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回音

特里·格尔威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作者:

特里·格尔威  

页数:

317  

译者:

史国强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有些演说能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演说的前因后果。其实,正是这些前因后果——未必是演谠-一才使得每个演说都意义非凡。 特里·格尔威挑选出49篇演说,这些演说之所以能改变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演说中纯粹的力量。从摩西到曼德拉及其他人,上下数千年,纵横东西方。格尔威还为每篇演说撰写了见解独到的短文,将读者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不仅如此,他还以独到的见解剖析演说造成的影响。格尔威借此使我们洞悉这些演说的真谛所在。我们在这里能接触到耶稣、西塞罗、伯里克利、克伦威尔、华盛顿、乌尔班二世、温斯洛普、肯尼迪、裕仁天皇、芭芭拉·乔丹、胡志明、罗伯斯皮尔、帕特里克·亨利、伊丽莎白一世、林肯、曼德拉、罗斯福、希特勒、邱吉尔、奥巴马,等等。这是一部极具历史意义的大作。格尔威不愧是天才的故事人,他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窗户,透过这些窗户我们可以洞悉历史的演变。

作者简介

特里·格尔威是《美国传统》《波士顿环球》和《纽约时报》的撰稿人,他还著有《为使其他人活下来》《生活在美国的爱尔兰人》《为自由事业》《爱尔兰造反者》《华盛顿将军》《公民同胞》及《让每个国家都知道》。他现在生活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枫伍德。

书籍目录

摩西告别以色列伯里克利在葬礼上的演说雅典,公元前430年西塞罗首次痛斥喀提林罗马,公元前63年耶稣与被祝福的人加利利,约公元30年乌尔班二世宣布讨伐克莱蒙特,1095年马丁·路德拒绝改变信仰沃尔姆斯议会,1521年托马斯·莫尔面对指控伦敦,1535年7月7日伊丽莎白一世:“我来当你们的将军”蒂尔伯里,1588年约翰·温斯洛普的“山巅之城”1630年6月克伦威尔解散国会:“以上帝的名义,滚!”伦敦,1653年4月20日帕特里克·亨利:“没自由,不如死!”弗吉尼亚,1775年3月25日华盛顿对不满的军人发表演说纽堡,1783年3月15日查尔斯·福克斯抨击东印度公司伦敦,1783年12月1日罗伯斯皮尔替恐怖辩护巴黎,1794年2月5日乔治·丹东:我们狠拼,再拼,一拼到底巴黎,1792年9月2日托马斯·杰斐逊与世界的希望华盛顿特区,1801年3月4日红衫酋长为印第安人的宗教辩护纽约州中部,1805年拿破仑告别老兵卫队1814年4月20日西蒙·波利瓦尔团结南美洲安古斯图拉,1819年9月15日老爱尔兰的事业丹尼尔·欧克奈尔的最后一次魔鬼集会,1843年10月1日卡尔·马克思论自由贸易布鲁塞尔,1848年1月9日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7月4日演说纽约州的罗彻斯特,1852年亚伯拉罕·林肯在库珀学院的演讲纽约,1860年2月27日加里波第号召他的士兵“大家都拿起武器来!”那布勒斯,1860年9月苏珊·安东尼:一个女性的选举权“难道女人不是人吗?”门罗镇,1873年威廉·詹宁斯·布赖恩与黄金十字架芝加哥,1896年7月9日比利时国王阿尔贝特不怕德皇的威胁布鲁塞尔,1914年8月4日帕德里亚哥·皮尔斯:没有自由的爱尔兰不会太平海伦·凯勒:打倒战争纽约,1916年1月5日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建议华盛顿,1918年1月8日甘地论非暴力与不合作印度的阿布马达巴德,1922年3月18日孙中山呼吁用大亚洲来抵挡西方帝国主义日本神户,1924年11月28日海尔·塞拉西呼吁援助他的国家日内瓦,1936年6月3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体贴穷人华盛顿,1937_年1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嘲笑拿雨伞的人魏玛,1938年11月6日劳·格里格,“地球上最幸福的人”布朗克斯的美国人体育馆,1939年7月4日温斯顿·邱吉尔作为首相的第一个演说“鲜血,辛劳,泪水和汗水”伦敦,1940年5月13日富兰克林·罗斯福为登陆日祈祷“他们作战是为了结束战争”华盛顿,1944年6月6日裕仁天皇的停战诏书“以为万世开太平”东京,1945年8月15日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Ba Dinh Square,1945年9月2日温斯顿·邱吉尔的铁幕演讲约翰·肯尼迪在柏林“我是柏林人!”柏林,1963年6月26日芭芭拉·乔丹在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上的发言“今天我是检察官”华盛顿,1974年7月24日安瓦尔·萨达特在以色列议会上的演说“朝着崭新的地平线大胆挺进”耶路撒冷,1977年11月20日伊利·韦塞尔请求罗纳德·里根“总统先生,你的地方不在这里”华盛顿,1985年4月19日罗纳德·里根就“挑战者号”悲剧发表讲话“挣脱大地无理的束缚”华盛顿,1986年1月28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山上的布道“我们一定要劳动,用我们的才智来创造财富”爱丁堡,1988年5月21日纳尔逊·曼德拉的就职演说“将光荣与希望送与新生的自由”比勒托利亚,1994年5月10日巴拉克·奥巴马面对种族与宗教问题“更完善的联合”2008年3月18日

