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纪录何为

左靖 董冰峰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4月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左靖 董冰峰  

页数:

184  

Tag标签:

无  

前言

  任何艺术品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其产生的大的环境和背景,即时代的烙印。在这个前提下,由于每个艺术家个体的特质不同、经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也各自不同。这种基于相同的大的社会环境产生的不同风格的作品,是很值得关注的,当代艺术亦是如此。  中国的当代艺术一路走来,也在时代的烙印下呈现出了万千姿态。20世纪80年代,时间到了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政治影响逐步向个人的独特体验、思考和审美趣味转化,艺术也进入了思考期和转型期。在这段时期里,中国大陆的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批年轻艺术家以悲壮的理想主义色彩从事艺术创作。尽管在一些人的眼中,他们的作品被视作洪水猛兽;尽管在大众的审美情趣中,他们的作品因“特立独行”而被嘲讽;尽管没有像样的艺术展览;尽管没有固定的艺术家集居区;尽管很多艺术家在技术上存在很多模仿的痕迹,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艺术家开始向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的道路上过渡。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西方的艺术展及西方画廊,加之拍卖公司的介入,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品逐步被国际收藏机构及个人所收藏,少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成为拍卖界的宠儿,当代艺术由边缘化的状态慢慢变为主流。不管对方是出于何种目的,我们都必须承认中国当代艺术是在商业资本的牵引下进入西方社会视野的。  这个说法并不包含任何贬义,事实上,如果不是西方资本的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肯定要比眼下弱,艺术市场的进程也肯定要比现在迟缓得多。资本力量带来的影响力有时候要远比学术力量所带来的巨大得多,但任何资本背后都可能代表着种种难言之隐的利益、立场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资本想必也不会例外。

内容概要

本书聚焦于六位国际纪录影像大师,他们分别来自具有独特深厚的纪录传统的欧美与日本:怀斯曼、朗兹曼、弗兰克•谢佛尔、皮特•里克提、小川绅介与土本典昭。他们各自以纪录片的形式深度探讨了不同主题,从社会历史重大课题研究到对多种艺术表达个案的探索。从影像史乃至更广阔的史学角度而言,他们的作品与他们的工作方式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纪录的力量,并且具有在不同维度上提供了广阔的延伸阅读的可能。收入书中的文字内容多样,包括作品评介、深度述评文章、大师访谈乃至其本人陈述,辅以大量图片以丰富阅读体验。本书则力图通过呈现及探讨诸位大师其人其作、为纪录影像研究提供一份有力文献。

作者简介

左靖,1970年11月生。艺术策展人和批评家。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副总编。1990年代后期开始涉足当代艺术领域。2002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现更名为南京三年展)。他曾担任南京南视觉美术馆的执行馆长。作为艺术教育者,他在高校教授纪录片和当代艺术课程;作为独立影像的推广者,他曾担任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和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策展人。他曾经策划过很多当代艺术展览,其中包括“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趣味的共同体”、“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等等。近年来他还应邀在奥地利、西班牙的一些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策划展览。

书籍目录

克罗德·朗兹曼 主要作品介绍 在复旦大学放映《浩劫》之后的谈话 关于《浩劫》——张献民采访克罗德·朗兹曼 《浩劫》 作品年表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主要作品介绍 我认识的怀斯曼和他的纪录片 访问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背景资料:“直接电影” 作品年表小川绅介 主要作品介绍 小川制作所 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小川绅介:一个日本纪录片制作人和一种纪录精神的纪念 进一步和小川绅介进行思想交流 作品年表本土典昭 主要作品介绍 “拍电影的外来者”土本典昭 土本典昭所生活的电影“水俣”的世界 土本典昭访谈 作品年表弗兰克·谢佛尔 主要作品介绍 有关弗兰克·谢佛尔 音乐是最好的——我的纪录片与音乐在一起 受苦的才能 时光之桥 飞翔的音乐 飞出牢笼 2008年,我的中国经验 视野与偶然 来自工作坊参与者 作品年表皮特·里克提 主要作品介绍 自我反省、世界观察与诗意的反抗——坡特·里克提的随笔式纪录影像 康斯坦汀·沃尔夫与皮特·里克提访谈 与中国的青年纪录片作者相遇——北京草场地工作站纪录片工作坊 作品年表

章节摘录

  克罗德·朗兹曼  克罗德·朗兹曼(Claude Lanzmann)于1925年11月27日生于巴黎,1943年成为克莱蒙费朗市布莱兹·帕斯卡尔中学抵抗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他参加了城市地下斗争,后加入奥维涅地区的丛林游击队。他因抵抗活动获得勋章,是荣誉军团成员、国家荣誉团指挥官。  1970年,克罗德·朗兹曼的精力都放在电影上。他导演了影片《为什么叫以色列》,反映了以色列的真实面目,摆脱了非善即恶的观点。该片在全世界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其首映式于1973年10月7日在纽约电影节举行,当时赎罪日战争刚打响几个小时。  克罗德·朗兹曼于1974年夏开始准备拍摄《浩劫》,该片占用了他整整11年时间。1985年该片在世界各地上映后,被认为是历史和电影的重大事件。此后《浩劫》的影响与日俱增,关于它的评论、论文和讲演稿多达上千篇,此外还有书籍,它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并在众多电影节获奖。  在《为什么叫以色列》《浩劫》《以色列国防军》《活路人》之后,克罗德·朗兹曼导演了《索比堡,1943年10月14日下午4点》,以纪念索比堡集中营起义,该片的首映于2001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正选单元举行。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想说在纪录片中没有NG,我甚至认为NG才是电影中最有意思的部分!  ——土本典昭  电影是个理想的工具。在电影里我可以把想法变成可读的,可以在景观的影像里注入含义,可以把影像、声音和文本联系起来,就像是在梦里一样。  ——皮特·里克提  我很少谈我的影片,因为我觉得惟一可以谈论电影的方式是很具体,很详尽地谈论每部影片,影片中的结构和每个段落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如何提供一种总体的意思,我很难概括地谈些什么,我只能就一些具体的事情来谈。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我认为纪录片和其他所有电影一样,都需要有一些戏剧性因素。  ——怀斯曼  如果我发现真的毒气室屠犹的照片,我也会立刻把它毁掉。  ——朗兹曼  纪录片的职责和使命就是用个人化的发展、个性化的创作为人类和社会留下独特的影像记忆。  ——《2006中国电视纪录片前沿报告》


编辑推荐

  《纪录何为:对大师与他们的作品的凝视》核心卖点:  ◎6位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级录片大师。  ◎大量的珍贵历史镜头及影像资料。  ◎国内纪录影像工作者带您探寻大师们的工作,并于他们直接面对面。  ◎中国近年来慢慢兴起的纪录片热潮。  小川申介、土本典昭、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克罗德·朗兹曼、弗兰克·谢佛尔、皮特·里克提,他们以纪录片的形式深度探讨了不同主题:从社会历史重大课题研究到对多种艺术表达的个案的探索。  怀斯曼 郎兹曼 弗兰克·谢佛尔 皮特·里克提 小川绅介 土本典昭  为记录影像研究提供一份有力文献  社会历史重大课题、深度评选、大师访谈陈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纪录何为 PDF格式下载



很好的记述大师艺术作品的长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