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篇品读三千年(第二辑)

徐心华 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作者:

徐心华 编  

页数:

226  

内容概要

此书博采众家之长,摒弃艰深晦涩的文字表达,语言通俗质朴,宛如亲见各位文学名师之貌,恍似在抑扬顿挫之解读中,一品文学饕餮盛宴。 全书以讲座形式出现,博采众家之长。摒弃艰深晦涩的文字表达,易于理解。语言通俗质朴,宛如亲见各位文化名师之貌,恍似在其抑扬顿挫之解读中,一品文化饕餮盛宴。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讲 从《孟子》看儒家的仁学 主讲人: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 附:孟子名言第二讲 “内圣外王之道” ——管仲与《管子》思想略说 主讲人:蒋重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附:管子名言第三讲 《左传》及其思想 主讲人:易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附:《左传》名言第四讲 百善孝为先——《孝经》解说 主讲人:陈壁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第五讲 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韩非与《韩非子》 主讲人:葛荣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实学研究台会会长) 附:韩非名言第六讲 诸子百家的思想融合——杂家与《吕氏春秋》 主讲人: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附:《吕氏春秋》名言第七讲 曹氏父子与建安风骨 主讲人:过常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第八讲 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 主讲人: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 附: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阮籍《大人先生传》节选 刘伶《酒德颂》第九讲 盛唐‘诗佛”——王维和他的诗歌 主讲人:陶文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遗产》主编) 附:王维诗歌四首第十讲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白居易及其诗歌 主讲人:程郁缀(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中文系教授) 附: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第十一讲 贤者不得志于今 必取贵于后——柳宗元及其诗文 主讲人:陈伟文(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 附:柳宗元《黔之驴》第十二讲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其人其文 主讲人:陈伟文(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 附:韩愈名言第十三讲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漫说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 主讲人:谷曙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第十四讲 怎样做人、做官、做文——范仲淹和《岳阳楼记》评说 主讲人:梁衡(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第十五讲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及其理学 主讲人:陈壁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第十六讲 以史为鉴知兴衰——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主讲人:汪高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十七讲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及其诗词 主讲人:陶文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遗产》主编) 附:文天祥名言第十八讲 只有香如故——陆游及其诗词 主讲人: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第十九讲 词人中的英雄——辛弃疾及其词 主讲人:谷曙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 附:辛弃疾词五首第二十讲 话说《金瓶梅》 主讲人:陈跃红(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 附:金瓶梅原序 金瓶梅词话序 跋第二十一讲 中国古代的交友之道 主讲人:程郁缀(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中文系教授)后记

章节摘录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这是孟子与他的学生评论人物时一段著名的话。孟子将人格境界分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层次。首先,他将“美”与“善”、“信”分别对待。“善”、“信”只是以道德本性去做人,而美则不然,它是在自我觉悟情况下的升华,在人格修养中使人性中固有的善变成自己的东西,升华成人性的闪光。在它之上,还有大、圣、神几个层次,所谓“大”也就是崇高之美;“圣”是使人景仰的人格圣境;“神”则表现了对伟大人物人格力量的顶礼膜拜,如后人对尧、舜、禹、周公一类人物的赞叹。  如何将这种存于内心的良知激发出来呢?孔子比较重视外部的教化,主张通过六艺之教在内的教育来提升人性,并且对这种教化方案作了各种设定。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但孟子则强调人性的自我觉醒与自我完善,他说:“凡有四者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道德的提高与完善,在孟子看来,主要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由于摈弃了繁琐的学习环节,更易进行操作。孟子为此而提出了养气之说,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养气论影响甚大。《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孟子与他的学生公孙丑有一段对话: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则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  孟子在回答学生公孙丑问题时,坦言自己擅长知言与养浩然之气,认为这是自己最擅长的两项。这两项通过与弟子对话中而坦陈的所长,表现出孟子的真诚,也对于后世的文艺批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孟子的养浩然之气,也就是个体的精神修养,它通过读书明理以及人生实践而获得,不过孟子强调的是内省的修养,它以气为载体,至大至刚,达到与天地并流的境界,是义与道的承载,如果气没有义与道的精神蕴涵则会气馁,孟子认为这是心灵修养的根本途径,孟子认为浩然之气的养成需要自然的修养过程,而不能拔苗助长。中国古代的文气论,受孟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编辑推荐

  《名篇品读三千年(第2辑)》由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心华先生主编,集结了我国文化、教育、学术界的有关专家学者的文化经典讲座,这些主讲人无一例外均为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资深学者。  第二辑精选了中国历代文化名家名篇——从孟子到韩非子;从《吕氏春秋》到《资治通鉴》;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名篇品读三千年(第2辑)》对中国的古典文化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和鉴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浩瀚深远、瑰丽奇美,使希望得到文化熏陶的人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加文化内涵,同时令古典文化精品走向我们每一个人,让这些极富底蕴的绮丽篇章在心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名篇品读三千年(第二辑) PDF格式下载



真的是好书,值得一看,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很有帮助


学术精英们的学识见解是启发、学习普及、传播、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非常好的书,很值得阅读学习。


还是直接阅读名著吧,


可以参照我们学过的课本,一一品读。感觉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