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素年锦时

安妮宝贝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作者:

安妮宝贝  

页数:

264  

Tag标签:

无  

前言

记得小时候,母亲的妹妹来家住,和母亲总是天未亮醒来,躺在床上一言一语说话。谈话内容无非关于父母、家里、孩子,说话声音轻而细密,在幽暗天光里一直持续。那些语言似乎是漂浮在空气里的,它们会流动,会漫溢,让人心里暖和安定。我尚年少,在这样的声息里将醒未醒,觉得成年的女子,是有着格外饱满的俗世生活。春节,我回家,每天早上还醒不过来,母亲已经起床,在屋子里收拾东西,走来走去,一边絮絮叨叨与我说话,说的都是家里的事情,如同童年回忆里一样。我信任所有真实自然的语言,没有矫饰,没有虚浮,有的只是在生活和情感中的逐渐沉定。没有什么比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真实地说话,更为令人觉得安全。语言,此刻提供的是一种感情的凭证。代表着延展,代表着继续。没有完结。只是我常常觉得很多话无从说起。就像在平时,见到一些陌生人,一些熟悉和欢喜的人,不知道与之说些什么。也很少对身边的人谈论自己。所有的时间和记忆,都可以交付给书写。不可能再说得更多。有些在书中说过多次,却似乎并未说出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有些从无提起过,它们在黑暗中更显得郑重端庄。有些事是不能轻易说起的。书写可以,但那也是不足够的。《莲花》里面,内河对善生说,人的一生,会带着一些秘密死去。有一些语言是我们的秘密。这种孤独的黑暗深处的存在,像一枚炸弹。很多人的体内都有这样一枚安静的炸弹,是他的秘密。人无法谈论它。即使书写,也依旧不足够。我要写的这本书,它是一本说话的书。我尝试做一次清谈,且谈论的都是关于自己。小说让人过瘾,因为它能搭起华丽舞台,有灯光,有角色,迷幻诡异,精彩纷呈,作者本身是戏子。清谈是一个人站在角落里,灯光刚好打在他的头上,他说着说着,也就不是十分清楚,自己究竟是在对别人说,还是对自己说。我反复写了很久,很多遍。我写的小说很像散文,散文又像小说,那或许因为我一直是个趋向关注状态而抹去观点界限的人。庄周云:“送君者皆自厓而返,君自此远矣。”很多文字,在书写的最终,但只求这样的空寥自足。是的。很多段落都只是自说自话。如同一个人曾写给我的信,说:“在下一本书里,期待烟火人间,饮食男女,春耕秋收,冬雪夏雨……虽然虚无,但过程或许就是意义所在。”我们所能说出的,也只是一个过程,因为结果并不存在于一个绝对的时间。它是连续的,积累的,变化的。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反射变动的光线,映照各异的角度。如同所写过的那些书,每次写完,都是一次结束,一次开端。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也不起什么作用。但它们是一个人度过那些无声而漫长的时光的里程见证。《月棠记》在这本书里是个例外。它是万花筒一样有着暖彩碎片的小说,本质上更接近一个童话。它讲述成人的故事,属于孩子的心。这一年,我所写的,就是一本这样的书。是一个人在走廊日影下,用竹绷撑起月白薄绢,悠悠用丝线穿过细针,绣上鸳鸯、牡丹、秋月、浮云……自知没什么用处,只是静坐着劳作,心里愉悦。那个人绣完了花,另一个人拿起来闲来无事地看。院子里的落花此时被风吹远了,喜鹊清脆地啼叫起来。黄昏时下起一场雨,停息之后,有月光淡淡地爬上树梢。时间这样过去就很好。安妮宝贝完稿于北京2007-5-28