章节摘录

  伯里克利在葬礼上的演说  雅典,公元前430年  战士的死与百姓的死有所不同。战士和百姓都可能死得很早、死得很悲壮,但战士的死通常有更大的象征意义,他们的死可以激发出慷慨激昂的演说,象征高尚的事业。  公元前433年,作为希腊重要城邦的雅典正面临来自斯巴达的挑战,这在历史上并非唯一的一次。公元前460~446年,这两个冤家交过手,但双方谁也没有欢呼胜利或承认失败。此后30年平安无事,但这之后局势骤然紧张,伯里克利开始为雅典备战,因为他认为一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两个对手先是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后来斯巴达于公元前431年向雅典派出信使,又提出新的要求,这时伯里克利中断谈判,两个城邦再次卷入战争。  斯巴达发起焦土战役,攻陷雅典附近的乡村阿提卡。斯巴达人的狠毒点燃了雅典人胸中的烈火,伯里克利被迫向伯罗奔尼撒海岸派出一支舰队,雅典士兵开始为阿提卡复仇。  大战一年之后,雅典准备为阵亡将士举行公开的葬礼。这座城邦著名的军事指挥家、政治领袖、艺术赞助人、民主政治的重要鼓吹者伯里克利应邀为阵亡将士致悼词。  他的演讲收入休昔底德的经典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休昔底德告诉读者,在他撰写的历史中很多演讲是他凭记忆重构的,所以我们无法知道书中的言语有多少是伯里克利在葬礼上真正说过的。  然而,当时的史学家根据他们对伯里克利和他的时代所作的研究,充分相信他的演说反映出雅典人对民主的真实态度及城邦的自我形象。演讲中的重点与其说是阵亡将士,还不如说是他们为之献身的事业——简言之,作为雅典人的事业。伯里克利相信雅典人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信念、对21世纪最为谩不经心的演说读者来说也并不陌生。根据伯里克利的说法,雅典是人类的希望,与穷兵黩武的斯巴达南辕北辙,因为后者所追求的是消灭个人自由。如果将雅典换成美国,把斯巴达换成前苏联,那么伯里克利的演说听起来更有冷战的味道。  加里。威尔斯,H.F.哈定及其他作家指出,林肯总统的葛底斯堡演讲——也是一篇悼词——从伯里克利那里继承了不少东西,他们都认为阵亡将士为事业捐躯是高尚的、有价值的,要比个体的生命更为伟大。二人的谈讲都将永恒的意义赋予戛然而止的生命,死者高尚的品质是听众所敬仰的。  在我之前来此演讲的人,他们大多赞成立法者的建议,因为他们建议在我们的葬礼上要搞一次演说。在他们看来,在安葬阵亡将士的葬礼上,有必要将这份荣誉送予捐躯者。但我更希望,如果他们的行为是勇敢的,那最好还是通过行为来向他们致敬,如你们现在所见到的,通过公开葬礼的形式来悼念这些死者。如此一来,很多死者的名声将不会因为言辞的华丽与否受到玷污,也将不会因为演讲者的褒贬,损害他们的美德。因为,无论是说得太多或是说得太少,都是不容易的;即使说得不多不少,也很难留下真实的印象。死者的朋友因为了解事实,很容易认为,演讲者所说的没有他所知道的丰富,因此没有满足他的希望;死者的另一个朋友所知有限,当他听到死者超出他能力的事迹时,不免要嫉妒,怀疑演讲者在夸大其词。