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石头
2010-6
现代出版社
幾米
128
无
当寂寞以天崩地裂之势袭卷而来, 唯有强烈的思念才能引领它回到想望的地方…… 蓝石头静静躺在森林深处,度过了一万年之久。它以为它会永远待在这里,直到地老天荒。但是,一场漫天大火烧毁了森林,美丽的蓝石头被撞裂成两半,一半留在森林里,另一半却被运往城市…… 这是一个关于寂寞与追寻的故事。藉由蓝石头华丽而又沧桑的旅程,我们仿佛看到,即使是一丝希望的光芒,也可以照亮整个宇宙的黑暗。
幾米,绘本作家。1998年开始创作。作品风靡两岸三地,美、法、德、希腊、韩、日、泰等国皆有译本。
学界和媒体多次以“幾米现象”为主题分析讨论。
被Studio Voice杂志选为亚洲最有创意的五十五人之一。
即使是一丝希望的光芒,也可以照亮整个宇宙的黑暗……
无
完整的蓝石头一分为二 相隔两地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世界思念像是透明的绳索 捆绑住两颗柔软的心信守的是不离不弃 永不分离人世间的孤独刺破那颗脆弱的心 无尽的思念喷薄而出蓝石头崩溃在厚重的回忆里 挣脱牵绊相聚的沉重躯体 粉碎成微小的沙砾思念载我穿越千山万水你知道 不管多困难 我终会抵达
翻开书的扉页,上面印着这么一行字:“献给,父亲与母亲”。散发出蓝色的微弱的光芒,可即使它渺小却依旧能带来照亮整个宇宙黑暗的光芒,那是希望的光芒。历经了世事变化,每每强烈的思念都使它不断分裂,即使已变成了尘埃般渺小的细沙,也要回到另一半的身边,谁又不能说这是属于蓝石头的幸福呢?突然想到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到的“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人的一生分分合合,又有多少人向蓝石头一样,始终心系着最初……并不断追寻?
封面是绿色的,几个小孩子围着蓝石头。个人认为没有蓝色封面的那款好看。
几米细腻的情感笔触,将思念的故事娓娓道来。思念的力量让蓝石头破碎虚空,它最终在支离破碎後回到了原点。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又寂寞又美好,如果我们对于人生从来没有期待,是不是就永远不会伤心?但是就算幸福之门不曾打开,就算自由不过 是一种想像,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安静温柔的拥抱。
刚收到货,看到包装居然是用一个朔胶袋装着封一下胶纸就这样发过来了。一个纸箱也舍不得出来保护一下书。买了5本有3本的书角皱了。蓝石头这本书明显是旧的,外装透明袋没有不说,书面还还破了一点,这是送人的生日礼物。现在再买已经来不及了,对卓越真的很失望,以后不会再光顾卓越了。
第一次看是在书店里,看了之后就非常感动,于是马上回家就在卓越上买了.看了很多遍,每次看都有被感染.....
已经买了几米大部分的作品收藏,除了向左走向右走,蓝石头最让我感动。几米是怎样做到的,每一个故事都如此动人
几米,一如好评。。
在图书馆写作业时无意间读到的一本书,看完后有一种酸酸的感觉,讲的是一块蓝石头漂泊的故事.我们都像蓝石头一样,非自愿的被别人刻画成他人所希冀的样子,直到小的不再被别人重视的时候,即使还残余对过去的怀念的一小部分,我们依然欣慰于回归.沧桑的画面,在一瞬间,我感到只有几米最懂我.
最喜欢的一本书 却偏偏就这本没有包装 而且书的上面全都坏了 很不满意
书没有塑料封皮,感觉很旧,脚都磨坏了很多,本来是要送人的,感觉送不出手了,以后不会在这里买书了
一块石头不断崩毁 不算追寻 最终得偿所愿的温暖系漫画 送给所有心中有爱的“孩子们”
内容精彩 不空洞 塑料页面适合收藏用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封面,设计、材质选择欠佳。
另类儿童书籍,我女儿很喜欢
质量好 速度很快。,。一直很喜欢几米的漫画。
几米的书,一如既往的好,图好看,故事也喜欢。
喜欢第一页上的那句话 也喜欢蓝石头想回到故乡而执着的漂泊
几米的东西都是好的OK
非常满意,几米控,推荐
喜欢喜欢。。。。。。
没有包好
500字心得的评价才可获得奖励--懒得评价
几米经典作品:小蝴蝶小披风(新版)
公司定的没有看呢 呵呵 !!
