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研究

宋春香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宋春香  

页数:

245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并存交融,中国高等教育不仅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选择,而且还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其间,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主流与边缘、精美与大众等二元选择问题,无疑会或多或少地呈现在高校德育的工作平台上。如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融入积极的文化要素,如何在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界面上思考德育工作,自然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它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以开放的胸襟和全员德育意识,积极投入到既有的高校德育工作中来,实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科研育人、环境育人的和谐德育氛围,真正构筑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构建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问题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理论课题,另一方面要真正实施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原因在于:这里既有关于人的构成要素,又有各个管理机构的硬件要素,更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利益冲突。再加之高校德育的时代性特征,想要系统地梳理清楚构建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各个细节问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强化构建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问题的过程中,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各个工作部门的德育意识,为推行高校全员德育提供思想保证、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组织保障,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德育。由于多维因素的综合影响,自然无形中加大了此类问题的思考难度。所以,要想在构建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问题中有所创新,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内容概要

  《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研究》在当代中国所处的多元文化背景之下,以对话哲学和人本理念为依托,集中论述了构建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的人员构成、时间要素、空间要素、制度建设、实践操作、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等问题,并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应对策略,秉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德育意识观念,提倡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弘扬对话精神,以着重强调构建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作者简介

  宋春香,女,1975年6月出生,黑龙江省龙江县人,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职称,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先后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工作于中国政法大学。曾先后就对话哲学、狂欢理论、当代文化等问题公开发表相关理论文章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探讨构建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学术价值(一)理论研究的角度(二)具体研究的内容(三)德育理想的诉求(四)具体制度的推出(五)理论体系的构建二、实践意义(一)德育环境的时代变化(二)德育对象的现实变化(三)实践工作中的若干思考第一章 来自对话时代的多元挑战——21世纪德育工作的宏观背景一、政治的复杂化二、经济的全球化三、文化的多元化第二章 对话的理论性——“全员德育”观的理论渊源追踪一、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的概念释义(一)何谓德育(二)何谓高校全员德育(三)何谓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四)何谓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二、中西方德育观的简单比较(一)西方的德育观(二)中国的德育观三、"全员德育"观的理论基础(一)对话哲学(二)人本主义第三章 对话的多元性——构建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人员要素一、在高校范围内德育人员构成及其德育角色问题(一)研究型:"两课"教师(二)引导型:专职辅导员(三)教学型:专业课教师(四)管理型:行政管理人员(五)服务型:后勤服务人员(六)影响型:具有名人效应的校长和名师二、德育人员的素质提升问题(一)新时期高校德育发展现状的客观要求(二)高校德育工作者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第四章 对话的时间性——构建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时间要素一、大一:入学教育(一)入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二)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二、大二:学风养成(一)学风建设的内动力(二)学风建设的外动力三、大三:考研引导(一)未来求学发展的考研引导(二)凝聚班风的集体主义教育四、大四:就业指导(一)科学的自我定位(二)健康的就业心理(三)应聘的诚信原则第五章 对话的空间性——构建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空间要素一、课堂(一)在德育内容方面,增强德育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二)在德育形式方面,努力追求"有意味的形式"二、公寓(一)走进心灵,加强公寓党团建设(二)走进家园,加强公寓卫生建设(三)走进服饰,加强公寓形象工程建设(四)走进文化,加强公寓精神文明建设(五)走进习惯,规范公寓生活习惯问题三、图书馆(一)从图书馆管理者的角度讲,需要在育人高度上把握办馆思想(二)从图书馆工作者的角度讲,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导读工作(三)从受益群体学生的角度讲,需要珍惜学习机会营造学习氛围四、校园网(一)加强网络德育建设(二)培养网络德育人才(三)开展网络德育活动(四)网络防范教育第六章 对话的制度性——构建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制度体系一、德育任务和目标(一)德育任务(二)德育目标二、德育责任和分工(一)德育机构部门的职责(二)德育组成人员的职责三、德育激励和约束(一)高校德育激励的内涵与定义(二)高校德育激励制度的特点(三)高校德育激励制度的内容(四)高校德育激励制度的范围(五)高校德育激励制度的目的(六)高校德育激励制度的意义四、德育考核和评估(一)量化考核内容与计分标准(二)考核工作步骤(三)考核奖励办法第七章 对话的实践性——构建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实践操作体系一、建立以校领导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一)实行校长书记并重的领导机制(二)实行院系并重的执行机制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渠道作用(一)课程改革(二)教法改革三、树立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三)加强育人思想建设四、增强专职学生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一)统一管理(二)定期研讨(三)优化队伍五、提高教辅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六、挖掘后勤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相应的德育功能第八章 对话的主体性——大学生在构建高校德育新体系的角色定位问题一、在传统德育中的学生角色: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二、新时期德育中的学生定位:由客体转化为参与体系的主体(一)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角度讲,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二)从主体能动性的角度讲,大学生具备传播先进文化的特定优势三、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彰显大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策略(一)学校提供参与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二)教师提供满足大学生不同个体需求的授课方法和德育内容(三)学生提供源于个人智慧和发展潜能的交流话语和主体意识第九章 对话的艰难性——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另类问题剖析一、作弊问题(一)大学生作弊的主要类型(二)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三)高校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二、同居问题(一)大学生同居现象铺陈(二)大学生未婚同居的原因分析(三)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举措三、网恋问题(一)网络的独特性质(二)高校德育工作的网络化四、追星问题(一)趋之若鹜下的信仰迷茫(二)明星崇拜的原因概括(三)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美育五、自杀问题(一)关于自杀的直接原因(二)关于自杀的深层原因(三)高校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结语:未完成的对话参考文献附录一:高校人才标准论附录二:论成人法学教育改革中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附录三:论高校德育导师制度后记

章节摘录

  一、大一:入学教育  大一生活无论是对大学生本身还是对德育工作者,都是充满希望的美好时期。大学生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紧张高考中拼搏而来,可谓都是各省市各地区的佼佼者。他们带着心中的理想和梦想来到向往已久的高等学府,希望收获学业的硕果和美好的大学生活。而高校的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也是带着迎接未来学子的喜悦之情投入到新一轮的育人工作中来。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带给学校新鲜的活力与创新的才智。可是,高中与大学的不同,未来与过去的差异,不可能瞬间就弥合为一。其间的过渡与适应就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这就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在此阶段将重点放在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上,在教育内容方面强化大学生的适应教育和人生规划教育。  (一)入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1.校内的宣传教育  对于新生而言,校内的宣传教育多以集中学习和分散活动为主。针对学生特点与需求,以教育引导为主,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可考虑以专题报告为主题,辅以主题班会、座谈会或交流会、实地参观、学习材料、宣誓、音像展播、测评、个案分析、多渠道宣传、网络教育、文化活动、播放影像资料等多种教育形式,以激励启发为主,入学教育采取集中和分散、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以通过入学教育为新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良好的入学教育形式,有效地帮助新生在思想上逐步实现各种转变,即逐步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转变和学习目的的转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