内容概要

  全文分春夏秋冬四季,除小说《月棠记》之外,都是她“自言自语”,以一个词语比如“祖母”、“阅读”、“自闭”等等为题写下所想所感。随笔集中散文与小说并存,小说很像散文,散文又像小说,安妮宝贝认为那或许因为她一直是个趋向关注状态而抹去观点界限的人。  在这本书里,呈现出一个自由写作者在多年写作之中,持续开拓的文字疆域和思考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字字句句,所思所想,如同穿越月光夜色的清越笛声,一个始终执守边缘的写作者和她内心深处的素颜女童彼此分裂交错,出入文字,漫游无人之境。

作者简介

安妮宝贝2000年01月《告别薇安》2001年01月《八月未央》2001年09月《彼岸花》2002年09月《蔷薇岛屿》2004年01月《二三事》2004年10月《清醒纪》2006年03月《莲花》2007年09月《素年锦时》2009年04月《月》2010年01月《素年锦时》(新版)其作品均持续进入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力。

书籍目录

自序 自谈冬 世间。情分。相持之一 南方 大宅。一条河。食物。人情。消失。池塘。游戏。之二 村庄 兰花。童年。清风桥。祠堂。之三 日影飞去 图书馆。旧物。锦衣。祖母。客观性。寺庙。记忆。之四 女童 疆域。大门。秋 白茶。清欢。无别事。猫。危险性。回顾。布匹。朋友。占有。单纯。老虎。存在。恋情。花瓶。她。男子。花市。笃定。植物女子。相信。善良。控制。一期一会。孩子。首饰。名词。种子。女性气质。检验。气味。物品。肉体。昌盛。文身。距离。余地。青蟹。过路客。重复。烟花。家。越南。叙旧。捉迷藏。谈话。寂寞。疼痛。自由。表达。凋谢。煤炭。表白。等待。夏 大端。两忘。捕风捉影。写作。书写。筛选。困顿。戏子。讨论。话题。房屋。摄影师。咖啡店。话。孤立。战刀。潮流。梵·高。姿势。清朗。蔷薇岛屿。短句。交际。对谈。电影院。秘密。自闭。洁净。交流。需要。爱河。天性。车站。担当。阅读。缺陷。拍摄。奢侈。细节。底牌。夏天。静物。选择。规律。标记。克制。评论家。诗人。非喜剧。风格。静静生活。游戏。真相。春 月棠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大宅那一天在梦里,见到旧日南方家乡的大宅,青砖黑瓦,白墙高高耸起。有古老石雕的壁檐缝隙,牛长出茁壮的瓦松和仙人人掌。宅子内光线阴暗,木楼梯窄小破败。一排排房间纯为木结构,墙壁、地板、门、窗,是被梅雨和霉湿侵蚀成暗黄色的木板。屋顶开着阁楼式尖顶天窗,叫老虎窗。屋檐下有燕子筑巢,黑色鸟儿不时迅疾低俯掠过。窗边竹竿晾晒满各式家常衣服。阳光明亮。孩童嬉戏的笑声穿过悠长弄堂。这样的旧式建筑,以前是大户人家的住宅,后来被占据公用,里面住满各式家庭。大多数家庭没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马桶放在卧室里。共用厨房,家家户户煤炉和煤气灶集中一起。那些房子,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如同迷宫一般神奇诡异。走廊曲折漫长,厨房光线幽暗,只有高处一扇小玻璃窗能照进来西落阳光。房间一间隔一间。打开一扇门,里面是别人家卧室或客厅。老式家具和橱柜发出暗沉光泽,三五牌台钟有走针声音,布沙发上铺着手工钩针编织的白棉线蕾丝。有些人家有四柱大铸铁床,顶上铺盖刺绣布篷,如同一个船舱,十分安全。房子住得小,密集程度高。公共生活如同一个舞台呈现无遗。所有家庭拥挤在同一空间里共存,做饭洗衣,刷洗马桶,夫妻吵架,小孩哭闹,全都听得见看得清。每一家的喜怒哀乐,如同他们晚餐的内容,无法成为秘密。生活简易。但南方人家的整洁和喜庆,在柴米油盐一举一动之间,散发出丰饶热气。日日安稳度过小城四季。木地板每天用清水拖一遍,逐渐褪成灰白色。饭食精心择选烹制。男子外出工作,妇女缝补煮洗,孩子们成群结队游玩。花草种得用心繁盛。