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牡丹亭

汤显祖 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3-1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作者:

汤显祖  

Tag标签:

无  

书籍目录

第一出 标目
第二出 言怀
第三出 训女
第四出 腐叹
第五出 延师
第六出 怅眺
第七出 闺塾
第八出 劝农
第九出 肃苑
第十出 惊梦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寻梦
第十三出 诀谒
第十四出 写真
第十五出 虏谍
第十六出 诘病
第十七出 道觋
第十八出 诊崇
第十九出 牝贼
第二十出 闹殇
……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牡丹亭 PDF格式下载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是牡丹亭告诉我们的爱,也在告诉我们,有些爱,在现实中是寻觅不到的。
  保留这份期待和美好吧,去认真对待自己的恋人。
  
  不太喜欢大团圆结局,但是人都费那么大劲死而复生了,再不有情人终成眷属,汤显祖可能说服不了自己吧。


   RT,我是抱着一颗吐槽的心来的======
   今天跟朋友聊起《牡丹亭》,我说:“这其实就是一个中年落魄文人的一场华丽意淫……”这么说可能有失偏颇,但给我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了……抛开全篇的华美辞藻和精妙结构,这场“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其实挺雷人:贵族少女杜丽娘常年被禁闭在书房闺阁,偶然间去了趟花园,与一素未谋面的男子柳生没说几句就共赴巫山了啊…不料发现竟是春梦一场,然后就感念春情,哀叹闺阁寂寞,于是终日悒悒就因梦而亡了啊……==、(这就是死因了啊…………………)幸好死前自画画像了啊,就这么刚刚好被路过的柳生拾去,精魂不散的丽娘又那么刚刚好获得冥府准许还阳的配额啊,就指点柳生助己还了阳啊……柳生得了美人,上京赴考又一举高中状元啊…一番翁婿斗之后…二人上了金銮殿得了皇帝的准婚,誓要棒打鸳鸯的顽固老丈人眼看不依不行啊,于是才子佳人的大团圆结局就这样成了啊……
   作为未经人事未通人情的十六岁少女,真有这么恋慕春情吗。。。至于做了一场春梦就感念终日悒悒而终吗。。。?这真的是少女不是色女吗。。。。?这难道真的是人间“至情”力量的体现吗。。。。。。===========
   中国的古代小说从来不乏才子佳人式的故事,每每是满腹经纶的书生偏偏落魄,偏偏巧遇富家小姐(或名妓),摘得芳心,二人成了好事,小姐资助书生去赶考,然后书生提名金榜,于是一举成就人生两大乐事——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功名外显,佳人在怀,这样的故事,想想是圆了历朝历代多少郁郁不得志的穷酸文人的梦啊。。。。。。有人说汤显祖是意在反封建压迫的,在我看来,反貌似也没反全啊。柳生不还是向体制投诚考了功名欢天喜地地做了状元嘛……结局小两口子不还是欢天喜地地叩谢老皇帝御准的隆恩了嘛……能成团圆结局最后靠的不还是封建力量嘛……反也只是反了情欲禁锢和婚姻不自由的礼教,反父权秩序不是有点扯淡了嘛……
   还想再重申,十六岁就自画画像感叹花容憔悴无人问津的杜丽娘,她的死因确确实实是雷倒了比她痴长了几岁的我啊………………慕春情而亡啊……汤显祖你就不能再想到个没那么囧的死法啊…………
  


   古代人懂人命不同,打被怀进娘胎就注定了。中国古代老百姓早想的明白,哪怕你一骑红尘踏毁了我嫩苗良田,我口中咒骂连篇,我还是相信倾城一笑的妃子就是那蓬莱仙姑下凡。哪怕皇帝轻信国舅,误宠贼臣招致叛乱,七月七日长生殿誓言有变,玉环马嵬坡下薄命轻断,我还是诚心祈求这不过一时藕断丝还连,唐天子和杨贵妃生生世世是比翼鸟儿,连理枝儿,缘分不浅。若有来生,定还是我种田来你做皇做仙,我日日敬你拜你,必享福泽。这份淳良,安分守己当真愚的可爱。有了这种心态,才不会眼馋嫉妒加愤懑,那些大道理也不必懂。


  近日气温骤降,惹上感冒,每到下午头痛。只好窝在沙发上跟坐月子一样看小说,心里矫情劲犯了,非要装逼看《牡丹亭》。想起鲁迅在《病后杂谈》里面说,所谓的雅人生病,定不能是大病,然后手头还要有点现款,不然就是俗人毫无雅趣可言,好比是“秋天的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掺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鲁大爷嗤之以鼻,病屌丝却心向往之。
  
  鲁迅是讥讽酸腐文人,我不是文人,却容忍自己附庸风雅的傻屌样,耐着性子把这场才子佳人旷世人鬼恋看完,我也没有如愿变成病怏怏略带凄美的文士,看到杜丽娘还魂折腾来去,我只潜意识做出挖鼻屎的动作,猛力一弹,直接一缕香魂打散,全无风雅可言。无奈实在是无法入戏,一个小姐想男人想得梦里交媾,想男人想得都死了,这是多大的性压抑啊,自渎一下又不会死的,何苦非要强说愁。
  
  最后再生不忘私定终身,看起来反封建了,结果最后又是俗套,柳生中状元不忘冥誓,大团圆笑哈哈。不明白有些人是怎么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汤大爷把什么都说圆了,状元郎,还魂妹,圣上钦点,修成正果。无关痛痒的挫折,象征性的阻挠,所谓阴阳相隔生死茫茫的障眼法,让最后大团圆的主人公间的娇嗔都食之无味。
  
  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运气好了,阎王判官都让道,梦里约个炮就是状元郎,杜丽娘怕是前世全用来踩狗屎了,游魂野鬼都这么舒坦,操。
  
  那些个口口声声宣称与汤大爷交感的“古典文学爱好者”都可以歇歇了。诸如汉服控一样的封建余孽般的存在,往往是迷失在“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诸多精巧得如同空中楼阁的美丽句子中无法自拔,恨不能凭栏望尽天涯路,其实就是玛丽苏。
  
  现在从来就不是一个伤春悲秋的好时节,我想起我高中有一处叫“峨眉一角”的破池塘,脑补我们高中出的那些个女状元们也在此折枝哀叹,梦中交感私定终身,放榜后荣归母校与几年前性压抑压死掉的小学弟再续前缘,想想都觉得滑稽。
  
  倒是昆曲得其精华,哀婉戚戚千回百转,不那么成功的故事倒退回到次要位置,情绪上的大片渲染,反倒像一块块惹人遐想联翩的精致拼图,移情想象各取所需,愁绪与哀伤关乎我们的当下,就不那么容易让人沉沦。
  
  总之这真的不算一部好戏剧,你只是迷恋于它华丽丽的情绪与细节。梦里意淫不如脱裤子来的实在,哈哈,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
   ??????????????????????????????????????????????????????????????????????????????????????????????????为什么古代关于爱情都是富家小姐爱上穷书生,难道这是给男同胞们YY的书?


