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阿毗达磨俱舍论》研究

何石彬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

何石彬  

页数:

252  

字数:

2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阿毗达磨俱舍论》,世亲著,是印度部派佛教发展成熟期的顶峰之作。本书围绕缘起论、有情论与解脱论三个核心论题,对这部经典的思想进行了阐释和探讨,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小乘佛学的核心理论问题——诸法假实问题,得出了较为独到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对印度佛学的发展路向、大小乘佛教的关系等重要佛学理论问题进行了反思与辨析。

作者简介

  何石彬,生于1972年1月19日,河北邯郸人,于2004—2007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洪修平先生,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学刊》杂志社副编审,主要从事佛学与孝子哲学研究,至今有相关论文十余篇发表于《哲学研究》等刊物。

书籍目录

总序序言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俱舍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主要创新第一章 《俱舍论》的产生及其宗趣 第一节 《俱舍论》的造论缘起 一、论题略释 二、有部阿毗达磨的发展与本论的产生 三、关于论主生平与造论情形的考辨 第二节 《俱舍论》的思想旨趣与理论结构 一、论主的造论主旨 二、本论的组织次第 三、关于《破我品》第二章 缘起论:法相、法体与因果法则 第一节 法相学:阿毗达磨法相体系的完成 一、五位七十五法:世界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蕴处界三科:诸法的融摄与开合 三、义门分别:诸法的具体属性  四、二十二根:人类生命的基本构成 五、本论法相学体系的理论贡献与思想特征 第二节  法体论:诸法假实与《俱舍论》的宗义抉择 一、诸法假实问题的理论渊源 二、诸法假实的判定原则 三、本论对诸法假实的分析与抉择 第三节 因果论:诸法生成的基本法则 一、六因四缘说 二、十二因缘与三世二重因果 三、本论因果论的主要理论特质第三章 有情论:众生情状与流转之因 第一节 三界五趣:世间的基本构成 一、有情世间的状况 二、器世间的构成 三、世界的成坏过程 四、本论世间思想的理论意蕴 第二节 业:轮回之亲因 一、业的基本构成及其体性 二、业的分类及其果报 三、本论的戒律学思想 四、从本论的业感理论看佛教的孝亲思想 第三节 随眠:生死流转的内在根源 一、随眠的内涵与种类 二、义门分别:随眠的具体属性 三、烦恼的对治与断除第四章 解脱论:修行次第与涅槃之果 第一节 阶位论:修行的基本次第 一、道次第概说 二、方便道:三贤与四善根 三、圣道:四向四果……第五章 《俱舍论》的理论性质、历史地位与弘传情况 余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俱舍论》的产生及其宗趣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世亲造,是印度小乘佛教思想发展高峰期的代表性论著。本论通过对有部与经部思想的会通、抉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由于本论论义精审,组织严整,因而在公之于世后,受到了当时印度思想界的普遍赞誉,被称为“聪明论”。《俱舍论》是世亲由小乘佛学转人大乘唯识学之前思想最为成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著作,代表了世亲在小乘佛学时期的主要佛学思想与理论贡献;本论产生于阿毗达磨佛教①的成熟、总结阶段,集中反映了各派阿毗达磨师,特别是在阿毗达磨佛教后期占主导地位的说一切有部与经部之间的理论分歧与融会;同时,本论对小乘佛学的绝大部分法相与理论问题均有所论述和辨析,具有小乘佛学概论和佛教百科全书的性质。  本论在中国汉传佛教中有两译:一、真谛于陈天嘉四年至陈光大元年(563—567年)之间译出,题为《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凡二十二卷,分九品,称为“旧译”;二、玄奘于唐永徽二年(651年)在大慈恩寺重译,题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凡三十卷,分九品,称为“新译”。这两个译本的出现,开启了中国汉传佛教史上俱舍学讲习、弘传的两次高峰。在中国藏传佛教中,以格鲁派对本论最为重视,将之纳入“五大部”的显教教法体系,并作为其中的核心论典——“五部大论”②之一。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阿毗达磨俱舍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写得还可以,作为博士论文,作者肯定下了相当的功夫。本书可作为《俱舍论》的导读来读,只可惜作者对原著原文的引用太少,使读者难以窥见玄奘译笔的原貌。对《俱舍论》感兴趣的读者还可参阅舍尔巴茨基 著,宋立道 译的《小乘佛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该书更为简洁明快,值得一读。


听格西讲俱舍非常欢喜。。。就上网找。。。就找到这本还行。。。格西推荐的买不着


只是哲学分析,对于实证帮助不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