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学在中国

张碧晖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张碧晖  

页数:

306  

Tag标签:

无  

前言

新世纪新时期,我国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学作为一门“元科学”、“软科学”,在推进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协调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关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30年来,科学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科学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越来越要求对科学技术的结构、发展规律,以及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于是,科学学就应运而生了。

内容概要

科学学是以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交里融合形成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研究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科学学作为一门“元科学”、“软科学”,在推进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协调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关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30年来的科学学在中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书由我国科学学界一些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合著,全景式地展示了科学学这一学科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学在中国前史、科学学的学科建设、科学学期刊发展、科学学在大学、科学学领域的国际交流、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发展史以及大事记等。内容资料丰富翔实,集合众多反映科学学这一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本书可供科学学、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等专业的学者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选读。

作者简介

张碧晖,1940年6月生于江西省樟树市,教授。196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改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1968年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学研究生毕业。曾任华中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武汉市科委主任兼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办公室主任。后到广东创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并任院长。现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多年从事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相关研究,著有《科学学概论》、《科学认识的方法论问题》、《中外科技团体》、《实用企业管理手册》、《管理史话》、《科学教育与科技进步》、《高技术与软科学》、《科学社会学》、《实用决策手册》、“软科学的未来》、《开发区现象》、《城市发展对策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71篇,
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11项,有多项获奖。

书籍目录

科学学在中国(代序) 第1章 科学学在中国前史 1.1 提出中国科学发展途径的代表人物 1.2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 1.3 建国前中国学者对科学论的研究 1.4 建国初至文革前的科学论研究第2章 我国科学学的学科建设 2.1 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工程指向 2.2 国外科学学信息资源的输入与开发:经典著作和情报作品 2.3 我国科学学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综合性著作、教材和工具书 2.4 我国科学学基础理论和历史研究:理论性专著 2.5 我国科学学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应用性专著第3章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创建与发展 3.1 研究会创建的背景与条件 3.2 全国第一次科学学学术讨论会与研究会的组织;隹备 3.3 九华山会议与研究会的创建与巩固  3.4 世纪之交研究会的更新与发展 3.5 当前研究会的活动态势 3.6 研究会发展的经验、启示和前景展望第4章 科学学期刊在中国 4.1 前史期刊:他山之石 4.2 先行期刊:借巢引凤 4.3 研究会刊:学术家园 4.4 同类期刊:共同繁荣第5章 科学学在大学 5.1 科学学在中国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5.2 大学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5.3 大学科学学研究机构与合作网络第6章 科学计量学在中国 6.1 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历程 6.2 中国科学计量学主要成就 6.3 中国利学计量学的国际交流第7章 科学学的国际交流 7.1 访苏见闻:新两伯利亚“利学城”  7.2 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从世界看中国 7.3 从普赖斯到鲁索:影响中国科学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国际交往纪事 7.4 我同三位欧洲科学学家的交往 7.5 国际科技园区的管窥 7.6 IASP第17届科技园世界大会附录A 国内科学学研究机构介绍附录B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大事记附录C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历届理事会成员名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有关科学学这门学科,在中国一般都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进的。不错,从国外引进“科学学”概念,并在中国体制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但是,这门研究科学自身的学科,在我国同样有它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科学学泰斗米库林斯基在一篇论文中有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他说:“近年来,还出现了在我们看来对于科学学的进展是很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自然科学家本人对科学发展途径的看法。他们的看法蕴藏着大量的至今尚未被人阐明、研究和总结的丰富观察以及后来的情况和思想,它们既带有一般理论的性质,又带有具体的性质,它们能够解释科学发展中出现的许多复杂现象,能够促进并加快探索改善科学活动组织和提高科学活动效率的形式和手段。

后记

《科学学在中国》一书,是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一些老同志集体撰写的。2005年年底,研究会举行第五届代表大会。在京的老理事们仍兴致勃勃地参加会议,并表示要发挥余热,特别要把科学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记录下来,促进这门学科的健康发展。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教授立即表示支持,并要我具体组织。根据自愿原则和老同志的身体状况,组织了一个包括王兴成、徐耀宗、陈益升、刘则渊、蒋国华、符志良等在内的写作班子。历时一年多,由我统稿完成。由于作者较多,且又分散,无论是文风、规格的统一和资料的汇集,都多有困难,费去不少时间。拖至今日,才付梓出版。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繁杂,内容很难做到完整准确,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


编辑推荐

《科学学在中国》可供科学学、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等专业的学者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选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学在中国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很有文献参考价值。


这本书说的就是一个尚不成熟的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史,里面好多就是这个会那个会的,没多少实质性的研究和内容,比较失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