  你手持柳枝,嬉笑的叫我为你题词。我问你为何到此,你却答非所问的回答:姐姐,我爱死你了。在那芍药栏前,湖山石边,在那满园春色里,在我憧憬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你突然出现在背后喊着“小姐小姐”。等我晃过神来,却只模模糊糊听见你轻声的耳语“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将息,我再来瞧你那”
  梦醒,只空留痴傻人杜娘满腔的思念。这思念太深,压弯了她柔弱的身,终于也带走了她的命。想着和柳生再无见面之日,杜娘在临死前画下自己的画像。却不想3年后,还是在这后花园在这牡丹亭边,柳生无意发现了杜娘的画像。这缘分兜兜转转数年,即使我已深埋地下,即使我已成为鬼魂,但只要你一出现,清风冷月花下,我还是想不顾一切的奔向你。
  那年,她以为再见你无望,便郁郁寡欢为了你死去。如今你不经意的客宿此地,她便化作这一缕清风,潜入你房中,只愿和你再续那年牡丹亭之梦。
  即使你不知道,你轻易出现,会令一个女子生而死,死后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所以汤显祖才会在题词中写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天龙八部》里西夏公主是虚竹的梦姑,虚竹是西夏公主的梦郎。梦中仙子一刹间,良辰佳偶几轮回。他们不了解彼此的容貌,他们不知道彼此的身世背景。却认定了对方都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人。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西夏公主招亲。用尽了各种方法,只想找到在漆黑不见五指的冰室里,那个温暖的怀抱。
  似梦非梦,请你别醒来,现实太多变,就在梦里和我天长地久吧。
  
   ps.中国古代文人都爱用梦做意象,大抵梦中总是美的,鸟语花香,可以逃离现实黑暗。鲁迅就曾说过,最怕的是梦醒之后,无路可走。
  
  
  


  前天晚上连夜追完了朱老师的《商小玲传》,惹得我又把牡丹亭翻出来看了。只是这次深深的觉得柳梦梅已经被我直接忽视了,书生身上果然“才情”更重,不似杜丽娘那般纯粹感人。然杜丽娘之情再看来,对于“三春好处无人见”的痛似乎更深。
  杜丽娘的才情也是很高的,对于父亲说她平日不看书,她是委屈的;对于师傅讲解《诗经》的方式,她是有些瞧不起的,你看那句“依注解书学生自会”,傲气的何其可爱;对于她自己的美貌她是自信的,看她游园前梳妆的一段便可知她对于自己美丽容貌的肯定。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内外兼修的女子,却整日闷坐闺房“打眠”,是何等的暴殄天物。世人皆道“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是思春之语,对又不对,《牡丹亭》渗透的远不止男女情爱的思春,而是对于时光飞逝的惋惜之情。私下里以为杜丽娘梦见的即使不是柳梦梅那也没关系,她只要在最好的年华中将自己完完全全的交付出去,就像花儿绽放,它只求得有人来看它,不拘是谁,惜花爱花就好,总比“付与断井颓垣”要好,与怀才不遇是一个道理,所以梦见的就算不是柳生,乃是张生李生,都是一个道理,无非是要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也不妄了自己灼灼耀眼一番。再看柳生唱词,初见丽娘问“素昧平生,因何到此”,这个俊朗的书生,手中持着柳枝——一见面便首先说要她题咏的柳枝,回答的是“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恰恰儿的点在丽娘心头,仿佛这书生是专为见证她最美时光而来,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样一个书生的出现倒也是情理之中。见面第一句“小生哪一处不寻到,却在这里”,张爱玲那段“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吗”大抵是对这句话最好的阐释,这是一种只两人心领神会的认定。最近听到一句话“相见如过千山”,相见已然不易之至,然而在相见的一瞬,这些历经的沧桑都已被一眼化解,因为过千山也不过是为了这一眼,看到了便无憾了。于是,带着冥冥之中注定了的无法言说的奇妙之感,书生与小姐相遇。随后,柳生拿出柳枝,说“你既淹通诗书,何不作诗一首以赏此柳枝乎?”这是对丽娘才学的肯定,对于丽娘之父来说,女子读书不过是为了将来嫁与一个书生,言谈不致无味罢了。然而在书生第一次见丽娘时,便如此肯定其才学,一来显得书生了解丽娘之深,二来也是重丽娘之才学。在梦里,丽娘的才学不再是作为男子的附庸,而实实在在是她个人的了。而后书生才提到丽娘之美貌,可以说,爱情的浪漫与相知在在这个梦里得到了融合,这样切合自己心意的书生,也只有梦中才能出现了。
  说起来,似乎杜丽娘与柳梦梅是由欲生爱,然而作者又以那神秘的“却在这里”与“相看俨然”轻轻化解了这一点的不浪漫,看似先欲后爱,却不知这爱是早就缘定了的,轻轻一推,倒给了我们一个惊心动魄的初见。本是不定的思春人选,就此由那不定的缘分定了,将对于“三春好处”有人见的希翼与爱情的有人托付契合的不露痕迹,妙啊。


   汤显祖一生写了四部戏剧作品,《牡丹亭》是他最为得意的一部。此剧演述杜丽娘与柳梦梅这对青年男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作者通过曲折离奇的情节,优美动人曲词,以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牡丹亭》写“情”也,这已由作者在“题词”中表明,也是古今评论家的共识。然而,《牡丹亭》中所表达的“情”,绝不仅仅是杜丽娘、柳梦梅两位青年之间的这段爱情故事而已。汤显祖通过此剧是讴歌人本性中所具有的真实感情,揭示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真实感“情”与维护社会伦理纲常的“理”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明王朝奉程朱理学为学术的唯一正统、为维护社会伦理纲常的理论基础,以理学取士,以理学教民。程朱理学尊“天理”而抑“人欲”,其流弊一至于凡事“恒以理相格”,即事事都要用“天理”来衡量一番,而不问其是否符合人的真实感情。
     
