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变中的世界与中国-中国青年学者的解读
2009-6
金城出版社
贾庆国
194
无
金秋十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迎来了首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的顺利召开。在风景秀丽、学术气氛浓郁的燕园里,来自全国高校的在读博士生们理论联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问题进行了解读,并在点评老师的热心参与下,展开了认真和热烈的讨论。会后,论文作者们参考会上提出的意见对各自的论文进行了认真和细致的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本论文集。该论文集反映了我国高校博士生国际问题研究的视角和水平。纯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弱项。可喜的是在这本论文集中收入的论文中有四篇是专门讨论国际关系理论的。北京大学谭林茂的论文《结构现实主义演绎体系研究》,从阐述演绎体系的内涵出发,对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权威人物之一肯尼思·沃尔兹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作者提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有必要将演绎体系与经验研究有机协调起来。南开大学刘丰的论文《大国制衡行为研究——均势理论的争论与发展》,就国家间制衡行为梳理出竞争性的理论解释并加以评析。作者指出,对于普遍性的现象,大多数研究路径给出的是特定性的解释。尽管对特定案例的解释有助于对普遍现象的理解,但是,只有找到具有普遍性的变量和因果关系,才能够发展出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人民大学李志永的论文《全球相互依赖背景下的国家自主性:一项研究议程》分析了全球化对国家自主性的影响。作者认为,全球相互依赖对国家自主性构成一定冲击,但也使其获得了更大的展示舞台,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作者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全球相互依赖背景下国家自主性存在状况的“主体间互动”模型和有关国家自主性的四个一般结论、五个命题及相应的五个战略。作者指出,全球化并不必然削弱国家自主性,只要应对得当,国家也可以利用相互依赖来增强其自主性。
本书为首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论坛”论文集。12篇论文反映了我国高校博士生国际问题研究的视角和水平,对深入思考国际关系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书中论文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现实主义理论视角对于认识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意义,全球化进程与国家自主性之间的关系,中国人的身份认知对中国对外政策的影响,道义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等等。这些论文最主要的特点不是作者的成熟和老到,而是青年作者不惧困难、积极探索问题和努力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精神。
贾庆国,河南省武陟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197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政府系博士,曾在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加利佛尼亚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研究访问。先后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美国佛蒙特州立人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北京大学。北京市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民盟北京市委第九届副主委、民盟第九届中央常委,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主要研究:国际政治、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台海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的调整。主要著作:《从国际关系理论看中国崛起》(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未实现的和解:冷战初期的中美关系》(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棘手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中国大预测:百名学者精英访谈纪实》“中国外交篇”(改革出版社1996年)。
序结构现实主义演绎体系研究大国制衡行为研究——均势理论的争论与发展全球相互依赖背景下的国家自主性——一项研究议程论国际政治中道德的回归、道德的约束性和可能性“国家身份认知”与中国国际战略思维模式东北亚安全困境、建构主义与霍布斯跳跃东亚公共产品供应模式、问题与中国选择区域治理的次国家维度:以欧盟为个案的考察全球化视野下宗教因素在地区冲突中的作用德国政府价值外交的现实特征及成因美元霸权的建立和影响——为什么美元霸权可以持续至今?伏尔加勇士的遗憾——清王朝在土尔扈特东归前后的决策失误后记
插图:结构现实主义演绎体系研究[摘要]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演绎体系的内涵,根据这一内涵,作者认为可以将沃尔兹理论视为一个公理演绎体系。第二部分探讨对沃尔兹这一演绎体系的构建起着关键作用的三种研究方法,分别是层次分析法、系统论和结构主义。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沃尔兹构建理论的程序,认为这一程序符合一般社会科学的严格要求。第四部分讨论沃尔兹理论的缺陷与不足,首先叙述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再从该理论作为演绎体系这一点出发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指出沃尔兹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演绎体系与经验研究的脱节。第五部分总结前面部分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将演绎体系与经验研究有机协调起来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结构现实主义肯尼斯·沃尔兹研究方法肯尼斯·沃尔兹(Kenneth N.Waltz)是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大师,现实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因强调国际体系结构而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Structural Realism),往往也称作“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1979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作,比较完整地展现了该理论的主张和研究方法。
世界风云多变幻,北大燕园秋意浓,未名湖,博雅塔,国关论坛逞英雄。2008年10月25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隆重举办的首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论坛”圆满落幕。该论坛是“全国博士生论坛”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发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学术研讨会,旨在为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提供一个起点高、范围广、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丰富博士研究生知识、促进其交流、拓宽其视野、激励其创新。短短两天时间,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十四位博士生,就当前国际关系、国际政治领域的热点问题、理论前沿问题以及值得深思的历史问题各抒己见、相互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论坛上,与会者们唇枪舌剑,激烈交锋;论坛下,又惺惺相惜,尽现学子情谊。两天的论坛时间虽说短暂,但已搭建起一座青年学者们长期交流的平台;秋末的燕园虽已微寒,但也无法冷却学子们在学术领域再攀高峰的热情。此次论坛,不仅凝聚着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的聪明才智,更凝聚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领导和博士生导师们的殷切希望。有鉴于此,论坛组委会特意从诸多论文中遴选十二篇整理成集并出版,是为此书。
《剧变中的世界与中国:中国青年学者的解读》由金城出版社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