蓝石头 几米
好几年前写的。发过来分享。
“……然而青春的爱恋易逝,伤心的少女轻轻地取下蓝石头,将它抛向远方……”
“蓝石头静静躺在铁道枕木间,火车忙碌地来回穿梭,再也没有人将它拾起。它清晰地看到,家在遥远森林中声声呼唤。火车每经过一次,它就快乐地分裂一次。
“火车每经过一次,他就快乐地分裂一次。”
——几米《蓝石头》
今夜再读几米的《蓝石头》,仍然是那种平静如水却哽咽心头的感觉。始终没有机会一吐为快,是不好说,更怕说不好。
这本书是好几年前的作品。那时候的几米,总是要把整片地填满繁茂的花草,总是要把树干的纹路走向滴水不漏得展现出来,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景,都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人。但即使,他真的已经用细腻的笔触填满了整片花地,上面却站着一个或者两个孤独的灵魂;即使,每一根树干都枝繁叶茂,但它们只是树,即使紧挨在一起,也未曾说过一句话;即使,地铁站里已经不能再多容纳下一个人,也总有那么一两个显得不和谐,仿佛他们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几米的故事就是这样,状似美好,也向往着美好。我在《又寂寞又美好》中证实了这一点,当几米开始画一个东西的时候,就赋予了它灵魂。这个灵魂总会有那么些不完美,有些孤单。但不论它现在是怎样的状态,向往美好的心不曾改变——从中也不难看出有几米自己的影子。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几米之所以是几米,总有他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地方。
《蓝石头》是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本以为最终,作为飘渺沙粒存在的那一抹蓝色,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另一半身边——可在无数的沿途的日夜中,他究竟已经失去了多少“自己的另一部分”?这就像整部作品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在长年累月的分裂之后,经历了这么多岁月洗礼,最终会去的那抹蓝色,或许再也不会被认出,或被记得。甚至,那本应该安然存在的另一半,也已经阴差阳错成为了空气中的尘埃。
如果把蓝石头比作一个人,不论你意愿如何,也不论你能否接受,改变始终是不可抗拒的。而在这些改变的过程中,有时甚至可以是带来快感的。诚然,看到原本完整的蓝色石头一次又一次改变了形态,由始至终除了思念森林里的另一半,它无能为力——我会感到惋惜,感叹世事无常,感慨个体的渺小;但每一次,当它以一个充满智慧和吸引力的新形象出现,我更愿意去赞叹这些并不长久的姿态。这和人生实际上是一样的,重要的是我究竟应该选择怎样一种态度去面对生活,到自己变为一粒尘埃之时,我经历了怎样炫目的过程。
一直以为人是在成长的,于是理所当然看上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拥有的也越来越多。然而实际上,失去的是否比获得的更多?在不断的打磨之后,不管怎样的存在最终都会化为风的姿态吧?