   《牡丹亭》中反映出来的这一主旨,是与汤显祖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中后期,其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缓慢地萌发出了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因素,市民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开始在社会上发生相当的影响。传统的程朱理学,已难以象原来那样起到维系人心、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有效作用。于是,在一部分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绝对权威的思潮,并进而对程朱理学以理制情的理论发出了某种抗议和批判。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通过编织梦和醒、死和生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突显出理想与现实、情与理之间的矛盾。作者十分喜欢写梦,也十分擅长于写梦。在他人的四部戏剧作品中,“梦”都是故事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并由梦而搬演出一场场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戏来。
     
   汤显祖正是运用了梦的这种特点,按排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梦境。柳梦梅的梦写得十分简单,只是通过他自己的叙述交代一下,为以后他与杜丽娘的相会设一伏笔。而对杜丽娘梦则编写得细致入微,有声有色。剧本《惊梦》一折,从丽娘游园写起,细致地描述了她如何因园中之景而引发起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感情。其中,[山坡羊]一曲,丽娘倾吐内心之幽怨,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听者将无不为之动容。丽娘正是由此“情”因而进入梦境的。接着,在梦中,丽娘在美丽的花园里见到了她心目中向往的情人。其间虽然免不了少女初次与异性接触的羞涩,但她却大胆地投入情人的怀抱,两情交融,畅其欢快。然而,正当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难舍难分之时,却被杜母的到来而打断,而且当她醒来之后,立即遭到了杜母的严辞教训,要她遵循“女孩儿只合香闺坐”,不得超越礼教藩篱一步。这里,汤氏通过这一梦一醒的情节安排,显示了理想与现实、情与理的强烈对比,激发起人们对“恒以理相格”的现实生活中封建礼教的抗争。
     
   艺术最能表达感情,也最能动人之情。《牡丹亭》以情抗理的主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所以在社会上,尤其在妇女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如,《红楼梦》中写到林黛玉听了常州伶人演出这部戏时,也引起了无限的伤心。这虽说是小说中的情节,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世人的感情好尚。


   甭管这出戏写得多精妙,我就是不待见这故事。想来从前的富家女也可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日守空闺穿针引线画画弹琴,都二八芳龄了连自家的后花园都没去走走,哪里知晓外面是春夏还是秋冬,更别说国情民生,那是皇帝老儿和众官员的事,你只负责生得标致出落得花容月貌多才多艺贤良淑德今后好嫁与好人家便可。
   若是真有钱,小姐身边怎么可能只有一丫头伺候,不但要照看小姐,还得常去问候老夫人。想来汤显祖也是一穷小子,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美丽的小姐被丫头挑唆,来到了传说中的“秘密花园”,终于知道为何女子因春生情,因秋生愁,于是一语成经典——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欣赏美景也就算了,居然在花园里睡着了,还做了春梦,梦到一持柳的英俊小生,还私定了终生“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卧槽,这小生还耍流氓,调戏人家小姐“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这小姐也太不矜持了,合着干柴烈火了不是?
   果然春梦害人深,回来日想夜想的就病了,报应呀~教你没事思春,接下来就不提了,公子上门来了小姐的鬼魂日日相伴,一伴就是三年呀。。。这陈最良和石道姑还真是好人,白养一穷酸秀才三年,天下哪有这么好的好人。。。最后还是被人撞破了,只能吐露实情,决定还生以真身相伴,那枉死城的官员连同那花神也真不给力,不是说找到书生就让肉身复活么,怎么找到了还要等三年,恰恰别人撞破了还魂之期就到了,要是没别撞破,是不是永永远远的就那么人鬼情未了了?
   总之槽点太多,不忍深究,也不必深究。胡言乱语,切莫当真。偶是贝哥,只弹琴,不谈情[叉腰] <)。(>
  


  许译《牡丹亭》
  
  1、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Writing hearts——breaking verse by day,
  what of love can a lover say!
  
  2、梦长梦短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Dreams long or short are only dreams;
  Years in or out pass like her gleams.
  
  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Trouble begins when each has much to teach.
  
  4、你道翠生生出语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You see my skirt emerald green and ruby red, my hairpin sparking with jewels on my head?
  The love of beauty is inborn with me, why is beautiful inborn for no man to see?
  On seeing me,fish would feel shy, and wild geese come down from the sky, the moon would close her eye, flower with me can't vie.
  
  5、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A riot of deep purple and bright red,what pity on the ruins they overspread!
  Why does heaven give us brilliant day and dazzling sight?
  Whose house could boast of a sweet delight?
  
  6、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Not so good as yesterday today may appear,
  But we grow older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7、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为甚衾儿里不住的柔肠转?这憔悴,非关爱月眠迟倦,可为惜花朝起庭院。
  I knit my eyebrows green, like the mountain on the screen.
  Why should my quilt restrain my tender heart?
  My languor comes not from the part of main sorrow.
  To see me in bed till the tomorrow.
  Do I regret the fallen flower, so early I went out of my yard?
  
  8、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I happened to pour out my heart by the mume tree;
  I would like to linger there its flowers to see, to enjoy life till death without restrain, or shed tear without complain
  
  9、蛟龙失水砚池枯,狡兔腾天笔势孤。百事不成真画虎, 一枝难稳又惊乌
  A thirsty dragon cannot fly, nor can a wingless rabbit climb the sky
  I can draw tiger at my best,where can a cow find a branch to rest
  
  10、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It would be easier to paint a vernal scene
  Than to reveal the love sickness so lean
  
  11、少不得情栽了窍髓针难入,病躲在烟花你药怎知?
  I know that love sickness can't be cured by needles of gold,
  nor is there remedy against arnorous cold
  
