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西部新增长极

刘世锦 编 刘世锦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1-02出版)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刘世锦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1-02出版)  

作者:

刘世锦 编  

页数:

372  

内容概要

  《中国西部新增长极:陕西榆林榆横新区发展战略研究》由众多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素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榆林市政府的有关人员共同完成的专著。课题组先后多次深入榆林进行实地调研,多次召开课题讨论会,对课题成果进行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了本研究成果。  榆林市是我国著名革命老区和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陕西省和我国西部地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创造了著名的医改“神木模式”。榆横新区为紧靠榆林市城区的规划新区,辖榆阳区、横山县两个县区、3个乡镇、51个行政村,总面积约为914平方公里,既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也是未来榆林市的城市新区,还是榆林今后改革创新试验的主要基地。  《中国西部新增长极:陕西榆林榆横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榆林市和榆横新区发展的历史、现状、条件、问题、意义和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新区未来发展的定位、方向和目标进行了描述,提出了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和重大项目设想,谋划了新区的空间布局,还对新区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资金融通、管理模式选择等一系列发展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是我国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领域最新和最权威的案例研究成果,适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园区、企业和学者们参阅。

作者简介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5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至1986年10月,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后为经济管理学院)工作,任讲师、教研室主任,并在职读硕士学位。1989年11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12月-1994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4月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宏观调节研究部副部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目前兼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等。兼任若干城市、企业的顾问和若干大学的兼职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一些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文章二百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撰写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学术奖励,包括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等。

书籍目录

总论榆横新区发展战略第一节 发展榆横新区的背景和意义第二节 榆横新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第三节 榆横新区的发展定位第四节 榆横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第五节 榆横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第六节 榆横新区的重点项目设想第七节 榆横新区的空间布局第八节 榆横新区的资源环境建设第九节 榆横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第十节 榆横新区的融资保障第十一节 榆横新区的管理模式第十二节 榆横新区发展的保障措施第一章 榆林市和榆横新区的现状分析第一节 发展历程振奋人心第二节 发展现状局面喜人第三节 存在问题亟须解决第四节 榆横新区的成立背景及重要意义第五节 榆横新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章 榆横新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第一节 榆横新区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第二节 榆横新区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第三节 榆横新区发展的比较优势第四节 榆横新区发展的比较劣势第五节 内外环境条件总体评价和前景展望第三章 榆横新区的发展定位第一节 榆横新区的经济功能定位第二节 榆横新区的区域协作功能定位第三节 榆横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第四节 榆横新区的体制创新功能定位第五节 榆横新区发展定位的依据第四章 榆横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基本原则第三节 发展目标第四节 战略思路和重点任务第五章 榆横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第一节 榆横新区产业发展目标与主导产业定位分析第二节 煤化工的竞争力分析与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三节 榆横新区煤化工发展的产业政策、竞争环境及优势分析第四节 榆横新区煤化工产业总体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路径选择第五节 榆横新区其他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第六节 榆横新区配套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七节 榆横新区接续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第六章 榆横新区的重点项目设想第一节 重点项目设计和引进的原则、依据及方法第二节 重点项目的总体设想第三节 重点项目的具体内容第七章 榆横新区空间布局研究第一节 榆横新区空间布局的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二节 榆横新区发展的生态空间格局第三节 榆横新区的产业发展布局第四节 榆横新区的人口空间集聚第五节 榆横新区的空间发展策略第六节 榆横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第八章 榆横新区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榆横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及其评价第二节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指标第三节 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第四节 促进榆横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第九章 榆横新区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研究第一节 榆林市及榆横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概况及问题分析第二节 榆横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与推进步骤第三节 榆横新区的人口与就业第四节 榆横新区的福利保障事业第五节 榆横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第十章 榆横新区建设的融资保障研究第一节 榆横新区建设的资金需求及特点第二节 榆横新区资金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榆横新区融资保障的目标、原则、思路和手段第四节 榆横新区融资的具体措施第五节 榆横新区近期可重点推进的融资保障措施第十一章 榆横新区管理模式选择第一节 经济新区管理模式的分类与特点第二节 榆横新区在管理模式上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节 榆横新区确立管理模式应坚持的原则第四节 榆横新区管理模式建议第十二章 榆横新区发展的保障措施第一节 统一思想认识第二节 制定科学规划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第四节 制定引导政策第五节 加强队伍建设第六节 改善发展环境第七节 塑造品牌形象第八节 争取各方支持附录国内外类似地区的经验和启示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3)上报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时,应包括项目建设性质、规模、建设年限、总投资及其构成、当年累计完成投资、下年计划完成投资、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实施单位和负责人等事项,并按月(季)提出形象工程进度。(4)榆横新区领导班子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榆林市发展需要、市场情况、项目建设条件、前期工作进展情况、难易程度等进行综合平衡,确定重点项目。4.合理进行项目布局,实现基础设施共享重大项目的布局应与榆横新区的园区建设相结合,引导重大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形成特色板块。(1)基础设施共享。在重点项目的建设中,突破现有的县区界限,实现道路交通、电源电网、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共享。(2)形成特色板块。重大项目的选址,要统筹考虑其配套项目及二级配套项目的布点问题,力争做到关联企业集中布局,形成特色板块的产业集聚。5.建立项目预警和退出机制,保证榆横新区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资源富集地区,存在“圈地、圈资源”的情况。榆横新区应构建重点项目长效管理体系,对重点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预警机制和项目退出机制,以及时防范、控制、化解各类不良问题。(1)项目风险防备机制。在新项目进入时,管理部门与投资者需签订协议,明确项目建设期限、年度投资、项目退出条件、政府代为处置办法等。(2)项目跟踪预警机制。投资者定期报告建设推进情况,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实地走访调查项目建设情况;对未能如期推进的项目加以重点监控。(3)项目退出机制。对触发退出条件的项目,坚决按处置办法执行,保障榆横新区的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编辑推荐

《中国西部新增长极:陕西榆林榆横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认为榆林发展势头好,很有希望,指示榆林要研究形势,把握规律,因应对策,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要珍惜资源,节约利用,搞好深度转化,建设“两型”社会、要心里装着百姓,关注民生,推进社会和谐。这些重要指示为榆林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西部新增长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