《蓝石头》始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它因无法抗拒而改变,又因思念而毁灭,不断重塑,又不断崩灭。好像在对我们诉说——美好永远是短暂的,是我们无法抓住的。但毕竟我不是石头,没有人能够经历这样长的岁月——那么请允许我相信美是可以长存的,爱也同样。
与蓝石头为伴的那些人:
冷漠的空间中,目光锐利的男子;
迷路的小孩;
寂寞的,有钱的老婆婆;
渔港,等待恋人的女孩;
挑选墓碑的人们;
墓前,忧伤的拿着玫瑰花的男子;
孤儿院的孩子;
跛脚的流浪狗;
监狱里,天天哭泣的女孩;
小丑先生;
棒球少年——
冬去春来,岁月转瞬即逝。这些不同的面孔都以与蓝石头结下一段缘分的方式,留下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悲伤记忆。然后,总有人先走。最后,只剩下蓝石头自己,继续着追寻另一半的梦。
高中的时候再书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那一个巨大的,静静躺在月光下的石头深深地吸引。跟着书的图片和融为一体的文字,走完了蓝石头的旅程。
就在大二下学期离校回家的时候,无意间在垃圾桶旁边放着这样一本书。我顿时愣了。顿时明白了,不愿意卖掉它,因为不愿看到它和那些教科书,不被重视的教科书放在一起,待价而沽。愿意把它放在,垃圾桶边,总会被有心人看到,再次被温柔对待。
以前看蓝石头,被那种强大的意念所带来的归思深深感动,那是的自己是一片漂泊的云
读到这本书是一个巧合吧,但我很感谢这个巧合。
那天,纠结着要不要约自己一直暗恋的那个他一起吃个饭,就和好姐妹小五子一起来到了影·咖啡这家相对安静的小咖啡吧。
这里与主干道隔着一条街,人虽然也是来往不绝,但还是略显安静,格调也很不错。店主是一对很小资的夫妻,人很好,当我们进来后就放上了柔美的完全没有金属味道的音乐。靠近右边的沙发边是一排书架,上面摆满了各色各样的书籍,有关于电影的,与关于人生的,有关于法律的,有关于经济的,还有关于佛法的,反正各色人来到这里应该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本书。
点了两杯美式之后,我就开始寻觅我的那本书了,音乐潺潺地绕在耳边,和着咖啡若有似无的浓香,慵懒的情绪也开始蔓延,然后这本蓝色的封皮就跳进了我的视线。一口气将他读完,朋友还在打趣,“你在读什么,读的这么认真?”这个故事虽然很虚幻,但是却给人真真实实的冲击,蓝石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信念,不管有多少诱惑与困难,心心念念的要回到自己另一半的身边去,这种坚持,让当下的我们不得不深思一下。
我们整天说着,我喜欢他很久了,可是他为什么不喜欢我呢?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你又为喜欢他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呢?没有努力的借口是最完全彻底的失败。而没有说出口的喜欢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没有说出口,就是空白,就是零,就是一切都没有开始,你要让它开始,就要跨出这一步,说出口总比一直埋在心里强得多,至少你能得到一个答案,一个让你证明你这三年的情感没有付诸东流的机会,或许也是一个让你去开始下段更精彩的人生的机会。
在等待回复的时间里真的很难熬,不过结果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我可以大方的同他打招呼,大方的出现在他的世界里。现在,我只想说,谢谢你,谢谢曾点亮了我以前的生活。
今早近五点入眠本是早早就撑不住了,可是翻看蓝石头,耳机里是南方,竟就让这个夜忧伤的再也无眠。
看到亲爱的石头大象前站立的那个小朋友,我被打动的一塌糊涂。他那么小那么小,纯正的蓝外套映衬着大大的蓝色气球,一双小小手亮丽的那么耀眼,那是比红色小靴还要亮丽的黄色。他泪眼汪汪的问:“亲爱的石头大象,你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吗?”我对小的让人怜惜的东西向来没有抵抗力,何况还很自恋的想起初中的自己。那时的冬天仍旧要骑自行车上学,戴着紧紧的棉布手套,会不自觉地伸出五指,当时真的自恋的想过这双小手好可爱,尤其是在手套的包衬下,肉肉的。