  12、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
  What as painful as love sickness appears?
  Only a broken heart's sad tears.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后世的传奇写爱情,从脱不去《西厢记》私定终身的旧路。我不懂历史,不知道是不是当时社会风气即如此。《牡丹亭》表面上虽是走了别人的老路,骨子里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历来评论家多爱用“人性解放”来赞扬《西厢记》、《十日谈》这些书。只可惜,这四个字恐他们还担当不起,只是白白糟蹋了,被人戏称为“人,性解放”。我也是奇怪,难道一男一女没有肌肤之亲就不算是爱情了吗?冲破礼教难道就只有私定终身这一种方式吗?刨去虚华的评论,也就剩下了精彩的故事了。男女之情是好,但也就止于此了。
     陈寅恪的情论最好。“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等及中国未嫁之贞女是也。三,又次之,则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及中国之寡妇是也。四,再次之,则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五,最下者,随处接合,唯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杜丽娘有情,似爱柳生,实是爱己,甚至仅仅是爱感情本身。汤显祖笔下的柳梦梅不过是那些丽娘小姐所爱自己青春岁月的一个符号。
     慢慢去感悟杜丽娘的感情,感情有时候是可以没有明确的对象的,或者说那个对象根本就是想象出来的。我也会臆测杜丽娘的创造者汤显祖是一个和杜小姐一样的人,或许杜小姐根本就是汤先生想象出来的自己。
    汤显祖自己表达不出来的感情,就通过杜丽娘来表达。杜丽娘身上所拥有的至情,一种超脱人世的感情。那种感情纯粹而执著,穿越现实与虚幻,穿越生命与死亡,绝对不是爱情那么简单。他们不依赖这个世界为生,杜丽娘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至情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这种至情所给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使人可以抛弃了一切去追寻而无怨无悔。“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但是这种可以抛开生死、世俗的勇气,即使上天赋予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汤显祖承受不起,就让杜丽娘来承受。这杜小姐就成了爱得最彻底的一个人。
     所以说杜丽娘只是理想,《牡丹亭》只是一个梦,一个做了四百多年还在做的梦。我甚至能感觉到,汤显祖有时候也在迷惑,到底现实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梦中那个至情的世界是真实的。
  


  前两天的晚上难得静下心来,忽然很想听牡丹亭第十出惊梦。在youtube上搜到一个版本是个小姑娘,唱游园中的一折。从皂罗袍开始到好姐姐结束。一共听了大概十多遍。凌晨的太阳底下,面朝大海,静听昆曲。悠悠走转不急不慢一板一眼,鸟惊喧花愁颤的杜丽娘。她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只可惜片断中没有那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唱白。也没有春香的念白配合。此人的扮相好,身段也很不错,基本能做到依字行腔。注意看了小姑娘叫单雯,严重怀疑她是张继青的学生。动作和腔调都很相似。不过个人觉得张继青版的更加柔和一些,头腹尾吐字不生硬,过渡得很婉转。
  
  那样的水磨腔可以细腻融化至骨髓,任其抚摸婆娑最细弱的那根神经。然后她拿出最轻巧的一根羽毛神奇的触碰一下。就象传说中的点石成金一样,让所有思维在明晃晃的日光下都化做闲庭院中的几根袅晴丝,再一阵风就吹到了杜家几千年前的后花园。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最为得意处。用的是北曲南词,一共五十五出。整个牡丹亭,游园惊梦是最为迤逦的片断。辞藻非常好,有的时候被单独拿出来作为折子戏。后来又看到白先勇有个青春版的牡丹亭,结果当下来之后就发现被预告片给忽悠了。不过真是勇气可嘉,闺旦丽娘训女一出声音就发虚,后面更有些虚实不分,基本上听不出任何橄榄腔。尤其是惊梦这出,还不如单雯的唱腔圆软明丽。整体上生和旦的嘴形都不好。总而言之实在是很失望。而且发现里面的贴旦春香都用苏白。其他的几个版本用的似乎是京白或者中州韵白。北昆念苏白的很少,好像只有丑角是苏白。
  
  言归正传,我想爱好是天然的丽娘还是幸运的。汤显祖题词,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她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等待的,其实我一直觉得丽娘应该是个很现代的人。她相信这样的情感,真挚的情感。即便这样的人只曾在梦中相遇,她也笃定的相信,有这样一个人,要为他等候。就算他生未卜此生休,就算韶光销尽落花天,也能够舍得命终。丽娘是个真性情的人,我相信在她的价值观里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激昂情绪。她不打算得过且过的逐步麻木下去,几十年后成为一个空留余恨幽怨得一塌糊涂的优雅老太太。所以她选择一种极端的形式,也用一种极端的信念通知大家,不用担心,为情而死,我心甘情愿。这点在曹公笔下的黛玉身上也是异曲同工。
  
  很少真性情的人能够做到极致并获得圆满,所以是她求仁得仁。当然这也要感谢柳梦梅的但是相思不相负。明朝有个冯小青,就没这么幸运了。身世堪怜,十六岁卖给人家做妾,还为大妇所不容。整日在孤山放鹤亭形影相吊。在她极少的传世的诗歌中有这首绝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有这样为后人所标榜和钦佩的勇气,杜丽娘此生足矣。
  
  相对而言,也喜欢孔尚任桃花扇中结局,加入了更沉重的政治因素,即便我个人很讨厌政治这类的东西。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连个人的犬儒主义都无处藏身也甚是可悲。李香君和候方域虽然也是一路艰难困苦,最后山河俱碎中彻悟世间并不是没有幸福这回事,只是它太匆忙太难被牢牢抓住。红尘俗事也不过是过往云烟。大悲大喜后的至情至性才得以解脱。放得下,随缘化。能有这样的悟性似乎更符合现实,对于他们来说或许也是一种更大的幸运。
  


  看完了明人汤显祖的《牡丹亭》,较之元王实甫的《西厢记》情节性、故事性更强些,包含的社会人情内容更广些。讲杜丽娘为柳梦梅情死情生的故事,王《西厢》首次发出“让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种直抒胸臆的爱情绝唱,而《牡丹亭》则直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最后杜丽娘以“则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谁似咱!”鬼亦有情!这正是对真情至上的无限讴歌与理想追求。情节离奇曲折,读来令人动容。可想搬到舞台上加之演唱的技巧是多么的令人震撼!突然很想去看看这种之前认为只有奶奶们爱看的剧了。
   汤显祖生活的年代恰好是莎士比亚活跃的时期,也因此二人被称为“东西方戏剧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补充下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也叫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此剧处于向白话的过渡期,有点夹生饭的感觉,诗意美感较王《西厢》弱些,叙事情节性更强些。


   一往情深
  ——读《牡丹亭》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出生于江西临川一个书香世家,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书、好文;祖父汤懋昭,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师从罗汝芳,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版本介绍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4月北京第一版2012年第14次印刷
  
