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第1卷

张国刚 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8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作者:

张国刚 编  

页数:

489  

字数:

7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历史学是时代的喉舌,是社会的舆论,是人生的裁判。我们的前贤往哲,为时代精神所激励,以“究无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史家之职志。似乎悠悠万事,唯“史”为大。即使在学科分途发展的近代,史学的大厦被拆分出许多分支学科,但历史学作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历史学是一个需要灵气的学科,历史学又是一个很需要傻气——比如坐冷凳——的学科。但是世间同时具有灵气和傻气的人毕竟不多。我们刊发的文章,固然追求着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分灵气;但是又不怕在另外一些方面勇敢地献上一分傻气。

作者简介

张国刚,1956年6月生于安徽宿松。1979年毕业于安徽师大历史系,1982年8月南开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1994留学德国,为洪堡研究学者和特里尔大学教授。1996-98年再度受聘于特里尔大学汉学系。入选1997年度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

书籍目录

商周时代的族权、政权与教权燕召诸器铭文与燕召宗教早期历史中的两个问题中古濮阳杜氏家族的变迁唐五代拟制血亲研究试论宋代以降的宗教之学清代江浙族学研究当代家族谱编修论略商代祭祀所用牺牲的贡纳和征取论商周女性祭祀历代《列女传》演变透视墓志所见唐代妇女生活探微“唐三彩”所展示的唐人社会生活中古时代北方地区的饮料馒头、包子的由来与同异清代老人的家庭瞻养道铫三年苏州大水及各方之救济 ——道光时期国家、官府和社会的一个侧面商族迁徙试论先周世系的新构拟唐末地方动乱的新特点元代县官研究中国古代君臣之礼演变考论明代的不良牙人及其防范上海开埠与江南城市格局及发展模式的变迁论二十三年代华北乡村的互相借贷组织:钱会The Indigenous Origins of China's Modern Growh:Traditional Merchant Practice and Modern Firm Growth金融政策与社会调控 ——南京国民政府三四十年代两次币制改革之个案三四十年代太行山的农业发展论中国古代泛化的君崇拜汉代《春秋》经传的社会政治功能君尊臣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大框架 ——析韩愈、柳宗元的表奏天津与湖南维新运动的比较与反思孙中山均权主义思想评析吕碧城的思想革新与女权运动伊斯兰天文学对元明现代两代天文历法的贡献清末的留学管理生命的传承与家业的传承 ——中日家的比较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震荡中的美侨社会书评: Painting and Performance:Chinese Picture Rectitation and Its Indian Genesis(《绘画和表现——中国图画讲唱艺术及其印度渊源》) (《中古时期“指*》(拜占庭帝国)与中国使节考) (《传统中国法的精神》) (《受命于天——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作用》) (《模范殖民地“胶州”:德意志帝国在华的扩张。1897-1914年的德中关系》) (《历史的终结》) (《美国对华态度和政策——美国传教士的影响》) (《中国走向独立统一之路》) 朱德兰著(《长崎华商贸易的史的研究》) 中村乔著(《中国岁时史的研究》)全书英文提要编后

章节摘录

  再看商王国与盟国间的不平等关系。卜辞资料表明,商王国不仅”比”其他方国,而且有时也“令”其他方国。这里的“令”,显然是一种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同时,商王作为方国联盟的盟主,具有向盟国征取贡物、巡狩盟国境地、仲裁方国间争端和惩罚方国的权力“。王国维早就推测说:“自殷以前……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顾颉刚也说:“夏商所谓王,实则春秋所谓霸。今天看来,这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2.周王国与侯国  周邦推翻殷邦的统治之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方国联盟--周王国。就大局而言,周王国与商王国的不同主要在于“共主”的换替:周由小邦上升为“共主”,商由“共主”沦落为普通的邦国。周邦取得“共主”地位之后,迅即与既存的方国确立了联盟关系,后人将此一过程称为“褒封”。《史记·周本纪》说:“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当时,这样的方国极多,《尚书大传·洛诰传》称:“天下诸侯之悉来进受命于周,而退见文武之尸者,千七百七十三诸侯。”《汉书·贾山传》云:“昔者,周盖千八百国。”可见,所谓“褒封”不过是周王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与既存的异姓方国建立一种名分关系,组成新的方国联盟。其所异者,周代文献中大多将这种方国称之为“诸侯”。  与此同时,周人还“封建”了一批同姓邦国。周人为什么分封同姓方国?传统的说法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此一解释虽可说通,但不完善。因为实际上周人的分封制度一直延续到春秋时代而不衰,不但王室行分封,诸侯也行分封,甚至“大夫有贰宗”。单纯用“藩屏”之说作解,显然缺乏说服力。诚然,分封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但从商周历史的宏观过程看,分封也与部族人口的不断衍生相关,是部族殖民的政治化。它源于氏族时代的氏族组织制度。有人说:“宗法制度下的宗族,不是自然产生的血缘群体,而是由天子、诸侯授命而建立的。”这里关键是对“宗法”的内涵作何理解。稍作比较不难发现,汉晋行分封,并没有形成部族组织。所以,周代分封的根本原因在于部族组织。  ……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历史评(第1卷)》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第1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