总自认为是个相当冷漠的人,不知想家为何物。若有过体念,也只是对双亲的一份惦记。可是蓝石头却一心想要回到故乡,回到另一半身边。每当强大的思念以天崩地裂之势袭来,它就会瞬间崩毁……从一只大象,到老婆婆的鸟儿,到码头的标志,一直到最后化为风中的沙……
时间如逝去的流水,不再有人记得那对不幸的恋人,不再有老爷爷的问候,不再有少女心头深深的爱恋,蓝石头却只想回家,回到森林里的家。他不断地破裂,不断地被改造,体积越来越小,思念却越来越深。他担心的是,自己已渐渐遗忘晨雾的气息;害怕的是,再也无法看见在天空飞翔的孤鹰;忧郁的是,家的记忆会变得愈来愈模糊。对,就是这个忧虑:家的记忆越来越模糊。那种感觉就像是无法再鲜明真确地记住一片叶子的轮廓。
米奇曾问拉比,人对于死亡最怕的是什么。不是疼痛,不是逝去,拉比说,是遗忘。我始终觉得这种终结的哀伤和旅途中的顾忌并无二异,正如遗忘是一如既往的存在。竭力的留住或记住什么,或许也只是想要证明我曾在,我曾拥有。虽然我说不清这于现世是怎样的意义,可毫无疑问的是它能带给我慰藉。
有人问黄西增加幽默感要多吃什么水果,他说黄瓜和西瓜。这答案的背后,我想或许只是黄爸爸曾说,没成功就回家吧,老婆孩子热炕头,种点西瓜种点黄瓜。我相信这是任何一个出游孩子心中最温暖的信仰。
在目前度过的最糟的这个暑假里,我曾怒气冲冲的发短信质问赵爽,思念到底是什么,它又到底有个什么用。思念就是第一天说想你,第二天就开始各种嫌弃各种不待见么。她当时大大的感叹我的傻姑娘啊。她说你现在被梦想所驱使跃跃欲试,体内荷尔蒙分泌过剩,静下想想两代人间的差异真的是你所想的不理解么?我曾想过很多年不回家,哪怕可怜兮兮也要在外拼搏,如今又多了出国的念头,我想,当有一天头破血流,我会回头,包扎好一切享几日现世安稳。可那是多久的以后,我从来都不敢想。或许我要像蓝石头一样,不断地被打击,不断地被改造,不断地真正化为尘世里的一颗沙,才真正明白家的意义。
當寂寞以天崩地裂之勢席卷而來,唯有強烈的思戀才能引領它回到嚮往的地方 一萬年過去了,一千年過去了,一百年過去了, 十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 縱然是周遭一直在改變 縱使是經歷過世間的人情冷暖,生離死別, 美麗的藍石頭被撞裂而成的另一半, 一直在追尋著 時空的轉變 不曾停止 追尋也一直從來都不曾改變, 只是想單單的尋找著另一半 藍石頭華麗而滄桑的旅程, 即使是最後一粒塵埃 也一樣找的到自己的歸屬 即使是一絲希望的光芒, 也可以照亮整個宇宙的黑暗 藍石頭的追尋 不正是你我的執著 為著心底里那份最真實的美好 一直在努力著 不由得想到幾米——微笑的魚 像狗一樣忠心 像貓一樣貼心 像愛人一樣深情的魚 今日自勉的話 Vision without action is a daydream Action without vision is a nightmare.
昨天因为要出去还拖欠已久的信用卡的钱,于是干脆搭地铁出去,顺便逛逛,于是直接到了体育中心。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暖融融的仿佛被一头熊轻轻地抱住了一样。
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对广州也是既喜欢又讨厌地自相矛盾着。作为一个偏远山村的小孩,我喜欢这个城市的光鲜,又讨厌它的拥挤,喜欢它的历史底蕴,但是又讨厌它缺乏历史烙印。历代积累的的文明正在一步一步地被侵蚀,剩下的只能作为珍稀被商家包装称展览品开放给大家,并收取高额观赏费。不过幸好走这里的路是不用给现金的,而且搭车的钱也还出得起。
自从地铁出现后,我便喜欢上搭地铁,因为在出地铁站的时候往往能穿行过一排排色彩斑斓的商业街。只是我从来不喜欢在那些地方购物。我只喜欢浏览橱窗里的衣服,喜欢欣赏烘烤得像贵族的面包,喜欢看被包装得自以为是公主的各色饮品。我不会在这些地方买衣服,偶尔会尝一下面包,渴了也只想喝杯白开水。我总喜欢路过这些悠闲地购物、讨价还价的年轻时尚的闲人们,路过那些脸上总是露着讨好的神色,笑容如 糖果般甜蜜的年轻招待们。这里仿佛是一个永不落幕的生活展台。每当这些时候,我总是愉悦的。
