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11年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中医师资格考试专家组 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中医师资格考试专家组 编  

页数:

922  

字数:

1406000  

内容概要

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分综合笔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部分。综合笔试部分采取标准化考试方式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承担国家一级的具体考试工作。实践技能考试由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及习题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唯一推荐的考试用书。本次编写我们大量听取广大考生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以前各版本的成功经验,避免了既往的不足。 一、专家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教授或主任医师,他们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同时他们掌握医师资格考试规律,即“会考试”,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把握考试的重点,知道“考什么”,二是“会出题”,即所出习题较为规范。因此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及习题集能较好地贴近考试大纲,将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整地体现出来。 二、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完全按照考试大纲的单元、细目编写。习题集按单元列出,每单元后附参考答案。习题集完全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规定的题型编写,基本覆盖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 三、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习题分A1、A2、B1三型。A1型题的试题形式是题干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或为叙述式,或为问答式),答题时,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A、B、C、D、E)中肯定或否定一项,作为正确答案。A2型题的试题形式是以一个简要病例或两个相关因素作为题干,后面是与题干相关的5个备选答案(A、B、C、D、E),答题时,要求从中选择一项作为正确答案。B1型又称配伍题,其试题结构是,每组试题由5个备选答案(A、B、C、D、E)与两个题干组成,5个备选答案(A、B、C、D、E)在前,题干在后,答题时,要求为每个题干选择一项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书籍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第五单元 五脏 第六单元 六腑 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 第八单元 气、血、津液 第九单元 经络 第十单元 病因 第十一单元 发病 第十二单元 病机 第十三单元 防治原则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问诊 第三单元 望诊 第四单元 望舌 第五单元 闻诊 第六单元 脉诊 第七单元 按诊 第八单元 八纲 第九单元 病性辨证 第十单元 脏腑辨证中药学 第一单元 药性理论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第三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四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五单元 解表药 第六单元 清热药 第七单元 泻下药 第八单元 祛风湿药 第九单元 化湿药 第十单元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单元 温里药 第十二单元 理气药 第十三单元 消食药 第十四单元 驱虫药 第十五单元 止血药 第十六单元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七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单元 安神药 第十九单元 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单元 开窍药 第二十一单元 补虚药 第二十二单元 收涩药 第二十三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第二单元 解表剂 第三单元 泻下剂 第四单元 和解剂 第五单元 清热剂 第六单元 祛暑剂 第七单元 温里剂 第八单元 补益剂 第九单元 固涩剂 第十单元 安神剂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 第十六单元 祛湿剂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第十八单元 消食剂 第十九单元 驱虫剂针灸学 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单元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三单元 腧穴的分类 第四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 第五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六单元 手太阴肺经、穴 第七单元 手阳明大肠经、穴 第八单元 足阳明胃经、穴 第九单元 足太阴脾经、穴 第十单元 手少阴心经、穴 第十一单元 手太阳小肠经、穴 第十二单元 足太阳膀胱经、穴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章节摘录

插图:1.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中药用量得当与否,是直接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讲,确定中药的剂量,应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中病即止,防止过量或蓄积中毒。此外,花叶枝皮等量轻质松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矿物介壳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鲜品药材含水分较多用量宜大(一般为干品的2~4倍);干品药材用量当小;过于苦寒的药物也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再如羚羊角、麝香、牛黄、鹿茸、珍珠等贵重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单味药使用比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些;在复方配伍使用时,主要药物比辅助药物用量要大些。(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由于年龄、体质的不同,对药物耐受程度不同,则药物用量也就有了差别。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都要减少用量,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一般5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药量的1/4,5岁以上的儿童按成人用量减半服用。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与药物剂量也有密切关系。一般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4)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 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可以多用;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轻。除了剧毒药、峻烈药、精制药及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为5~10g;部分常用量较大,剂量为15~30g;新鲜药物常用量为30~60g。2.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有毒或作用峻猛的药物,以及某些名贵药物,均应严格掌握用量,详见各药。


编辑推荐

《医师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2011最新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唯一推荐用书权威机构组织编写权威专家倾心打造专业出版社精心策划紧扣大纲 紧抓重点灵活应用 轻松过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11年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PDF格式下载



考试的同学们,一定要看这本书啊~~~


适合考前冲刺


条理清晰,简学易懂


比较全,而且内容有条理


我要的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医学综合笔试部分)

当当网发给我的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不是很了解,据说比书店便宜很多


这本书很好,赞一个。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