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参与.守持与怀乡-孙犁论

叶君 社科文献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社科文献  

作者:

叶君  

页数:

300  

内容概要

  叶君博士的博士后研究报告在充分吸收孙犁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孙犁作品及人生旅程中体现出的“主体间性”切入,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孙犁文品与人品中蕴含的复杂矛盾。其中,又尤以对孙犁的疾病、情感生活的分析更富于创见,体现出良好的研究素质与锐意求新的精神。

作者简介

叶君 男,1971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1993年毕业于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在武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出站,现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后备带头人。自1998年以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见于《文艺研究》、《新华文摘》、《河北学刊》、《武汉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文艺报》、《作品与争鸣》等权威、核心期刊,现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 作为间性主体的孙犁第一章 激情与诗意 ——论怀笔从戎(1937~1949)的孙犁 第一节 参与之歌:激情体验与诗意传达 一 历史情境与个人选择 二 个人经验与时代诉求 三 民族国家想像与个人抒情 第二节 诗意缘何生成 一 战争中的女人 二 战争中的家 三 战争中的“我” 第三节 裂隙与症候:宏大叙事中的个人感受 一 感伤及其他:一个故事的三种写法 二 小资情调:革命叙事中的凄美爱情 三 暧昧的立场:时代政治运动中的群体和个人第二章 疾病与遭逢 ——论进城后(1949~1976)的孙犁 第一节 守持之艰:“文化大革命”前的孙犁 一 国初孙犁:颂歌与苦恼 二 孙犁的“病” 三 孙犁在1962 第二节 《铁木前传》:多义而敞开的半部杰作 一 友情失落与时代意蕴 二 另类婚恋与乡村发现 三 童年叙事与精神返乡 第三节 《书衣文录》:无边焦虑的自我缓释 一 水流萍滞之悲 二 人之惑和关于书的悖论 三 自伤与孤愤 第三章 愤激与伤悼 ——论劫后余生(1976~1995)的孙犁 第一节 怀乡之痛:晚年孙犁的内心世界 一 基于失望的愤激 二 基于残破的感伤 第二节 生趣与死意:晚年孙犁的生命意识解读 一 不能承受之“重” 二 生趣体悟 三 死亡想像 第三节 乡关何处:晚年孙犁的精神返乡之旅 一 怀念与追忆——重温青春时代 二 朝花夕拾——梦回童年乡里 三 沉湎典籍——寻找另一种对话的可能 余论 走向虚无和幻灭(1995~2002)的孙犁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在当代文学史上,孙犁作为主流作家中的一个“异数”是很值得研究的;而“异”在何处,又何以“异”,这些构成了孙犁研究的聚焦。叶君的研究从“主体间性”入手,论析了作为“间性主体”的孙犁的多重身份及相互牵引而又多方掣肘的复杂关系,由此解说了孙犁创作的“不纯性”。论者所持的理论方法及其阐说大体可以应对孙犁研究中的诸多难点和疑点。与诸多研究相比,本研究报告有高屋建瓴之势,将生平分段的历时描述和文化身份的共时描述结合起来,对孙犁在不同阶段上文学创作的文化取向和文化矛盾作了颇为细致、深入的探讨,其中不乏自己的洞见和新鲜的阐述。本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当代作家研究,尤其是“十七年”主流作家研究是富有启发性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远不像文学史教科书所叙述的那么“纯”,他们也是由不同身份聚集成的“间性主体”。叶君以孙犁研究为示范,相信也会开启其他作家研究的思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参与.守持与怀乡-孙犁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