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实践

赵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赵冬  

页数:

3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实践,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器物、技术到思想,从翻译会通到社会建构,从徐光启到魏源、严复,从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本书作者指出:将近代科学引入中国并完成其在我国的体制化,只能说是本土实践的一个基本阶段;中国人只有将自主创新获得的科学成果回馈并推进世界科技世界,才算是达到了相对于前者而言更为高级的阶段。

作者简介

赵冬,200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社会学与科学社会史、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科技与社会。在《自然辩证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CSTPC转载与收录。

书籍目录

一 导论:历史的解释与再解释 1.1 科学的体制化与本土化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中国科学的近代建构:本书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二 中国近代科学本土化的社会语境与文化选择 2.1 遭遇科学:对异文化的本土体验 2.2 社会张力:不懈的回应冲动 2.3 结构型变:推动中国科学近代化的特殊群体三 中国近代科学本土化的范式变迁与思想交锋 3.1 从格致到科学 3.2 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3.3 科学与玄学四 中国近代科学的社会建构与本土化行动路径 4.1 翻译·会通·超胜:三次科学翻译运动及其影响 4.2 科学教育:近代科技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4.3 科学研究:近代科学活动的体制化和社会化 4.4 科学实业:近代科学一工业结构的实践型构五 留学生群体的科技活动与中国近代科学的本土化 5.1 留日学生的科技活动及其影响 5.2 留美学生的科技活动及其影响 5.3 留欧学生的典范:蔡元培科学教育本土化的思想与实践六 本土化过程与中国科学的社会建构 6.1 本土化进程的延伸 6.2 中国科学的社会建构 6.3 结语与未尽的探讨参考文献后 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实践 PDF格式下载



粗略翻了下,感觉还可以


有些贵,快递公司态度不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