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内画鼻烟壶
2012-5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刘守本,杨志刚 编著
146
120000
无
鼻烟壶艺术,也可称为鼻烟壶文化,在我国艺术文化的历史上,只不过存在过很短暂的一段时期。从明朝晚期到民国初年,鼻烟壶文化的兴衰和清朝的兴衰有着很大的关联。《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内画鼻烟壶》旨在向世人全面翔实地介绍北京内画鼻烟壶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内画鼻烟壶是鼻烟壶家族中一个较为特殊的品种,因此,本书对其他门类的鼻烟壶只作简略介绍。
第一章 鼻烟壶概述
第二章 内画鼻烟壶
第三章 历史名家名作欣赏
第四章 北京内画鼻烟壶精品赏析
版权页: 插图: 内画鼻烟壶是在鼻烟壶发展近200年以后才出现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工艺品种,其历史大约只有一百二三十年的时间。具体的年代,在国内的书面文献中却没有记载。从国外反馈回来的研究结果看,早在19世纪西方记录中国风土人情的文献中,已经可见对内画鼻烟壶的相关描述了。其中,年代最早的记录应是出于约翰·弗朗西斯。戴维斯于19世纪初出版的《中国:帝国及其居民概述》。该书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举止和习俗”: “中国人无人不佩戴鼻烟壶。鼻烟壶多为圆形,不足两英寸高,瓶盖与烟勺相连,烟勺类似于辛辣胡椒所用小勺。鼻烟用小勺舀到左手大拇指关节上,然后抬手抹到鼻子上。这些鼻烟壶或者是瓷质的,或者是由有浮雕效果的各色玻璃制成的,或者是内侧写字和绘画,其方法不易瞽测。”其中“内侧写字和绘画”的鼻烟壶应是内画鼻烟壶无疑了。其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也提到在山东见到过内画鼻烟壶。 由于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載,因此,100多年来,关于内画鼻烟壶的起源就成了一个让世人至今也无法解开的谜。由此,也产生了种种的猜测。 据说,有外省入京的官吏,由于没有疏通好官场的门路,结果没有被引荐,时间长了,被困在庙中。此人嗜闻鼻烟,在鼻烟用完后,便用烟签刮掏壶内残烟,因而在鼻烟壶的内壁留下很多划痕。此举被一僧人看到,深受启发,便于打坐诵经之余,以一带钩竹笔蘸墨在鼻烟壶的内壁上作画,由此便有了内画鼻烟壶。 另外,旧时一些迷信的老北京人,把内画壶叫做“鬼画壶”,说什么有神仙附体,才能在里面画出东西来。还有一种说法是,画内画的人是躺着画的。这些传说在新中国成立前北京老百姓中流传很多,也就有了1954年北京市成立生产合作总社,请出了叶仲三主子叶摹祺老艺人时,给叶摹祺老艺人买床的笑话,说是让老艺人躺在床上画内画壶。其实,操作时躺着的是鼻烟壶而并非艺人。 一、内画起源的浅探 关于内画鼻烟壶的起源,业内目前流行的说法是:内画鼻烟壶是由岭南画派的一位名叫甘炬文的青年画家在清嘉庆年间创造的,甘炬文是中国内画鼻烟壶的鼻祖。最早提出这一推论的是国际鼻烟壶收藏家莫斯(Hugh Moss),他依据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所藏的一件署年为嘉庆丙子(1816年)、署名为楷体“甘炬文”款的内画鼻烟壶作出了上述的推断,并认定该作品应是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甘炬文的作品。然而,这种推论只是众多推断与猜测当中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证明该推论的正确性。
《北京内画鼻烟壶》讲述了鼻烟壶艺术,也可称为鼻烟壶文化,在我国艺术文化的历史上,只不过存在过很短暂的一段时期。从明朝晚期到民国初年,鼻烟壶文化的兴衰和清朝的兴衰有着很大的关联。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