每个听众如果听到他力所能及或几乎是力所能及的事迹,那他才能容忍对别人的称赞;如果演讲者所说的事迹高于听众的行为,妒忌之心油然而生,然后开始怀疑。然而,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已同意这一做法,所以我必须照办,而且要尽我之所能来满足所有听众的希望和信念。  我首先要说到我们的祖先,因为这在此刻是恰如其分的,我们在悼念亡灵,因此我们应该怀念祖先。我们的祖先无时无刻不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靠着勇敢将这片家园代代相传,所以我们从他们手上接过了一个自由的国家。但是,在我们怀念祖先的同时,我们更要怀念我们的父辈,因为他们,我们的遗产才变得更为富有,他们经过无数次战斗,将一个伟大的帝国留给我们——他们的儿子们。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其中大多数人正当盛年,我们还要将事业朝前推进,使我们这座城变得更为富有,如此这般,这座城才足以御敌,足以生息。因为我们所取得的军事成果,我们拥有了各种财富,我们或我们的父辈靠着能力扭转战争局面,与其他人的战争或与野蛮人的战争,对此我都不想赘述;因为说起来话太长,而且你们都耳熟能详。但是在我称赞死者之前,我想指出,我们遵循怎样的行为原则才成为强国,依靠怎样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帝国才变得强大。因为我认为这些想法在此时此地并非不合适,无数的公民和外人来到这里,他们听听这些可能很有好处。  我们政府的形式与其他国家的制度并非竞争对手,我们的政府并不模仿我们的邻居,而是他们的样板。我们确实被人称为民主国家,因为政府是由众人而非少数人来管理。所有人因私发生矛盾时,大家都能面对相同的正义,但是,我们仍然强调成为一流的公民;如果有公民卓尔不群,他被推选出来为公众服务,这不是特权,是对德行的推崇。贫穷不是障碍,出身寒微的人照样可以为国效力。我们的公共生活里没有排他性,我们在私人接触中从不互相怀疑,我们对邻居的所作所为也不生气;我们不会将白眼投向邻居,虽然说这不会造成伤害,但毕竟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我们在私人接触中没有清规戒律,所以在公共行为中才能行成相互尊敬的风气;我们尊重权威,遵守法律,所以我们不担心大胆妄为,我们尤其尊重那些奉命保护弱者的人,尊重那些文字法律,因为法律能防止违法者践踏众人的情感。  ……


编辑推荐

  《历史回音那些重要的演说时如何改变世界的》作者挑选出49篇演说,这些演说之所以能改变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演说中纯粹的力量。  上下数千年,纵横东西方。格尔威还为每篇演说撰写了见解独到的短文,将读者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回音 PDF格式下载



14块多的价位是十分合理的,而且先哲们的文字十分富有哲理,给人很大的启发,是一本好书!值得5分。


非常好富有哲理


孩子喜欢历史,所以买了这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