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客家文学禅

曾令存 社科文献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社科文献  

作者:

曾令存  

页数:

30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作者与原广东文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程贤章先生有关文学、客家、生死佛禅等问题的“对话”。在文化批评的视野中,《客家·文学·禅:与程贤章对话录》有意识地突破文化与文学以及历史与现代的各自边界。在“民间”与“历史”于我们生活中日渐逝去的现代社会与文学批评日益概念化和数字化的今天,作者尝试通过缺乏“规范”的“对话”形式,结合程贤章先生的人生与创作,对广东文坛近半个世纪的一些真相进行力所能及的还原与清理,同时质疑以“泛客家研究”为代表的“客家学界”。另外,在“现实”与“虚无”之间,作者与程贤章先生还藉“走向天国的一个个驿站”的收藏世界等媒介,参证“时间”与“生命”,是读者了解程贤章先生近五十年的创作,了解客家和客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广东文坛近半个世纪风雨历史一扇别开生面的视窗。

作者简介

  曾令存 1964年11月出生,广东梅县人,1982年9月至1989年7月就读干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作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被评为教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嘉应大学(学院)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工作。主要学术方向为当代文学史、当代散文与客家文化研究,已出版《贾平凹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客家姓氏堂联考释》(合著,广东旅游出版社,1994),参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另发表有学术论文50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 关于本书的写作第一章 记忆与文学家族记忆与文学“反共救国军”分子风雨广东文坛第二章 围龙屋与客家研究大写的客家人围龙屋与客家研究“和睦与斗殴参半”从“留馀堂”到“人境庐”“客家文学”是什么第三章 小说人生小说·精神志业小说是什么?评论家的职业道德小说与人生从现实到历史第四章 从祖庙到自由神“不要忘记工农兵”《风流人物报》面对“现实的召唤”第五章 读书与收藏父亲焚书“我说红楼”收藏,走向天国的一个驿站第六章 浮生若梦死是容易的“虚无”的必要“叶落归根”主要参考书目后记关于本书的写作(续)

章节摘录

  我觉得这说了等于没说。把客家文化与整个汉文化的内涵与品格融通起来论说看似成立,实则消解着客家文化的民系个性。“南迁说”桎梏和影响着包括客家文化等问题在内的客家研究,即它无形中导引着此后的研究者从中原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客家文化内涵,使得人们对客家文化个性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总是模糊于中国传统文化。宗族观念与血缘意识,祖先崇拜的“慎终追远”传统,崇文尚教心态与浓厚的家国情怀,勤俭吃苦与开拓进取的精神等这些长期以来被不断探讨的客家文化主体内涵,说是客家文化的个性特征,何其不又是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呢?因此,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客家研究徘徊不前的困境,转变观念和更新方法是最主要的。在西方文化人类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始终都是各种学说流派采用的一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民族(民系)文化研究中诸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第一手材料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都必须借助深入民间的“田野调查”。提出这种区域实地考察的实证研究方法的转换,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十世纪一些论者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但必须承认,在客家学研究中,这种实证研究方法曾经仅是被作为一种辅助的研究手段,或者处于一种自发的“游勇”状态。只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客家热的不断升温,外来研究力量的介入,“田野调查”才得以推展。而为了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从整体上看,我觉得这两方面的问题,对我们应用“田野调查”研究方法是有意义的,一是如何从对感性材料的搜集整理与对现象事实的描述上升到理论论证。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作者与原广东文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程贤章先生有关文学、客家、生死佛禅等问题的“对话”。在文化批评的视野中,《客家·文学·禅:与程贤章对话录》有意识地突破文化与文学以及历史与现代的各自边界。在“民间”与“历史”于我们生活中日渐逝去的现代社会与文学批评日益概念化和数字化的今天,作者尝试通过缺乏“规范”的“对话”形式,结合程贤章先生的人生与创作,对广东文坛近半个世纪的一些真相进行力所能及的还原与清理,同时质疑以”泛客家研究”为代表的“客家学界”。另外,在“现实”与“虚无”之间,作者与程贤章先生还藉“走向天国的一个个驿站”的收藏世界等媒介,参证“时间”与“生命”,是读者了解程贤章先生近五十年的创作,了解客家和客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广东文坛近半个世纪风雨历史一扇别开生面的视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客家文学禅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