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研究

姬鹏程,孙长学 编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姬鹏程,孙长学 编著  

页数:

304  

前言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改造环境、让环境适宜人类生存的历史。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一再被改变。尤其是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拥有了更强的改造生态环境的手段和方式,生态环境也的确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然而,人类在不断改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在遭受着生态环境的报复。遭受环境报复后的人们也逐步意识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前提。否则,任由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环境破坏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在经历过放任发展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以后,都开始不断地探索一条促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提出不要重复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要走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些措施和手段对改善我国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手段和措施仍然是针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的情况,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找到这样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各国的专家学者不断钻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方式和模式。其中生态经济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生态经济区是将一定范围的行政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来研究,是在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省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更高一级、更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所包含的区域更广阔、人口更多、自然地理环境也更复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模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关于人类居住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的计划中,“生态城市”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1992年6月,瑞典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了题为《生态循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研究报告,在大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各国纷纷响应、推广。

内容概要

  本书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抓住制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体制机制因素,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区划及定位,研究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  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对生态经济区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相关研究和政府科学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姬鹏程,男,1962年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政策研究、公用事业研究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研究。作为课题主持人,承担完成的课题有: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委托的“十五”重点课题《机械工业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机械工业跨世纪结构调整战略研究》,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委托课题《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研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委托课题《东北地区城市水价改革调研》《全国城市供水价格调研》《我国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研究》,江西省政府委托课题《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等。先后在《宏观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管理》《机电工业》《中国经济导报》等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2项。

书籍目录

综台篇 第1章 导言  1.1 生态经济区内涵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深刻背景  1.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2章 生态经济区建设文献评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简要评述 第3章 生态经济区建设理论支柱  3.1 制度变迁理论  3.2 外部性理论  3.3 生态补偿理论  3.4 区域生态经济学理论 第4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和主要问题  4.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体制机制现状  4.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4.3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体制机制缺陷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4.4 体制机制创新的优先序及重点  4.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 第5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体制创新  5.1 扎实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 创新规划体制,充分发挥规划指导与协调作用  5.3 深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5.4 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协调管理体制  5.5 完善发展绩效评价考核体制,突出鄱阳湖的生态资本价值  5.6 强化约束保障体制,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执行力 第6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机制创新  6.1 市场调节机制创新  6.2 政府引导机制创新  6.3 社会参与机制创新  6.4 利益补偿机制创新  6.5 生态保护机制创新  6.6 绿色消费机制创新  6.7 完善自主创新机制  6.8 健全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第7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政策体系要点  7.1 建立和完善产业导向、扶持激励的政策支撑  7.2 促进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7.3 创新支撑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金融政策  7.4 实行绿色税收政策和环境收费制度  7.5 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政策  7.6 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环境政策  7.7 支撑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科技创新政策  7.8 推进生态经济区社会建设的政策要点 第8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8.1 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8.2 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议 第9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9.1 设立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  9.2 组建跨行政区域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9.3 科学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9.4 加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生态补偿支持  9.5 出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或重点行动纲要  9.6 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立法工作  9.7 研究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专题篇 专题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报告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深刻背景及基本现状  1.2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体制机制缺陷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1.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体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专题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研究  2.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2.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意义  2.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  2.4 创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的措施建议 专题3 国外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做法  3.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做法  3.2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做法  3.3 国外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专题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策支撑体系研究  4.1 建立和完善产业导向、扶持激励的政策支撑  4.2 促进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4.3 创新支撑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金融政策  4.4 实行绿色税收政策和环境收费制度  4.5 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政策  4.6 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环境政策  4.7 支撑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科技创新政策  4.8 推进生态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政策 专题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研究  5.1 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法律法规体系的必要性  5.2 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现状分析  5.3 现有法律法规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5.4 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议主要参考文献附录 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 政策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  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

章节摘录

  破坏环境资源等后果则不被重视。“大城市化一现代工业化一现代农业化”的发展模式是在过去的客观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客观理由。但随着经济、政治、环境发生的变化,传统的单一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弊端日益明显,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样,生态经济区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欢迎和重视,也成为各国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模式和办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态经济区和生态示范区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生态经济区和生态示范区都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但二者也存在明显的差别。生态经济区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而并不单一强调某一个方面的发展。生态示范区则重点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可以认为,生态经济区和生态示范区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内涵有明显的差别。  生态经济区的主要标志: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并且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以生态或绿色经济为区域发展特色的经济高度发展、结构合理,有极强的综合竞争力;现代生态文化在该区域得以形成并得到发展,民主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程度高;城市和乡村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进入富裕阶段,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控制和基本消除。  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实质上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形成的复合系统进行结构的改善和功能的强化;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在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本目的是在改善和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区域内资源的基础上,协调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内经济的总体竞争力的提高。并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特有的生态产业与合理的经济结构,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之,生态经济区是一个综合了生态、经济、资源和社会的复杂系统。在生态经济区内,经济、生态、社会和资源等单一因素都不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目的,整个区域内这些因素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主要目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研究 PDF格式下载



内容很详实,值得学习和推荐


刚好可以作为我论文的参考资料啊!哈哈、、、、


书还是不错滴~~


写调研文章买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内容前后重复,观点不是很鲜明,偏向于摘抄性书。可借鉴的不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