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故里新考
2007-5
军事科学出版社
郭克勤
266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子的家事生平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裁。孟子云:“咏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为着知人论世,为着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兵学文化,对孙子的身世包括他的故里进行考辨是完全必要的,这是孙子研究领域里不可或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应该看到,研究孙子故里,疑难问题多,派生问题多,它仿佛是一座迷魂阵,远远望去,“纷纷纭纭”、“混混沌沌”,难寻入门之道。当然,这不是说这个问题有多么神秘,更不是说这个问题不能探究。其实,方法对了,迎刃而解;方法不对,南辕北辙。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正确的方法就是弄清乐安,只有弄清乐安,才能确定孙子的故里。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为隆重纪念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成立18周年,来自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20多位将军围绕“弘扬孙子文化”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讨。该书共共20多万字,它充分阐述了孙武故里“惠民说”的论点和论据,其结论得到孙子兵法研究会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认同。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包括孙武故里问题的由来、故里、故乡和家、乐安地望与“齐国古乐安”、孙武故里乐安与西汉乐安县的关系等。
引言第一章 孙武故里问题的由来一 历史典籍中关于孙武故里的记载二 有关孙武故里乐安地望的研究三 20世纪90年代的故里之争第二章 故里、故乡和家——“临淄说”辨析一 孙武的故里二 孙武故里“临淄说”的错误所在三 孙武故里“临淄说”史料辨析第三章 乐安地望与“齐国古乐安”——“广饶说”考辨一 “广饶说”的主要观点和逻辑依据二 “广饶说”的主要史料依据辨析三 质疑“广饶说”学者赵金炎先生的“质疑”第四章 孙武故里乐安与西汉乐安县的关系——“博兴说”评述一 “博兴说”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二 “博兴说”的错误所在第五章 乐安地望——“河朔的乐安”考——“惠民说”考疑一 图腾、姓氏和郡望二 孙武故里——乐安辨析三 孙武故里考四 孙武故里当今地望所在五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孙姓世系”记载的可靠性辨析第六章 黄河下游的变迁与孙武故里考证一 春秋、战国及西汉以前黄河下游的流经地域二 东汉及隋唐时期黄河下游的流经地域三 五代及北宋时期黄河下游的流经地域四 南宋至金及元、明、清前期黄河下游的流经地域五 清咸丰五年以后黄河下游的流经地域附录一 惠民县建置沿革考辨附录二 高青县建置沿革附录三 参考文献
仔细分析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元和姓纂》中关于孙武故里的记载有误。孙逖撰写的《宋州司马先府君墓志铭》中关于西晋孙颉的“避地”在“河朔”,并不是林宝所说的“避地于魏”。从时间上来看,孙逖的《宋州司马先府君墓志铭》应该是撰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它比《元和姓纂》的成书时间要早。且这是孙逖对其祖先世系追述,其准确性,应当比《元和姓纂》的描述更具有权威性。况且,孙逖曾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其遣词造句,自当严谨、客观。从时代背景来看,在重视族系、注重郡望的时代,把自己的族系、郡望搞错,是被人耻笑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相信孙逖在《宋州司马先府君墓志铭》中所说的“至晋有长秋卿道恭有子孙颛,避地河朔”说法。孙逖的这种表述,又为后来的《唐i故河南府洛阳县尉孙府君墓志铭》所证实,即孙备墓志又充分的印证了孙逖记述的正确性。
我和《孙子兵法》结缘,还是近20年前的事情。由于我是一个惠民人,自然会对发生的孙武故里之争格外关注。因此我就产生了探究这个问题的情结,使我在孙武故里的研究问题上,有了许多的思考,这既为着家乡,更为寻求真理。此次拙著《孙武故里新考》的出版得到了中共惠民县委、县府领导大力支持。对此,我是十分感谢,十分欣慰的。在拙著的撰写过程中,曾多次得到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当代著名《孙子兵法》研究专家吴如嵩先生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期间我曾多次恭请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姚有志将军、副会长吴如嵩将军为拙著赐序,现在我终于如愿以偿,十分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两位将军为拙著赐序,不仅是对我的关怀和支持,更是对孙武故里63万人民的支持。序不上2000字,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既把孙武故里考证这种晦涩难懂的学术研究话题说得明明白白;又把故里向题的来龙去脉讲的清清楚楚,真不愧是大手笔。还要提到的是,在我从事“故里”研究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过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霍印章教授的帮助和指点。同时,书中也大量地引用了许多当今时贤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孙武故里新考》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一位并不算出名的学者能把学术搞到这样很不错了,我就很怀疑为什么在中国,这样的学者不能名声大燥,反而一些无能之辈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