然而,有时候我也会很悲伤。当我悲伤的时候,我就想去看几米的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我悲伤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几米的图画和文字。然后那些悲伤仿佛就可以稍稍得到理解一般。这是一种不需要言语、不需要交流就能够得到的理解。
几米喜欢画城市。他会画很多很多的人,然后突出一张忧伤而无邪的脸孔和眼睛;他会在寂静的城市夜里安排一只和蔼的大兔子,安抚因害怕孤独而哭泣的小孩子。于是看过他的作品的小孩,便不会在大城市的夜里感到害怕。很多时候一个人去搭地铁,周围很少人,要通过长长的空荡荡的电梯,虽然少了缺氧的感觉和磕碰的危险,但是依旧会有点发秫,这些亮晶晶的钢铁机器在永不见天日的地下总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而几米用他的图文教会了我去想象、去静心聆听。去想象自己身后跟着一大群温和的大象,它们准备去另外一个广场演出;去聆听黑暗中蝴蝶拍翅膀的声音·······有了这些想象中的阳光下的生物的 加入,空旷的地铁站顿时变得有趣而热闹起来。
由于是星期一,人比周末少了很多倍,但依旧还是多,依旧还是多!不过今天我很愉悦,也许是因为阳光,也许是因为那头小熊。我好久没有莫名其妙地悲伤过了,也许是因为没空。轻轻的悲伤在我看来多少带点小资的味道,但是我既然不是小资,而且也没有了当学生时候的闲情,于是也就没有时间去品嚼悲伤了。也许是今天的太阳,也许是太阳底下那些光秃秃的树枝,也许是抱我的那头熊,让我想起了几米。于是我开始在偌大的购书中心里寻找几米的影子。
从前常去的三联书屋搬走了,我只在美术、文艺书库里找到他的影子。几米的书整整齐齐地摆着在一起,有些看过了,有些没看过。随手拿起几本来,面带笑容地看着那些简单的图文,心情愉悦。
但是《蓝石头》没有给我“愉悦”的感觉。也许可以说是愉悦,因为毕竟我喜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透着淡淡的忧伤,但是更多的是坚强的意志,这种执着的意志对我来说,既感动又鼓舞。故事超级简单:一个睡在大森林里的石头,因为一场大火被烧成了两半,一半被运送到了城市,另外一半留在原地。被运走的那一半,虽然无数次被雕琢、被珍藏、被赞美,但是它毫不留恋,它无时不刻在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的另一半。最终,化成了粉尘的它,乘着夜的风精灵,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另一半的身边。
一口气看了好几本几米的新作,而《蓝石头》却像靑柠一样让我清爽,就像路边光秃秃的枝头上露出的嫩芽一样让我欣喜,并且附有一点点一点点的感伤——这是看几米的书的副作用,一直如此。这种感伤,就跟坐在总是流泻着轻音乐的星巴克里,看着一杯小小的卡布奇诺的泡泡,慢慢地破碎一样,轻轻地,甜甜地,但是漫天盖地。
走出书城,走进地下通道,进入地下铁,刷卡,通过长长的电梯,周围有很多很多各色各样的人,五花八门的脸、高低不同的声调,都没有扰乱我心中的那一片蓝幽幽的宁静。
虽然有时候觉得这个城市没有信仰,迷失了自我,但是此刻我原谅了它,彻底地原谅了它。也许以后我还会对它感到愤怒,感到失望,但是我想,我不会再讨厌它,我会好好睡一觉,醒来了继续喜欢它。它是我的驿站,我又何尝不是它的过客?
人也许终其一生都要去追寻,追寻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也许一生都在辗转反侧中寻找,寻找自己的“故乡”;这一个追寻,这一个寻找,便是一个故事,一个个的故事串起来,就是自己。让这一个追寻的过程美丽起来的,便是不屈不挠的信念和意志。不管结果如何,不管结果如何。总会回到的,总会回到的。
我走在江边的路上,北岸的风轻轻地摇曳着新移植过来的树木,正在西下的太阳给照在宽阔的江面上,难得的蓝天倒影在粼粼的江水里,太阳光踮着脚尖在跳舞,从粼波跳到树叶上。然而,大部分树木都因为想家过度而生病了,不得不整天整夜打点滴。我希望它们都能读读《蓝石头》的故事,然后像我一样,感到平静而且愉悦。
治疗忧伤的办法是让忧伤彻底地流露出来,不是吗?
