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潘镜芙

宋明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作者:

宋明达  

页数:

315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为4章,主要内容包括:从童年到青年;走上成功之路;努力攀登技术高峰;为祖国骄傲等。

作者简介

宋明达,1948年生于湖北武汉,l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在中船重工第七。一研究所长期从事科技管理与研究工作,对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学和专家队伍建设等均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著有《舰船科研事业单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研究》工程硕士论文。为中船重工第七○一研究所研究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童年到青年
1.1 童年时代的舰船烙印
1.2 勤奋好学的青少年时代
1.3 知识和能力来源于不断实践
第二章 走上成功之路
2.1 成功开辟舰船的交流电制道路
2.2 踏上导弹驱逐舰研制的征途
2.3 促成舰载武器系统的装舰成功
2.4 坚守在首制导弹驱逐舰实验现场
第三章 努力攀登技术高峰
3.1 为护航舰队指挥舰的建造尽心竭力
3.2 在改进中加快实现全武器作战系统愿景
3.3 奋力攀登新型舰系统工程设计的高峰
第四章 为祖国骄傲
4.1 创新推动新型舰的跨越式成功
4.2 理论实践相结合,学无止境求严谨
4.3 我为?己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潘镜芙回忆这次工作时曾经讲到:“从这艘舰开始,水面舰艇开始形成完整的单个武器系统,包括火炮系统、导弹系统和反潜系统。当然,各个系统间还是分离的,但是较之以前的只使用单个武器去作战,这已经是质的飞跃。”在舰上首次进行的导弹发射试验能否成功,是检验导弹驱逐舰研制成功与否的突出标志。按照上级安排,当时先在一艘现役驱逐舰上进行改装,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以取得经验,在改装完成后通过在海上试射模拟弹,考察验证了导弹在舰船航行中可以正常发射。接着,在第一代舰的首制舰上,组织开展了模拟弹的发射试验,检查了发射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可靠性;接着再进行了导弹火控系统瞄准精度试验和全弹飞行试验,一步步接近成功。结果,第一代舰首制舰的导弹发射,不论单射、齐射均获得成功。从此以后,舰载导弹武器系统成为我国驱逐舰的重要对海武器。确实,新中国第一代的导弹驱逐舰,对海力量是很强大的,虽然它当时基本没有制空力量,指挥系统也较弱。令潘镜芙难忘的是在舰船服役后不久,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李德生前来视察我国首次装上导弹的驱逐舰实弹发射演习。导弹发射时那巨大的声响,胜过夏天暴雨前炸响的旱雷,导弹拖曳喷射的火焰尾巴足有5-6米长,弹射4发,发发命中。在现场观看的叶剑英、李德生情不自禁,连连击掌大喝:“打得好!打得好!”


编辑推荐

《潘镜芙》:他见证了我国海军水面舰船装备四十余年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艰辛过程,是四型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和主要设计者,是我国舰船设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之一。他任某指挥舰、改进型导弹驱逐舰,新型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为舰载武器装备系统化优化设计作出杰出贡献。他在舰船方面的创新设计推动了我国海军主战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是海军装备研究设计的一代宗师。他们用科学的人生见证历史让历史和未来记住他们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潘镜芙 PDF格式下载



身为潘总得湖北老乡,为潘总的精神和才华骄傲,中华第一舰,我在湖北日报上看过潘总得专题报道,今天看了此书,甚是高兴,很喜欢此书,也很喜欢潘总,更佩服潘总。希望中国能造更好的舰艇,


本以为介绍驱逐舰研制内幕的比较多,其实很少很笼统,后面介绍舰船发展趋势也白占了很大篇幅


这本书总体还是不错的。这是一位杰出舰船(导弹驱逐舰)设计师的传记,书后还附有部分科学论著,颇有参考价值,值得我们阅读并领悟。本人非常敬佩潘镜芙院士,为潘总的精神和才华骄傲,“为学当似金字塔,既要博大又要高”,潘总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就浓缩了中国舰船事业的发展历程,知识分子值得尊重啊!致敬!潘总爱好文学,我想要是潘总自己来写这个回忆录肯定更精彩。像著名飞机(歼击机)设计师屠基达院士的自述《淡墨集》就写得非常精彩,所以自传还是自己纂修的好,捉刀代笔总归有些隔山买牛的感觉。(书名叫《淡墨集》,实际笔墨很是浓重。和一般的科学家工程师的自传相比,屠总的是叙述大处着手小处着眼,比较生动,还有难得的幽默。《淡墨集》详尽地回顾了那些如歌岁月,展现了新中国航空人的崇高志向和青春风貌,也不回避自己亲历的磨难和迫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