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康复学

刘昭纯,郭海英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刘昭纯,郭海英 主编  

页数:

243  

前言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是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有关精神,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指导下,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采用了“政府指导、学会主办、院校联办、出版社协办”的运作机制。为确保教材的质量,在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建立了系统完善的教材管理体制,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专业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对本系列教材进行了整体规划,在主编遴选、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大纲、教材质量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审定。本系列教材立足改革,更新观念,以新的专业目录为依据,以国家规划教材为重点,按主干教材、配套教材、改革创新教材分类,以宽基础、重实践为原则,是一套以国家规划教材为重点,门类齐全,适应培养新世纪中医药高素质、创造性人才需要的系列教材。在教材组织编写的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教材主编和参编人员全国招标,按照条件严格遴选,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择优确定,形成了一支以一线专家为主体,以老带新的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并实行主编负责制,以确保教材质量。本系列教材编写实施“精品战略”,从教材规划到教材编写、专家审稿、编辑加工、出版,都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层层把关,步步强化,使“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贯彻全过程。每种教材的教学大纲、编写大纲、样稿、全稿,都经过专家指导委员会审定,都经历了编写会、审稿会、定稿会的反复论证,不断完善,重点提高内在质量。尤其是根据中医药教材的特点,在继承与发扬、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中医与西医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证,并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择优吸收现代研究成果;在写作方法上,大胆创新,使教材内容更为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更便于教学,更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内容概要

本教材坚持突出中医康复的理念和特点,着重反映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并注意吸收国内外现代康复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教材充分考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尽量避免因课程交叉所导致的内容重复,以突出中医康复学科自身的特点,确保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在阐述康复方法、技术以及具体病残的康复治疗时,坚持精选和实用原则,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用,尽量处理好详与略的关系,以彰显中医康复的优势。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二、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 三、中医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四、中医康复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五、中医康复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中医康复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医康复学的生理学基础  二、中医康复学的残疾学基础 第二节 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康复原则  二、辨证康复原则  三、功能原则  四、社区化、家庭化原则  五、康复预防原则第二章 康复评定技术 第一节 四诊评定  一、问诊  二、望诊  三、切诊  四、闻诊 第二节 残疾评定  一、定义  二、致残原因  三、残疾分类  四、残疾评定 第三节 肌力测定  一、徒手肌力检查  二、器械肌力测试  三、等速肌力测试 第四节 肌张力评定  一、肌张力的分类  二、肌张力的特征  三、肌张力的临床分级  四、肌张力的评定 第五节 关节 活动度评定  一、测量工具及测量方式  二、主要关节 的测量方法  三、注意事项 第六节 感觉功能评定  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评定的判断  三、检查设备  四、评定方法  五、注意事项 第七节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一、平衡功能评定  二、协调功能评定 第八节 步态分析  一、正常步态  二、步态分析的方法  三、异常步态 第九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一、ADL的评定内容  二、ADL的评定方法 第十节 职业能力的评定  一、职业能力评定的目的和方法  二、职业评定的内容  三、注意事项 第十一节 言语障碍评价方法  一、失语症的评定  二、构音障碍的评定  三、言语失用症的评定 第十二节 神经心理评定  一、简易精神状态评定  二、LOTCA认知功能评定  三、神经心理成套测验  四、注意功能的评定……第三章 康复治疗技术第四章 中医康复护理第五章 病残诸症的康复

章节摘录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中医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以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的生命质量。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它是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技术,使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体系,其目标在于减轻或消除因病残带来的身心障碍,以恢复功能,重返社会。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由于损伤、各种急慢性疾病、老龄化带来的功能障碍以及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中医康复学的科学概念是近年来确立的。中医康复学的医疗实践活动历史悠久,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丰富多彩的康复医疗方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康复的内容大多零星地分散在历代医籍之中,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中医学科加以应用,因此也就没有形成中医康复学的科学概念。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西方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经验的大量引进以及现代康复医学学科在我国的基本确立,中医才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出现了中医康复学这一概念,并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可以认为,中医康复学植根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学,使用的是传统中医理论和传统中医学的技术方法,但在其学科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则引人和借鉴了现代康复医学的部分理念。因此,中医康复学既不能囿于中医古籍“康复”的固有概念,也不能照搬现代医学的康复概念。在中医古籍中,“康复”就是恢复健康、返回平安无病的状态。其中“康”即安乐、健康、无病,“复”即恢复、返回。“康复”的这一概念在中医学中使用较早,可以认为在《黄帝内经》中即已具雏形。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就曾提出对“久病”而“不康”者,应“养而和之……待其来复”。后世明确使用“康复”一词者,不乏其人。如宋代“仁宗服药……圣体康复”(《宋朝事实类苑》);明·龚廷贤治疗一老人,使之“康复如初”(《万病回春》)。其中大多都是“恢复健康”之意。如果将中医康复学囿于这种固有的概念,将会造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治疗疾病就是中医康复的误解,因此也就失去了中医康复学独立存在的意义,就会严重制约中医康复学科的发展。


编辑推荐

《中医康复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康复学 PDF格式下载



书的包装是一个纸盒子,书的质量很好,是正版书籍。好评


很不错,不过忘确认收货了,嘻嘻


买这书不为爱好该学科或慕名该书而来,但康复不是新学科,中医康复的提出则是既老且新,编者对大量的零散资料费了不少心血。当然,里面有大量内容我不认为是咱们中医学已有的东西,将来纳入进去当然也是有可能的,互相吸收嘛。


很实用,知道了一些主要疾病的康复措施。


先通读之后再说


不是很推荐是因为这本书真的没什么营养,中医康复本来也没什么好说的,还加入了很多西医康复的内容,应该叫《中西医结合康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