昨天因为要出去还拖欠已久的信用卡的钱,于是干脆搭地铁出去,顺便逛逛,于是直接到了体育中心。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暖融融的仿佛被一头熊轻轻地抱住了一样。
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对广州也是既喜欢又讨厌地自相矛盾着。作为一个偏远山村的小孩,我喜欢这个城市的光鲜,又讨厌它的拥挤,喜欢它的历史底蕴,但是又讨厌它缺乏历史烙印。历代积累的的文明正在一步一步地被侵蚀,剩下的只能作为珍稀被商家包装称展览品开放给大家,并收取高额观赏费。不过幸好走这里的路是不用给现金的,而且搭车的钱也还出得起。
自从地铁出现后,我便喜欢上搭地铁,因为在出地铁站的时候往往能穿行过一排排色彩斑斓的商业街。只是我从来不喜欢在那些地方购物。我只喜欢浏览橱窗里的衣服,喜欢欣赏烘烤得像贵族的面包,喜欢看被包装得自以为是公主的各色饮品。我不会在这些地方买衣服,偶尔会尝一下面包,渴了也只想喝杯白开水。我总喜欢路过这些悠闲地购物、讨价还价的年轻时尚的闲人们,路过那些脸上总是露着讨好的神色,笑容如 糖果般甜蜜的年轻招待们。这里仿佛是一个永不落幕的生活展台。每当这些时候,我总是愉悦的。
然而,有时候我也会很悲伤。当我悲伤的时候,我就想去看几米的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我悲伤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几米的图画和文字。然后那些悲伤仿佛就可以稍稍得到理解一般。这是一种不需要言语、不需要交流就能够得到的理解。
几米喜欢画城市。他会画很多很多的人,然后突出一张忧伤而无邪的脸孔和眼睛;他会在寂静的城市夜里安排一只和蔼的大兔子,安抚因害怕孤独而哭泣的小孩子。于是看过他的作品的小孩,便不会在大城市的夜里感到害怕。很多时候一个人去搭地铁,周围很少人,要通过长长的空荡荡的电梯,虽然少了缺氧的感觉和磕碰的危险,但是依旧会有点发秫,这些亮晶晶的钢铁机器在永不见天日的地下总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而几米用他的图文教会了我去想象、去静心聆听。去想象自己身后跟着一大群温和的大象,它们准备去另外一个广场演出;去聆听黑暗中蝴蝶拍翅膀的声音·······有了这些想象中的阳光下的生物的 加入,空旷的地铁站顿时变得有趣而热闹起来。
由于是星期一,人比周末少了很多倍,但依旧还是多,依旧还是多!不过今天我很愉悦,也许是因为阳光,也许是因为那头小熊。我好久没有莫名其妙地悲伤过了,也许是因为没空。轻轻的悲伤在我看来多少带点小资的味道,但是我既然不是小资,而且也没有了当学生时候的闲情,于是也就没有时间去品嚼悲伤了。也许是今天的太阳,也许是太阳底下那些光秃秃的树枝,也许是抱我的那头熊,让我想起了几米。于是我开始在偌大的购书中心里寻找几米的影子。
从前常去的三联书屋搬走了,我只在美术、文艺书库里找到他的影子。几米的书整整齐齐地摆着在一起,有些看过了,有些没看过。随手拿起几本来,面带笑容地看着那些简单的图文,心情愉悦。
但是《蓝石头》没有给我“愉悦”的感觉。也许可以说是愉悦,因为毕竟我喜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透着淡淡的忧伤,但是更多的是坚强的意志,这种执着的意志对我来说,既感动又鼓舞。故事超级简单:一个睡在大森林里的石头,因为一场大火被烧成了两半,一半被运送到了城市,另外一半留在原地。被运走的那一半,虽然无数次被雕琢、被珍藏、被赞美,但是它毫不留恋,它无时不刻在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的另一半。最终,化成了粉尘的它,乘着夜的风精灵,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另一半的身边。
一口气看了好几本几米的新作,而《蓝石头》却像靑柠一样让我清爽,就像路边光秃秃的枝头上露出的嫩芽一样让我欣喜,并且附有一点点一点点的感伤——这是看几米的书的副作用,一直如此。这种感伤,就跟坐在总是流泻着轻音乐的星巴克里,看着一杯小小的卡布奇诺的泡泡,慢慢地破碎一样,轻轻地,甜甜地,但是漫天盖地。
走出书城,走进地下通道,进入地下铁,刷卡,通过长长的电梯,周围有很多很多各色各样的人,五花八门的脸、高低不同的声调,都没有扰乱我心中的那一片蓝幽幽的宁静。
虽然有时候觉得这个城市没有信仰,迷失了自我,但是此刻我原谅了它,彻底地原谅了它。也许以后我还会对它感到愤怒,感到失望,但是我想,我不会再讨厌它,我会好好睡一觉,醒来了继续喜欢它。它是我的驿站,我何尝不是它的过客?
