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次贷危机与中国能源

张晓红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张晓红  

页数:

164  

字数:

13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是为以下两种读者编写的。  第一,学校的老师、研究生、大学生等经常通过网络检索解决问题的读者。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我们周围充满了信息与数据,书籍、杂志、报纸等媒体,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我们寻找各种信息似乎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越是经常查找资料的人就越能体会到,在如同汪洋大海的无数信息中,真正要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其实并不那么容易,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所吞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体力,最终却忘记了自己当初究竟要检索什么。千辛万苦收集来的信息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哪些信息更有价值,这些问题往往很难判断,需要全面、系统的知识作为铺垫。“次贷危机”和“能源危机”是现在检索量较高的两个关键词,本书有意识地为以上读者人群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铺垫性知识,比如世界及中国能源动向、能源产业的问题点、次贷危机与能源危机的关系、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等。  第二,关注金融危机后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乐于思考能源产业所孕育的无限良机的读者。  本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与能源危机重叠。

内容概要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与能源危机的重叠,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次危机给了世人太多的警示,我们学会了把“次贷危机”与“能源”这两个似乎不相干的问题放在一起思考,借以寻找强国之路,把握下一轮世界角逐的关键。本书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帮助读者擦亮慧眼,通过对今日的“危”的深入探讨来看准明日的无限良“机”。

作者简介

张晓红,1977年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大学毕业后赴日留学,2007年日本九州大学博士课程毕业,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能源动向说起 第1节 统一概念、理顺思路 1 “能源”究竟怎样被定义的? 2 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如何区分? 3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 第2节 鸟瞰世界能源消耗 1 格局变了 2 能源王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3 我国“多煤、缺油、少气” 4 化石能源枯竭不是危言耸听 第3节 黑色金子——石油 1 石油之神偏爱中东 2 产量节节高 3 经济发展拉动石油需求 4 中东,亚洲各国的石油生命线 5 我国油田生产:老龄化显著、开采难度加大 6 我国石油消耗:供不应求现象严重、大量依靠国外进口“ 第4节 黑色钻石——煤炭 1 煤炭之神偏爱中国 2 国际煤炭内需色彩强 3 我国煤炭供求:供求量几乎持平,工业消费占绝对比重 第5节 人类的伟大发明——核能 1 80吨铀燃料=515万吨煤燃料 2 一目了然,核电优缺点比较 3 亚太地区核电发展是“80后” 4 成本:核发电

章节摘录

  拿石油可开采年限来说,40年,这个只是人类寿命一半左右的数字不禁让我们惊叹,单纯地计算,现在20~30岁的年轻人到60~70岁时地球上已经没有能够开采的石油,没有石油就没有石油制品,交通工具瘫痪,生活用品缺乏,那将是一个不可想像的世界。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时候,石油资源枯竭问题曾经引起极大恐慌,但是此后的年代,随着使用回收率的提高、新油田的不断发现和开采能力的提高,可开采年限数字一直保持在40年左右。我们总想寄希望于新油田的发现和开采能力的提高。也许没有石油的日子不会那么快地到来,我们这一代可能不会经历没有石油的生活,但是我们的下一代呢?他们的后代呢?没有谁能负责地说他们也一定没事。  也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开采完了国内的大部分石油之后,为了满足能源需求,他们不得不依赖进口。美国需要石油,其他国家也需要石油,石油这个紧缺商品使世界石油争夺战愈演愈烈。美国也承认,即使他们能够用武力控制全球的生产国,但未必能够用武力控制全球的石油总量,因为即使开采能力再高对世界石油储量也是无能为力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次贷危机与中国能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