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诊家正眼

李中梓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李中梓  

页数:

114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国家中医药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上下两卷,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尽凡居士)撰。约成书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后由李氏门人尤乘增补,并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将本书与《本草通玄》《病机沙篆》合刊,以《士材三书》丛书的形式问世。 上卷四十七篇,统论脉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临床应用,并简述了望、闻、问三种诊则。下卷二十九篇,载二十八脉和脉法总论。依次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细、濡、弱、紧、缓、弦、动、促、结、代、革、牢、散、芤、伏、疾二十八种脉象,每种脉象均以四言歌诀的形式论述“体象”、“主病”或。兼脉”,再详加按语,对诸家学说进行评述,尤其对商阳生所撰的《脉诀》着重进行辨误批驳。 本书文字通俗,切合实用,是一部中医脉学的名著,可供中医药专业人员以及学习中医、研究中医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又号荩凡居士,出身官宦之家。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寓居苏州较长。为明末一大医家。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击倭寇而捐躯。伯父尚雅字伯安,号鹤汇,负异才,供弟尚兖读书。父尚兖,字补之,号震瀛,1589年中进士,曾任职兵部和吏部。兄中立,字士强,又字正宇,号念山,曾任浙江按察,四川主考,大理寺卿右评事。兄中植,号念曾,系著名学者,兼通医药。侄延,原名彦贞,字我生,后改辰山。又字期叔,亦曰寒村,号漫庵。师事中梓,着有《补撰药品化议》(一作《辨药指南》)14卷、《医

书籍目录

卷上 脉之名义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脉辨至数 日夜五十营 诊贵平旦 寸关尺之义增补 三焦分配三部 重轻审察 阴阳辨别 《内经》分配脏腑定位增补 《内经》分配脏腑诊候图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政运有不应之脉增补 人迎气口增补 脉分四时六气 脉分四方 脉分五脏 五脏平脉 五脏病脉 五脏死脉 五脏真脉 脉以胃气为本 脉贵有神 神门脉 反关脉 冲阳太溪太冲增补 男女脉异增补 老少脉异 因形气以定诊说增补 脉无根有两说 女人脉法 小儿脉法 诸病宜忌之脉 怪脉 七诊 先问后诊 望色增补 形诊增补望 声诊增补闻 问诊增补 舌诊增补 症诊危候增补 脏腑分配于面部图增补 肢节分配面部图增补 持脉有道 决死生 辨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脉决死期 奇经八脉卷下 浮脉 沉脉 迟脉 数脉 滑脉 涩脉 虚脉 实脉 长脉 短脉 洪脉 微脉 细脉 濡脉 弱脉 紧脉 缓脉 弦脉 动脉 促脉 结脉 代脉 革脉 牢脉 散脉 芤脉 伏脉 疾脉 脉法总论

章节摘录

  《内经》日: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①可诊有过之脉。平旦者,阴阳之交也。营卫之气,一昼夜五十周于身,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迨至平旦,复会于寸口。斯时也,平旦初寤之时,阴气将退而未退,阳气将盛而未散,饮食未进,谷气未行,故经脉未盛,而络脉调匀,气血未至于扰乱,乃可诊有过之脉。有过,犹言有病也。若饮食入胃,则谷气流行,直行之经,往往强盛,而横行之络,气先至者强,气未至者弱,经络之脉不能调匀,则气血之盛衰,未可尽凭矣。  寸关尺之义增补  《脉②经》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诊家正眼 PDF格式下载



其实学脉诊只是看书的话会比较难懂,但是书还是不错的


脉学经典!


脉学应重视!


学中医得恢复到老祖宗的书,所谓:古书不可不读,今书不可读。这个书很好。


凡是能学好中医的人,东必须要学好国学,学习中医古籍是学好中医的必要条件,此本书物美价廉,是学习中医认得必备品。建议喜欢或者是学习中医的人都可以看看此书,只要把这些书看完了想必中医也就入门了。


这个商品不错!推荐中医专业看看。


质量不错,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好书。


专业性比较强,不过只要有些中医的基础的还是可以看懂得


不错,帮老爸买的,价格实惠包邮比淘宝优惠,买书就该到当当


初学的好教材,内容朴实。正在用心学习中。


买回后因买的太多还没看完,但听介绍是很不错的


虽然难懂但在学习


自己还没 有看,是兄弟买的,还没有轮到我看


有时间时可以看看。


一本好书,老师推荐过,有空好好看看


好书,是我喜欢的


排版挺好,基本没有印刷错字等


短小精悍的文章,言简意深。


中医的古籍很好 非常适合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的人学习 必定脉诊在中医的诊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本书应该背诵学习 并且要深入研究


中医脉学太难学了。


内容正在看,还很实用。书的纸质很好。


书质量还可以,价格也还便宜。


内容很好,有点薄了,没注释,有些地方不易理解,须下一番功夫


无语,50多页纸.有点贵呀!11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