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

行龙 7-80230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7-80230  

作者:

行龙  

页数:

42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地方史”研究近几年已成显学,经过对岭南、华北、关中、江南等区域复杂多样状态的细腻观察,许多研究者已提炼出了不同的解释模式。如何整合这些模式以描绘出中国社会史的整体面貌,无疑是史学界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 这部文集不但展示了区域社会史研究崭新的跨学科视野,也展示了各个区域史模式之间不断通过对话,日益逼近对中国社会进行整体解释的可能前景,是局部的“地方史”研究模式与跨区域研究取向结合成果的一次总体检阅。

作者简介

行龙,1958年11月出生,山西新绛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西大学副校长,兼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1979年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1982年提前毕业并考取该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乔志强先生,1986年任讲师,1991年任副教授,1994年任教授,1995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师从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先生,199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山西大学科技哲学(国家重点学科)作博士后研究, 2000年任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及社会史教学与研究,“培育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社会”获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创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课程”(合作),曾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现已主持并完成三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人口问题近代社会》、《中国近代社会史》、《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近半数在国家级重要报刊发表。山西省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导 言“水利社会”辨析 从共享到争夺:晋水流域水资源日趋匮乏的历史考察——兼及区域社会史之比较研究 追求用水秩序的努力——从前近代洪洞的水资源管理看“民间”与“官方”  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 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历史授权——关于萧山湘湖史上的《英宗敕谕》  明清介休水案与地方社会——对“水利社会”的一项类型学分析 “水利社会”的类型 从“治水社会”到“水利社会” 区域差异与时代变革 秩序与信仰:宋元以来韩江中下游地方社会的变迁 历史上北方农牧界线的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方性秩序的再生产——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多元互动 存同求异:近代江南淮北社会文化的比较观 江南人在华北——从晚清义赈的兴起看地方史路径的局限 近代中国边缘地区的农工生活——以抗日战争前后兴县杨家坡村为中心的考察宗法、宗族与基层社会构造 宗法、户籍与宗族——以大埔茶阳《饶氏族谱》为中心的讨论  明清时期的山西洪洞韩氏——以洪洞韩氏家谱为中心 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 香口柯家湾:清代鄂西北山区移民的生计、发展与宗族形态 我是谁?——台湾苗栗县泰雅人的命名与墓葬 从山西宗藩看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宗禄困境”区域社会史研究方法新论 “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 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 老问题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明清江南经济研究 区域研究与国际视野:潮州、香港与东南亚 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 PDF格式下载



“地方史研究近几年已成显学,经过对岭南、华北、关中、江南等区域复杂多样状态的细腻观察,许多研究者已提炼出了不同的解释模式。如何整合这些模式以描绘出中国社会史的整体面貌,无疑是史学界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这部文集不但展示了区域社会史研究崭新的跨学科视野,也展示了各个区域史模式之间不断通过对话,日益逼近对中国社会进行整体解释的可能前景,是局部的“地方史”研究模式与跨区域研究取向结合成果的一次总体检阅。”上述评论是恰当的。此书甚好,开卷有益。


此书所用的史学比较法独到,是研究区域史不可或缺的理论著作。


值得一讀的社會史經典


本来写好的评论,竟然显示找不到页面,出于对书负责,暂忍对当当满腹的恨,再评如下:大纲式的一本专著,抛砖引玉。


我是出于了解中国水利社会的目的购买此书的,书中将社会“秩序”解释为生产生活中出现的不变“规矩”的综合,也能引起人的思考。不过我也试图通过此书来对中国上古时期,尤其是三代时期的生产与管理、水利的兴修使用与管理方式作一冒昧的揣测。有兴趣者,也可参看《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一书。


值得一看的报告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