  主要人物介绍
  
  
  杜丽娘: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此语成偈,道破杜丽娘一生,情为杜丽娘之命,她可以为之而死,而又为之而生。在游园之时,倚桌入睡,梦一书生,与之相爱,醒后寻梦不得,只能“从此时时春梦里,一生遗恨系心肠。”最终相思而终。这样的奇女子,对情一往而深,而在那个被灌输着“三从四德”,严重的禁锢着深闺的女子的社会中,我们不禁要为其感叹她的勇气和反叛精神了。她的性格柔软如水,花落花开亦能唤起她内心最柔软最细腻的一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却也刚烈如火,她为她的爱情燃烧了她生命的全部。
  
  柳梦梅:
  风流倜傥,翩翩佳人,富有才华,然而却处境艰难,虽然贫穷,却没有那股子腐儒的酸气,他对于爱情有所渴望,在梅花庵偶然拾得丽娘的画像,从此对画中女子也思念入髓,他痴情专一,纯真而又善良,他为丽娘冒险开棺,摒弃那些俗世的条条框框,具有超越现实的反叛精神。在《硬拷》这一折中,他更是表现了对于丽娘的深情,他不畏杜宝的强权,与之据理力争,一一对质,一个铮铮铁骨的意气书生跃然纸上。
  
  杜宝:
  他是这个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他的感情是理性的,甚至可以说是灭绝人性的,对于女儿杜丽娘,他疼爱异常,请先生教授丽娘,但是也仅仅是希望她以后可以到夫家光耀门楣而已,功利之心甚重。对于女儿的离世虽然伤心,但是临到升迁,却也顾不及了。如果说杜丽娘比较富于浪漫那么杜宝就显的非常的现实了。他追求的是现实的利益,为官一方,可以做到“村村雨露桑麻,”慈祥端正,弊绝风清,呈现一出太平景象,清廉正直,在《御淮》一折中, “文官守城,武官出城,随机策变,”让陈最良劝说李全投降,他的智谋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个人物是封建社会儒家教育下的典型。
  
  春香:
  春香在《闺塾》一折中,那少女青春活泼、天真爽直的性格在与先生陈最良的辩驳中完美的体现出来,“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由此那调皮之态可见一般了。如果说丽娘是内敛的,那么春香就是外化的,春香将丽娘内心所思所想付予行动。
  
  
  内容梗概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正值碧玉年华,心中自有对未来的一番美好向往,然而却师从腐儒陈最良,将《诗经》中的烂漫爱情,解释为后妃之德,意在抹杀少女的天真浪漫,泯灭人类最本真的天性,变成可光宗耀祖遵从三从四德的牵线木偶!
  一日出游,看见了那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小憩醒来却是如被种下了爱的蛊毒,日日夜夜思念着梦中的柳郎,以至于形销蚀骨,最后留下“近覩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撒手而去。
  柳梦梅,柳宗元之后,居岭南,家中贫寒,赴京赶考之时于南安遇陈最良,由是安排在梅花庵住下,一日游这断壁颓垣之时,偶拾杜丽娘的画像,霎时对画中之人痴迷至深。而此时丽娘已经是地府之魂。在花神的帮助下,力辩胡判官,终于拥有死后还魂的机会。丽娘于夜中与柳梦梅相会,告知开坟即可回生。
  二人共同上京,准备放榜之时,恰值扬州战乱,镇守扬州的乃丽娘之父杜宝,丽娘担心其父,遂令柳梦梅下扬州相看,杜宝使计退了敌兵。然而当柳梦梅上门相认的时候,却将其关押起来,胜仗之后朝廷放榜,柳梦梅为当今状元,而杜宝却依然固执的不同意女儿的婚事,甚至不承认丽娘,此事最后闹到金銮宝殿之上,皇上赐婚,门当户对,婚姻顺利缔成。
  
  阅读感想
  梦中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丽娘对着镜子揣菱花,奈何尽态极妍之姿却无人欣赏,心中难免失落惆怅,到得园中,春色如许,姹紫嫣红开遍,却付与断井颓垣。因春而伤,小憩入梦,梦中花园内一小生执柳枝而来,风流倜傥,携丽娘入得牡丹亭巫山云雨一番,梦醒后,却不知刘阮逢人之处,只能回首东风断肠。这之后,睡起无滋味,茶饭怎生咽。复又寻到花园之中,却也只有湖山石边,牡丹亭畔,雕栏芍药,垂丝杨柳。唯独寻不见那不是前生爱眷,素乏平生半面的书生。也只能倚靠梅树边,任凭这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了。从此时时春梦中,娇啼隐忍,笑谵迷厮 ,睡眼懵瞪。最后魂归冥漠魄归泉了。
  这梦中之情从第一折持续到第二十折。这样端庄贤淑的一位千金小姐,在那世俗之下,敢于打破常规,因思念一个在梦中相会过的人,在日后的日子中茶饭不思,抑郁而死。她对于爱情的决绝和坚贞,和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为爱而死一样的有震撼力,愿意为爱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女子,古今也没有几个。
  
  人鬼情
  
  情切切,不在梅边在柳边,。
  “泉下长眠梦不成,一生余得许多情。魂随月下丹青引,人在风前叹息声。”
  如果说有一种爱情让人到死方休,那么丽娘的爱情是不是可以说,至死亦不休,她的爱那么的深刻,深刻到让花神举出39种花与胡判官对质,让铁面无私的胡判官最后也不得不让其还魂。在地狱中的她仍然心心念念着柳梦梅,入夜之后亦要去探望,向对方诉说着那点点滴滴的情意。而柳梦梅见了这“轻轻怯怯一个女娇娃,楚楚臻臻像个宰相衙。想她春心无那对菱花,含情自把春容画”亦是对丽娘思之深,爱之切。呼出“小姐小姐,则被你想杀俺也”“教俺迷留没乱的心嘈杂,无夜无明怏着他”这惊世骇俗之语。那一面平静之水,现在却被搅拨的暗流涌动。
  二人都不是“赵飞卿旧有瑕,卓文君新守寡”,巫山云雨,神女几峰,痴男怨女,终在一起!
  
