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窑变798

叶滢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叶滢  

页数:

2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现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本书记述了798从社会主义工厂到当代艺术实验场的蜕变历程。

作者简介

叶滢,2001年-2009年就职于《经济观察报》,曾任《生活方式》主编与《EO:》时装增刊主编;2004年参与建立独立网站“思维的乐趣”,更新至今。为艺术、文化、时尚做记录与评论。生活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仍希望用旅行、阅读和谈话,编织人与时间的脉络。

书籍目录

我们在哪儿窑变五年青春期混生状态另一种机制失重在中心,在边缘独立策展之困左派,非盈利,嬉皮或者国际流浪汉沸点工厂里的布尔乔亚生活更多的人来了,一些人走了访谈 进入这个空间,别无选择——黄锐访谈在中间地带——罗伯特访谈在画廊和博物馆之间——冷林访谈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之中——白飞德访谈北京是一个青春期的市场——陈绫蕙访谈准备经历这几的春夏秋冬——房方访谈每个时代都是一个封闭——费大为访谈艺术不等于时尚——冯博一访谈艺术批发市场——颜峻访谈失忆——苍鑫访谈它窑变了——洪晃访谈从城市边缘进入城市中心——徐勇访谈我要活下来——兀鹏辉访谈社会主义布尔乔亚——阚昕访谈一路在玩儿——冰冰访谈

章节摘录

  第一次来到这片工厂区,缘于一次访问,那时并不知道这一片区域的具体名称,当时还在中央美院教书的皮力开车从花家地带我到了仁俱乐部,为的是找到一个清静地方说话。俱乐部里四下无人,水泥墙、一黑到底的地板和沙发,这是我第一次和皮力长时间的谈话。时间是2002年春天的某个下午。他在黑色的长条桌边比画着,当代艺术应该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学院、基金会、画廊、拍卖行……中国还远远没有建立自己的艺术生态,尤其是非营利系统,比如艺术基金会,他谈到中国当代艺术奖。“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你知道吗?中国当代艺术奖就是他发起的。”2002年,皮力曾经担任过这个奖项的艺术总监。“我想做的是非营利的艺术基金会,这是画廊和学院之外,平衡艺术系统的力量。”这是皮力没经历过的尝试,但如何开始,却并不明了。那个下午的谈话,这个几乎与我同龄的美院教师身上的不安分感染了我,当时我刚刚来到一家新创立的报社,我们的出版人雄心勃勃地说,我们要做中国的《纽约时报》,2002年前后,报纸的报道常常会在文章开头援引《纽约时报》或者《时代》周刊的描述。在每周一次中午办公室同事例行的午餐中,话题常常从《经济学人》刚写的评论转到《连线》杂志的封面报道,这群出现在新一轮媒体热潮中的年轻人,对于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立场和工作方式的兴趣,远远大于他们对于周围文化环境的了解。在当时,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热情与皮力对于西方艺术系统的描述,几乎成为平行的线索。外部世界已经打开了,充满各种未知的可能,未来看上去新鲜而有希望。我就是以这样的热情介入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报道之中。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描述已经不能满足我对于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在互联网泡沫刚刚消退,在北京即将面临非典、奥运会还远的时间段里,这座城市的时态正在发生变化,却并未明朗。


编辑推荐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798艺术区。它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  从社会主义工厂到当代艺术实验场,一次不可预知的城市窑变,从城市边缘到文化中心地带,一轮加速度衍化的北京现在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窑变798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出于对798的兴趣而购得,该书不仅有文字述说,还有图像配合,给人直观的感觉,确实不错.从此书得出一个结论: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是迁移默化的,是最终巨大的.


书籍装帧跟价格不符


定价太高,不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