现在,他所赞赏的国人,仍然无法拥有这种安乐。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让人羡慕。在现在人人对物质欲望无限的时代,能看懂浮生六记的人为我的同道。


这本书集合的其他三篇文章,物超所值,尤其是第一篇《浮生六记》语言很美,读来朗朗上口。清朝人能写出如此不俗的作品(不是控告封建社会,而是将家居生活娓娓道来),不简单。


今天又翻了两章浮生六记,三白的闺房之乐。看着卷初他写的话,“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我很喜欢很喜欢最后一句话,“心注不能释。”你这样地喜欢一个人,就是你的心意留在她的身上,久久不能释怀。我读这本书的感觉也是久久不能释怀,感天动地的爱情。


如果你要是问我哪一本书让人感觉最温暖,我一定会回答你《浮生六记》。从来没有一本书让人感觉如此的平实而温暖、平淡的描述、平淡的生活,但是那其中却涌动着如此多的幸福的气息。


看《浮生六记》,不忍释卷。知道人间有此种烟火神仙,十三岁的钟情,藏粥,情投意合,方知相敬如宾竟也是人世良缘。布衣小菜,几近穷途,印象最深是沈复吃酱瓜腐乳,不得其解,自嘲为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浮生六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虽是古文却不晦涩难懂,写的都是些日常琐事,细细碎碎的,听作者娓娓道来很舒缓,看完之后,心里全是一种感觉:温暖,柔和,真挚,被他们的日常生活所打动,同时带点淡淡的忧伤。


沈复的《浮生六记》我记得最深的是闺房记趣。
梅花食碟清雅不清寒,旧席做帘,刺虫为盆景,蕙质兰心的芸。
深深无奈,七出的芸。
贫贱夫妻百事哀


每晚睡前在床上阅读,床头没有小灯,吊灯光线投下来, 总是暗色的阴影。 很多时候, 就这样枕着浮生六记睡着了,梦里依稀是他们的生活,沈三白,芸娘,闲情逸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的《浮生六记》读起来非常舒服,文字写的朴实而不是堆砌辞藻。据说后两记是后人给补上去的,所以现在只看了前四记。芸,我想是这个世界上可爱的女人。


我细细地翻阅着《浮生六记》,一遍又一遍。最后,终于在三白悠然甜蜜的文字里,有了落泪的感觉。很动人的情。。


在我看来,《浮生六记》是本很好的书,作者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我们心中渴望安逸却又无力阻止生活变化的无力感。在我印象里,只有《红楼梦》同样以这种美好和虚无震撼过我。


掩卷而思,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倒不是六记,三白与芸娘的生活非为不美,到底平淡了些,而冒辟疆和董小宛却不同,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复社四公子之魁,一个则是惊彩绝艳的八艳之一艳,一直以为这样的遇合该是联珠合璧的神仙眷侣,却怎知其中有着如此多的辛酸与无奈,董小宛所面对的不是温存旖旎,却是千里相从而不见纳,乱世之中屡被相弃的危险*或许不该责怪冒襄,若他对青莲无情,便不该有如此泣血之作,生于乱离之世,亦是无奈如何矣,相较<影梅庵忆语>,<香畹楼>一文我读来无甚趣味,似乎是为写而写,笔墨流动中未觉如何沉痛和追念。<秋灯琐忆>一文所叙乃一对家户殷实、青梅竹马的平凡夫妻,与芸娘与三白又是另一番感觉,虽淡淡写来,却也颇饶意趣。


在浏览这本书的时候看见一条评论这样写:高中时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今读沈复,亦泪流不止。正是这句话打动了我,因为我也觉得《项脊轩志》的这句话读起来非常有感觉,虽然我没有哭,但心中很有感慨,所以毫不犹豫的买下浮生六记,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读的书。


纸质和排版都特别好,看着就很舒服,内容没的说还没读完,浮生六记很感人,这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品味生活的人的财富,平淡中更见真实!