  
  夫妻情
  
  情难绝,牡丹亭上三生缘。
  梁祝化蝶,潇湘滴竹,为爱而生,破坟而出,唯丽娘尔,这惊天地、泣鬼神之情,实难与之相比。牡丹亭上注定的三生三世的缘分,让他们为现世夫妻成为了可能!
  二人共赴京城赶考,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奈何镏金王围困扬州,杜宝指挥作战,胜利之后班师回朝,荣任宰相之职,对于丽娘还魂视之为花妖狐媚,正所谓“万岁台前辨真假”。此时丽娘对于父亲的强硬态度“愿吾皇向金阶一打,立现妖魔”让众人寒心。柳梦梅则是“俺的丽娘妻也。鬼也真个一模一样”,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一一辩驳杜父,终成其美好姻缘。
  “杜陵寒食草青青,羯鼓声高众乐停。更恨香魂不相遇,春肠遥断牡丹亭。”
  
  
  
  
  
  名句照抄
  1、 (生)细哦,这子儿花朵,似美人憔悴,酸子情多。喜蕉心暗展,一夜梅犀点污。如何?酒潮微晕笑生涡。待歆著脸瓷情的呜嘬,些儿个,翠偃了情波,润红蕉点,香生梅唾。
  2、 〔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3、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4、 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贴)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末)悬梁、刺股呢?(贴)比似你县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痕。有甚光华!
  5、 “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6、 喜的一宵恩爱,被功名二字惊开。好开怀这御酒三杯,放着四婵娟人月在。立朝五更门外,听六街里宣传人气概。七步才,登上了寒宫八宝台。沉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
  
  


  据说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是受此启发写的。里面包含了20多味中药。你听过哪些?
  
  @正安中医 : 大医朱丹溪曾用药名写爱情: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牵牛郎于芍药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之久,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志,持大戟,平木贼,诛草蔻,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期,封大将军之职


  杜丽娘的故事无非就是一个大胆追求性爱与爱情的故事。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甚至今天,人们对于“性”讳莫如深,就产生了不少误解。其实,杜丽娘的行为只是在青春期性的萌动下的一种自然正常的追求。并且可贵的是,这种追求是超越了本能的肉欲和简单的享乐,而达到了爱情的美好境界。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关键领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随着生物的进化,人类成为高等动物,甚至是地球的主宰,我们的性行为虽然与其他动物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毫无疑问我们比它们更加高级,这就在于:人类性交主要是为了取乐,而不是为了受胎。人类的性活动超越了简单的本能繁衍的“使命”而更有“愉悦”的功能。不止于此,性活动还具有“情爱功能”。正因为性活动的对于人类的多种功能,才使得人类两性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神圣,也产生了“爱情”这样美好又纯洁的行为。
  
  但是从农业社会起, 由于产生了私有制和人类认识到了性交的生殖功能,,性活动的愉悦目的的认识逐渐淡化甚至受到非理性的极度压抑。具体到中国来说,长期以来,封建社会的婚姻更多地掺杂了利益的因素,强调“繁衍”功能,忽视性的愉悦,束缚自然的爱情。在明代,理学被奉为绝对权威,日趋教条,僵化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此时,杜丽娘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追求可谓对那个畸形的社会的一记耳光,显得可歌可泣,即使在今天依然为人称道。
  
  从进化理论看,人类女性已进化为任何一天都可能产生性欲的新的生物体。达尔文把这种生物现象称为“ 人类进化的伟大杠杆” 。因此,人类女性早已在生理结构上具备了主动发起性活动的能力, 并且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早期得到了充分地运用, 但可悲的是恰恰在人类农业社会发展早期被人类的男一半、有时也包括女性自己从观念上和实际上被无情地剥夺了。由此观照,杜丽娘大胆地捍卫自己的性权力,这无疑使她具有“现代”性。
  
  她勇敢地提出了自己对“性”对“爱” 的需要。需要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基本意向活动和心理状态。”马斯洛创造性地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层次是放在第一位的。有学者研究认为,“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命基础,。而“爱”属于更高层次的需要。“欲”是情的基础,它是一种本能的、应该得到合理满足的生命冲动。“爱”是“情”的高级阶段,它是一种美好的、持久而稳定的生命热情。但是如果我们把杜丽娘对柳梦梅的一见倾心归结于“欲”的本能的话,那她们的故事就太没有浪漫色彩了。如果说《牡丹亭》就是靠展示人的本能性欲望来征服古今中外观众的,这显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偏颇。就如同性交的功能在人类这里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繁殖”更多地具有“娱乐”功能一样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杜丽娘的爱情。
  
  一、杜丽娘的爱情
  
  爱情“一种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感觉,是一种两个人合二为一的冲动。它是一种突然迸发的激情。”在古代,女人藏身深闺,不易得到,因此常常能激发出浪漫的爱情。杜丽娘在后花园初见柳梦梅的时候是“惊喜”,虽然对柳梦梅的调情先是“欲言又止”“含笑不行”“作羞”但最后他们还是“雅合”了。最后通过柳梦梅之口说出两人的心声: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这样直接露骨的话,如此文雅地道出来,真可谓 “激情迸发”呀!那么杜丽娘这样的爱情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爱情具有伟大的力量、奇异的幻觉和狂热的精神。扮演过杜丽娘的梅兰芳曾经说过,杜丽娘不知从哪里来的烦闷。从原著中,可以看出来,这种烦闷应该是她“年已及笄”,却不得“早成佳配”,不禁嗟叹“虚度青春”。用蔼理士的观点来看就是她产生的一种“厮磨的冲动”(impulse of contestation),即性冲动中迫使一性的人去和另一性的人发生身体上与精神上的接触。
  
  1、青春期的萌动
  
  青春期是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青春期心理特点是,“对性问题满怀憧憬、好奇幻想。作为一种本能, 他们会在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驱使下开始有意识由于性冲动不是受大脑支配的而是由血液中的性激水平所决定的, 所以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另外, 强烈的心理压抑还会产生性梦, 性幻想, 性冲动, 烦躁, 失眠, 紧张等心理反应”。由于繁殖后代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保证,因此性欲冲动的强烈程度也就超过了其他的生理欲望。
  
  杜丽娘年方二八,正值春心萌动的时候。随着她身体性激素分泌的增多身体的明显发育,她开始产生性觉醒,性意识开始增强。她内心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欣喜甚至追求的心理。
  
  但是青春期的萌动因为家里环境的压抑,父母的封建保守和教书先生的保守,她不仅没能得到正常的性教育,甚至还被父母进行“性压抑”。 出生到十六岁,她只见到过两个男人——父亲杜宝和老师陈最良。白日打盹,衣裙上绣些成对的花鸟也不见容于父母。自家院中有个后花园,十几年来从未知晓。“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长向花阴课女工”,“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所受的教育是《女四书》,延师授课是学习“后妃之德”,总之所有学习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念遍的孔子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数”, “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礼,父母光辉”。
  
  在自己内心燃烧着一团青春的激情的火,外界却有无数束缚牵绊的时候,杜丽娘真是“有恨无人省”,自己独自品味无限的愁闷。
  
  蔼理士说过,温文尔雅而想象力特别发达的青年男女,一方面限于环境,不能结婚。一方面又染上手淫的癖习,便往往在白日梦上用工夫。正是那春光无限好的时候,杜丽娘无处消遣,无计排遣,哪能不被“春困”击倒!
  