四处攀援的牵牛花,清香金银花,烂漫茶花和蔷薇,凤仙与太阳花在墙根开成一片。它们都是结实的花朵,点缀平常院落破落门庭。有人在瓦缸里种荷花,到了夏天,开出红艳艳硕大花朵,芳香四溢,着实令人惊心。用来储备雨水的暗黑水缸里有金鱼,养得肥大撩人,不发出声息。秋日有白色蟹爪菊在绿叶中绽放,朵朵硬实,不知哪户人家,养菊如此爱宠。我与小伙伴们玩捉迷藏,在潮湿的大院子里穿梭,只看到诡异白花在昏暗光线中浮动如影,细长花瓣顶端隐约的阳光跳跃,是高墙西边照射进来的落日。那景象留在心里,好似无意之中纳入胸襟的红宝石和珍珠,熠熠闪光。而我不知不识,未曾为这繁华富丽心生了惊怯。一条河宅子联结一条暗长弄堂。弄堂被两扇大木门隔离,自成一个世间,保护宅子内隐秘生活。木门之外,是一条东西贯穿的马路。路的南面原先有一条大河。我未曾了解过这条河的历史,也从不曾见过它。它在我出生之前大概就已被填平,从无有人说起。但我经常想象它的旧日模样:河流纵横穿梭,家家户户水边栖住。打开后门,取石级而下。在水中淘米洗菜浣衣。空气里充溢水草浮游的清淡腥味。船只来往,人声鼎沸。两岸南方小城的市井生涯如水墨画卷悠扬铺陈……只是所有关于这条河的声响、气味和形状,失散流尽。唯独留下它的名字。邻近的这条马路以河的名字命名。在被填塞掉的河流之上,建立起菜场集市、电影院、专门上演戏剧的舞台,使那里成为人挤人闹哄哄的集中地。人们闲暇时,看场电影,看一出戏,散场后在馄饨店里吃碗热腾腾漂浮着新鲜葱花的小馄饨,便觉得欢愉。南方人总是有一种格外厚实的世俗生活欢喜劲头。他们容易故意疏忽生活底处所有阴影的层面,也无视命运的流离。是十分坚韧的生命态度。马路两边栽有巨大法国梧桐。树干粗壮.多个孩子伸直手臂才能围抱起来。树荫搭起深绿的枝叶凉棚,树影憧憧,夏天不显炎热。石板地人行道的缝隙里,长出茁壮野草。麻雀一群群起落不定。孩子们的童年必然和大树相关。在院落马路边捉迷藏,绑上橡皮筋跳跃游戏,在树下泥土里翻看蚯蚓和蚂蚁,捕捉蟋蟀知了,偶尔还会捉到大螳螂和金龟子。这些小昆虫令人雀跃兴奋。夜晚的梧桐树,在月光下又有另一种清凉寂静,在树下与人说话,声音都会与白日不同。在粗砺树皮上用手指写下心里的话,是一种秘密。夏天,院子里的人家,把桌子搬到马路边人行道上。先倾洒清水扫除尘土,然后在树下支起简易桌子,一盘盘放上炒菜。螺蛳,海瓜子,蛏子,淡菜,梅干菜河虾汤,咸鸭蛋切成两半。一边乘凉一边喝酒,大声聊天,笃定悠闲吃完这顿露天的晚饭。深夜时分,依旧有人躺在藤长椅上休憩。树枝间垂落清凉露水。台风过境之后,街道两旁堆满被风刮断的树枝,断裂处散发辛辣清香。每年有人来修理树枝,喷洒药水,精心修护它们。人与树木共同建立起来的空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食物临街一楼都是小商铺,一个一个铺面紧密排列。母亲开了一家刺绣铺。下午时工作劳累,便会找出零钱,让我拿着大搪瓷杯去买西米露和绿豆汤。冷饮店柜台里面,一只只搪瓷碗整齐陈摆,盛着冰冻的食物。付钱,取票,穿白围裙戴白帽的国营店服务员,会一样一样取出来。空气里有一股甜润清香。店里人总不是很多,院里孩子为了省钱,宁可去附近冷库取零碎冰块回来,凿碎了放在碗里,放上醋和白糖,也觉得酣畅。吃冷饮算是奢侈的事,毕竟是零食。只是母亲懂得宠爱自己与孩子。有一种橘黄色小块,别人随口叫它甜力糕,用勺子挖下来吃,带有弹性,后来知道是睹喱。冰激凌也是有的,挖下一个圆球,甜腻诱人,只是舍不得吃。最常吃的是西米露,白色小粒子混杂冰屑,咬在嘴巴里有一股冰凉韧性,带着牛奶香味。成人之后,总不明白自己在超市里,见着西米为何流连忘返,原来它是童年的食物。其实也未必见得美味。人所习惯且带有感情的食物,总是小时候吃过的东西。卖油条烧饼粢饭糕的店,从早到晚,都有人站在炉子边围着油锅忙碌,热火朝天。糕团店悠闲一些。各式传统制作的点心大部分是冷的,比如艾草青团、金团,散发着一股清凉糯实的气息,并无烟火气。午后卖一种龙凤大包,热的白面馒头,猪油白糖桂花捏在一起做馅,蒸熟后融成一摊甜腻芬芳的油,烫在舌头上。更是偶尔才吃的东西。一般都是买了孝敬老人的生日,每次吃到就觉得如同盛宴。