《浮生六记》这本书,我想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去描述它。喜欢它的人自然会一见钟情,再难舍弃。不欣赏它的人,纵是百般推荐也无甚意义。


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而言,浮生六记最吸引处在于沈三白与芸娘之间的爱情。这对具有浪漫气质的夫妻,羡煞了多少读者。


读《浮生六记》让我对古代普通文人的日常生活有了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这是最大的收获。


原来没想到是这样一本书。读了十几页后觉得还是值得的。
总觉得《京华烟云》里的姚木兰有芸的影子,果然,附录里有林语堂先生写的英译本序。
文字是半文半白的,精简而细腻,表述很传神。
除了《浮生六记》,还有《影梅庵忆语》《香畹楼忆语》及《秋灯琐忆》。


装帧不错。附入的几篇,《影梅庵》最感于董青莲之情坚,《香畹楼》略憾于紫姬的形象反没在了诗词文饰之下,《秋灯琐忆》则亦有平淡生活中可长久回味之事物。《六记》中后二者实无足观。尤读《闺房记乐》,直寻思该配上怎样的仙乐才得完美,此确实“深于情者也”。不过确实需要一点的古文阅读能力,但更重要的是静心地阅读。


幸有沈复之《浮生六记》,使后人得知世间曾有芸这样一位可爱女子,在其不长的生命历程中,有过如许幸福快乐之往事。


早有耳闻是值得一看的作品,很久以前就想看浮生六记,终于拿到手后却迟迟等了一个星期才打开,这样的心情很难以描述,近情情怯的感觉。


中青《浮生六记》的白话版,不仅风流雅致、耐人寻味,更能使读者酣畅淋漓、心无挂碍地沉浸于沈复笔下人生之情趣、之快意、之惆怅、之旷达……体味人生种种禅意。


在新年里,往畅和园消磨一捧心事几串眼泪,期待很久的《浮生六记》,自然不负我望。谭正岩扮的沈复,梅派青衣窦晓璇扮芸娘。实在郎才女貌呵~


沈复这个人用今天的眼光看,是个庸庸无成的老好人。空读了诗书,只是用来赋闲情、记琐忆,即无入仕达天下,又非持家富其身。读其一生,真只是“浮生”罢了。


一直都很想读《浮生六记》,曾经在一个男人的博客里看到,他最喜欢的女人就是芸那样的女子。最近在坐车上下班的时候,在喧哗的人群中开始读这本书。可惜我并没有得出与那位男博主相同的结论。呵呵~~


在图书馆看到浮生六记的好几个版本,只有这个是精装珍藏版,正是我要的啊!纸张印刷都很漂亮,我很喜欢~


嗯嗯。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眼就被那个封面吸引住了。
好漂亮。
书中的排版好,纸张好。
适合喜欢古文的朋友看这本书。
不过这本书没有每一篇每一篇的翻译。
如果古文基础不是很好的朋友看的话可能会有些阻碍。
沈三白的浮生六记。语言朴素。却很真实。
值得一看。


浮生六记,久闻大名。 实际读来,名不虚传。文笔相当之优美,小家庭里的温馨一览无遗,轻快有趣。


昨日读《浮生六记》,初时是微笑,艳羡沈三白与芸的相敬如宾,读到后来却渐渐伤心,直到不忍读下去。太感人的两个人。


看《浮生六记》让我想起《我们仨》。 都是非常个人的家庭琐事,都有无可奈何的生死离别。看起来琐碎,想起来伤心。但是看多了宏篇巨制的历史变迁风云人物,这样私人的小情小感更能打动人,只要它写得真挚。


老公为了提升我的生活情趣,买来《浮生六记》让我读。开始是地铁上翻翻,后来越看越有兴致,索性上班时忙里偷闲拿出来看。点滴生活,细腻的描写,轻松又丰富。生活是需要仔细观察体会的。


《浮生六记》于我,是和沈复一样的记忆,看戏便也是回忆的痴。两下相合,不过如此。


沈复的浮生六记不用说了,细腻感人。这本书中收录的《影梅庵忆语》也着实令人落泪,是冒襄追忆他与秦淮名妓董小宛的姻缘旧事的。书中另外的几篇也是悼亡之类的。

每篇文章后面还附“文章小识”详细分析文章的背景,表达的感情,写作的风格得失,我觉得他分析评论得很好。

明清的古文很好懂,但是还是会看得慢一些,加上这些文章也是平缓深沉的,所以每每掩卷之时往往自觉身心俱入一境界。

大白话就是:阅读感觉良好。舒服!


浮生六记的好版本,精装的,推荐!