  “过了17岁,在男女白日梦里,恋爱和婚姻便是常见的题目了;女子在这方面的发展比男子略早,有时候不到17岁。白日梦的宛转的情节和性爱成分虽不容易考擦,但它在青年男女生活里,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尤其是在少女的生活里,是无可怀疑的”。蔼理士的观点在十六岁的杜丽娘身上无疑是得到了印证。
  
  杜丽娘在现实生活中“积欲”(蔼理士语)过久,终于在梦中得到“解欲”。(蔼理士语)但是我们绝不能据此来判定杜丽娘是在仅仅地满足她的生理的需求。人类的心理和生理都是相当复杂的,需求也无法简单地进行线性分析和判断。青春期之所以得到强调并不是因为“性欲”的强烈。因为人到了壮年、中年,甚至老年依然会存在强烈的性欲。青春期萌动的性心理不能和嫖娼之类的“泄欲”所等同。青春期的“性欲”是带有“憧憬”的,仅凭这一点,已经够纯洁神圣了。
  
  杜丽娘在春心萌动中必然产生许多幻想,进入一个奇幻的境界,那里有年轻单纯的心所向往的美好的世界,而性交合,则是情深意浓时让人心旌摇曳的行为。当然在这样的幻想境界中,必然还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美好的甜美的感觉氤氲于心。“欲只是生理的性冲动,而爱是性冲动和他种冲动之和”(蔼理士语)。无疑,杜丽娘不仅处于性变化的转折期,也是整个人变化的转型期,多种冲动积聚在一起将会影响到她的整个人生道路。
  
  乔治·巴塔耶说过“并非人的一切性欲都是色情”。所以具体到杜丽娘身上,她的“解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肉欲的追求,或者说不能理解为她追求的全部。她追求的是爱情,是长相厮守,是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2、春机发陈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春天是生长的季节,是发情的季节。天地万物的欣欣向荣靠的就是这样的“春机发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人的性心理和爱情心理无疑会受大自然的影响。
  
  蔼理士的研究发现,世界上有许多分散得很远而很不相干的民族,在春季,秋季或春秋两季。这可以成为蕃育的季候。同时,自然界里人类以为最美丽的东西全都和性的现象或性的冲动有联带的关系或因果的关系。植物界的花开花落就是例子。这就不难解释杜丽娘的“爱好天然”了。所以春天是多么的美好,后花园里也一般“姹紫嫣红”。按照中国传统思想,这就是一个发情的季节,这个季节最适合两性的交合。解欲可以取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通体安闲的感觉,一种舒适的懒散的心情,一种心神解放,了无悬挂,万物自得,天地皆春的观感(蔼理士语)。实在妙绝!
  
  不过即使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能判定杜丽娘梦中相会只是一种性欲或者说肉欲的满足。春机要勃发,万物要发陈。世界的需要不断发展,两性关系亦然。恋爱是欲和友谊的一个综合(蔼理士语)。即使杜丽娘游园之前根本就没有见过柳梦梅,与他交合,也不过是一个梦而已。但是,爱情往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要心有灵犀,两人相通也就算不上什么荒谬的事了。
  
  从后文的发展来看,杜丽娘以千金之躯相许绝对不是求一夜风流,他们要结婚,要求得功名,要生生世世在一起。这样春心既有“发动”,又有“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发陈”,这也是真正的爱情!
  
  3、至情杜丽娘
  
  罗素主张感情与性的和谐共存。他曾这样谈论过有爱的性行为与单纯的性行为中间的区别的“爱情使我们整个的生命更新正如大旱之后的甘霖对于植物一样没有爱的性行为, 却全无这等力量一刹欢娱过后剩下的是疲倦厌恶以及生命空虚之感。爱是自然生活之一部, 没有爱的性行为可不是的。”无疑,杜丽娘的性行为中,是充满了爱,并且这爱又是十分神圣纯洁的“至情”。
  
  顺乎人性的天然,让他们饥得食,病得医,成年长大,得遂男女婚媾,这就是合乎人性的“真情”,或者说“至情”。
  
  对于杜丽娘,汤显祖是下了很大功夫来把她塑造成一个“至情”的形象,而不是一个“欲望”的符号。他在题词中说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可以为之生为之死,又可以生而死,死复生的,除了情,还有什么呢!在欲望的放纵和萎靡中,我们是无法看到这样充满激情的爱情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杜丽娘的故事表面上是“性”与“欲”的躁动的故事,而在深层中却勃发着具有超越性的“至情”。正因为有了“至情”,她前卫的性观念才能得到升华,获得美丽的爱情,这无疑是值得当代人思考的问题。
  
  4、时代的呼应
  
  明朝时期,宋明理学完全成为了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而理学对女性的压迫尤甚,十分强调女性的贞操,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假道学家,他们借理学谋取个人利禄,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到了晚明,随着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快速成长,追求人性成为晚明士人普遍的思想倾向。泰州学派巨擘颜山农提出“制欲非体仁”的观点来对程朱理学进行尖锐的批评,提出“人之好财贪色,皆自性生,其一时之所为,实天机之发不可壅淤之。”李贽童心论里更是提出:一切欲望,如好色、好货、好勤学、好进取,都是人之常情。”把性欲提升到和“勤学”、“进取”高度!
  
