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实训教材
2010-11
周桂桐、 张伯礼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11出版)
周桂桐 编
无
《针灸学实训教材》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也可供中医学七年制学生使用。本教材包括纸质教材和多媒体光盘两种形式。本教材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主要依据,结合近年来针灸学科发展情况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针灸临床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针灸操作技能与运用中医理论分析临床问题能力的训练,加深对针灸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促进针灸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为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服务。
全书以基本知识为切入点,在确保针灸学理论体系完整的基础上,突出针灸技能操作训练。全书分为四篇,上篇为经络腧穴学,概要论述了经络系统的概念、经脉循行路线、腧穴定位与取穴方法;中篇为针灸技术,主要论述针灸消毒以及毫针、灸法、拔罐、耳针、头针、三棱针、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技术和安全针刺方法;下篇为针灸临床,以典型病案形式介绍了针灸医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诊治疾病的思维过程,用以训练与提高学生运用中医思维解决针灸临盘床问题的能力。
绪言一、针灸临床技能简史二、针灸临床技能学习方法上篇 经络腧穴学第一章 经络腧穴学总论第一节 经络系统概述一、十二经脉二、奇经八脉三、十五络脉四、十二经别五、十二经筋六、十二皮部七、经络与脏腑、器官的联络第二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一、标本二、根结三、气街四、四海第三节 经络作用及临床应用一、经络作用二、临床应用第四节 腧穴的分类一、十四经穴二、奇穴三、阿是穴第五节 腧穴的主治作用与主治规律一、腧穴的作用二、腧穴的主治规律第六节 特定穴一、五输穴二、俞穴、募穴三、原穴、络穴四、郄穴五、下合穴六、八会穴七、八脉交会穴八、交会穴第七节 经络腧穴学临床基本技能一、经脉循行点经画线二、腧穴定位取穴方法第二章 经络腧穴学各论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一、基本知识二、基本技能三、常见的错误取穴现象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一、基本知识二、基本技能三、常见的错误取穴现象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一、基本知识二、基本技能三、常见的错误取穴现象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一、基本知识二、基本技能三、常见的错误取穴现象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一、基本知识二、基本技能三、常见的错误取穴现象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一、基本知识二、基本技能三、常见的错误取穴现象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一、基本知识……中篇 针灸技术下篇 针灸临床
版权页:插图:(三)抗御病邪,反映证候在疾病的情况下,经络具有抗御病邪、反映证候的作用。在正虚邪乘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当体表受到病邪侵犯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人深。此外,经络也是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器官之间相互影响的渠道。如心热移于小肠,肝病影响到胃,胃病影响到脾等。内脏病变又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组织器官,如《灵枢·邪客》说:“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针灸防病治病,是基于经络具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作用。针刺中的得气和气行现象都是经络传导感应的功能表现。针刺操作的关键在于调气,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当经络或内脏功能失调时,通过针灸等刺激体表的一定穴位,经络可以将其治疗性刺激传导到有关的部位和脏腑,以发挥其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使阴阳平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临床应用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一)诊断方面1.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病属何经,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属络关系,它可以反映经络本身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因而在临床上,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脉循行的部位以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如头痛,痛在前额部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侧头部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部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颠顶部多与厥阴经有关。另外,临床上还可以根据所出现的证候进行辨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痛、上肢内侧前缘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2.经络望诊是通过观察经络所过部位皮表所发生的各种异常改变来诊断疾病的方法。经络望诊要注意观察全身经络穴位的色泽、形态变化,如皮肤的皱缩、隆陷、松弛,以及颜色的变异、光泽的明晦、色素的沉着和斑疹的有无等。3.经络腧穴按诊是在经络腧穴部位上运用按压、触摸等方法来寻找异常变化,如压痛、麻木、硬结、条索状物、肿胀、凹陷等,借以诊断疾病的方法。这一诊法常可为针灸临床治疗提供选穴的直接依据。经络按诊的部位多为背俞穴,其次是胸腹部的募穴以及四肢的原穴、郄穴、合穴或阿是穴等。
《针灸学实训教材》供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用。
无
书挺好,就是光盘用电脑读不出来。。。
纸质不太好,其他也没问题,光盘模特居然是。。。。。女的。。。。。
内容非常清晰,比针灸学教材好很多!容易记忆,但在功效方面论述不足,实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