我读《浮生六记》并不很早,却是好几回用这本书作语文教材,读得很细;我曾用它教美国学生,效果很好。 ——曹聚仁(著名作家)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浮生六记》的译本,对一般的读者而言,是将这本休闲的书变得更有趣了,更轻松地看懂故事,理解作者的情感。


真是一本不错的书,挺中文系的同学提到过,买回来一看,真是不错。鲁迅:像《浮生六记》中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正在体味鲁迅先生所说的最美的女人。美中不足,皮子有点磨白的感觉。


读《浮生六记》,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红楼梦》,虽然一个是纪实,一个是言虚,总觉得沈复和曹雪芹在骨子里是这样的相似。挺好的一本书,呵呵。


浮生六记。。。。我表示,真不是我这个水平能读的,我当时只想买本中国古代小说,然后就买了,也没去试读,然后买了后,我发现,我的水平不行啊,不过,书的质量还是没话讲的,很好,很强大


沈复夫妇这等眷侣,天也妒之,所以恩爱虽浓却难善终。从《浮生六记》中看,沈复后半生也颇不如意,潦倒凄苦。掩卷罢读,心境或羡慕或黯淡,难说清楚。


芸娘的真实率真会让人觉得真实。在整本《浮生六记》,能感觉到真实的情趣,既无士大夫的矜持,亦无对女性的轻亵。大爱~


读书可以静心,浮生六记用坦诚真实展现人之生活,人之情味


各个出版社都喜欢出版《浮生六记》,在网上书店也不下10种,面对林林种种的版本,选哪一个比较好?我买了北京出版社的“典藏插图版”,30多元,买回来后,发觉不太好阅读,比较厚。但里面的插图是比较精致的,适合收藏。长江文艺出版社这本是大16开的,像古籍的尺寸,书不厚,适合翻阅,且在书的底部有一定的注释,更是方便了读者的阅读。纸张是用再生纸印刷的,比较粗糙,但还可以接受,价钱也适中。买来阅读,此版本应是首选。


读前面两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只觉得好一对神仙眷侣,好一对才子佳人。尤其是芸娘,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诗文,善女红,就是那个时代的好女性,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好妻子。


从昨晚临睡开始阅读沈复的《浮生六记》。只觉得这夫妻的欢娱如此真实地有趣。吃豆腐卤这样的小事写起来亦是生动非凡。深受感动。


很少有作家会写闺房记事,沈复的浮生六记很感动。


朋友问,你要找个什么样的女孩?我差点想说,就像芸一样。《浮生六记》中的芸,大抵是我所见过最美好的形象了。


书的包装精致,纸张也很好。内容不用说,沈复的浮生六记闻名已久,清新自然,别具一格。


作者以自己一生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部浮生六记。开篇的一卷让我着实感动。


《浮生六记》是一本追怀往事的书,书名化用了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语句,以形成缥缈感怀的境界。大概人生总是不得圆满,总是抛下诸多遗憾,或江湖夜雨,断雁西风;或人面桃花,失之交臂;或秋水伊人,在水一方,于是,人们便试图用追忆填平“时间、消逝和记忆的鸿沟”,“填补围绕在残存碎片四周的空白”,用深情的双眸凝视它,用颤抖的双手触摸它,用敏感的心灵孵化它,那人生往事便如轻烟袅袅升腾,如清梦依稀重现,追怀者便如同含住了生命的乳头,获得了生命的重温。我想,这大概是《浮生六记》的主要魅力,也是这本小书风行于世的主要原因。


《浮生六记》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首先浮生这个名字就好。然后文字恬淡安然,好。最好是它记录的这一段完美婚姻。


读《浮生六记》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竟不能自持挥泪一番,现在想来也不明就里。喜欢这本书。


本人对书很挑剔,一挑作者、二挑版本、三挑印刷和包装。手上没有同书不同版本,所以无法比较,但觉得印刷和设计上有待提高。
但内容上绝对无可挑剔。尤其初读前几章,有种从平淡处读出惊艳的感觉。
联想一二,与此书无关:1,中学似乎学过“闲情记趣”中捉蚊子放入蚊帐,用烟熏,趴在地上观察虫蚁的章节,当时觉得很有趣,自己小时候也做过同样的事儿,原来出自此处。2,总是不由想到纳兰性德,沈复应是和纳兰一样的性情中人。


内容最佳 浮生六记 虽平淡却不失趣味 虽朴实却尽显高雅 古来文人墨客难得如沈复这般低调。


文言文真是精炼的一种语言,《浮生六记》仅仅五十多页的篇幅,现在动辄几百页的书不可同日而语。


这本《浮生六记》,净雅的包装,清新的格调,朴质而内秀的文字,非常值得购买。


《浮生六记》通篇看下来比《影梅庵忆语》要情切意真多了。非常好!


我喜欢极了《浮生六记》,因为那是真实的平常人的生活,纵有悲欢离合,亦能苦中作乐,良辰美景,不放轻过。


一部流传200多年的国文珍品,一部影响深远的清代文学扛鼎之作,林语堂、俞平伯、曹聚仁等推崇备至的文学精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