  社会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由此可见,时代的性观念发生了改变。而杜丽娘大胆的爱情无疑在当时思想解放潮流中起到了先锋作用。
  
  当时的社会出现了许多艳情小说,女性成为了小说的主角。她们的情感和生活得以在世人面前展示。然而“女性形象变成了体现男性精神和审美理想的介质,由于女性形象在文学中仅是一种介质,一种对象化的存在,一个空洞的能指,所以她们走势被她们的男性创造者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削足适履的扭曲变形”。女性成为一种“欲望符号存在”。
  
  可见,在当时的性观念中,女性是满足男性威权和性欲的玩物而已,她们在爱情上无法获得主动权和完满。汤显祖无疑是站在时代之上,具有较开放和前卫的性观念,他让杜丽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的欲望,甚至于可以在生死间游离,而花神、判官也为之感动,并帮助她寻觅美好的爱情。而柳梦梅在作品中不过是一个落魄书生,考中状元也是“走后门。”尽管十分不愿意,他还是得听杜丽娘的话去探看岳父岳母的安全。后来还受到岳父的拷打,十分狼狈。可以说汤显祖十分大胆地对当时社会的性别观念进行了颠覆,由此创造出鲜明光辉的杜丽娘形象。
  
  所以,杜丽娘可以说是呼应了时代对女性地位的提高的要求。她通过自己奇绝美满的爱情站在时代的潮头向社会上其他妇女摇旗呐喊。难怪当时就有妇女“日夕”把卷,吟玩不辍。甚至有人为之要生要死,一点也不亚于今天人们对明星的狂热。
  
  但是当时时代的主旋律还是礼教思想。有识之士对此也不能彻底改变现状。甚至当时就有卫道士斥骂汤显祖“点染风流”,“惟恐一女子不消魂,一才子不失节,误他多少痴儿女,博得风流玉茗名。”所以作为弱势群体——女性——的杜丽娘也不能完全挣脱时代的镣铐。就如《婚走》折,柳梦梅要与之成亲,她却说“扬州问过了老相公、老夫人,请个媒人方好。”柳生表示不解时,她解释道:“前夕鬼也,今夕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可见她还是清醒地要严格遵循现实道德的约束,显得老成持重。不过我们不能对杜丽娘苛责太多,因为“至情”在当时的社会里力量是很弱小的,甚至连爱情也是不见容的,何况是杜丽娘大胆的“性爱”呢!我们只能为她喟叹,希望她的爱情能完满地走下去,同时也寄希望于我们当下的社会:对于性的态度更加宽容。
  
  二、启示
  
  杜丽娘的爱情追求是十分大胆的,因此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喜爱。虽然在那个封建又禁锢的时代里,这样的爱情又会受到许多磕绊,但我们还是要肯定她的“至情”。这样的情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的欲望,哪怕就从她的爱情的产生动机来看也是如此,而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和追求的统一的升华。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说这样的“至情”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因素之一,中华民族很早就懂得追求美好的爱情,勇敢大胆的表达自己情爱感受。且不说《诗经》里的辗转反侧,即使在群经之首——易经——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爱情的神圣。
  
  咸卦,兑上艮下。兑为少女,艮为少男。女为阴,现在位居上,但阴之性本当往下,此为必然趋势:男之性为阳,现在位居下,但阳之性本当往上,此也是必然之势。这样一来,阴阳二者就将发生交感,就是说,少男少女必将发生交感,换言之,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恋爱了。这就是一阴一阳所成的道。杜丽娘只是在冥冥之中与天道感应而成就一段一往情深的爱情,在生死间穿越。
  
  杜丽娘的形象即使在今天也很有意义。今天我们的性观念已经很开放了,但是“传统的贞操观念还是相当盛行”甚至今年3 月,上海市某人大代表、某电视栏目的嘉宾主持在电视节目中告诫未婚女青年要自尊自爱、不要过度放纵,强调:“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即使这样的说法受到抨击,但是依然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性观念的保守。不久前对中国农村妇女的一项调查发现,传统的贞操观念还是相当盛行的:在调查列出“女子贞操比生命还重要”这一价值观让被调查者评价时,选择“同意”的农村妇女竟然占到72.37%的高比例;不同意的仅有27.63%。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深思。我们应该不落后与400年前的杜丽娘,在性观念上固步不前,甚至走倒退路。
  


   先前读《红楼梦》,读到黛玉拿着宝玉给的《西厢记》本子爱不释手,又读到宝玉打趣黛玉的句子,“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看黛玉被说中了隐隐的心思而薄面含嗔,实在忍俊不禁。曹雪芹的意图是明显的,莺莺与黛玉的外在遭遇对比确是耐人寻味,同是为一人而痴、而嗔,进而走向反抗,但在这种相似中,莺莺的存在始终没有触及到黛玉深层的内核,与宝玉一道读着《西厢记》的黛玉此刻只是爱情的影子,欢喜无度精神矍铄——这太不像她了。真正的黛玉乃是梨花带雨的病态,凄惨哀矜的愁思,她倚在墙外听着墙内隐约闪烁的《牡丹亭》片段,心痛神驰泪洒衣襟,这种形销骨立的哀愁方才是她。绮梦阑珊、云雨巫山直至水涸湘江,宁愿为一“情”字抛却现实中的种种,豆蔻年华下的杜丽娘情怀对应着黛玉心中丝丝缕缕的无常感,触及到的是如黛玉一般万千少女的灵魂。莺莺能给黛玉的是现实世界中的喧嚣俗暖和对抗的勇气,而杜丽娘能给黛玉的,则是知音般的知遇和契合。
   雪芹慧眼如是,让我不由想起数年前站在一株颓败的海棠前捏着手指兀自难过的情景,如今想起,那时的矫情还真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不过一般说来但凡文学多多少少都有些矫情的,只是落在纸上有了距离,看的人被渐渐带入,也便忽略了这一层。少年们爱凄惨清丽的文字,这没有什么好横加指责的,就如同杜丽娘爱做梦,他们某一天在梦中便寻得了神仙伴侣成就了黄粱大业,这都说不定。
   幼时夜晚睡在姥姥家的庭院里,躺在葡萄藤下的竹凉席上,星月光芒投下的枝叶阴影密密匝匝印在身上,如落雨,如鸟鸣。我睁大双眼数着星星,头晕脑胀中沉沉睡去,梦中光影斑驳时空错乱,忽而鹏飞九天,忽而鲲潜万里,欢乐得颠三倒四。庄周的精髓自幼童梦中便可得,何须而立之年,梦境皆散后,也把这些都抛掉了,再去故纸堆里苦苦地钻研被虫蛀了的文字呢。
   醒来后,阳光晃眼,数着被照得金黄的皮肤上凉席留下的一道一道的红印,心中疑惑,不知今夕何夕。


  杜丽娘感梦而亡,柳梦梅因梦掘棺,生死姻缘由一场春梦牵连,冲破冥漠俗教,诡异绮丽,荡气回肠。余类比也,视情如生死不知起,何时灭,缘何来去。偏教人生死相许,生死已相许,生先死后,死而后生,皆因情为因果可决生死,生死姻缘因梦同一簿。


beautiful translation


这般心思……


胡言乱语而已。


相关图书