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7-80231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7-80231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负责编写,是指导和规范中医防治糖尿病的纲领性文本。全书包括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代谢性骨病及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共十五个部分。其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糖尿病泌汗异常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四个部分;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包括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症、糖尿病合并手足癣两个部分。 本《指南》各部分的附录A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归口。

书籍目录

前言引言ZYYXH/T3.1-2007糖尿病前期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2-2007糖尿病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3-2007糖尿病肾病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4-200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5-200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6-2007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7.2007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  糖尿病胃肠病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  糖尿病泌汗异常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8-2007糖尿病合并心脏病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9-2007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10-2007糖尿病足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11.2007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12-2007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13.2007代谢综合征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ZYYXH/T3.14-2007糖尿病性代谢性骨病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 ZYYXH/T3.15-2007糖尿病合并皮肤病 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症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 糖尿病合并手足癣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

章节摘录

ZYYXH/T3.1-2007糖尿病前期1 概述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其中IGT。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若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则危险性更大。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研究组和wHD糖尿病专家委员会首次确认IGT为一种疾病状态,即亚临床状态。1986~2002年间进行了几个大型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前瞻性研究,包括中国大庆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芬兰的DPS、美国的DPP和欧洲的STOP—NIDDN研究。我国IGT的患病率高达4.72%,大城市达10%以上。IGT患者中有1/3发展为糖尿病,1/3转变为正常,1/3维持在IGq、阶段,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要经过IGT阶段。IGT不仅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进展为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成人IGT的患病率因民族、地域、时代不同而差别较大,欧洲为3%~10%,北美为11%—20%。1997年和1998年,广州和上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GT患病率达到10%以上。IGT经过数年到10年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按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转化率低者约20%,高者达60%以上。中国人IGT者向糖尿病转化的百分比每年达8%~11%。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食郁”等范畴。2 病因病机2.1 发病因素禀赋异常,过食肥甘,久坐少动,情志失调等为糖尿病前期发生的主要原因。禀赋异常为内因,过食肥甘为外因,且后者更为重要。2.1.1 饮食因素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消,聚湿变浊生痰,形体肥胖。《素问?奇病论》日:“……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日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2.1.2 久坐少动脾胃呆滞,纳运迟滞,饮食变生痰浊。2.1.3 情志失调一般IGT以过食肥甘为主,IFG以素体阴虚为主,而情志失调为重要的诱发因素。2.2 病机及演变规律 糖尿病前期是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兼夹为病,而食郁为其发生的基础。按照病程的发展过程可归纳为:先为食气,继之痰浊,最后化热(虚热、实热)。整个过程均以实证为主,可兼虚(气虚、阴虚)、兼瘀(痰瘀、浊瘀),痰浊化热与否决定血糖是否升高。


编辑推荐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PDF格式下载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制定指南非常有必要,而中医指南真是难得一见。有了指南,诊断治疗会更规范。


很多糖尿病中医书籍都摘录本书内容,值得购买!


很有用,送给别人的


糖尿病人需要了解,比较全面。但是稍显简单。


该书我已经寻找多时,能在当当网找到真是幸会该书是指导性用书,对我非常有用,我以后会经常到当当网做客


正品印刷,看起来很好。


这是一本老中医推荐让买的书,估计应该很好。读完后再细作评价


先了解了了解再说,防病于未然


权威发布的


把西医标准化指南通路那套照搬到中医来,形式就很可恶。先甩一边,以后再看。


平装的也很漂亮,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