人也许终其一生都要去追寻,追寻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也许一生都在辗转反侧中寻找,寻找自己的“故乡”;这一个追寻,这一个寻找,便是一个故事,一个个的故事串起来,就是自己。让这一个追寻的过程美丽起来的,便是不屈不挠的信念和意志。不管结果如何,不管结果如何。总会回到的,总会回到的。
我走在江边的路上,北岸的风轻轻地摇曳着新移植过来的树木,正在西下的太阳给照在宽阔的江面上,难得的蓝天倒影在粼粼的江水里,太阳光踮着脚尖在跳舞,从粼波跳到树叶上。然而,大部分树木都因为想家过度而生病了,不得不整天整夜打点滴。我希望它们都能读读《蓝石头》的故事,然后像我一样,感到平静而且愉悦。
治疗忧伤的办法是让忧伤彻底地流露出来,不是吗?
偌大的蓝石头被离开家,无论他的内心如何向往最初的地方,也不能挽回已经离开的事实,强大的思念,致使它的身体不停地崩裂,最后以一粒砂的重量回归家园。 期间的寻找在别人的故事里穿插,目睹忧伤,思念,伤痛,。。。蓝石头一次次在别人的故事里光亮又随着几近荒芜的结局所触,唯有一次次的崩裂。。。 为什么,要这个石头发出蓝色的光? 如果我要回家,就必须以灵魂的形式? 或者,它只是要回去,回到最初的地方,才能终结分裂与,这一生的忧伤?
在书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一口气的读完。
当在蓝色气球飞过它身边时,
随着它第一次崩裂,
然后一次次的瞬间崩裂。
最后化成沙,迫不及待回到另一半的身边。
如果这世上,
没有一个人是为你准备好的,
而你又真的不相信,
那就大声喊着自己的幸福,
勇敢走下去。
该怎么去在这世上努力寻找,
唯有这思念与执念,
虽然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
可谁又不是在泪水中才慢慢明白。
当强大的思念以天崩地裂之势袭来,
就让自己一次次碎裂吧,
最后只剩一颗红豆,
就用它换一个宇宙。
《蓝房子》,06年的时候就已经看了一遍,然后一直放在那里就再也没有动过。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有买过这么一本书。直到有一天偶尔整理东西的时候才翻出这本几米的漫画。
然后重新翻翻。
以前看的时候,也忘了是啥感觉了,估计是不完全懂。
现在再来看看,豁然觉得,很多人都是被时间所压迫着,去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事情。时间和记忆是《蓝石头》里最纯洁的情感了。
石头的每次碎裂,都代表着一段时间的过去,而记忆依然尚存,依然刻骨铭心。
最后还是回归到原点。
然后就可以安心而不再碎裂了。
为什么只有一半石头会不停地碎呢
其实在石头面前,不论这个人活了多久
在石头面前都不存在
因为那个人的生命太短了
在石头看来只是一瞬间罢了
可是这个石头的生命比人还短
算是非常短命了
如果最后的结局是蓝石头最终灰飞烟灭。。
估计就更揪心。
书从头到尾都让我揪心,
却给我个喜剧的结局。
不好
……再多的旅程 再多的离别 再多的分分合合 我们终究忘不了记忆中的那片森林 在成长的途中一直都怀揣着默默的念想 那里有源源不断的力量 就像隐形的信念般 温暖着穿梭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我们的另一个自我……
转载自行走之树。原文http://www.yuanli.info/?p=1160
嗯
再看看
不推荐给孩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