媒体关注与评论

媒体评论继《莲花》售出60万册之后,安妮宝贝随笔集《素年锦时》计划9月9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起印40万册。安妮宝贝表示,以前她从未这样客观而平淡地谈论过一些真实的人与事,包括身世、童年、南方、世相等等,这本书更像一次清谈,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说话。   全文分春夏秋冬四季,除小说《月棠记》之外,都是她“自言自语”,以一个词语比如“祖母”、“阅读”、“自闭”等等为题写下所想所感。随笔集中散文与小说并存,小说很像散文,散文又像小说,安妮宝贝认为那或许因为她一直是个趋向关注状态而抹去观点界限的人。   其中也包含了作家的读书笔记,对于盛名之下的状态,安妮宝贝在随笔集中写道,“如果写作是一种治疗,这种治疗充满矛盾。一边自我控制一边反复刺激病灶。一个人写完第一本书的时候,不会畏惧。越写越多之后,畏惧开始出现,如同跋涉到临渊深谷,看到前面漫漫长途,巍峨峰顶,不知边界何在。”   有的读者认为,安妮的作品以父亲的过世为分水岭。《月棠记》中作家初次细腻描绘了一个女子面对婚姻和孩子的选择与态度,孩子的意象多次在小说中出现是否意味新的分水岭?安妮表示,早期的作品,比如《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都是由内心的孩童所写。它们所要展示的,是一个女童的激烈极端,与自我和外界的无法和解。但是从《蔷薇岛屿》开始,这个女童的困惑,已经获得一种试图与自我和解的洁净。“《素年锦时》里出现了婚姻和孩子,也只是其中一条水流。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会面对的内容。它们与亲情、生命一样,都是为了流入大海之中的支流。《月棠记》是像万花筒一样有着暖彩碎片的小说,本质上更接近一个童话。它讲述成人的故事,属于孩子的心。”安妮说。


编辑推荐

《素年锦时》:安妮宝贝巅峰之作,热销百万册的绝美盛宴,最精致的文字,最优美的意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素年锦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